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李培,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2012级现当代文学专业。
摘要:当代著名作家王小波的突然逝世,被看作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最大的遗憾之一,他留下了许多跨时代的作品,其深刻又不乏智慧的主题,幽默风趣的语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为当代中国文学奠定了魔幻现实主义的基础。本文通过例证法,演绎法,阐述了魔幻现实主义在中国的起源和发展,结合实例概括分析了王小波作品中的对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的运用,表达了王小波写作风格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巨大的影响力,以及王小波作品超越时代的思想魅力。
关键词:跨时代;深刻;幽默;天马行空;思想魅力
一、魔幻现实主义在中国
1、中国魔幻现实主义起源
改革开放以后,南美文学开始广泛进入中国内地,“其中尤以马尔克斯所代表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影响最为深远,对我国当代著名作家王小波、余华、苏童、贾平凹等的文学作品创作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这些作家纷纷进行具有中国民族和地域的魔幻现实主义尝试”①,留下了许多像《寻找无双》《红拂夜奔》《碧奴》《废都》等非常优秀的中国魔幻现实作品,对整个当代中国文学的开拓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中国魔幻现实主义表现形式
中国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在接受过程中的创化与转换作出富有创见性的论述与阐发,如“感觉魔幻”、“宗教魔幻”的提出,都富有新意。中国作家在接受魔幻现实主义的倾向、态度、心理上又有进一步的探查与解析,并从创作技巧与手法等方面去求证和辨析接受中的仿效借鉴与经过创造性转化后的本土性表达,以使接受的复杂性和接受的真相得到敞亮。
3、魔幻现实主义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在中国当代文学很长的一段发展时期,都是以仿古和乡村文学作为创作主题。举例来说,在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对20世纪当代作家的影响,如同老庄学说对魏晋南北朝的名士的影响,区别也许正是在于,魏晋的清谈家们忙于修圣,结果圣没修成,弄的连人也不像。而当代的作家们则坦言欲望,妥协和知己,敢于说出自己所想要的,这是一种诚实。一次谈话只有具备了诚实,才具备意义。于是形成了一种疑古思潮,质疑古典文学作品,而欣赏魔幻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文风。一些说着不以美之为美的人,成就了“一树梨花压海棠:的典故,一些说着妻妾成群的人,至今仍单身开车写书,一些看着“孔方兄不能下床”的人,证实了葛朗台的无独有偶,一些说着要挣很多钱的人,也给很多穷小子写歌。
二、王小波式的魔幻现实主义
1、《寻找无双》的乌托邦假想
曾经活着的王小波在讨论知识分子命运时,作了一个有趣的设问:“对于女人而言,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这个问题关乎一个骑士的生死,于是他走遍了世界各地去寻求问题的答案。
从某种意义而言,这个故事的主人公类似于王仙客,不过王仙客的出发点极其自私而且无聊,为了找自己12岁时认识的8岁表妹成亲。但在过程当中,这个庸俗的诉求发生了哲学性的改变,以致于让洛阳发生了为期三年的严重灾情。我不能给你说,这三年的灾情是因为两只房顶上的兔子引发的,就像我不能跟你说,三年自然灾害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一样。
王小波的开篇跟他写作的初衷越来越远。他原意是想写一个男人的寻找初恋的狗血故事,但是披上了魔幻现实主义的外衣,就变成了一个关于智慧和智慧的传承的故事。一颗拔剑四顾茫然的心,总是让王小波想跟世界谈谈。王小波的妻子李银河这样评价自己的丈夫,“你明明可以好好写字,非要每次都天马行空,离题万里。王小波是一个传统的理工科高才生,他对写作的狂热和天赋,令无数后人深深的敬佩。”②其实,王小波的魔幻现实主义,只是控制不住倾诉的欲望,而现实又没有可以表达的方式。
2、《万寿寺》中影射的未来社会
王小波在年近中年之际,写作了《万寿寺》,写作的灵感来源于他当时正在做的一个历史学课题。关于薛嵩和红线的故事,翻来倒去的讲了几遍,每遍还都不一样,就像电影翻拍,总是要推陈出新。以至于故事本身,失去了期待的美感,反而多了一种关于未来社会的反思,一种进步到原始,反而实现世界大同的疯狂设想。反复去揣摩王小波的细节,那些简单明了的事件,细节,人物居然可以洋洋洒洒的倾诉数千字,这就是王二的意识流,不过是一个从伍尔夫到王小波,从苍蝇到囚车,从***钉到刺客的过程。相比于王仙客的丰腴,薛涛还是要纤弱了许多。
3、基于“史实”的魔幻现实主义扩散
王小波在《万寿寺》《寻找无双》乃至早期的时代三部曲里,都在讲诉一个关于文明和文明起源的故事。他讲述的开始,就无法回避的,展现了一个哲学问题。对自我的怀疑和不确定。王二是一个***,薛嵩也是一个***。现实的***和故事中的***总有交集。一个不被证明的天才,心里总有恐慌。这些魔幻现实主义的标签,深深的烙印在传统古典小说的根基的之上,基于历史真实人物的大胆假想和超现实主义的联系,形成了王小波式独特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并将其扩散开来。
三、王小波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的积极意义
1、突破窠臼创新写作风格
王小波的“无双”。如果说海子的存在,是当代中国诗人所不能逾越的山巅。那么王小波就是大海里兀自悠然的小岛。他象征了人类对于生命,存在,现实以及超现实无止境的追问。他忽略一切世俗的形态,荣誉,金钱和价值观,他用诗意的想象力重建了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如此逼仄、残忍、真实,如同人们一直逃避和恐惧的真相,压的人喘不过气来。他的伟大和天才,只有爱他的人才会懂的。之于自诩是看电影的人,分为两类,要么不知道他,要么就爱上他。与其说我爱他,是因为对智慧的崇敬和畏惧,不如是对勇士抱以一个深深的鞠躬。记得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有一个文豪,他写下吃人二字的时候,那么就注定这篇文章流芳百世。
2、无法抑制的创作激情和想象空间
常常有一些记忆中的年华过往,像一颗钉子打入木屑,越是深入向内,就越是发不出声音,就像是幻觉,并没有温度。留下的深入骨髓的斑驳,却没有办法消弭。王小波年轻的时候,喜欢一位美国南方作家。女性,字美如涂毒,语简似絮断,故事本身无甚客观,但是叙述中有一种接近音乐的美感,这种美感往往在深入内心之后,就是剥离出血肉的惨白。王小波对文学作品的汲取,已经到了无法遏制的地步,能够最大程度的在原有基础上生发出属于自己的写作及思想精髓,进一步激发其跨越时代的想象空间。
3、对于语法、措辞、比喻的破坏型重建
“王小波的作品对我们生活中所有的荒谬和苦难作出最彻底的反讽刺。他还做了从来没有人想作和做也没才力做到的事,他唾弃中国现代文学那种软,伤感和谄媚的传统,而秉承罗素,伯尔.卡尔维诺他们的批判,思考和想象的精神,同时把这个传统和中国古代小说的游戏精神作了一个创造性的衔接。王小波大多数以第一人称叙事,而这个人总是个生活中不顺心、受委屈的家伙。他幽默机敏,理性清澈,在内心状态和角色地位上最接近游离于主流的个体知识分子,这种性格的叙事者,也有易于辨识的语言风格。”③
小结
王小波在中国当代文学影响力,相当于卡夫卡对于整个世界新现实主义小说的巨大影响,可以说辐射了之后几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魔幻现实主义基于中国丰富神话和民间传说,无异于找到了另一块可以蓬勃滋生的土壤。拉美与中国在历史的轨迹上有诸多相似之处,王小波和马尔克斯在智慧上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王小波小说中对于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的运用和开掘,形成了自己的独树一帜写作风格,并奠定了中国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创作基础。王小波的伟大和不朽,亦应随着魔幻现实主义的源远流长,而得到越来越多印证。(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曾利君著,《魔幻现实主义在中国的影响与接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3
[2]韩袁红著,《批判与想象:王小波小说研究》,安徽文艺出版社,2011-1
[3]李银河著,《王小波十年祭》,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6
注解:
①曾利君著,《魔幻现实主义在中国的影响与接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3
②李银河著,《王小波十年祭》,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6
③韩袁红著,《批判与想象:王小波小说研究》,安徽文艺出版社,2011-1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简论王小波作品中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