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笙舞又称东方迪斯科,是黔东南苗族区别于其他民族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苗族青年男女跳民族风情舞时,常用芦笙伴奏和铜鼓击打,称为芦笙舞。芦笙用苦竹做成,有的还在主管上插几根锦鸡的羽毛,美观大方。芦笙的来历颇具神话色彩:远古时候,在夜的苗岭山上的一个村寨里,有一个英俊潇洒的小伙子阿桑,他看上了酋长的女儿阿娜,可酋长嫌阿桑家穷,不肯把女儿嫁给他。阿桑非常悲伤,上山砍柴时,砍断一根苦竹,凿了几个洞孔,吹了起来,以表示对阿娜的思念,芦笙幽幽,如泣如诉。阿娜听到心上人的呼唤,于是黑夜与阿桑私奔,一起去了理想的地方。后来,吹芦笙时伴以舞蹈,象征苗族人民对自由、美满、幸福生活的追求。舞蹈时,总是男女结队、结伴而跳。
芦笙舞有多种跳法,现介绍两种主要的:
男女对舞。男的农装劲束,吹起芦笙,人数三五对、十几对不等,在空地上吊脚楼中央围成圆形或半圆形,边吹边跳,芦笙一抬一压,笙声时缓时急,时高时低,悠扬婉转。女的则穿上苗族独有的蜡染的家织彩服,戴着象征幸运和吉祥的银牛角首饰,在圈内翩然起舞。两人同起左脚,踩三个点子后,右脚往地上踏一下,这样重复三遍后就转身一次。女方双手在转身时互甩,衣服的边围也在这一瞬间飘起,像一只彩蝶在盘旋,身上的银器“哗哗哗”发出整齐的脆响,同时像鱼鳞一样闪闪地发出银光。男的脚步则是“哒哒哒”“哒哒哒”六个点子。悠扬的芦笙配以竹筒乐器的浑厚颤音,将人们带入古朴、憨厚、旷达、美妙的境界。更令人目不暇接的是,有些爱美的小伙子,在芦笙管上插上色彩斑斓的锦鸡羽毛,转动时,胸前像有一只锦鸡在跳跃,美丽而富有诗意。
群舞。这种舞多上铜鼓,在芦笙和铜鼓同时奏起时,人们就用双脚有节奏地踏着拍子前进。芦笙停时,人们脚步变为“冬冬”“冬冬冬”两节五拍。当舞兴达到高潮时,便出现了“冬嚓嚓,冬嚓嚓”的节奏,这是芦笙与铜鼓共奏,将人们推往心灵的和谐和高度的兴奋状态。群舞是苗族人民团结、快乐、幸福的象征。
芦笙在我们苗家有保持古俗与传统风情的意义。翻古、吃新、过苗年均为苗家传统节日,为了庆祝丰收,祈愿来年风调雨顺,跳芦笙舞是必不可少的节目。游方、看会、是苗族青年男女互相认识、表达爱情的方式,芦笙舞成了他们传递感情的纽带和结为连理的鸳鸯桥。
朋友,想认识芦笙吗?想跳芦笙舞吗?请到我们苗乡来,热情、好客的苗族人民将以最淳朴的礼节――芦笙舞,接待八方宾客。
【作者系贵州省丹寨县二中实验一班学生,指导教师:蔡东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