一、土地优化配置的需求
1.挥和建立土地资源优势的需要。土地资源在适宜性上具有空间差异,然而除了不可利用土地之外,每一种土地资源的适宜方向便代表了一种优势,在地域优化配置中要首先将它发挥出来。尽管土地资源位置固定,不能流动,但土地的质量和性能是可以改变的。例如可通过调水工程改进干旱地区的水土匹配,可通过交通条件的改善提高土地的区位度等。要通过土地利用的优化配置使现有的土地资源优势发挥出来,扬长避短,主动创造新的土地利用优势。
2.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研究成果。近年来,在土地利用与环境变化、土地利用规划模式、可持续土地利用评价方面开展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土地利用优化配置,作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日益受到广泛重视。(1)目前国外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一是城市化、农业发展与土地优化配置的机理研究;二是湿地、废弃地及居住地等特殊地段土地配置研究。(2)我国从80年代后期以来,土地资源研究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进入了一个更加广泛而深入的研究阶段。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具体表现在如下三方面:一是伴随着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深化改革,关于城市土地配置的市场化途径、目标模式和区位配置原理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指导城市土地配置决策实践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二是为适应区域可持续发展目标要求,以土地可持续利用为准则的土地配置系统分析及土地利用配置模式、可持续土地利用模型的研究蓬勃开展;三是GIS支持区域土地利用调查、土地利用优化决策的研究广泛开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土地优化配置与可持续发展
优化配置是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人类对土地资源利用过程的干预,可产生两种完全相反的土地演替结果。一种是遵循自然生态规律,人类的干预与调控给系统输入“负墒流”,促使土地利用系统朝着有序化方向发展,功能不断增强,并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保持系统的持续性;另一种是违背自然生态规律,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土地利用系统发生退化性演替,引起生态环境恶化、土地系统功能衰减,不仅经济上得不偿失,而且难以保持系统发展的可持续性。可持续发展与土地资源配置相辅相成。(1)要用可持续理论指导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2)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又是实现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强有力的措施。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表现之一是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使用、治理、保护,并通过一系列的手段组织协调人地关系及人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即实现土地利用的优化配置。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是为达到土地的科学利用和生态经济目标,依据土地的特性,对一定区域的土地利用结构、方向,在时空尺度上分层次进行安排、设计、组合和布局,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使土地生态系统维持相对平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并将其理论运用到新农村建设中,更加科学合理地配置土地资源,以达到社会、经济、生态的和谐发展。
三、以科学发展观构建土地资源调控新模式
我国目前国有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体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府相当程度上支配了本该由市场调节和配置的资源,没有很好地兼顾失地农民利益,应该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树立统筹集约用地的思想,实施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推进国有土地资源进一步优化配置,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科学配置城市土地资源,实施统筹各行业土地供给的土地管理制度。统筹城市各行业用地,统筹城市用地与城市生态和谐发展,处理好城市土地开发利用和人口增长的关系,建设土地集约型城市。(1)明确城市经济布局规划。土地规划应认真分析城市比较优势,主导产业的规划,要与其他地区的协调基础上最后形成。目前,在城市的延伸区域大肆圈占和低价出让土地是地方***府掌握强大的土地行***权力,进行招商引资的常用做法,土地被征者处于弱势地位,往往出现失地农民与土地粗放经营并存现象。在中国今后一段时期以内,市场机制作用难以实现集约利用土地资源,达到经济合理布局的目标,必须尽快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经济布局;在明确科学合理的城市经济布局规划之后,编制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次级专业规划服从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这要求以科学发展观增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统筹协调各行业土地供给。只有从全局高度,以统筹发展的思路,才能使城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这是构建城市土地调控新模式的前提。(2)采用经济手段使城市土地资源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必须的生产要素保障。现行土地资源利用已引进了一些经济手段,但存在不足,特别是土地出让金在中央和地方***府之间以一定比例进行分成,更加促使地方***府大肆出让土地,有的地方到2010年或最多到2015年将出现无地可用的情况。在经济手段方面,有必要开征不动产保有税;进一步完善城市土地收购储备制度;与金融机构合作,阻隔非法获取土地的资金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