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产业被誉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文化产业的发展标志着一国(地区)的综合实力。本文回顾了国内学者对文化产业概念的研究,并总结了进十年来文化产业研究文献的代表作,得出国内研究的特点和不足,可为进一步研究文化产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文化产业 概念 文献
早在冷战结束后,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就在《文明的冲突》一文中指出:21世纪的竞争将不再是意识形态的竞争、经济的竞争、***事的竞争,而是文化的竞争。事实证明了这一点。文化产业的提出仅半个世纪。但其发展速度足以令人瞠目。随着文化战略地位的不断提升和文化经济价值的日趋重要,它已成为许多国家的战略产业和支柱产业。文化产业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是未来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为了使我国文化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很有必要对学者们的研究进行总结和回顾。
一、文化产业的概念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法兰克福学派代表阿多诺和霍克海默于1947年在他们联合撰写的文章《启蒙的辩证法》中首次使用了“文化产业”一词。此后,尽管对文化产业概念的研究很多,但时至今日,国际上仍没有一个统一界定,如表1所示。
日本的日下公人认为,“文化产业是创造某种文化,生产与销售文化产品的行业。”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大众文化研究所执行***贾斯廷,奥康纳认为,“文化产业就是指以经营符号性商品为主的那些活动,这些商品的基本经济价值源于它们的文化价值。”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所长叶朗认为,“文化产业是由市场化的行为主体实施的,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为目的而提供文化产品或文化服务的大规模商业活动的集合。”
中国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文化产业促进法立法研究课题组认为,“我国对文化产业概念的界定过于宽泛,新的国家文化产业框架体系,应该具有清晰地核心产业和明确的重点产业,其结构应是一个有核心产业为‘头部’,重点产业为‘两翼’,其它产业和相关产业为‘尾部’的雁形结构。”
二、国内研究文献回顾
我国的文化产业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对文化产业理论进行探索和研究。2000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第一次正式提出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随后,在十五、十六、十七大报告中,文化产业地位逐步攀升,成为了20年来我国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之一。
近些年来,我国对文化产业的研究也是越来越重视,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8年以来篇名中含“文化产业”的文章登载数量对比也可以看出,如***1。
这些文献既包括对文化产业***策及体制的研究对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的研究,也包括文化产业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研究等。
(一)文化产业***策及体制研究
傅守祥(2004)指出。文化体制改革已成为当前制约我国文化发展的瓶颈,推进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把握好经济与文化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市场化的步伐。
章建刚(2003)回顾了文化产业的改革历程以及相关文化***策的出台,并以广州地区对报业的探索为例,总结经验。提供借鉴,为未来***策的出台做出了指向。
胡惠林(2005)、仇小敏、高剑平(2005),孔向东(2004)等,对此也做了相关讨论。
(二)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趋势、存在问题和对策研究
祁述裕、韩骏伟f2006)深入分析了新兴文化产业在当代文化产业中的地位与作用,并指出未来文化产业的主要发展趋势,即新兴文化产业将引领文化产业潮流。部分传统的文化行业将逐步走向衰微,适应市场需求的文化行业将继续保持活力,文化内容将成为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胡惠林(2006)指出,文化产业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同时,也将面临自身增长方式的战略性转移。以版权产业为核心的文化产业创新体系建设,将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主流和文化产业综合竞争力强弱的战略性标志:能否把文化产业的积极成果转化成可供公共文化消费的公共文化产品和公共文化服务。经济效益转化成社会效益,为社会公平和公民精神健康提供价值体系和价值观支持,将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新的价值取向和衡量标准,
除此之外,张晓明、章建刚(2002),王琳(2004),郭来法(2004),王小英(2006),赵继伦、毕秀梅(2006),吴宏放(2006),杨吉华(2007)等人也有相关文献论述。
(三)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
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的研究。是当今研究的主流。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文化产业与城市经济,包括城市发展和城市竞争力的研究;二是文化产业与国际经济,包括全球化下的影响、国际竞争力的研究。代表文献有:
林拓、张修桂(2003)从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与城市创新能力、文化产业空间集聚与城市环境引力、文化产业结构优化与城市功能活力三方面论证文化产业与城市竞争力的互动,并提供了三大战略选择。
祁述裕、殷国俊(2005)通过建立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国际上包括中国在内的15个有代表性的国家文化产业竞争力指数进行测算和比较,分析中国文化产业在国际竞争中的比较优势和劣势,并对提高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出若干建议。
还有来自赵振宇(2002),汪凌云(2005),花建f2005),郑林(2005),李国刚、张志刚(2000)等人的文献。
(四)其他研究
近两年来,文化产业与信息产业、金融产业的互动与结合、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等成为了热点。还有部分文献重点讨论了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
主要文献有:崔向阳(2008)的《南京市都市圈文化产业与信息产业互动研究》,高金哗(2006)的《文化产业的经济属性与集群发展》,纪建悦、燕欣春的(2006)《我国文化产业融资机制问题的探讨》,陈玉玲的(2008)《创新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等。
除此之外,对文化产业研究的专著数量也大幅增加。最早向中国系统介绍文化产业的著作应该算是日本学者日下公人的《新文化产业论》。还有胡惠林的《文化产业学:现代文化理论产业与***策》,花建的《论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的优化配置》,江蓝生,谢绳武、张晓明、胡惠林、章建刚等人主编的《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谢名家等著的《文化产业的当代审视》,柯可主编的《文化产业论》,花建、巫志南、郭洁敏、王国荣、吴文娟的《文化产业竞争力》,林拓、李惠斌、薛晓源主编的《世界文化产业发展前沿报告》等。
三、研究述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文化产业的研究呈现了新特点:
第一,以往文化产业的研究更多注重自身的发展,如文化产业的功能、特点、文化产业现状、发展文化产业的对策、文化产业***策和体制等,较少引入管理学、经济学的知识。而2004年以来,特别是近两年,文化产业与其它产业的互动研究越来越多,如与数字化产业、商业产业等,并且文化产业与新兴产业的研究成为了当今主流,
第二,以往注重文化产业对城市尤其是大都市的影响,比如北京、上海、广州、长沙等。对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关注少之又少。而2006年以来,农村文化产业的研究陆续增加,开始关注农村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出路、***策等,以城市文化产业的成功案例为借鉴。带动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
第三,由于缺乏统一的概念界定。以往的研究大多侧重于定性分析,经济学、数学的研究方法很少被引用。自2004年国家统计局公布文化产业分类及概念以来,统计数据日益丰富,定量分析越来越多,为实证研究奠定了基础。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我国文化产业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