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企业内刊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是企业信息上通下达的沟通渠道和舆论宣传阵地。作为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载体,企业内刊已成为传播企业理念、弘扬企业精神、展示企业形象的重要平台和窗口。本文结合企业内刊发展的现状和特点,就如何办好企业内刊,最大限度发挥企业内刊的宣传作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 企业 内刊 管理
企业内刊是企业创办的内部综合资讯读物,可以是报纸,也可以是杂志。它通过定期、持续、系统、全面的信息交流,增强内部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从而达到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的目的。内刊如果按照受众来分,可分为企业内部传看的刊物、专门给外部客户阅读的刊物、既内部传看又给外部客户阅读的刊物三类。办好企业内刊离不开有效的规划和管理、明确的发展定位,离不开企业主管领导的强力支持,更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内刊从业队伍,这支队伍素质是否过硬,是否充满活力,是企业内刊管理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一、企业内刊发展的现状分析
目前,大多数企业已经认识到企业内刊的重要作用,为了加强企业的对内管理和对外传播,越来越多的企业办起了自己的刊物。据统计,国内企业内刊的数量远远多于传统媒体的数量,企业自办的内刊由于数量多,内容丰富,时效性、针对性强,使其影响不断扩大,已经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一种新媒体。特别是国有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其文化底蕴深厚,报纸、杂志数量庞大,也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这方面的专业人才。
当前,企业内刊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一是办刊思路缺乏连续性。企业内刊方向定位直接取决于文化建设管理层的指导思想,一旦企业因各种原因发生决策层的重大更替时,特别是一把手发生变化时,许多内刊在企业中常常面临着可有可无的尴尬局面,甚至被忽视无法健康生存,从而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二是质量参差不齐。由于各企业情况不同,内刊编辑及从业人员素质有高有低,报刊质量参差不齐。有的企业内刊还不能很好地体现本企业精神和文化特色,跟不上企业发展的步伐。三是形式内容略显呆板。目前很多企业内刊充斥版面的多是“领导言论”和“企业动态”,相对而言,反映员工活动和心声的篇幅较少,内容显得单调呆板,可读性差。四是对内刊还缺乏指导和交流。很多企业基本上都是闷头办报,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不多,跨地区、跨行业的交流更少,制约了企业内刊的健康发展。
二、企业内刊的作用
1、搭建沟通平台,传播企业理念。内刊是公司内部信息交流的载体,是员工之间、管理层与员工之间交流的桥梁。通过这一平台,员工们能够及时了解企业的发展动向,接受公司的经营管理和文化理念,从而开阔了视野,活跃了思想。而企业领导也能方便快捷地了解员工的所思所想,随时掌握企业不同层面的心声。实际上,创办企业内刊的宗旨就是以文化来凝聚人,靠企业愿景、企业共同价值观把员工凝聚在一起,共同为企业发展做贡献。
2、塑造企业品牌,展示企业形象。企业内刊是企业的一张名片,也是一份很好的企业形象宣传资料。很多企业在领导或客户来访时,都会送上企业内刊,在这个时候企业内刊就成为了企业的一张名片。相对广告而言,企业内刊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全面、深入、真实、具体、生动,而且成本低廉。另外,内刊作为一种宣传载体,它向社会公众以及广大消费者展示了企业的文化和精神面貌,通过让读者阅读企业内刊,增强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为公司赢得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3、促进企业文化建设,沉淀企业历史。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企业内刊的重要功能是传播企业文化,通过与员工的心灵对话,潜移默化地发挥文化的力量,积极创造一种创新、乐观、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引导员工建立“爱岗敬业、求实创新”的精神风貌,在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实现个人的价值。比较而言,内刊也是最好的企业成长的文本沉淀,是企业成长历程和精神世界的忠实记录。一部完整的企业内刊资料,便是一部齐全的企业发展的历史档案。
4、教育引导员工,培养企业所需人才。企业内刊传播的是一种思想,营造的是一种做人、做事的态度。员工们通过看企业内刊,了解了企业的发展,学到了先进的管理知识和经营理念,看到了典型代表的奋斗历程,明确了自身学习的方向、追赶的目标,进而在企业内部形成了不甘服输、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同时,内刊也在不断地提升员工的写作水平,锻造了一支写作能力突出的通讯员队伍,并以这支队伍为学习榜样,带动全体员工文化素质的提高。
三、办好企业内刊的措施
1、明确企业内刊作为企业文化建设重要载体的定位。企业内刊是彰显企业精神、传播企业文化的内部资料性媒体。企业文化的创立和发展是随着企业的长期经营活动逐步培育起来的,不是短期内的一个活动、一个计划就能形成的。因而,作为为企业文化建设服务的内刊,必须牢牢把握企业文化建设规律,将自身发展策略与企业文化建设战略紧密结合,才能保持办刊的长期性和连贯性。此外,内刊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不能脱离企业的发展脉络。而作为刊物,它又具有鲜明的媒体特征。只有重视企业特点、遵守行业规律,才能使企业内刊步入正常化轨道。
2、找准企业内刊定位。内刊的定位直接关系到其风格和发展方向。如果定位不准,内刊将失去存在的价值。定位的关键需要关注两个问题:内刊的受众是谁?内刊要向受众传达什么?首先就是读者的定位,这就像一个人在路上走,有了方向,再行进的话,就不会偏到别处去,劲儿才能使到一处来,也才能最快到达目的地。其次通过与读者互动,让更多的人了解企业的思想、企业的宗旨、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这才是办刊的最根本的初衷。对于企业内刊来说,重要的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内刊表达了什么。不管是以艺术化的方式还是从专业化的角度,要编好一份企业内刊,每一个内刊的编辑都需要对内刊的表达方式和表达的内容有清晰的定位,需要对内刊与“企业”的关系有深刻的认识,并在内刊的发展过程中,合理把握住在内容扩张上的“度”。
3、最大限度地争取企业主管领导的支持。企业内刊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并保持强劲的生命力,一方面,离不开企业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另一方面,需要动用企业很多内部资源,比如需要用人编制,需要保证必要的经费投入,需要为从业人员配备电脑、数码相机等必要的硬件设备等等,这些都是办好企业内刊的基础条件。另外,企业各级领导特别是高层如果能亲自在内刊上撰写文章,不仅可以提升内刊的思想深度和视觉高度,还可以吸引更多的员工加入撰写稿件的队伍中。
4、提高企业内刊编辑及从业人员素质。企业内刊是企业文化的承载体,其特点决定了从业者必须是一个“杂家”,对策划、选题、版面架构等都需要有一定了解。这些都对内刊编辑及从业人员提出了很高的素质要求。一方面,内刊编辑和从业人员要对企业文化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和挖掘,要了解企业实际情况和行业发展动态,在内容编辑上,要采取各种创新方式反映企业发展,传播文化理念。另一方面,内刊从业人员要具备敏捷的思维和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要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出色的执行能力。这些能力的提升,要靠内刊从业人员加强自身理论学习,涉猎各种知识。同时也要靠企业创造条件,安排内刊从业人员深入基层、厂矿和一线采风,多了解企业情况和员工需要;安排内刊编辑和骨干人员走出企业,到其他企业学习交流,开阔眼界,丰富视野。
5、加强对企业内各类“协会”的管理,夯实企业办刊基础。随着对传统企业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很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形成了独特的人文优势。以中国海油为例,目前中国海油所属各单位甚至三、四级单位纷纷成立了各种协会,如写作协会、摄影协会、书画协会等,还有一些单位在办内部杂志或报纸。各级宣传部门应充分发挥纽带作用,吸纳优秀人才参加各类协会,集聚了更为广泛的力量,推动了整体宣传文化工作水平的提升。企业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加强引导,加大组织力度,探索灵活有效的组合方式,有效推进专业人才资源的整合,促进优势互补、相互合作、共同提高,形成整体力量,推进宣传文化工作向更高层次迈进。
6、加强通讯员队伍建设。一是要组织学习培训。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将培训与人才资源开发相结合,把握好人才需求,制定系统培训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推进。把培训与通讯员队伍***治建设、职业道德建设结合起来,增强通迅员队伍工作的事业心、责任感,提高其综合素质。注重培训工作的创新,采用内部交流、师带徒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增强实效性。二是组织实践锻炼。加强岗位锻炼能有效促进实际工作能力的增强。通过积极开展岗位练兵,举行集体采访、创作采风、调研等实践活动,为通讯员人才在实践中锻炼成长提供更多的机会。三是组织评比竞赛。组织优秀文稿评比等活动,提高文稿写作、活动策划组织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在全力抓好企业内刊工作的过程中,既要提高宣传质量,增强宣传效果,更要着力提高通讯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多出精品,多出干部职工喜闻乐见、具有丰富精神内涵、鼓舞人心的作品,不断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四是建立通讯员供稿的激励机制。让大家认识到内刊是一个展示自我、表达自我的一个非常难得的平台,只要题材适合,要优先录用基层通讯员来稿,并给予他们一定稿费。
总的来说,一份好的企业内刊,它不仅需要从业人员具备***、热情、客观和开阔的精神,而且需要从业人员具备前瞻性的眼光,能对内刊进行深入的理解和艺术化的阐释。广大内刊工作者要从自身建设做起,内拓深度,外拓广度,努力将内刊办成一个企业与社会都欣赏、都需要的宣传战略高地。
【参考文献】
[1] 祝慧烨著:发现企业文化前沿地带[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3.
[2] 贾强编著:文化制胜:如何建设企业文化[M].沈阳出版社,2002.
[3] 常智山著:塑造企业文化的12大方略[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
[4] 曼弗雷·德布鲁恩著:传播***策[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5] 埃里克·M·艾森伯格著:组织传播(第三版)[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
[6] 李志博:谈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A].新世纪 新思考[C].1999.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浅析企业内部刊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