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拿到“许可证”了!山西农民李马兴奋不已,他自筹资金拍摄的电视连续剧《暖冬》获得发行许可证,可以在全国公开发行播出了。
捧着这张“许可证”,年近半百的李马百感交集,从小就有一个电视梦的他,终于梦想成真!
从村电影放映员到摄影摄像师
1964年,李马出生在山西省侯马市上马公社乔山底村,父亲当老师,母亲务农。
1978年,14岁的李马偶然看到二姑的公公拿着一部“海鸥120”照相机走村串巷拍照,心里非常羡慕,便自告奋勇前去帮忙,看人家如何冲印照片。“这位老照相馆的摄影师,就是我学习摄影的启蒙老师了。”李马说,可惜他当时没有条件购买相机,甚至都没有机会去触摸一下相机,但那份热爱却开始在心底萌芽、生长。
读高中时,学校门口有人卖一种“神奇”的相纸,“把底片放在相纸上,在太阳底下晒几分钟,就会出来一张蓝色的照片。”李马说,他常常站在那个相纸摊前出神,如同一个孩子面对橱窗里自己最心爱的玩具。
1982年,高中毕业后的李马当上了村里的电影放映员,虽说村里答应放一场电影给他补贴2块钱,但他从未领到过补贴。“每次放电影的时候,我就在想,我什么时候能拍电影呀?”李马回忆。
1984年结婚后,李马终于决定要为梦想而努力了,他不顾家里人的强烈反对,从村里信贷员那里贷到了一笔“巨款”——200元(当时普通人月工资为二三十元),花149元买了一部“东方120”照相机,其余的买了相纸等东西,开始了自己的摄影生涯。
“算是破釜沉舟了吧,为了挣钱还债,我顾不上照看刚出生的女儿,趁着春节走街串巷给人照相。”李马说,他还四处奔走,联系各个小学、初中,为孩子们拍摄毕业照,白天照相,晚上洗相,起早贪黑地忙碌。1986年,李马被聘为上马公社乡镇企业管理员,一干就是18年,但属于临时工,他的户口还在农村。
1987年,在侯马刚出现彩色照片后,李马买了一部“华夏135”相机,开始拍摄彩照。随着摄影技术的提升,除了之前的业务,他还被邀去拍摄会议照。1991年正月,李马偶然在别人的婚礼上看到一部“松下M7”摄像机,非常感兴趣,便上前打探价格、用途。之后不到一个月,他就借了1.2万元到太原去买了一部“松下M7”摄像机,自学摄像技术。
当时,人们对摄像机的接受程度没有李马预想得那么好,一连两三个月,他没有接到任何生意,只好赔钱赚吆喝,免费帮别人拍摄婚礼录像,再把录像带送人。妻子劝李马把摄像机低价处理,他却认为,还是自己的技术不够成熟,只有不断提升才能得到认可。
转机来自于坚持——1991年五一节时,侯马举行月季花会,一家单位让李马拍摄全市花坛的花卉,拍摄10天给了他7000元的报酬。“那算是我的第一部专题片吧!”李马说,这部短片帮他打开了“市场”。
从此,请李马去拍摄婚礼录像的人越来越多,拍一次支付100到200元不等,应接不暇的李马又购买了第二部摄像机。为了提升拍摄技术,他常常通过看电视专题片来学习,至今已拍摄了《紫金山下一小村》、《优秀***员——李群》、《饮水解困造福于民》等百余部电视专题片和纪录片。
锲而不舍终获好剧本
李马说,这么多年来,他一直期待,自己能够拍摄一部反映晋南乡村风土人情的电视剧或电影,1991年买了摄像机后,他这种想法愈加强烈。
2003年,李马决定到中国传媒大学进修,学习电视编导与节目制作方面的知识,可因为“***”,计划搁浅。当年,李马在侯马市开办了自己的影楼。此后几年,李马忙于给儿子和女儿操办婚事,进修的事情直到2009年才实现。
2009年3月,李马去中国传媒大学进修《电视编导与节目制作课程》。在班里50多个人中,李马是唯一一个自费来学习的,也是年龄最大的学员,教授让他当了班长。他戴着老花镜,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专业知识——在班里,他是笔记记得最全的一个学员。
“我总感觉那些课是为我一个人讲的,因为教授讲的那些问题、方法等,我都曾遇到过或者运用过。”李马说,有过拍摄实践、带着问题去进修,让他收获颇丰,以前他拍片、剪片过程中的困惑,都在这次进修中得到解答。进修结束返回侯马时,李马带回一套带摇臂的多机位拍摄设备。
2009年8月,在随摄影协会的朋友去翼城采风时,李马偶然得知当地村民王世盛写了一部剧本《暖冬》,他看后很喜欢,觉得非常有乡土气息,只是该剧本已经给了翼城电视台某栏目。正当李马感觉可惜时,2010年4月份,他从王世盛那里得知,翼城电视台不拍《暖冬》了。
李马欣喜若狂,打算拍这部电视连续剧,便四处物色演员——因是初次尝试,他决定找未接受过任何表演训练、没有任何表演经验的老百姓进行本色表演。2010年8月,他找到3名演员,大家花费20余天的时间,一起把剧本顺了一遍,将其中只有当地人才能听懂的词句修改了一下,既保持地方特色,又可使全国各地的观众看懂。在几位演员的提议下,李马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通过山西省广播电影电视局,把剧本送至国家广电总局审核。
“送上去第29天,山西台的朋友告诉我,剧本通过审查了!我兴奋得发晕,赶快去联系演员。”李马说,剧本通过审查,更坚定了他拍摄电视剧的决心。
李马说,选演员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他凭着自己对剧本的把握,到处寻找符合剧本的演员,有的是买东西时物色到的,有的是去中医按摩店里时撞见的,有的是他多次上门凭着满腔执著“求”来的。58名演员来自各行各业,有超市老板,有客运员、公务员,也有农村放羊老汉,每谈妥一个,他就为演员拍一张照片,算是定妆照吧。
农民导演30年“触电”梦成真
剧本《暖冬》讲的是山西农民李志华在“5·12”四川地震时的那一瞬间救人受伤,成为植物人,与家人失去联系,他的妻子惠兰在家中守着女儿和公公艰难度日,众多好心人帮助她渡过难关,最后与丈夫重逢,苦尽甘来的感人故事。
顶着巨大的压力,2010年11月14日,《暖冬》在侯马紫金山下的隘口村正式开机。为了让演员们入戏,李马就用自己的方式给大家“说戏”;为了让女一号流泪,李马无奈拿出了演员去世的父亲的照片;为拍好一个咳嗽的镜头,他连续拍了22条……如此种种,李马乐此不疲。
半年后,凝聚着李马心血的6集电视连续剧《暖冬》正式完成。
为验证拍摄效果,李马首先让原先极力反对的母亲看,没想到母亲接连看了好几遍,拍手叫好。“这才是咱农村人喜爱的电视剧!”送审也异常顺利,《暖冬》可以面向全国观众公开发行了。
其实,拍摄这部电视剧,李马一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整部片子他投资近70万元,这是他前些年打拼积攒的家底,也有儿子在财力方面的支持。为了拍电视剧,他的影楼也不得不暂时歇业。70多岁的***亲一直是反对的,拍摄前,母亲曾专程赶到李马的影楼,准备大骂“不务正业”的儿子一顿,打消他“乱折腾、乱花钱”的念头,不料李马当时不在店里,他去山上找演员了,母亲一腔怒气无处发泄。直到后来李马给母亲讲了剧本,老人的思想才得以转变。
“至于其他人的反对,我不想去应对,所以拍电视剧的整个过程,我一直在瞒着他们。”李马说,拍摄电视剧和电影的梦他做了近30年了,如今他已经年近五旬,必须豁出去实现梦想,否则会给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
李马介绍,这部电视剧也有美中不足,就是剧情有点短,可能会让观众看得不够尽兴。不过,这为他今后的努力指明了方向。目前已有人慕名而来,把剧本送到李马手中,他正在看剧本,并计划着下次拍一部农村题材的电影。
高中毕业的李马朴实憨厚,这份朴实憨厚中却藏着大大的梦想,他在酝酿着有一天能够成立自己的传媒公司。他的执著让人相信,热爱的确是一种无比强大的力量,因为热爱,梦想变成了现实。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农民导演李马拍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