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写意人物画是相对于工笔人物画而言的技法体系,它是以水墨和生宣纸为主要绘画材料,利用丰富的线条配合水墨和笔法变化来完成艺术表现的一种绘画形式,本文从写意人物画的发展谈起,着重分析研究了中国写意人物画的艺术特点,并指出了写意人物画写生时要掌握的技法要领。
关键词:写意画;人物;艺术;特点;技法
中***分类号:J21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8-0031-01
写意人物画的发展相对于工笔人物画要晚熟,它是在工笔人物画已经成熟后的两宋时期才出现的,主要是由梁楷、石恪等大家将书法的行草笔法入画,并以梁楷、石恪创造的减笔人物画发展而来的。传世的梁楷《泼墨仙人***》是现代能见到的这种风格的代表作,笔墨技法上的成熟显示了一个新画种蓬勃发展的生命力,使人物画开始了写意与工笔并行发展的新阶段。
近现代,随着西方艺术以及素描理论的系统引进和传入,西方的绘画理论对传统的中国绘画造型观以及以人为主要表现对象的绘画形式产生了很深的影响,特别是素描的表现能力,随之素描也也就成了写意人物画的基础训练科目,当然也为中国画表现丰富的内容,笔墨关系和意象造形的能力起到很大作用。
一、意象造型
意象造型是一切视觉艺术的根本要素。形象是造型艺术赖以生存的必然依据,要认识到写意人物画的意象造型不是对客观物象的机械模仿和复制,而是通过画家观察、分析,再加以提炼、概括,从而达到形神兼备的目的。是画家的主观意蕴与表现对象交融结合的产物。石鲁《学画录》中说道:“偏于主观者以形象为符号,偏于客观者以形象为拜偶,皆不足取也。余谓当取于客观,形成于主观,归复于客观,故造型之过程乃为客观――主观――客观之式也。”“自然形象为本,艺术形象为变,自然形象为具体,艺术形象为典型。”这些论述非常精辟地阐明了意象造型的要求与方法。
意象造型的表现过程,是艺术家充分发挥艺术创造的主观能动性的过程。在表现客观对象典型性的基础上,选择各种有利于造型的因素,突破物象客观真实性的束缚,抛弃和排除色彩和光阴对物象的影响,把具象的物象变为抽象的笔墨线条,还可以根据形式美的法则和艺术追求的需要,对物象的造型进行艺术的夸张与变形,从而达到写意人物画表意和抒情的艺术功能。
二、以线造型
中国画的主要特征就是以线造型,在写意人物画中,笔法和墨法变化多端,致使以线造型的形式特征在写意人物画中显得尤为典型,体现的特别充分。线是中国画特有的表现方式,是画家对客观物象写意性的概括,具有很大的多样性、灵活性和表现性。
线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以线造型的功能上。作为一种造型手段的线,具有粗细、长短、干湿、浓淡、深浅等特性,不同的表现语言,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
线的灵活性主要体现在它的直接与便利上。写意人物画用线时,可以直接排除色彩、光影与明暗等因素的干扰,直接表现物象的本质,可以通过有目的的筛选和舍弃,直接表现物象本质的、客观的、稳定不变的特征。
线的表现性主要体现***的笔法变化、线的个性化和线的联想与暗示功能上。中国画的笔法借鉴于书法,讲求用笔抑扬顿挫,变化多端,从而构成了写意人物画的形式美感,线条在塑造形象时,不仅能表现物象的形态,还能展现出线条的节奏美和韵律感。
三、笔墨互动
笔墨是中国写意人物画的灵魂,笔与墨是相辅相成的,笔不能离墨,墨不能离笔,笔无墨则无以显现,墨无笔则不能灵动,笔与墨的紧密配合才能使中国人物画的以线造型得到具体落实,“笔为墨之师”,在写意人物画中用笔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笔主气以立骨,墨主韵以传神。画家必须从用笔的变化当中去体会、领悟、感受、品味线的意蕴,掌握线的表现规律。
要做到笔墨互动,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达到中国写意人物画的笔精墨妙。
(一)意在笔先,胸有成竹
中国写意人物画要求在落笔前预先要有一个构思和设计,通过落笔前的酝酿、构思,下笔才能有把握,做到心中有数,成竹在胸。
(二)落笔有形,以形写神
中国写意人物画十分讲究造型与传神,传神是写意人物画的生命力,要求在表现写意人物画时做到形神兼备,舍弃了形,则笔墨成为无本之木,就谈不上神的表现了,形的表现不注重传神,那形也就单板木讷了,笔墨也就失去韵味了。
(三)色墨互动,色调统一
在中国写意人物画中,色彩作为一种笔墨的辅助手段,用来协调画面色调,在具体的运用中,讲求概括,丰富墨色变化,在高雅中寻求情趣,在含蓄中寻求意蕴,来弥补笔墨的不足,求得协调的墨色变化效果。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浅论写意人物画的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