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早在唐代就已有西洋音乐传入我国的记载,可以说,欧洲音乐一直以来颇受我国音乐学者的关注。国内对欧洲不同时代音乐的研究已十分丰富。本文在已有的研究结果与经验的基础上,重点讨论欧洲两种不同的旋律形式――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分析两者主导关系转变的有关问题。
【关键词】复调音乐 主调音乐 过渡
【中***分类号】J6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30-0111-02
一 时代背景
复调音乐的产生早于主调音乐,但在两者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社会环境和人们的审美观念等多方面的变化,使得两者的主导地位在后期发生了转变。
17、18世纪欧美资产阶级的力量逐渐壮大,逐渐握有雄厚的经济力量,但落后的封建专制制度成为他们进一步发展的巨大阻碍。为了这个旧制度,资产阶级必须制造舆论,思想启蒙运动应运而生。另一方面,当时的自然科学发展突飞猛进,为后来的启蒙思想提供了锐利的武器,不少启蒙思想家从新兴的自然科学中探寻到了理论依据和思想方法。
宗教对事物的发展影响巨大。在当时,音乐与宗教的关系密不可分,复调音乐就是随着宗教音乐的发展而兴盛的,然而宗教音乐把多声部音乐限制在声乐范围里(即经文歌、圣咏、弥撒曲等)而不用器乐伴奏,直到管风琴产生后才用管风琴音乐作为前奏。由此可见,宗教不仅仅对音乐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更严重影响了作曲家们的创作。
二 局势发展
18世纪在欧洲广泛开展的“启蒙主义运动”,作为全欧洲的文化运动,在思想和行为上展开了人类理性的自我伸张。此次文化运动开始于英国,勃兴于法国,继而成为当时波及整个欧洲的思潮――理性精神。然而,对于作曲家来说,深受影响的是德国出现的“狂飙运动”――18世纪德国文学界的运动,它提倡自然、感情和个人主义,力***启蒙运动所崇尚的理性主义。这场运动,实质上是德国新兴资产阶级对腐朽的封建主义意识形态的一次有力冲击,为推进德国新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虽然德国的“狂飙运动”犹如昙花一现,但其对当时及后来的艺术创作带来的影响是空前巨大的。作家和艺术家的作品出现了新的市场;作品的题材和表现方式等均有了新的突破;哲学、科学、文学、艺术都开始考虑一般群众而非少数专家和行家的喜恶;小说和戏剧开始描绘具有普通情感的故事,甚至举止和服饰也受到影响,音乐和其他事物也一同受到影响。
三 新形势的到来
“18世纪中、晚期被认为符合理想的音乐可以描述如下:它的语言应该是全球的,不受民族的限制;应该既高雅又有娱乐性,它应该在规范的范围内富于表现力;它应该是自然的、无复杂技巧的;它应该能够立即使普通听众感到愉快。”①正是基于这些,当时的音乐风格由原来继承J.S.巴赫的巴洛克式风格逐渐接受启蒙运动影响而转向主调音乐风格,为后来的“古典乐派”的风格特色做了铺垫。
在西方音乐领域中,自1600年歌剧在意大利诞生到1750年的这150年,被称作“巴洛克”时期。这一时期紧随文艺复兴的文化艺术大发展之后,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发生着巨大的变革。和声方面由教会调式的传统形式逐渐向大小调系统过渡,在之前扎里诺等音乐理论家将其发展到一定高度的基础上,拉莫(Rameau,1683~1764,法)又在1722年发表了第一部和声的专著《和声学自然原理论著》,使得大小调式和声体系得以真正确立。
巴洛克时期是复调艺术的巅峰时期,巴赫更是复调音乐的集大成者,但此时也是大小调和声体系确立的前夕,巴赫的复调作品中的单旋律已深刻包含着和声内涵的思维,无论是级进、半音进行还是分解和弦的旋律走向,都在和声思维的深刻影响下,出现了逐渐削弱复调音乐特有的各个声部地位相等的状况,进而显示出主调音乐越来越大的影响力。而且在巴洛克后期,出现了更加秀丽纤巧的洛可可风格,此时音乐主旋律性更加突出,音响清晰明亮,更加通俗,这些都为主调音乐成为主流创造了条件。
四 过渡时期的作曲家
18世纪20年代以后,巴洛克音乐的风格逐渐发生变化,复调音乐向主调音乐的过渡主要发生在巴洛克时期向古典主义时期发展的过程中。因此,通过分析这两个时期的典型音乐家的代表作品,即可看到当时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的主次地位的变化情况。此时,巴洛克风格在法国开始解体,音乐与其他艺术一起演变为洛可可风格(典雅风格,style gallant),代表人物有弗朗索瓦・库普兰和让・菲利普・拉莫。18世纪下半叶,德国北部的作曲家如匡茨(1697~1773)、W.F.巴赫(1710~1784)、C.P.E.巴赫(1714~1788)等,同样为主调音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由于本文篇幅有限,以下仅对库普兰进行简要分析。
弗朗索瓦・库普兰(Francois Couperin,1668~1733)是18世纪法国键盘音乐之父,法国最大的拨弦古钢琴与管风琴演奏家,是库普兰家族中最出色的一员。库普兰被称为“大库普兰”,也被认为是“在法国,继音乐家吕利之后,拉莫之前最重要的作曲家”。
由于库普兰长期担任法国凡尔赛宫的宫廷乐师,因此在他的作品中既没有重大的社会性题材,也没有严肃的宗教内容,大都属愉悦性的音乐。在他的古钢琴作品中,常见的是刻画宫廷贵妇人的音乐以及对田园景色、生活风俗等充满贵族气息的音乐。在库普兰的古钢琴作品中虽然难以找到哲学般的沉思和深切的情感,但这些古钢琴音乐的创作手法和艺术风格仍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他不但是法国音乐风格的奠基者,亦是欧洲前古典主义时期主调音乐的先驱者。他首创古钢琴标题小品体裁,为19世纪钢琴小品创作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库普兰曾说:“我在写作古钢琴作品时,心目中总有一个具体的描述对象。”然而,库普兰的标题小品以描写客观形象占多数,不像浪漫时期的标题小品,以作曲家借景抒情、抒发个人主观情感为主。
例一
《恋爱的夜莺》是库普兰创作的《羽管键琴曲集》中第十四组曲中的第一首。例一是《恋爱的夜莺》中的第二段落。仅仅从音符的排列来看,此时的音乐已不是两条相对***的旋律的流动,而是由主旋律与伴奏旋律构成。
和声方面,可见巴洛克音乐主体的复调音乐发生着急遽的变化,正逐渐被和声体的主调音乐所取代。而且,整首乐曲的和声进行也很有规律,上***的和声进行为:Ⅱ-Ⅴ-Ⅶ-Ⅰ-Ⅱ-Ⅴ,Ⅱ-Ⅴ-Ⅶ-Ⅴ-Ⅴ-Ⅶ-Ⅴ-Ⅰ,形成了前端对称、后面变化的形式。
旋律形态方面,主旋律清晰,且伴奏声部为鲜明的和声织体。不仅旋律安排得整齐明朗,而且在伴奏织体上也体现出一致性。另外,大量装饰音的运用是库普兰羽管键琴曲的又一特点,说明此时主调音乐已经可以独当一面,而且在同时期其他作曲家的作品中也会发现大量此类作品。
库普兰的名望虽然无法与巴赫和亨德尔相比,但他是一位成功的作曲家这一事实是不可否认的。其成功之处就在于:他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创作个性和时代艺术风貌的文化底蕴,努力地将自身的艺术品位及创作兴趣与具有法兰西特色的“时尚艺术”融为一体,这亦成为他音乐创作的个性化追求。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库普兰所在时期的音乐形式旋律主次分明、和声安排合理,这些都透露出当时复调音乐向主调音乐的过渡。
历史的发展会使很多事物发生变化,音乐也不例外。欧洲音乐从最早的单音音乐逐渐发展到多声音乐,而多声音乐又从起初的单声部演唱的格里高利圣咏,经过音乐家们不断地探索与研究,最终成功地将格里高利圣咏处理为一种多声部的形式,遂产生了复调音乐,但哪怕发展得再鼎盛,最终其主导地位依旧被主调音乐取代了。
注 释
①〔德〕恩里科・福比尼.西方音乐美学史(修子建译)[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
参考文献
[1]于润洋主编.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2]王凤岐.世界音乐简史[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
[3]孙玮.连接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的纽带之一――卡尔・菲利浦・艾曼纽尔・巴赫[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0(2)
[4]孙云鹰.主调音乐与复调音乐[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1985(2)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浅析欧洲复调音乐向主调音乐的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