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宋朝以来,徽州休宁县出产的万安罗盘便是历代风水师安身立命的宝贝,后来随着徽商崛起而通达全国,还成为郑和率领的那支庞大舰队下西洋的“导航仪”,至今已有千年。在传统风水不如往昔盛行的当下,吴氏家族传承了300多年的万安罗盘制作手艺,在传至第八代的时候,也面临着材料枯竭、传人难寻的困境……
在中国古代,有一种玄奇、神秘的职业叫做风水师。在传说中,他们可以查看地脉、分金定穴,还能知吉凶、卜未来,有鬼神莫测之机,而这些,全来自于他们手中的法器――罗盘,以及他们使用罗盘的经验。
在古代,罗盘也叫做“罗经”,有指南和宅基测定的作用,被广泛用于航海、勘察、探险、旅行、***事等方面。1000多年前,南唐国师何溥被贬到徽州休宁县,他制作罗盘的技艺也在这里的万安镇扎根,做出来的罗盘成为历代风水大师的专用法器。包括明代风水师游元礼、明末清初堪舆大师蒋平、清朝风水大师马泰青等人,甚至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中,都有万安罗盘的身影,它为这支中国最早的远洋舰队,指明了航行的方向……
如今,风水师这个职业日渐式微,传统罗盘已经没有了太多的实用价值,但作为一种工艺品,万安罗盘却依然是无数旅游者、文化学者的最爱。但是,由于万安罗盘的实用功能逐步退化,市场需求萎缩,老艺人先后离世,后继传人缺乏,万安罗盘的制作技艺濒于消亡,亟待保护利用。
风水师的“御用”罗盘
1000多年前一个多雨的秋季,萧瑟的徽州古道上,走来一个落寞的身影,这个人就是曾经的南唐国师何溥。就在十多天前,他因为强谏而触犯了南唐中主李,对于国师的冒犯,李虽然生气,但却没有杀他,只是下令将他贬为海宁县(今安徽省休宁县)县令。失意的何溥千里走单骑,孤身上任。
何溥到任后,发现休宁县经常被新安江的水患威胁,曾为南唐国师的他,心怀百姓,于是动用了自己最擅长的风水堪舆之术,率领百姓将县址迁到高处,筑好城墙。从此之后,休宁县果然免于水患。修好城,何溥看到休宁县的风景秀丽,起了归隐之心,于是挂印辞官,在山中结庐而居,经常到处游历。
据说何溥在徽州一带游历时,经常为人选择坟墓位置,他的风水之术也在徽州流传,他最常用的罗盘,也流传到了休宁县的万安镇,成为这个古镇的重要产业,万安附近盛产的虎骨木,成为了制作罗盘的上好材料。宋朝之后,万安成为中国罗盘制造的中心之一,博得了“徽盘”的盛名。万安镇出产的罗盘,一直是历代著名风水师的“御用”产品,如明代风水师游元礼、清初堪舆大师蒋平、清朝风水大师马泰青等人,所使用的罗盘都是万安罗盘。
万安的罗盘以吴鲁衡、方秀水和胡茹易三家最为知名,但真正让万安罗盘名扬天下的,是曾在“方秀水罗经店”里学过艺的小学徒吴鲁衡。吴鲁衡的祖上是世代砍柴为生的山民,清康熙年间,父母带着年幼的吴鲁衡沿新安江逆流而上,迁徙到繁华的万安古镇。为了安身立命,夫妇俩让吴鲁衡去当时最有名的“方秀水罗经店”学手艺。后来,吴鲁衡从方秀水罗经店出师,又充分发挥能吃苦、能创新的特点,吸收徽盘、粤盘、闽盘的精华,在万安老街创办新式的徽盘商号“吴鲁衡罗经店”,成为当时最出名的罗经店。
吴鲁衡罗经店坐落于万安老街口,是一栋门墙比周围高几分的老宅,门口有着突兀的木质门楣,门楣前有一对红木柱,柱上有一副对联:保无北辙南辕客,信有经天纬地才。横批是“吴鲁衡罗经老店”,显得气势逼人。
罗经店的门槛有一尺高,店内的空间不大,只有20多平米,大堂正中摆着一张小桌,桌两边各摆一把交椅。桌椅后面挂着一幅画像,是一位身着长袍马褂的男子。在大堂里还站着一位清瘦的老人,在摆弄罗盘。这个清瘦的老者名叫吴水森,是这家罗经店的第七代传人,而画像上书生模样的男子,便是创始人吴鲁衡。
吴水森告诉笔者,店里现有的徽盘中,比较全面的有三合盘、三元盘、综合盘等系列,有几十个不同规格的品种,是现代旅游中的绝佳工艺品。他经常会接到外地客商来电,商谈合作、订购等事宜。
郑和船队的“导航仪”
罗盘的发展,和时代环境息息相关。元朝时兵荒马乱,罗盘业陷入沉寂,明朝时经济发达,罗盘业因此兴盛起来。在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万安罗盘被三宝太监郑和带上宝船,当做“导航仪”使用,指引着庞大的舰队七下西洋。
吴鲁衡创立罗经店时,正值徽商鼎盛之际,崛起的徽商借新安江水路之利,通富春江、钱塘江入海,把商业版***扩展到了全国。徽商们到处大兴土木,他们特别重视风水,因此万安罗盘在此时便开始大显身手,成为商人们手中的“香饽饽”。
能让万安罗盘取得如此成绩的,是精湛的制作工艺。在众多手工艺行当中,罗盘的制造者一直非常神秘――这是一个由木匠、漆匠、书法师等不同专长的人组合而成的群体。提到罗盘的制作,吴水森就显得格外精神,他从大堂起身,邀笔者进入里堂,开始讲解罗盘的制作工艺。
里堂作坊的一楼空间巨大,被木板分隔成6个小房间,就如同现代办公室的隔子间那样。每个小房间设有一个工作台,工作台上放有一盏台灯,6位师傅就坐在台灯下伏案制作罗盘。这6个小隔间里分别进行的,是罗盘制作的6道工序:制、车圆磨光、分格、书写盘面、上油、安装磁针。中间空出的部位,是一个采光用的天井,与天井相对的地面,则是小桥流水。
“罗盘是给风水师看风水用的,制罗盘的地方,风水自然不能差。用模板围起各个工序间,让师傅们有相对***的工作环境,只留中间一个空缺,既便于采光,又利于负责各个工序的师傅们相互沟通。而中间的小桥流水,则让室内工作者产生融入自然之感!”吴水森讲起作坊的设计理念头头是道,在他眼中,风水不是怪力乱神的把戏,而是新的室内设计学理念。
罗盘的制作工序中,取材、锯板都是体力活,从制开始,后面的工序一道比一道复杂。制时,需要考虑到木材收缩变形对罗盘的影响,防止这种测量仪器出现误差;书写盘面要按照一定的顺序,从内到外书写五行八卦、干支甲子、节气方位到天文历法,涉及到天文、哲学、书法等各方面的知识;吴水森书写罗盘时,往往写到第三个字就进入了老僧入定的状态,一言不发,沉思之后才缓缓下笔,一个盘写完,往往已经过去了半个多小时。
书写好的罗盘送回作坊“二校”后,上完油就要开始进行罗盘制作最核心的“安装指针”工序。罗盘作为一种精密仪器,对于安装磁针有着严格的要求:磁针要居中,黑头指向北方,红头指向南方。在风水理论中,天池与金针是立规矩、权轻重、成方圆的标准。金针中分为两仪,两仪合卯酉为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方位,所以如果磁针放置时出现偏差,整个测量的标准就会出现误差。
安完磁针,吴水森经常会拿起新装的罗盘边走边晃动,然后回到案台前,拿起一块成品罗盘,看着两块罗盘磁针方位合一,才心满意足地回到大堂,坐在交椅上,对着祖先吴鲁衡的画像长吐一口烟,就像心中放下了一块石头。
传人难寻,原材料日渐枯竭
传承300多年的吴鲁衡罗经店,曾借助徽商迅猛的势头,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吴鲁衡罗经店的大堂靠右处摆了几个玻璃橱窗,挂满了相册,相册里是各式证书和奖状。其中一张用繁体字书写的奖状,落款是“民国四年”,表彰的是吴鲁衡罗经店所产的罗盘和日晷,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得金奖一事。
但是在时期,受徽州人尊敬的风水师一夜间从天堂跌到地狱。看风水是封建迷信的典型,做罗盘自然就是“助纣为虐”,吴氏罗经店就这样被没收了,所有的罗盘也被销毁。吴水森说:“父亲在我很小时去世,那时我虽然从小耳濡目染,对罗盘制作工序有所了解,但毕竟当时才12岁,年龄还很小,所以基本上没从父亲手上学到过什么手艺!”
那时,吴水森被迫进了休宁县的一家工厂做工,白天小心翼翼,只有晚上夜深人静时才敢拿出木板,按照母亲的教导,慢慢学习如何制作罗盘,正是靠着这种勤奋和天赋异禀,吴水森居然技艺大进。改革开放后,“堪舆学”逐渐回归,吴水森终于有机会让祖宗的手艺重现天日,为了全部恢复失传的技艺,他还根据《梦溪笔谈》的记载,复原了螺旋式罗盘、日晷等种类。
上世纪90年代,吴水森重开了罗经店,这也是万安镇首个重开的罗盘作坊。如今,20多年过去了,吴水森已经变成了花甲老人,罗盘的手艺也交到了他30岁的儿子吴兆光身上。接手的吴兆光,像祖先一样勤奋,不但继承了手艺,还建起了徽州地域上的首个罗经博物馆,收藏了明代以来吴氏家族各传承人的精品罗盘,他本人也因为万安罗盘的知名度和社会对他的认可,在2013年当选安徽省第十二届人大代表。
但即便这样,吴兆光的心里对这门手艺的传承也有着担忧,他说:“店里现在一共20个人,基本上都是老人,几乎没有年轻人。罗盘的加工生产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即便一块中等尺寸的罗盘,从取材到加工完成也需要45天,很少有人能有这个耐性。而且,做罗盘要求对书法、易学等有着深刻的理解,现在的年轻人哪有心思来学这个……”
同时,罗盘也像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面临着原材料枯竭的困境。制作罗盘的树料只有两种――银杏树和虎骨木。但随着现在对古树、名木保护力度的加大,可选的材料逐渐捉襟见肘,银杏树是国家保护树种,不可能大量采伐,而虎骨树成长缓慢,如今在当地也很难找到。
最让吴兆光恼火的是,名气大了,造假的也多,他经常会接到顾客的投诉电话,说买到了假冒的“万安罗盘”,但调查后他才知道,这些罗盘根本不是自己生产的,这也让吴兆光开始思考如何应对,以保护好这个品牌,后来,他灵机一动,干脆在淘宝网上开了一家专卖店,他说:“开个淘宝店,能让顾客知道是否缺货,这样就不会被假货骗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万安罗盘:风水流转千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