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行业信息化范文

电力行业信息化范文第1篇

电力行业实施信息化已有近20年的时间,企业信息化已涉及到电力生产、管理、经营和社会服务等各个环节,信息化在其中的各个子系统(子应用)、模块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卓有成效的作用,但是从电力信息化的整体来看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如:信息机构不健全、没有形成闭环管理、信息孤岛、技术平台不统一、缺乏统一的信息化标准、安全漏洞多等问题。

经过近5年的电力行业信息化大发展,信息应用、资产、数量等急剧增长并形成了一定规模,面对着种类繁多的平台和应用,信息部门必须更好地发挥自身作用,促进电力行业信息化健康有序发展。

定位信息部门是关键

信息部门必须正确作好自身的定位,才能积极地开展工作,更好地为企业信息化发挥作用,综合当前电力行业的信息化现状,信息部门的作用和定位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企业信息技术权威部门。把握企业信息化规划中涉及信息技术(IT)发展部分内容,确定信息化发展的技术路线和目标;规范信息系统建设中有关网络、安全、主机、数据库、存储、备份等信息平台的引入和使用;掌握和控制应用系统开发或引入中涉及信息系统的架构、开发平台、数据库、数据字典等软件开发各个环节中有关技术部分,便于系统能够顺利地进入生产运行阶段,最大限度地保证应用系统从开发到运行的平稳过渡和信息平台的安全稳定运行,在运行维护阶段对出现的事件、故障和问题需要具备一定的处理能力,使得业务部门和最终用户对信息部门技术能力的认可。

提供信息服务的部门。信息部门必须转变观念,为业务部门和最终用户提供优质的IT服务,特别是在电力行业内部,信息部门的服务角色显得更为重要,它始终是围绕着电力安全生产、高效管理和可靠服务这个主题,在提高IT服务质量的同时,才能更好地促进电力行业的信息化,使得电力行业的信息化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信息中心面临重重困难

这几年的信息化经验表明,就浙江电力而言,当前信息部门自身,也面临着重重困难。如果这些困难不得到重视和及时的解决,那么对信息化的整体发展将会有极大的损害。

IT技术发展太快。IT技术人员和业务人员都无法对日新月异的肝技术中有关主机、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存储、安全等方面作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信息化呈无序性发展。规划不能满足发展的要求,业务部门有强烈的需求,但是在企业的信息化发展过程中某些应用(模块)无论在规划、设计、建设,还是在运行、控制过程中信息部门的权威作用无法得到体现,造成了平台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从一个侧面来看,电力部门成了最新IT技术的展示中心和仓库,因此加大了系统建设和运维的成本。特别在系统规划和建设期往往会忽视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因此在系统架构、运行方式和数据交换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目前大部分应用系统均“带病”运行,形成了“系统投运后信息部门再来补安全漏洞,而新应用中的安全窟窿又在不断地造就”的现象,系统发展存在一定的无序性。

信息部门自身的问题。信息部门目前普遍存在机构、人力资源配备不到位,由于信息系统架构的分散导致人力资源不集中,信息战线拉得太长,另一方面是信息部门现有人员自身的基本技能,责任心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运维能力低下,系统监控不到位。

领导的支持。IT近几年在电力部门是一个大发展期,IT规模、资产等急剧膨胀,然而IT的直接经济效益不明显,使得领导对IT的投入产生怀疑,因此在后续系统运行维护人力和平台的升级、质保等财力方面不能得到保障。规模扩大了,人没有增加,资产增加了,后续的资金保证没有落实等等问题。

采取措施推进信息化

信息部门作为电力企业的一个非主要专业,面对当前电力行业信息化现状,我们应该认清形势,抓住机遇,迎难而上,把电力行业的信息化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为此信息部门可以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做好基础工作,把企业的信息化工作落到实处。首先,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做好应用系统的文章,要有所作为,有“为”才能有“位”。同时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宣传这项工作,取得领导、业务部门和用户的理解与支持。最终实现企业离不开信息化、信息化又能为企业提高竞争力这一局面。

加强与业务部门的沟通。在系统规划、建设和运行过程中不断制定和完善相应的规程、规范,促进信息平台的规范化,逐步消除信息孤岛,形成闭环管理,提高运维水平和服务质量。

多与一把手沟通和汇报。信息化建设是对管理模式、组织结构、思维方式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创新和变革。经验和实践表明,领导的主持和参与是信息化建设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是企业信息化起步与成功的关键。

建立和健全信息化的组织机构和一支高素质的信息技术队伍。人才是关键,企业信息化需要一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知识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的“复合型”信息技术人才队伍,就要求企业通过加强人才培训,技术交流与合作等方式来造就一大批精通专业知识,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专门人才,来推动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建立人才队伍的同时落实机构的建制,以技术带动管理,以管理促进技术的应用,因此,在电力行业对信息机构的建立以及赋予的权利和义务应该与其它部门作区别对待。

由于受到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影9向,不能简单的把电力企业信息化的技术管理、建设和运行维护作简单的分离,如果长期不直接参与信息技术的实践而从事技术管理工作,就无法准确把握信息技术的发展,更多的时候会被外界的IT公司或专家所左右,不能为我们企业信息化作“量体裁衣”式的配置、发展和管理,因此,有必要在信息化的组织机构中将技术管理和具体的技术实践作有机结合。

电力行业信息化范文第2篇

朗新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创立于1996年,是一家专注于电力及能源行业从事信息技术研发、技术咨询服务与系统运营管理的公司,致力于为全球电力及能源企业提供领先高效的IT解决方案与服务,帮助企业应对市场变革与挑战,构建清洁可靠的能源供应网络与优质便捷的客户服务体系。目前公司已为超过1.4亿电力用户提供服务,是中国最大的电力及能源行业关键业务解决方案和服务提供商之一。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朗新科技现有员工1500多人,分支机构已经遍布无锡、杭州、武汉、厦门、北京、上海等全国各主要城市,并在无锡、杭州、厦门和武汉设有研发中心。公司坚持科技创新,客户至上的经营理念,多次荣获全国电力行业解决方案专家级称号,被评为电力行业解决方案专家级系统集成商,并荣获“能源行业专业服务用户满意度奖”等众多奖项,赢得了业界和客户的高度认可。

朗新科技将电力行业信息化作为企业最重要的发展战略,经过不断的自主研发创新与市场开拓,公司现已拥有营销管理、智能应用、新能源、输变电和视频通信五大产品线,能够为电力及能源企业提供覆盖市场管理、营销管理、生产运行及企业绩效等核心业务的端到端一体化的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以及从咨询规划、系统建设到运营维护的全方位全过程服务。

除了对电力行业业务的深入理解以及持续的业务和技术创新外,卓越的软件技术和项目实施服务能力也是朗新科技保证项目实施成功的关键因素。

朗新科技拥有领先的软件开发技术、完善的软件开发管理过程和专业的项目实施方***,并参考国外先进的IT行业和管理咨询行业,围绕着电力信息系统项目开发与实施服务的中心内容建立服务。

多年来的项目成功交付、良好的客户满意度和高度认可的业界赞誉证明了朗新科技的项目管理办法适合行业软件,特别是电力行业的软件开发与交付。

总体而言,朗新科技具有如下优势:深厚的行业从业经验和系统应用能力;团队技术创新机制和持续自主创新能力;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健全的服务网络;完善的质量控制与项目保障措施。

朗新科技参与了国网公司营销业务应用、稽查监控、一体化缴费平台、电动汽车充换电运营管理系统、国网95598客服系统等国网级别的信息化建设规划、标准化设计和系统设计,充分证明了朗新科技在电力行业营销领域居引领地位,处于国内同类厂商的排头阵营。

电力行业信息化范文第3篇

在新的市场格局中,电力交易的完成将更加依赖于基础数据的计量,以及不同参与方相关信息的交流,因此对信息平台的依赖将会越来越大。行业竞争决胜的关键也将变为能否建立下一代的智能化电力信息网络,以获得更高效率、更安全的运行、更高效益的应用。

一功能一平台的后遗症

在电力行业,很多重要的信息化应用系统,如电力市场运行和评价系统、电网分析决策系统、电力企业级ERP系统、供电企业营销和电力商务系统、电力企业资产管理系统、发电厂级别监控信息系统(SIS)等都在发挥着巨大作用。然而,各种IT信息化应用之初,企业是为了实现一个单独的目标而去购买与之相关的系统与软件,这就造成了“有多少个功能就有多少个系统”的问题,其结果是企业内的IT系统变得愈加复杂。

针对这种情况,电力企业在对基础系统环境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改之后,在系统之上引入了应用的概念,这一变革使得IT架构的整体价值和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并应运而生了诸如ERP(企业资源计划)、CRM(客户关系管理)、HR(人力资源)、SCM(供应链管理)、财务、企业语音VoIP等,部署在企业网络之上的IT应用。但是随着这些应用的不断发展,电力企业逐渐意识到这些应用虽然都整合入系统,但并没有真正融合在统一的网络基础上,无法在真正意义上形成一个可以互联互通的层,企业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现象依然严重。

同时,新应用的不断扩展,不仅使得网络承载量增大,网络结构日趋复杂,还增加了整体网络的维护需求。新应用的加载,有时超出了网络的承载能力,出现了作用受限制或闲置的情况,从而极大地浪费了资源。这种种困难都对电力行业的承载网络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现有网络不断改进升级,并不断强化电力信息网络安全体系和企业级数据中心,以保证各种智能化应用的执行。

归纳而言,信息网络完善的挑战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首先,数据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流动,带来了安全性的隐患。随着IT系统成为企业战略性的资源,稍有不慎,即会产生难以估量的损失。其次,众多IT设施和应用的部署,带来了IT系统的复杂性,电力企业决策者们在为不断增长的IT投资和复杂系统所需付出的高额维护成本而头疼。第三,电力企业潜在的IT应用需求仍在不断涌现,在推动IT系统变革的同时,如何实现有效的ROI(投资保护),是每个企业IT决策者需要长远考虑的问题。

智能网络解围

在后信息时代,终端用户需要的是能够更加智能、更理解用户需求的网络。对于电力企业来说,智能化的网络基础为什么是必需的?首先,各种不同应用的快速发展不仅增大了电力企业的IT投资,同时也使得企业大环境内的IT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并且随着这种现象的加剧,“统一换装”显然是不可行的,这种隐约的压力变得愈加清晰。其次,数据在各种应用之间的流动并非是从A系统到B系统这么简单,它们的线路是非常曲折且复杂的,而这就造成了安全风险的提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业界的一些厂商提出了SOA(面向服务的架构)的概念,希望能够对复杂且各自***的各种应用进行统一的整合、封装与分配,进而节省主动响应业务需求。然而,如果企业的IT系统没有从网络基础架构上对此做出回应的话,那么无论是提升IT设施在商业运营中的影响力,还是提升IT的灵活性,加速IT技术变革都只是空谈。

在这样的背景下,服务导向网络架构(SONA)在合适的时间出现在了合适的地点,它能协助电力企业在构建IP网络平台方面展现其独特的价值。SONA使得信息在企业IT网络内部能够智能流动,从而整合IT系统,剔除冗余设施,提升网络效率和投资回报率。

未来,网络的作用正在不断发展。明天的智能网络将不只提供基本的连接、用户带宽和应用访问服务,它还将提供端到端的功能和集中统一的控制,实现真正的企业透明性和灵活性。

电力行业信息化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应用对策

中***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35-0004-02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高效信息网络,以此实现企业内部信息资源共享。实现企业信息化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生产力和管理水平,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近年来,我国电力行业在推动行业发展和创新、实现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提高行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中还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并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以顺应电力体制改革的要求,让电力行业更好地应对市场中的各种挑战。

1 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当前我国电力行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有很大的发展,大部分电力集团和供电公司都建立了信息网络,开发了OA、GIS、ERP和人资等应用系统。我国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以高速电力通信网络为基础,目前已经形成了覆盖各大电力企业的国家电力信息网络和数据库,电力行业也开始普及各种电力信息安全装配。电力通信网络综合运用了各种现代化传输手段,例如光纤等进行信息传输。电力行业利用电力通信网等传输通道和信息接入技术,综合网络语音和视频传输等通信手段,实现企业内部的连通和资源

共享。

2 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

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是指信息传输中出现“信息孤岛”,信息与信息在功能上没有关联和互助,信息不能实现共享和互换,信息应用与业务流程脱节。在电力行业不断深化变革的过程中,可能有新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之前的应用不匹配或者更高级的应用程序与之前的应用程序不兼容等情况,进而产生“信息孤岛”。电力行业普遍存在信息难以整合和数据交换困难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在信息化建设中没有整体的规划和统一的编码系统。由于电力行业本身的复杂性和应用面较广,导致电力行业各信息系统间缺乏很好的连贯性。

2.2 电力行业信息建设体制不健全

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要求很高的专业性和技术性,现在很多电力企业管理人员比较精简,信息化专业人才配备更少,在信息化建设中管理人员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管,导致信息化建设中存在很多隐患。信息化建设中也没有健全的配套设施,无法实现现行管理制度和相应配套设施的衔接。电力系统经过漫长的发展与改革,在电力行业在软件应用自动化上已有了较快发展,可以满足电力行业各环节的要求,但在信息系统软件方面还存在很多缺陷。市场上现有的很多软件虽然比较成熟和优秀,但这些产品没有根据电力企业的需求来分析和设计,也无法满足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需求。

2.3 电力行业管理模式阻碍信息化发展

由于电力行业垄断的特殊性,管理者普遍存在重视安全生产、忽视企业管理的思想,导致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分割、分散。在当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电力行业需要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实现信息化建设是其必要途径,而信息化建设需要企业管理模式革新作支撑。现在电力行业管理革新还受到很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推行难度很大。电力行业在这种落后的管理模式下实施信息化建设既不能发挥电力信息系统应有的作用,更不能完全实现信息化建设。

3 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应用对策

3.1 完善信息化管理设备

对电力行业信息化管理软件进行更加深入的开发,将信息化管理软件与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资金管理紧密地联系起来,让信息化管理软件的功能更加全面化,以此来构建出完善的电力信息管理系统。对电力企业内部的信息平台进行优化,主要从软件优化与硬件优化两个方面展开。对硬件设施进行更新,对相关软件进行细致化,将软件细分为相应的子模块,同时保证这些子模块的相互联系,在维持系统一体化的同时让其功能得以延展,使其功能更加全面。

3.2 制定信息标准化规范

制定信息标准化规范是电力行业实现信息化的前提,规范的电力信息标准能有效提高企业竞争力。在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很多“信息孤岛”,主要是因为信息技术人员在实现信息化过程中没有重视最基本的信息标准化,在技术平台和信息编码时没有统一的标准。各个电力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对信息化的要求和着眼点不同,可能有不同的信息化标准。这就需要电力行业应用统一的信息化组织架构和数据中心,以保证标准化、一致性的关键信息覆盖企业的各个组织和部门,将企业管理者、电力员工和业务操作连成一个整体。

电力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应该认真制定企业整体规划,从最基层业务开始进行调整和优化,整合信息资源以实现信息化建设中的系统集成,信息标准化可以有效保证资源整合和系统集成的贯彻实施。

3.3 推进电力行业体制改革和管理创新

电力行业推进体制改革和管理革新可以促进电力行业信息化的进程。一直以来电力行业的市场化程度低,缺乏实现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创新的原始动力。在现有的经济体制和市场环境下,电力部门在传统运营模式下很难从根本上推进信息化建设。这就要求电力行业结合市场化的要求,注重管理体制创新,推进电力行业体制改革,为实现信息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电力行业在大力推动体制变革、加快电力行业市场化的同时,也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提升企业的管理和运营水平。推行精细化管理,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利用信息化完善企业的工作流程,改善企业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3.4 注重信息安全和运维体系建设

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并不是简单的信息堆积和项目组合,涉及到信息技术的各个方面。随着我国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渗透到企业运行的各个领域,企业也应该更加关注信息安全问题。在建设信息安全防护系统的同时,也要构建强壮的IT运行管理体系,找到信息化的准确定位和恰当切入点,改变以前静态的被动式运维管理,运用动态的主动式运维管理,最大限度降低信息技术运维的风险。

信息化建设会随着基础环境的不断变化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发展模式,因此在信息化建设中要注重建设策略。目前我国电力企业还处在改革时期,信息化建设中应该先进行整体规划,综合各种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因素,重点支持核心业务,然后根据科学合理的规划稳步推进建设进程。

4 结语

在新市场经济发展形势下,电力行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保证电力事业和社会经济的良好运行,实现信息化建设是十分必要的。电力部门应尽快适应并投身到信息化建设中,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寻找良好的对策解决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完善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体制,真正实现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李玲.电力信息化工作任重道远―中国电机工程

学会理事长陆延昌的讲话[J].电力信息化,2010,2

(10):45-46.

[2] 王宏伟.电力行业信息化、集团化、整合化特征凸现

[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10,6(2):58-59.

[3] 倪吉祥.加强信息化建设 努力构建和谐电力―

2006电力行业信息化年会致辞[J].电力信息化,

2011,8(12):25-27.

作者简介:盛琳洋(1983―),女,山东招远人,招远市供电公司专业工程师,助理工程师,管理学硕士

电力行业信息化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力行业;档案管理;信息化

一、我国电力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相关领导者对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在电力企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一些领导人对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认识依旧处于较为浅薄的层面,并且将自身的主要精力放在了产品的研发和市场占有率方面。一些领导人甚至认为档案管理工作其实只是一种文职类的日常琐碎的事情,档案信息化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基本上是完全被无视的,也不会对重要档案科室和部门的建立有多大的兴趣,在企业发展战略中看不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组成部分,最终导致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人员较为短缺,这个档案管理工作水平是较为落后的。

2.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现在我国大多数的电力企业对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的认识都处于初级阶段,并没有过多的认识,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对档案管理人员的要求并不高,甚至在档案管理人员队伍中有一部分工作者对档案管理工作是不了解的,分不清工作中的管理重点,只会对档案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归类,更不知道要对包含重要经济信息的档案进行必要的存档和保护。由于在实际工作中,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档案管理专业知识较为匮乏,无论在技术水平上海是管理观念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这直接为重要档案信息的流失和机密的泄露埋下很大的隐患。

3.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较为滞后。电力企业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出现的,在使用的初级阶段,在管理和技术层面难免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漏洞。尤其是在电子档案的存档、保管和查阅等方面没有建立健全明确的规章制度之前,一档这些环节出现问题得不到很及时地解决,如果这些问题长时间得不到处理难免会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另外,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时间还比较短,所以工作人员在将大量的纸质档案转换成电子版本时,在速度和质量上无法得到很好的保证。

二、改善电力企业档案信息化安全工作管理的对策

1.提升电力企业决策层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安全的重视程度。电力企业的决策层是整个企业的领导者和带动者,同时也是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者以及前进方向的指挥者。因此,在企业成长发展过程中,决策层应该对档案信息化管理安全加强重视程度同时要为其安全做一定的建设,从上而下地将档案信息化安全管理工作融汇到企业发展的各个角落。并且还要对国内外电力企业的发展形式和先进理念进行认真地分析,真正看到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安全性在企业整个未来社会发展道路上的重要性和不可忽视性。

2.将技术手段融入到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中去,降低档案信息被泄密的可能性。在电力企业的档案信息化管理中,依旧是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电力企业的档案管理并不是一件非常简单的工作,工作人员需要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断地对之前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这就可以为科技人员的新技术研究和开发提供较为全面的理论依据,将计算机技术更好地融入到电力企业的档案管理中去。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不能一味地只单纯运用计算机技术,还要加强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与实践。设立必要的档案信息安全系统,加强对档案信息和文件销毁环节的技术运用和保密管理,对于计算机网上的有关的安全信息一定要安排相关的人员进行严格把关。将注重防范,技术和管理并重的工作思想融入到电力企业管理中去,对企业档案信息安全的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和规范。

3.对电力企业档案信息化安全工作的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本身有一定的约束性、权威性和稳定性,所以对人的行为、意识都有较好的强化作用,如果我们能够对电力企业档案信息化安全工作的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使得规章制度 的制定在档案信息化管理中有一定的章法可循。因此,按照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符合电力企业实际情况的规章制度并建立健全档案信息化安全管理相关的工作流程和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另外,还要注重监督检查行为和责任问责制的倡导,确保我们的档案管理工作能够落实到实处,真正填补档案信息化安全管理中的空白。而且非常有必要制定一些相关的奖惩制度,确保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能够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有效地进行下去。

三、结束语

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电力企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电力企业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开展的意义也越来越重要。因为,电力企业档案信息管理在促进国家安全保障、协助企业在市场中占据有力的竞争地位以及维护企业的知识产权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在一些地区的电力行业都在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推动自身企业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这种做法是非常值得学习和推广的。

参考文献:

[1]丁艳娟.基于信息化环境的电力企业档案管理[J].北京: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10).

[2]唐宁.电力工程档案全过程管理之我见[J].辽宁: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3).

电力行业信息化范文第6篇

21世纪是一个市场全球化、需求多元化、竞争激烈化、战略短现化的时代,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应用,能为企业提供及时、准确和完整的财务信息,从而增强决策有用性,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不断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

一、目前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现状

随着厂网分离、资产重组、竞价上网、区域联网等一系列的改革进程,电力企业进入空前的大竞争、大发展时代。然而当前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却是情况迥然:有的企业只是初步实现了财务电算化管理,财务管理信息对决策的影响很小;有的企业只是实现了财务、物资的部门链接,提高了工作效率,财务管理信息对高层决策的影响不大;有的企业初步实现了财务、物资、生产各部门的信息集成,并在企业内部建立了局域网,财务管理信息对决策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作用不是很明显。由此可见,大部分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仍然滞后,财务管理信息对提高电力企业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增强决策有用性起到的作用并不是很明显。当前,电力企业面对煤价、水价、材料等原材料价格上涨,电价低等不利因素,企业要发展和壮大困难重重,而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无疑对缓解这些压力起到积极作用: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行成本、增强决策有用性。“积极开展信息化建设,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益、提升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的理念应该深入人心。

二、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对目前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阶段存在认识误区。目前在许多企业里,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阶段仍然存在一定的错误认识,认为实现电算化就是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目标,对实现现代化管理的信息资源需求了解不够,没有认识到财务管理信息化是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核心,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保障。事实上,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分别是:第一阶段:使用单机会计电算化软件。它是通过编写单机程序来实现会计记账、核算、制作会计报表和财务分析的计算机程序化管理。第二个阶段:在企业内部建立局域网,运用统一的网络财务软件。它实现了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生产信息系统、销售信息系统等各个系统的集成。第三阶段:企业内外流程一体化应用层次。这一阶段通过计算机局域网来实现财务系统与销售、供应、生产等系统的信息集成和数据共享,通过广域网和数据仓库技术的使用,使集团公司内部之间以及与相关价值链主体之间能及时传递、整理、分析、反馈财务和管理信息,为企业决策者和相关利益方提供决策支持服务。这三个阶段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只有第三个阶段才是真正的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

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目标是实现财务信息的充分共享。由于电力产品的不可储存性,从发电、输电、到配电和供电都需要高度的协同处理,必须采取统一调度。受此影响,电力行业的财务管理也应集中管理。实践证明,只有实施集中化的财务管理模式才能使企业,尤其是企业集团及时、准确、完整地掌握以财务信息为核心的经营管理信息,对企业内部的各种资源进行高度集中的管理、控制和配置,才能做到“数出一门、信息集中”,迅速地对各种财务、管理方案作出科学的、价值最大化的决策。集中化管理就是实现信息集中,目的是为了信息共享,而实时的信息共享又是为了应对瞬息万变的内外环境变化,实时做出必要的决策,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应变能力。过去受技术手段的制约,只能处理单一会计主体的信息,各关联会计主体之间不能进行很好的信息沟通。现在,随着广域网、互联网、大型数据库的出现,已经使在地理上分散的一个集团公司范围内的业务和财务数据集中存放和统一处理成为可能,解决了财务信息孤岛问题,使企业领导、财务主管能够在世界各地随时查询信息、分析问题、指导工作。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建设,应当以财务资金的活动为核心,并包括所有与企业财务状况相关的业务过程。

全面管理是以优化企业的整体资源为目标,完整地配置、计量、记录企业所有与财务状况相关的业务资源和业务活动,并进行详尽的核算、统计、分析、考核,以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增值流、工作流的统一管理。按照全面预算管理的思想,把按照公司发展战略和各期的目标编制的各项预算分配、分解到各个对象、项目、作业和流程,实行实时、动态、严密的预算控制和流程控制。对所有的经济活动和业务数据,能根据管理和控制的各种需要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查找、比较、分析,建立不同类型的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的评价体系,提供对管理决策的支持,提高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的竞争力。

2.企业财务管理基础工作薄弱,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滞后,会计信息失真,难以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当前许多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基础工作仍很薄弱,部分企业生产自动化、信息化水平低,不能准确提供完整的实物信息,企业对信息的监控体系不尽完善,致使会计信息失真,企业信息的不真实,直接影响企业的科学决策。而科学、有序、先进的管理模式,需要大量准确的基础数据和相关信息作支撑。电力企业要把这样复杂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及时准确地集成起来,财务管理基础工作的薄弱显然是无法满足管理的需求。为日益满足电力企业现代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科学、先进的财务管理制度已经提到日程上来。

3.财务管理信息化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目前,电力企业里的财务管理人员很多,对会计业务也很精通,可是精通计算机知识的人员却不多,一部分是“半路出家”的信息化会计人员,对计算机知识的了解有限,另外,一些计算机专业人员对会计知识又比较贫乏,对运行会计软件工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和处理。所以,财务管理信息化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导致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进程缓慢。

4.缺乏财务支持决策的有效手段。财务会计流程的缺陷、时空局限性等问题普遍存在,特别是电力企业,大量决策信息需从十几至数十家成员中获取,按照集团组织架构,通过层层报表汇总得到,使得决策支持手段落后,导致了财务决策信息的缺乏与滞后,实效性和准确性极低。即便是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分析与评价体系,也会因没有有效的信息化支持决策,导致企业无法比竞争对手作出更快、更好、更准、更精的决策。

三、加强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路和措施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模式成为企业强化财务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实施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拓展财务管理空间、加快财务管理时效、提升财务管理效能以及增强资源使用的有效性,于是,加快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迫在眉睫。

1.消除认识误区,树立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新理念。在知识经济时代瞬息万变的形势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谁能够迅速地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并作出及时正确的反应,谁就能在竞争中抢得主动权,信息流成为了企业的生命线。这就要求企业树立财务管理信息化新理念,加快企业全面管理信息化的进程。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大企业、大集团实行集中统一的财务管理体制创造了条件,通过建立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和资金的合理调配是现代大企业、大公司财务管理的主要特征。

2.完善企业各种管理制度,培养财务管理信息化需求的复合人才。

2.1完善企业各种管理制度,避免企业其他管理制度的滞后影响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资金管理以现金流量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奠定了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企业进行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必须以资金管理、资金流量控制为重点,加强资金集中管理,规范内部财务结算中心,完善企业各种管理制度,以推动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

2.2努力培养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高端人才。当前企业缺乏复合的人才,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作用不能得到有效发挥。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必须加强人才的培训。企业要对相关部门的人员进行培训,积极参与相关软件的培训和学习,这种培训成本不高,但是能与很多企业的同行沟通和交流,针对性也很强,能在短期内获得较好的效果。其次,从工作中出素质、出质量。企业在日常的工作中应严格要求员工,注重培养员工的综合素质,从实践中锻炼人才。最后,建立人员培训制度。企业必须在系统建设初期开始建立人员培训制度,并在系统建设的全过程中贯彻落实,以提高财会人员及其他员工的相关业务素质。

四、实施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规范企业管理运作模式

与会计电算化不同,建立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以建立集中统一的财务管理体制为基础,以实行集团内部统一财务软件和建立计算机网络为支撑,以建立企业财务结算中心为手段,以企业内部财务人员的集中管理为前提,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财务的集中管理与资金监控,通过系统集成实现全公司一本账。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对原有的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对原有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对现行的管理方式和财务制度进行规范,其实质就是对现行财务管理体制和制度进行改革创新。

五、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统筹规划

1.通过信息集成为决策服务。要完善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必须实现信息的集成,用统一的信息管理软件、统一的信息编码标准,加强与软件开发公司的联系,使用国际先进的ERP系统软件,建立统一的计算机平台,采用统一的信息管理软件,提高信息的利用率和集成程度,建设高效的财务信息系统,实现财务系统与销售、供应、生产等系统的数据共享、管理统一,实现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集成和数据共享,并建立部门间信息流通制度,保证信息流能在企业各部门间顺利流通,实现信息集成、过程集成、功能集成和数据共享,有效利用财务信息中的相关创新技术,保障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高效化,真正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服务。

2.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必须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是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子系统,加快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要对建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规划,而且必须对整个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整体规划。从企业基础信息化做起,按照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原则,按照财务、物资、生产管理的顺序分阶段推进,否则在没有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孤立地建立起各自的子系统,对最终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必然会造成极大的投资风险。

六、实施ERP系统化管理模式是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导向

ERP是在全球市场环境下,从企业全局角度对经营与生产进行的计划方式,是企业的综合集成经营系统,也是信息时代的现代企业向国际化发展的更高层管理模式。它能更好地支持企业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主要侧重于技术信息的集成)各方面的集成,并将给企业带来更广泛、更长远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因此,实施ERP系统化管理模式是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趋势。

目前我国成功实施ERP系统集成的只占实施企业总数的30%,成功实施电力企业的ERP系统化管理模式,主要分以下几个阶段:

1.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在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中要进行领导层培训及ERP原理培训,进行需求分析,确定目标,分析企业是不是到了该应用ERP系统的阶段,在财力上企业能不能支持ERP的实施,基础管理工作有没有理顺,人员素质够不够高等。

2.项目实施准备阶段。

2.1项目组织。项目组织应该由三层组成,领导小组、项目实施小组、业务组,每组成员应该各负其责。

2.2数据准备。在运行ERP系统之前,要准备和录入一系列基础数据,需要做大量的分析研究工作,以便系统能够安全运行。

2.3系统安装调试。在人员、基础数据已经准备好的基础上,就可以将系统安装到企业中来了,并进行一系列的调试活动。2.4软件原型测试。这是对软件功能的原型测试,也称计算机测试。由于ERP系统是信息集成系统,所以在测试时,应当是全系统的测试,各部门的人员都应该同时参与,找出不足的方面,提出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方案,以便接下来进行二次开发。

3.模拟运行阶段。这一阶段进行测试和模拟运行,针对实施中出现的问题项目小组应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方案,在完成模拟运行工作后,还要经过企业最高领导的审批和验收,以确保ERP的实施质量。

4.新旧系统并行。这一阶段ERP系统要和原有的软件一起运行,看每月新旧系统运行是否一致,如有差异,应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意见,直到ERP系统和旧系统无差异。

5.新系统运行。当新旧系统并行一段时间后,如果没有差异,说明新系统已经能够***运行,新ERP系统就能够开始在企业中完全应用了。以上实施过程的各个阶段是密切相关的,只有每个环节都做好,才能保证ERP系统最终顺利在电力企业中实施和应用。

七、持续优化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电力行业信息化范文第7篇

关键词 信息化支持;项目管理;电力行业;创新项目;应用

中***分类号:TU17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15-0119-01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其在我国各个行业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电力行业而言,在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下,进行项目创新,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方面的内容,要想确保项目创新的有效进行,就必须切实做好项目管理工作。因此,项目管理在电力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成为当前电力工作人员重点研究的课题。

1 电力行业的信息化建设

我国电力行业的信息化建设,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由最初的电力试验数字计算、发电厂自动监测等科学计算和工程运算领域,经过电网调度自动化、计算机电力仿真系统等专项业务应用,逐步发展到了目前的规模。从目前来看,我国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网络系统初步形成,电力通信网基本覆盖全国,并且包括了载波、微波、卫星、无线移动通信等多种通信手段,国家电力公司调度系统数据网络、国家电力公司信息网等也已基本建成;其二,信息技术的基础条件有了很大的提升,信息化应用的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进而推动了电网管理水平、发电生产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各类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从整体上提高了电力行业的服务水平。但是,从实际应用来看,目前电力行业的信息化建设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为社会提供更加完善的电力服务。

2 项目管理在电力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对于电力行业而言,要想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就必须在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下,对项目进行创新,不断提高行业的竞争力。而电力信息化建设的有效进行,离不开管理工作的支持,在信息化建设中引入项目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顺应时展的要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电力行业的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电力企业要想活动良好的发展,就必须不断引入先进的技术,对项目和业务等进行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在电力信息化建设中引入项目管理,可以有效迎合时展的客观需求,推动电力行业的健康发展。

2.2 促进信息系统的完善

项目管理的有效应用,可以解决电力信息系统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企业管理人员生产和管理决策的制定提供可靠的依据,从而促进信息系统的完善,进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2.3 推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项目管理在电力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可以说直接影响着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和效益,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和较高的管理水平,可以有效推动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其意义和作用都是非常巨大的。

3 项目管理在电力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

3.1 全生命周期管理

对于项目管理而言,全生命周期管理,是指在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对项目的设计、分析、实施等进行管理和控制,确保管理的全面性和完整性,以保证项目中的各种要素可以实现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对于电力信息化建设而言, 相关电力管理部门要做好统筹工作,对各级电力企业进行统一管理,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章制度,逐步建立起数字化办公环境、办公自动化系统等,为整个电力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3.2 项目时间管理

所谓时间管理,主要包括项目活动的安排、消耗资源的估算、活动所需时间的估算以及项目进度计划的制定和控制等。在电力信息化项目建设中,项目管理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对于项目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而言,不仅仅是信息项目的基础,更是项目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因此,对于管理人员而言,要充分重视项目的时间管理,确保信息项目的建设可以更加合理有序的实施。

3.3 项目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如果项目的质量不达标,则其作用也就难以发挥,信息化建设也就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对于电力行业信息项目建设而言,项目的质量管理同样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要想确保质量管理目标的实现,相关管理人员必须充分重视起来,创造出必要的资源和约束条件。对于各级管理部门以及项目的具体实施单位而言,必须在确保项目质量的基础上,逐步事项项目建设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对于技术部门而言,则应该结合信息项目的实际特点,以及业务部门的具体要求,制定出清晰明了的质量标准,明确项目实施不同阶段的具体目标,并针对企业自身的技术条件和能力,提出恰当的质量控制点,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保证项目实施的质量。

3.4 项目变更管理

由于日新月异的信息环境,在电力信息项目的建设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项目变更的情况,这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对于项目管理人员来说,要端正态度,接受变更,控制变更,及时发现并分析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变更情况,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例如,在对项目进行规划和设计时,就应该充分考虑到可能发生的项目变更情况,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重视项目变更对于项目质量的影响,切实做好项目的变更管理,确保项目建设目标的正确性,保证信息项目建设的有效进行。

3.5 做好经验的积累

在项目建设完成后,要对相关的实施流程、管理经验等进行归纳和总结,了解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讨论相应的改善措施,为今后其他项目的建设积累经验,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效率和质量。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电力行业要想获得良好的发展,就必须顺利时展的潮流,在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下进行项目创新,并结合有效的项目管理办法,加强对于信息化项目建设的管理,不断提高行业的技术水平,推动电力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艳,岳胜.项目管理在电力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2013(9):28-29.

[2]王强.项目管理在山东电信信息化项目中的应用[D].南京邮电大学,2012.

电力行业信息化范文第8篇

关键词:信息化 电力行业 绩效考核

一、信息化对电力行业绩效考核提出了新要求

1.对绩效考核的内容提出了新要求。首先,从一般工作人员来看,信息化使得电力行业员工的工作内容发生了一定的转变,不再简单地依靠个人的基本技能来开展各项工作,而是可以依靠各种信息化手段如办公软件等来辅助工作。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一般工作人员的要求,并提高了工作效率,因而要求绩效考核的内容和方式也要发生相应的转变。其次,从创新型的人才等高层次人才来看,随着信息化的推进,这类人才对于电力行业、企业的重要程度不断增加,这就要求在绩效考核的过程中对知识素养等给予更大的权重,从而反映这种变化趋势。

2.对绩效考核的方式方法提出了新要求。首先,从绩效考核的方式来看,在信息化条件下,绩效考核可以采用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软件、Excel办公软件等信息化手段来辅助考核;其次,从绩效考核的方式来看,用信息化手段则可以详细地对各种信息进行记录和处理,从而为更加精确地进行绩效考核提供了依据和方法。

3.对绩效考核的效率与公平提出了新要求。由于信息化条件下的考核基本依靠定量的指标,并且这些指标都有明确的含义,此外,这种考核过程是通过信息系统进行操作,无需人工干预,这就避免了个人情感因素对考核结果产生影响,提高了考核的公平性。

二、信息化背景下电力行业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1.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不系统。信息化背景下的绩效考核首先是要设立相应的绩效考核指标,并保证这种指标具有可操作性,是能够为“计算机信息系统所识别”的信息,当前这种指标体系还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指标体系过于复杂或者过于简单,针对性不强。部分电力企业仅仅将电力销售收入等几个大指标作为考核内容,甚至信息化相关指标都没有纳入其中,从而使得企业内部技术研发等部门的工作绩效没有得到反映。此外,部分电力企业则设计了一套复杂的考核体系,但缺乏针对性,没有把握电力行业的主要特征,从而使得绩效考核没有反映出实际情况。其次,指标体系数据获取难度较大,不便于实际操作,部分指标需要综合多个部门的信息才能计算获得相应的数据,甚至需要通过数据的定量化处理后才能获得相应的结果,从而使得绩效考核的操作难度大,且容易造成不公平。再次,指标体系没有处理好经济指标与其他指标的关系,或者过于关注经济指标如成本类指标,或者过于关注一些非经济指标如用户关系管理等,从而使得整个指标体系表现出不健全的一面,难以满足信息化时代的要求。

2.绩效考核的个性化不突出。信息化系统具有强大的计算和信息存储能力,能够根据预先设计的条件快速地计算出所期望的结果,从而为推动更为细化的绩效考核提供了途经与方法。但当前电力行业绩效考核主要是针对各部门或者二级单位的,对部分岗位个人绩效考核尚有待进一步改进。如管理岗位的绩效考核由于工作内容难以量化或者难以将工作成果在不同的职工之间有效地进行分割而难以推进个人绩效考核,从而导致工作在同一部门或者单位的职工虽然工作效果与效率方面存在差异,但在考核结果中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如同为中级职称的行***部门工作人员,其工资水平相差不大,导致一定程度上出现“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结果,不利于绩效考核的推广。

3.绩效管理信息化程度与信息化管理还存在不足。首先,从信息化程度来看,当前绩效考核所需要的各种信息还没有完全信息化,或者说绩效考核信息系统与单位办公系统等尚未完全集成,从而使得绩效考核过程中还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增加了绩效考核的成本,降低了考核的效率。其次,从绩效考核信息化管理来看,主要是各部门按照预先的工作情况将信息上报,但这一过程中缺乏部门与个人之间的沟通,缺乏绩效考核部门与业务部门的沟通,从而使得部分信息可能存在失真。

三、信息化背景下电力行业绩效体系的构建

1.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信息化背景下电力行业绩效考核指标要量化,只有这样才能被信息系统所理解和接受。根据这一前提,可以设计出包括工作业绩、工作环境、工作能力三个一级指标。其中工作业绩主要包括工作任务完成量、服务满意度(有无投诉等情况)、服务成本(消耗)等方面进行反应;工作环境主要可以从室外工作频率(天数)、工作量饱满度、工作环境危害程度(反应是否会对身体造成影响)等方面进行反应;工作能力主要包括工作年限、职称职务、学历等方面进行反应。

2.绩效考核方法的选择。首先,绩效考核数据的收集与处理。进行绩效考核的前提和基础是收集相关的信息,并输入到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在具体的数据处理中,可以借助Excel办公软件让各部门相关责任人按照规定录入相关的数据,经负责考核的人事部门审核后导入到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同时为加强数据管理,保障数据信息的真实可靠,还可以要求相关责任人报送纸质信息以备查询。其次,绩效考核方法的构建。这主要是通过与计算机软件供应商协商,如以层次分析法等方法为基础,通过预先设定考核结果计算方法获得最终的结果,并输出到信息系统当中以供查询。

3.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首先,考核结果的公开。在完成考核后,计算机信息系统能够通过与企业综合管理系统等系统的对接,自动将考核结果发送给各部门负责人及个人,以便于查询。其次,要建立绩效考核结果沟通交流机制。根据信息化背景下绩效考核结果是由计算机信息系统完成的基本现实,对于考核结果存在争议或者偏差的,要在履行必要的程序后予以更正,从而使得考核结果更为客观公正,更具有可接受性。

四、信息化背景下电力行业绩效考核的注意事项

1.要加强对绩效考核结果的分析。在完成绩效考核后,要利用信息化的优势,对考核的结果进行专门的分析,并形成相应的报告。首先,报告要从纵向的角度对绩效考核结果的差异进行分析,即比较上期、历史同期员工绩效考核结果,分析导致这种考核结果差异的原因,为个人改进工作方法、电力企业挖掘、推广高效工作方法提供信息来源。其次,报告要从横向的角度对绩效考核结果的差异进行分析。要对同一部门内部不同员工之间、不同区域同一类型工作绩效考核结果的差异进行分析,寻找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帮助工作绩效不高的地区进行改进。

2.要注重绩效考核信息的甄别。首先,要加强管理,严防绩效考核信息失真。绩效考核相关责任人员要对原始数据进行仔细的核对,并与录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数据进行比较,避免各种人为的失误导致考核结果的失真。其次,构建完善的监督体系。电力行业主管部门、电力企业以及企业内部职工、社会舆论乃至于社会公众都可以参与到这种监督活动中,以避免考核过程中出现信息失真。

3.要注重“以人为本”原则的贯彻落实。信息化条件下的绩效考核由于剔除了一些定性的指标,因而在具体考核过程中可能缺乏对弱势群体、部分特殊群体的关注,如因公受伤、处于怀孕期或者哺***期的妇女等。这就要求在尊重考核结果的同时,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制定一些配套***策,以对这种考核体系予以完善,避免考核的“冷漠无情”。

参考文献:

[1]刘婷婷,李存斌,刘浩杰.电力企业绩效管理体系构建[J].人力资源管理,2010,12

[2]左小利.试论新时期电力企业业绩考核体制的建立[J].行***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4

电力行业信息化范文第9篇

电力体制改革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新体制下的资产整合来实现成本控制和提高效益,建立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而成本的控制和效益的提高是通过财务信息来体现的。因此,新形势下我国电力企业管理对于财务信息化的要求已经不再是会计电算化的过程,而是一个发展电力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过程。它不仅要满足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需求,而且更加强调符合企业的管理特色。

一、我国电力行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一)基于基础会计核算软件的业务模型已成熟,财务信息化正在由核算型向管理分析型转变,开始为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辅助职能

我国电力行业的财务信息化经历了一个非常完善的发展历程,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20世纪80年代初,电力企业内部充分展开了以计算机代替手工业务的应用研究,开始出现了单项业务处理的应用程序,其中以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和燃料管理等单项业务的发展最为突出。20世纪90年代初,以《远光通用会计核算系统》为代表的核算系统开始出现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预示我国电力行业以会计核算为基础的业务模型开始成熟。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为了解决2000年问题,以《远光财务管理新纪元》为代表的核算软件开始在电力系统内大面积推广,成功地实现了核算软件的升级换代,进一步促进了财务信息化与业务模型的发展与完善。2000年年底,随着《远光集团报表系统》以及后来的《远光财务实时信息系统》在全国电力系统的全面应用,标志着我国电力行业的财务信息化开始从单一主体财务信息的静态化向集团企业群财务信息的动态化方向发展,并且注重于信息的实时性与完整性,从成本控制和预算管理的角度去满足企业管理与决策的需要。部分企业引入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思想,开始采用集中核算、FMIS、ERP等系统方案。以上的发展历程充分说明了我国电力行业财务信息化已经完成了从单项业务处理到核算系统的发展历程,开始在向集中核算与企业资源规划等管理信息化的方向迈进,为实现财务管理的现代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电力行业财务信息化所需的人才基础较好,素质相对较高

从1987年开始,国家电力公司为全面推进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为基础人才的培育作了大量的实际工作。先后在长沙电力学院和南京高等电力专科学校建立了两个培训基地,国家电力公司系统内数千名财会人才接受了相应的技能培训,为电力行业开展财务信息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电力系统内财务人员基本上都通过了不同程度的知识培训。在文化程度上,35岁以下的财会人员已占到财会总人数的50% 左右,大专以上学历的已超过70%。

(三)基础设施较好,现代化财务管理的基本架构已经形成

电力系统一直以来对于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工作都非常重视。各电力企业均设有专门的信息技术部门,为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作了大量的实际工作,每年在信息化方面的投入都非常大。有资料显示:仅2002年第三季度电力行业的IT总体采购额就达22亿元。目前,电力系统内的光纤骨干网已经覆盖了全国90%以上的省市,甚至部分已经铺设到了县级企业。完善的网络基础配套设施为进一步深化电力企业财务信息化奠定了良好基础。截止2001年底,以“远光电子财务平台”为基础的《远光实时信息系统》在全国范围内的统一实施,充分表明以集团财务管理和目标控制为核心的现代化财务管理架构的形成。

(四)电力企业领导对于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认识程度较高

2001年6月,在青岛召开的国家电力公司2001年财务工作会议上国家电力公司已经明确提出了“要充分利用信息***和科技的成果,提升财务管理水平,走现代化财务管理的道路。”国家电力公司副总经理谢松林角板在接受《中国财经报》记者采访时谈到“必须加快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推动财务管理现代化,要采用先进的管理思想,利用计算机、网络和现代通讯技术,力争实现三个达到:达到实时反映,实现业务信息与财务信息在时间上的基本同步,使会计核算从事后达到实时,财务管理从静态走向动态;达到远程控制,实现业务信息与财务信息在空间上的基本同步,在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与及时性的基础上,在技术上实现“过程的控制”功能;达到协调统一,实现以财务信息为核心的各种业务信息的集成,推进集中式财务管理,充分满足公司决策需要。建立以预算控制为核心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实现财务信息与其它业务信息的融合,促进公司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公司经营决策提供有力支持。”从浙江电力的SAP,到河南电力的远光FMIS、山东电力的PeopleSoft,以及辽宁电力的集中核算项目等,都充分展示了目前各企业领导的支持力度。

二、电力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信息化发展不平衡,网络资源的开发建设滞后于财务信息化发展。

当前财务信息化的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距。经济发达地区企业的经济实力强,发展得比较快,信息技术应用的程度较高,而在边远或西部地区则发展的较慢。从企业的管理结构上来看,一、二级机构发展的水平和应用的程度都很高,三级企业有的甚至还停留在手工业务处理流程的层面。

在国电公司内联网中,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程度不高,网络带宽较窄,一级网络的带宽基本上是128Kbps,且承担着多种业务数据的通信任务。随着业务需求的增加,网络流量的增长,现有网络带宽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另外,在基础设施投入上有“头重脚轻”现象,即以国电和各网省公司为龙头的一、二级网络投入较高,但三级网络缺乏投入,使得信息的来源受到一定的网络限制,阻碍着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二)软件应用重复现象严重,企业内部的信息标准难保统一,信息共享程度不高

国家电力公司提出的“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组织开发”的原则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仍然存在着建设分散、重复开发的问题。由于没有做到数据的充分挖掘和利用,数据采集、处理口径不一,各子系统移植性较低。另外,由于应用的软件不够统一,没有统一的信息编码标准,造成信息的利用率和整合程度不高。企业的各种专项业务信息不能实现及时的共享和传递,信息在集团内部缺乏必要的集中和控制,表现在包括财务信息在内的各种业务信息数据按纵向和横向分割,形成诸多信息的孤岛。

(三)缺乏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高端人才

电力行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内部拥有各类技术人员,有生产经营方面的专家和技术人员,也有从事控制与计算机方面的技术人员,但是缺乏既懂电力生产和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高端技术人员,而信息化建设对于这类高端人才的依赖性很大。因此,培养一批高端人才对于加快电力企业信息化的进程意义非常重大。

(四)部分企业对财务信息化管理的认识不够

对财务信息化管理在企业管理系统中所处的核心地位认识不够强,仍然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开发、轻应用的现象,在企业信息化投入中缺乏重点。部分企业对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认识还停留在手工模仿上,对现代化管理对信息资源的需求了解不够,没有认识到财务信息化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保障。

三、新形势下企业管理对财务信息化的要求

电力体制改革的直接结果是组建了多个全国性的公司和多个区域性的公司。它标志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重大进展,从此电力行业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对于新组建的各大集团公司而言,对财务信息化的要求将会更加突出,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如何从集团公司的角度,以信息化的手段加强对各分、子公司的财务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这是一个从组建阶段就应该着重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控制的本身就是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控制。新组建的各企业集团旗下都有着几十个甚至数百个分子公司,它们在地理上处于分散状态,各自都曾受不同背景、不同领导和不同制度的影响,在企业利益、管理风格和核算方法上都不同,因此表现出不同的企业文化和经营风格。如果不及时的将这些不同的文化和风格进行统一和规范,管理上就可能出现一盘散沙或者力不从心的局面,就有可能违背了改革的初衷。因此,就要对这些企业的财务信息管理实现同步管理,加强财务的监管,提高集团的资金利用率,避免出现因“乱担保、乱借款、乱投资”等行为所带来的损失。

(二)在原有的体制下,厂、网之间的投入、价格、成本、收益、现金流等都没有明确划分、***评价,厂、网分开之后,发电企业和供电企业都必须从***企业的角度去精确地进行各项核算和评价。

由于过去是一体化经营模式,电厂是纯粹的报章制费用单位,没有明确的成本核算概念;电网既是输电企业也是供电企业,只负责电力营销,没有明确的利润观念。随着改革的深入,各电力企业由一体化转为竞争化,彻底打破了原有的垄断格局。在发电环节,发电企业原则上都要成为***电厂,要与电网经营企业在财务、人事上完全脱钩,即“厂网分开”。所有电厂每天数次向电网报出自己所要求的上网电价,而市场将各电厂的报价从低到高进行排列,并按所需电力负荷的预测,从低价开始录取,录满为止。未被录取的电厂将面临不能发电的危险,因此,这将促使发电厂最大限度地降低电厂造价和运行成本。在电力的终端销售环节,由于实行供电商在各供电区之间的市场准入,可通过颁发供电许可证,培养更多的电力零售商,实现竞争。

(三)发电企业的竞争将会日趋激烈,要想创造出极强的盈利和竞争能力,则须降低成本(主要是燃料成本)、优化配置、精确报价这也是财务信息化的核心需求。

由于在电力交易市场存在激烈的竞争,将会面临因为报价过高而停发电的危险,因此发电企业非常需要一个包含燃料管理、成本费用控制、融资管理、价格测算和竞争报价等在内的一体化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以保证在竞争过程中处于领先地位。

(四)对于新成立的电网公司而言,失去了“以厂养网”的利润来源后,电网企业只能通过开源节流、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资源的运行效率来增加效益。

在输变电环节,一个电网可以向其它电网报价竞争,同时也必须允许其它电网将价格更低的电力销售给自己区内的企业。本地区有电不用,而从其它地区买电,这对计划体制来说是不可思议的。因此,电网公司对于购电费管理、销售管理、资金管理、投资和融资管理、成本控制、资本性支出的控制等的管理需求比改革前更为突出,迫切需要建立一套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核心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四、电力企业财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一)财务信息化将会实现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会从单一会计主体的分布式管理模式发展到以集团公司为主体的集中式管理和控制模式,并进一步延伸到上下游企业(用户)

由于电力产品本身具有的不可储存的特性,从发电、输电到配电和供电都需要高度的协同处理,必须采取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统一调度。受此影响,电力行业的财务管理也应采用集中式的管理。过去受技术手段的制约,只能处理单一会计主体的信息,各关联会计主体之间不能进行很好的信息贯通;今天,随着广域网、互联网、大型数据库、高速性能CPU的出现,使在地理上分散的一个集团公司范围内的业务和财务数据集中存放和统一处理成为可能。

在集中模式的管理体系下,从管理、控制、评价的角度,原有的各下属会计主体对应于一个或多个责任中心;从企业资源的角度,各会计主体的资源将成为整个集团公司资源的一部分;从核算的角度,各会计主体仍然保持相对***,能分别形成对外报告。分公司和某些重要的控股子公司都应该按此方式管理。

另外,作为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必然会把管理范围从本企业、本集团扩展到上下游企业(客户)。例如:把上游的发电企业和其他设备(服务)供应商和下游的客户与电网企业本身纳入到同一个系统,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互联网和数据交换标准的发展,正在为这种超越单个企业和集团、理性配置和优化整个社会资源的系统提供越来越成熟的工具和平台。

(二)财务信息化将会以财务资金活动为核心,贯穿企业整个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将会从财务部门本身的管理业务发展到企业所有与财务状况相关的业务

企业是一个经济组织,企业资源配置和控制的依据和目的,是以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要素(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的优化和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为依据和目的。而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状况最集中的体现,是企业管理架构中核心的部分。企业的(而不是部门的)财务管理信息建设,应当包括所有与企业财务状况相关的业务过程。

(三)应用范围从管理部门延伸到原始业务发生点

为了实现对企业资源、企业财务状况的实时、动态的配置、管理和控制,必须把应用范围延伸到原始业务发生点。应该根据具体的业务,来确定原始业务发生点,要严格按照统一规定的业务流程发生,不能随意改变。

(四)财务信息化提倡时效性,数据的采集将会从滞后提高到实时

对信息时效性的要求可分为获取信息、资源配置和状态控制两类。获取信息对时效性的要求较低,可以允许有一定的延时,实现的成本也较低,可以采用数据分散存放和处理,通过数据同步定期集中的方式或直接通过广域网查询。

资源配置、状态控制对实时性的要求非常高,要求完全实时。如:按照甲供电局某一备品的储量,调配到乙供电局;按照省电力公司对某一供应商的授信,控制各下属企业对该供应商的付款等,都不允许在配置、控制时有任何的延时。由于实现的成本较高(因为完全的实时只能在数据集中存放的方式下实现),需要高性能的数据中心主机和高速可靠的网络。因此,在财务信息系统实施时,应按照不同的获取信息或资源配置和控制的要求,确定时效性的等级,这也决定了财务信息系统的数据存放方式和业务处理模式,即在需要进行实时资源配置和控制的范围内,数据必须实现集中存放,业务将进行统一处理。

(五)财务信息系统的功能将会从事后的核算发展到实现全面管理、控制、评价和优化

全面管理是以优化企业的整体资源为目标,完整地配置、计量、记录企业所有与财务状况相关的业务资源和业务活动,并进行详尽的核算、统计、分析、考核,以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增值流、工作流的统一管理。

电力行业信息化范文第10篇

在国网信息通信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建明的办公室里摆放有两台电脑,一台是连接公司内网的台式机,用来管理公司内网中的日常工作、处理内部邮件、审批各种内部文件等;另一台是连接互联网的笔记本电脑,查看各种外部新闻、处理各种外部邮件。虽然年近半百,但刘建明与80后年轻人一样,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离不开网络,每天上班前的1个多小时是上互联网查看各种新闻、了解国家大事;而上班后的时间,则大部分在内部网中处理公文、了解公司运行状况,处理内部邮件等各种公司日常的事务。晚上,通过互联网了解目前国内外最新技术的发展情况,跟踪了解电力系统新技术的应用情况和相关新闻。

“现在,国家电网公司所有员工的工作都离不开信息化平台,不同岗位的人员在此平台上履行着各自不同的职责。比如,监控人员在网络上监控电网的运行状况,调度人员在网上调度电力,管理人员在办公OA网上审批各种文件,负责查线路的人很多都有PDA,可移动工作……信息化已经渗透进了电力行业的各个方面。”刘建明说。

国家电网公司是整个电力行业的一个缩影。目前,国家电力行业有7个大型企业集团,其中包括5大发电集团和两大电网公司,即华能、大唐、华电、中电和国电5个发电集团,以及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两个电网公司,整个电力行业的信息化已经渗透进电力生产、现场监控、电力调度、电力通信、信息化办公等各个方面。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电力行业是目前中国信息化应用水平最高的行业之一。有数据为证:2007年,***首次开展的中央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国家电网公司被评为十家A 级企业之一,综合排名第四,4个一级指标均位于央企前列,其中信息化领导力排名第一;19个二级评价指标中,信息化标准规范与管控体系、主营业务信息化、信息化集成水平、信息安全管理4个方面均排名第一!同样,电力行业的其他集团公司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这一切成绩的取得,源自于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电力行业就高度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

从电子管计算机开始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问世,这是一次***性的技术飞跃,从此计算技术开始被有远见的行业关注和应用。电力行业就是这样的一个行业。

上世纪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百废待兴,作为国家基础设施的电力网络和发电能力严重不足,除了许多大城市外,中国大部分的农村地区甚至一些中小城市都没有电网,人们还在使用煤油灯等古老的照明工具。而整个中国处于半农耕状态,工业化进程刚刚开始,工业电力的需求日益高涨,无奈电力供应严重不足,国家急需完善并扩充基础电力网络。

电网建设、运行和管理需要进行严格的科学计算:一个地区需要多少电能?电网能承载多大的容量?最大负荷是多少?最低负荷是多少?电力行业首先需要采用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对电网进行模拟、仿真、分析、计算。

“1958年,国际国内还没有成熟的计算机设备可供电力系统使用。我国电力行业正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大量的计算工作,当时华北电力设计院的康文、王明俊等工程师参加了中科院计算所组织的我国第一台大型数字电子计算机(104机)的研制、调试和投运等工作。随后,他们进行了电力部门161电子管计算机的研制开发工作。当时,这些计算机还是使用磁芯存储器,这是中国电力高性能计算的前身。”刘建明说。

但利用这种计算工具,工作量是相当巨大的,工作人员异常艰苦。“程序都是技术人员编写出来后用打孔机在纸带上打孔,然后输入计算机计算,一旦打错,就得重新打,不仅需要工作人员注意力高度集中,非常消耗体能,还极容易出现错误。后来用卡片要好一些,但是还是容易出错。”刘建明说,“好在这种计算机,一旦将程序输入进去,执行起来效率很高,解决了很多计算问题。”

进入上世纪60年代初期,电力系统陆续开发了电力系统潮流、短路、稳定等基本应用软件,为我国的电力信息化起到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电力信息化飞速发展

随着时代迁移、技术发展,信息化在电力行业中的运用也逐渐增多。到上世纪70年代,电力行业已经不需要一条一条代码地通过纸带人工输入了,那时,国外计算机产业开始飞速发展,成熟的计算设备开始出现,电力行业开始引入小型机系统。

“随着电力计算工作量的增大,我们引入了当时流行的PDP、VAX等计算机,这些计算机比以前简单、方便了很多,为我们节约了不少的人力物力,信息化技术带来的效益也渐渐显露出来。也是在这个时候,国家电力行业举办了第一次信息化会议。” 刘建明回忆说,“电力行业的发电控制也出现了改革,不再是以前的人工控制,而是出现了自动化控制,这让人们看到了信息化发展的前景。”

进入上世纪80年代,电力信息化的一个重大发展是进入自动化控制阶段。东北、华北、华中和华东四大网EMS系统的引进工作推动了我国电力行业的计算机应用和软件开发工作。电力行业通过向***府贷款买来了IBM大型机,开始了广泛的计算机应用和自动化。此时可以说是整个电力行业的一次信息化改革的关键时刻,电力行业信息化真正走上了轨道。

而上世纪90年代以后,电力行业的信息化发展又跨进了一大步,1997年到1998年是电力行业的一个分水岭。1997年8月,原电力工业部正式颁发《全国电力计算机网络建设规划》,拉开了电力信息网络建设的序幕。

到目前为止,电力行业已经实现了调度自动化,建立了生产自动化控制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办公OA系统、ERP系统等,电力信息化得到了飞速发展。

未来关注:智能、安全和移动

2009年7月16日下午,美国能源部部长朱棣文和美国商务部部长骆家辉等一行来华访问了国家电网公司总部,双方探讨在清洁能源方面的合作,并就建设智能电网、推动清洁能源的利用交换了意见。实际上,智能电网正是目前国际国内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一个前沿话题。

所谓智能电网,就是电网的智能化。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我国能源专家武建东提出了“互动电网”的概念,主要用来建造电网的信息回路,推动电网整体转向节能,提高电及相关能源的效率,减低用户成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电网价值最大化。

智能电网是世界电网发展的新趋势,发展智能电网可以引导各方更加高效用电,实现节能减排,潜力巨大。而信息通信技术是智能电网建设中的重要技术支撑平台,同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各环节密切相关。刘建明提出了新一代电力信息通信网络模式的“3N”发展思路。

此外,随着电力信息化的不断深入,电力行业,从生产到传输、监控、调度,再到办公,都已经离不开信息化,信息安全问题也随之成为信息化建设者重点考虑的问题。“电力信息化安全问题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是重点关注的问题。”刘建明介绍。

同样,信息化水平日益增强的电力行业绝不会忽略任何新技术的发展,3G等移动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应用也是国网公司正在研究的课题,“电力行业有很多移动办公的人员,比如,线路检修人员等,如何有效利用移动技术,让信息化进一步深入到每个工作人员的身边,是电力信息化下一步的重点,目前,我们正在研究如何在电力信息化中引入先进的无线通信技术,为智能电网提供技术支撑。”刘建明说。

谈到电力信息化的未来发展,刘建明表示,“在过去的60年中,电力信息化成果丰硕,有力地支撑了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而未来,电力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将是智能、安全和移动。”(文中老照片由当年参与研制161机的王明俊同志提供)

我国电力信息化的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初。电力工业信息技术应用从生产过程自动化起步,主要在:电网调度、电力试验数字计算、工程设计科研计算、发电厂自动监测/监控、变电站(所)自动监测/监控等。

2.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电力行业开始广泛使用计算机系统,如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发电厂生产自动化控制系统、电力负荷控制预测、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电力仿真系统等。同时,电力行业许多单位开始开发建设管理信息化的单项应用系统,个别应用达到了当时较高的水平。

3.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到21世纪初。从单机、单项应用向网络化、整体性和综合性应用发展,信息技术应用由单一应用发展到综合应用,由操作层向管理层延伸,一些专项应用系统也进一步发展到更高水平。

4.第四阶段:进入21世纪以后。大型电力企业信息化进入了深化应用阶段,信息化和主营业务的融合更加紧密,在信息化领导力、信息化基础、信息化应用、信息化应用与管理、信息化人力资源、信息安全六个方面成绩显著。

参与161机研制的华北电力设计院系统室计算机组的工作人员。

电网公司工作人员在监控电网运行状况。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电力行业信息化范文

学习

客家与台湾饮食文化

阅读(33)

台湾的饮食本属于闽南系列,善烹海鲜,多羹汤,但是,台湾有近600万客家人,是福佬(闽南、台湾)人之外的最大族群,所以客家饮食也是台湾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讲究食补客家人是中原遗民,思想上、文化上、习俗上更多受着中国道教的影响。道

学习

浅谈提高自然功率因数的方法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浅谈提高自然功率因数的方法,内容包括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主要有哪些,怎么提高自然功率因数。自然功率因数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用电设备负荷的性质,因此,我们可以从这个角度进一步分析,即通过对电动机、变压器、电缆及架空线几何间

学习

小学语文复习计划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语文复习计划,内容包括小学语文复习计划通用六篇,小学语文复习计划表格。一、复习内容安排本册要求认识200字,会写200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安

学习

中国上空的“奇龙行动”

阅读(30)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成功引爆,立即引起美国朝野的极度震惊。当时中国正处于“针插不入,水泼不进”全民联防状态,神通广大的中情局都无法得到较为详尽的报告。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中情局对中国核武器全面、精

学习

樊云 不拘笔墨但求真心

阅读(28)

守护最纯真的童心世界从事青少年美术教育20余年的樊云有着非常丰富的教学经验,在他看来,孩子们的绘画是最质朴的,也是最能表达内心世界的。“小朋友对绘画有着天然的兴趣,他们对色彩十分敏感,有着超越成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只要学习一些简

学习

大型岩质边坡楔形块体稳定性分析

阅读(27)

论文总结了三维楔体稳定性分析理论,结合某大型水电站工程边坡,整理分析该边坡结构面信息,经赤平投影分析得到了可能的失稳块体及失稳模式,并通过三维软件Ansys建立三维地质模型,根据结构面产状切割形成三维块体,可以清楚展示各软弱结构面在三

学习

安都的转身与坚守

阅读(31)

如果在五年前,你在逛街时可能会看到安都服饰的门店,最多的时候,它在武汉有8家直营店。如今,安都女装的实体店已成为历史,转身成为了淘宝金皇冠级别的网店。2010年,安都的销售额近8000万元,今年的销售目标是1.6亿。初出茅庐“我和大多数学服装设

学习

创新中医学,服务病患者

阅读(52)

郭志辰医生,出生于1943年,河北石家庄市人;著名中医师,《人体空间医学》创始人,河北正定康复理疗院名誉院长、医术总监;香港智能保健学会名誉会长,加拿大综合医学研究院终身名誉教授。郭志辰医生经过近50年的医疗实践,在传统中医学的基础上,结合现

学习

给自己写封信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给自己写封信,内容包括给自己的未来写封信,给自己写封信的文案。写一封信给一年后的自己,让陌生人保管,一年后帮忙寄给自己。据媒体报道,这样的一种“时空游戏”正在网民间流行开来。据说这个倡议是由上海一位年轻白领发起

学习

经济背景下奥运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阅读(24)

[摘要]本文通过经济背景下奥运会传统文化面临的冲击与挑战的论证分析,阐述了奥运文化继承与创新的策略,提出秉承传统文化,在尊重奥运传统文化基础上的实践创新;继承优秀民族文化基础上的文化创新;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艺术创新;是奥运传统

学习

全球重要的登山电影节

阅读(26)

奥地利格拉兹登山探险电影节1986年由登山家及电影制作人罗伯特・绍尔创立。电影节主要面向欧洲德语区国家,分为五个类别的奖项,大奖将被授予格拉兹大奖,其余类别授予阿尔卑斯金像奖。每年11月的前两周举办。捷克国际登山电影节捷克国际登山

学习

好莱坞新宠奥兰多.布鲁姆

阅读(27)

来自英国的新星奥兰多・布鲁姆1977年1月13日出生于英国坎特伯里,16岁时加入伦敦国家儿童剧团,在剧团学习两年后转往Guildhal学校继续学习戏剧与音乐。跟其它新进演员一样,在学习演技之余,奥兰多也多次参加大小试镜。他曾经参与英国电视影集

学习

【再度升级】HP Pavilion dv4

阅读(37)

HPPaviliondv4HPPaviliondv4不愧是消费类笔记本中的代表作,其外观着实漂亮,而且除去价格稍贵了一些之外,产品本身挑不出什么毛病。对HP来说,我个人认为其需要面对的问题并不在产品上,而是如何给消费者和经销商以信心,毕竟再成功的品牌也经不起

学习

《庐山恋2010》真爱30年

阅读(32)

三十年过去,电影《庐山恋》依旧让许多老观众念念不忘,为了纪念《庐山恋》上映30周年,同时也为了这份深厚的“庐山情节”,张瑜经过了长时间的计划和准备后推出了《庐山恋》的后续影片《庐山恋2010》,并亲自担任了该片导演,在片中继续扮演

学习

英汉互译范文

阅读(39)

英汉互译范文第1篇关键词:谚语;文化;翻译引言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过:“外国文字最难了解和翻译的第一是联想意义,它带有特殊的情感氛围,在字典中无从找出,如果我们不熟悉一国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对于文字的这种意义就茫然,尤其是在翻译

学习

消费系统范文

阅读(287)

消费系统范文第1篇关键词:复杂系统;产品;消费类;工业设计一、复杂系统产品的产生随着科学技术和创新理念的飞速发展和提升,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逐步提高,对使用的产品的要求也随之变高,产品形式将越来越趋向于复杂化、系统化、智能化,复杂系

学习

拜年短信范文精选

阅读(62)

拜年短信篇12、热腾腾团圆饺子,噼啪啪除夕烟花。孤伶伶远方游子,湿润润满眼泪花。情切切心中牵挂,朦胧胧满头银发。今年过节不能回家,向家中爸妈拜年啦!3、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我们告别成绩斐然的XX,迎来了充满希望的,值此新春到来之际,我谨

学习

全民终身学习活动总结范文精选

阅读(31)

全民终身学习活动总结篇1三年来,由于我们坚持走系统化动态管理创建之路,统筹规划,务实创新,扎实推进,“创争”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有了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通过招考、引进和在职培养,分行机关及全辖干部职工的学历学位明显提

学习

感人的故事范文精选

阅读(42)

感人的故事篇1昨天晚上我看了一个真实的、感人的事。事情是这样的:一位老大爷养了一条狗,老大爷就是是它的父亲,小狗很爱吃粉条,于是老大爷就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粉条”。有一次,粉条出去玩,被人们误认为流浪狗,打晕了粉条,老人闻讯赶来,把

学习

项目营销推广方案范文精选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项目营销推广方案范文精选,内容包括项目推广方案及营销策略,项目的营销策划方案怎么写。项目营销推广方案篇1一、高职《营销策划实务》课程设计1《营销策划实务》课程岗位素质研究为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营销策划人才,我

学习

蛋白质组学范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蛋白质组学范文,内容包括蛋白质组学近三年参考文献,蛋白质组学投稿。蛋白质组学范文第1篇为迎接更全面的生命科学的发展,提高生物科学专业学生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的能力,我们学院专门开设了针对生物科学专业的限选课程――蛋

学习

果园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精选

阅读(27)

果园管理工作计划篇1指导思想:后勤工作是做好幼儿园管理工作和教育工作的基础所在,中心幼儿园在园领导的关心支持和教师们的积极配合下,园舍和园内环境在原有基础上有了更大的改观。本学期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幼儿园教育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