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伯庸其人为何?
谁是马伯庸?照片上,戴着圆眼镜,微胖的脸上挂着含蓄的笑意,一副书生模样的人似乎略沾了这“中正又秉直”的大名的神韵。但其实,“马伯庸”只是个笔名,典故自元代著名诗人“马祖常”,字伯庸,而我们言及的本尊马伯庸,实为出生在内蒙古,长大在桂林的北京人,刚过而立之年,32岁是也。
按年龄算辈分,马伯庸出道比郭敬明还早:1998年,马伯庸混在早期网络中,随手发了几篇文章,获得了些许关注度,但他没有多少野心,只在闲暇时间偶尔写一篇文章仅作自娱,能博他人一笑,已算是意外之喜。那时候的他,还没有想过亲自动笔写小说,若不是被“逼上梁山”,如今搜索“马伯庸”这个名字,大多还是元代诗人马祖常的相关信息,那么,当年的马伯庸究竟是如何成就“鬼才”这个名号呢?
这要从马伯庸大学时代的某一天说起,他千辛万苦在网吧里***了一部小说,却因为软盘损坏,只剩下了一半。“半截”小说看得人心痒难耐,马伯庸实在熬不住,就抱起键盘,模仿着作者的笔法,自己把后续故事写了出来,事后仔细一看,还颇满意自己编故事的能力。自此以后,当网友们再看见他的名字时,不免惊讶“嘿,他不写杂文,开始写小说来了!”
写小说还是为了自娱自乐。即使第一本正式长篇,也躲不过“自娱”的命运:研究生论文答辩期间,好友感慨着没有好看的小说,马伯庸丢开忙到一半的毕业论文,花了10天时间,就写出了一本悬疑小说,取的名字俗了点,叫《QQ怪谈》——放到网络上后,感兴趣的人并不多,直到有热心读者给小说取了个新名字《她死在QQ上》,这次未经授权的改名却让小说红遍了网络。
等到反应过来时,马伯庸发现,自己写的小说不仅红了,还红得有点发紫了——正版未出,盗版横行。2002年那会儿,正是QQ风靡的时候,这本小说“生而逢时”地走入网友们的视野,即便马伯庸自言“这个故事几乎没有文学价值,文笔近乎白描,漏洞也不少,只能算是一部幼稚的作品”,这也无法阻止更多的读者对它一见钟情。
可当读者们翘首期待马伯庸的“悬疑第二篇”时,一本以三国历史为背景的间谍小说《风起陇西》横空出世,读者们全体愣住了,写悬疑小说的能驾驭好历史题材吗?带着疑惑,有人翻开第一页,栩栩如生的历史细节迎面而来,大气磅礴的三国气势,老道精炼的笔法,适时爆发的冷幽默……一本小说看完,“马伯庸”这个名字与悬疑关系不大,“文学鬼才”和“创新三国小说第一人”才能与他相称。正当所有人抱定了“马伯庸是写正史的作家”的想法时,2007年的恶搞小说《殷商舰队玛雅征服史》又让他成功戏弄了大家,他从不按常理出牌,也没想过把自己雕琢成某种形象,或走上某条套路,他写的是人人都能看懂的故事,不卖弄,不说教,他的文字,犹如一盅心灵鸡汤,温暖滑过胃袋,求的是与读者的共鸣,而非居高临下的骄傲与优越。
2010年,马伯庸的第四本作品《笔冢随录》在台湾地区出版并大受欢迎,没多久,他又凭借散文《洛神赋》登上了人民文学奖的名单!这颗重磅炸弹让粉丝们欢欣雀跃,纷纷奔走相告“网络作家也有出头天”,但马伯庸本人依旧低调,在他看来,荣誉永远不比正在写作的内容重要,写出更好的作品,才堪当“鬼才”此等赞誉,但在读者心里,能运筹帷幄将作品写得风生水起的,也只有“鬼才”马伯庸一人!
业余的心态写出专业的作品
外界称马伯庸为“鬼才”,但他对自己的定位一直没变过——业余,只是利用闲暇时间,聊以写作自娱的人,算不上专业,更称不上“作家”。现实生活中,他是一家电器公司的员工,做的还是学生时代最不擅长的,与技术参数打交道的纯理科内容,若要问这是为什么,大概只有他在校园的“历史”可以解答。
虽然没有钱锺书式的“数学考鸭蛋,语文英语满分”的奇特经历,但马伯庸从小就对理科不感兴趣。一上数学课,他就偷偷摸摸写作!他会把课本放在上面,最下面是写作的本子,数学老师一开讲,他就天马行空地写起来。而且,只有在理科课上有灵感,若是休息日,三天也写不出一个字来!
他的父母,虽然听闻儿子上课不认真,却也没采取强制行为,而是相当开明地任其自由发展。而且,知道儿子出书后,父母也迅速加入了粉丝阵营中,每逢他有新书出版,或者有文章刊登,都会第一时间收藏,这让马伯庸有些不好意思,若不是父母无言的支持,又何来如今的自己呢?
当然,除了父母的支持,朋友也是少不了的——2001年那会儿,马伯庸和萧如瑟、冥灵几个好友一起,在论坛上自创了一个“后清帝国”,还像模像样地封号勋爵,就连那相传甚广的“祥瑞亲王”的名号,也是从这里诞生的。
而与这些好友的相识,也都是拜文字所赐。在马伯庸的曾用笔名中,莫过于“田中芳树”最为霸气——他曾因为喜欢的日本小说《药师寺凉子的怪奇事件簿》中文翻译速度太慢,一横心自己写了个同人小说,对外宣称这是原著田中芳树先生的“作者后记”,想看看有没有人会上当,而结果真让他大跌眼镜——不止有人上当,几乎把所有人都给骗了。这次“马甲事件”让他大放异彩,朋友圈子里自然而然地就多了一群未曾谋面的知音:风息神泪、抽屉、萧如瑟……他们之间有惺惺相惜的欣赏,也有共度低迷的情谊,时间在变,年岁在长,但有一点从没有改变——曾经的他们都在写,如今的他们依旧还在写。
出道至今,马伯庸出版了7部长篇小说,杂文,专栏,短篇小说更是数不胜数,他左手能将历史风云写得栩栩如生,右手下笔却能挥就耐人寻味的幽默小品,而他始终不改朝九晚五的上班族身份,加班的时候写写段子,闲暇的时候写点连载,他从不自比作家,用一种隐士的姿态,观察着生活中的点滴,或许就是这种业余又专业的姿态,造就了他“鬼才”般的思维与头脑。
这些只是个玩笑
当然,行文至此,或许你依旧耿耿于怀,究竟“祥瑞亲王”是什么意思?这是发生在马伯庸身上的奇妙化学反应——他常说自己是个倒霉蛋,又特别喜欢“祥瑞”一词,于是与他相熟的人,为了避免“霉运”找上门,都用“祥瑞御免”来***个吉利。
但这终究只是个玩笑,哪有人这么容易就倒霉呢?而且2012年年初,“人造韩寒”的言论初现网络时,就是马伯庸发表了一篇考据报告,义正词严指出当事人麦田的多处关键纰漏,在网络上被广泛转载,但——换句话说,如果马伯庸没有表态,是否韩寒就不会被***紧咬不放呢?
如果这些小段子能博你一笑,是否能勾起你对“鬼才”马伯庸的一丝好奇与向往?
而他能带给你的感觉还不止于此,想要知道更多,让你的生活充满“鬼才”般的敏锐与活力,那就从关注他开始吧!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你不能错过的“鬼才”马伯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