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行业一直不怎么景气,现在的人都不想当工人,但人得干一行爱一行,辛勤的劳动成就了我的人生价值。”
今年4月,作为唯一的女性获奖者,常山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恒盛分公司的杨普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2012年中国纺织行业年度创新人物”颁奖仪式。这位普通的挡车女工身着红色正装,与19名国内知名企业家及科技精英站在同一座舞台上。
4月17日,在恒盛分公司的车间门口,《中国纺织》记者见到了身着工衣的杨普。除了脸上自信的笑容以外,很难看出她身上有着“全国劳动模范”的荣誉称号。
“纺织行业一直不怎么景气,现在的人都不想当工人,”杨普说,“但人得干一行爱一行,辛勤的劳动成就了我的人生价值。”
痴迷技术
1998年,初中毕业的杨普考入河北省技工学校。当时的杨普“对学什么真是没什么想法,学纺织专业的话,工作后可以农转非转成城镇户口,我最看重这个。”2000年毕业,杨普被分配到常山棉纺厂,成为了一名挡车工。
挡车工是一个劳动强度很高的工种。作为纺织工业中的核心工种,布机挡车工的劳动强度最大,当班手脚不停,8小时下来巡回路线长达40公里。车间里工作环境并不舒适,噪音震耳,甚至面对面交谈都不可能。刚进厂时杨普“看着很犹豫,想着有了机会就走。”
“所幸遇见了好师傅,”杨普感叹。不厌其烦的教导,豁出自己的业余时间陪练,关心生活,师傅打动了杨普的心。“凭良心我也得留下来,”杨普回忆起当时的想法,感叹道。在师傅的教导下,杨普苦练操作技术,成为同一批进厂学员中首批技术骨干。
“进入企业,我就感受到姐妹们对我的好、企业对我的好,我觉得我必须回报他们,”杨普将自己的成功归功于师傅的传授培养,以及常山集团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企业中我这样的人很多,是感恩和劳动成就了我。”
“干什么就要琢磨什么,”杨普说,“我想要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经过反复摸索,杨普发明了“双套接法”接线,有效防止了应用旧法时易出现的“两头断”的问题。无梭时代的织机噪音较有梭时代小得多,而杨普还在努力研究如何降噪。“杨普对技术有种痴迷,”杨普的工友张旭本说,“出现了新技术,她不学是不行的。”
挡车工处理停台的速度直接关系着产量的高低。操作标准规定,一位合格的挡车工每分钟可以打20个结,而杨普可以打35至38个结。在接受《中国纺织》采访时,杨普为记者做了动作演示,她的自豪写在脸上,溢于言表。
对此,常山纺织集团董事长、***书记汤彰明感触颇深,“她让我想起了我父母那一辈的纺织人,那种一模一样的干劲和不服输的气势,给了我们属于纺织子弟的自豪感。”
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副***杨东旭在接受《中国纺织》采访时呼吁,媒体和社会更应当尊重劳动,增加对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工人的关注,倡导全社会勤劳、踏实的氛围。
织造班的“***委”
因为技术过硬,2000年7月,杨普调入恒盛分公司织造车间,负责培训和管理新招入厂的学员。2010年,杨普被任命为“织造丙班”值班长,成为常纺公司最年轻的基层管理人员。
恒盛厂的职工来源很杂,有老厂调过来的老职工,也有工厂当地的农民工,还有技校毕业的学生。—个班130余人,超过70%是80、90后。“年轻人来了以后,嫌脏嫌累,嫌工资低,浮躁的心态是难免的,”杨普说,“我当年也一样。”
老一套带班组的思路已然跟不上形势,“做工作必须得结合着年轻人的心理去做,”杨普说。杨普带班组的经验是“以情管理”,“只有让他喜欢这份工作,才能留得住人。”
利用业余时间,杨普组织起每周一次的技术比拼“海选”,覆盖公司三大车间。分车间比试,每周竞赛的优胜者树为擂主。
挡车女工天天和纱线打交道,为安全计是不能留指甲的。杨普利用轮班休息的时间开展团组织活动,组织女工们自己美甲。
“师傅”、“杨普”、“姐姐”……称呼上可以看出工友们对杨普的感情。丙班校检工张旭本认为,杨普至于丙班的作用,恰如***委之于***队一样。而杨普不同意这种赞扬,她说,“我只是将心比心而已。”
细致的“思想工作”之下,人员的流失仍然难以避免。杨普们的首要任务,也相应转变为缩短培训时间,以及想办法将进厂学员的心留住。杨普向《中国纺织》杂志介绍,现在的学员进厂三四个月便走的不在少数。而从进厂到可以***操作,她花了六个月的时间去学去练。
“不少人在外面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常山,”杨普介绍说,“之前是一山望着一山高,这很正常,二次入司,她们都变得特别努力、踏实。”
丙班的挡车女工王林洁,是09年进入恒盛的首批学员。2011年2月,她离开了恒盛,想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半年之后,王林洁又重新入司。回了家的小姐妹聊起来,都说外面没有常山这种人与人之间的温情,而杨普认为,这正是由师傅带徒弟传承下来的国企的优良传统。
带班三年,杨普所在的班组产量连续三年高居榜首。在业务团队中,杨普成功地营造起了“在工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学习”的良性循环。
新开张的恒盛厂接到的订单大多是新材料织物,新纤维的纱线很细易断,其表面光滑,接上之后也容易滑开,“产品的品种越高档,对挡车工的要求就越高。”一年一次的挡车工技术测定中,杨普所在的班组向来是稳霸头筹,“我们班组有90%的人都评上了优一级手。”
张旭本介绍,相比厂里的其他班组,丙班显得特别齐心,集体荣誉感很强。丙班连续三年包揽“先进轮班”称号,且已经连续两年包揽了月各项指标第一,而且并未出现“偏科”,各项指标都比较均衡。
丙班不仅业绩好、收入高,而且氛围好,十分受人向往,“工人都是来自十里八乡,亲戚套着亲戚,丙班的大名老早就传开。”
对此,汤彰明认为,“人是企业发展中最关键的问题,”而杨普这样的劳动模范和优秀员工,其作用恰恰在于对企业精神的支撑和对人心的鼓舞。
荣誉之后
2010年4月初,正怀孕7个月的杨普接到电话通知,自己成为了当年全国劳模的候选人。
2010年6月4日,怀孕10个月的杨普依然在岗,而在两天后,她产下了自己的孩子。“不休息也没什么,孩子不一样是健健康康的?”
10月4日杨普接到通知,参加劳模表彰会,这才知道自己成为了全国劳模。
“荣誉是自己的,也是企业的,企业不行了,谈何‘在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呢?”杨普告诉《中国纺织》,“企业发展了,你的所见所得才会更多,才有的发展,蒸蒸日上的企业里面才有可能出劳模。”
2012年11月,杨普荣获了“中华技能大赛”金奖,作为仅有的3位女性得奖者之一,同各个尖端行业的精英一起站在了领奖台上。
“我是台上年龄最小的,能跟他们站在一起,我很自豪,这就是社会对工人价值的承认。”言及此处,杨普无法控制自己的眼泪,“我觉得我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纺织工人。”
“工人能得的奖她都得了”,杨普之后的路将会如何走下去?
张旭本认为,大起大落的可能性可以基本排除,未来杨普这颗“明星”将会逐步降温,“公司再推上一批新人,有个前仆后继的意思。”
常纺股份***工部部长邵光毅告诉《中国纺织》,如果时机成熟,杨普很可能走上管理岗位。至于是从事行***、***务工作还是继续钻研技术,“不好按照以往的经验去判断。”
当然,杨普面前还有另外的选择。今年3月,日本纺机制造商津田驹工业株式会社来常纺股份考察的过程中,见杨普技术过硬、上手很快,想把杨普挖到日本去,从事试车工作。“和开车一样,你开得好,能发挥出车的全部性能,我自然乐意交给你开,自然乐意宣传你,”邵光毅说,“这就是效益。”
劳模的先进性和忠诚度足以在任何岗位和环境中复制其辉煌,在纺织这一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劳模的旗帜作用尤其明显。
我国是名副其实的纺织生产大国、出口大国,纺织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做出的社会贡献之大不容置疑。汤彰明告诉《中国纺织》,在经济形势不景气的大背景下,今年纺织品贸易内外差价巨大,比较优势正在逐步流失,“作为‘城市的母亲工业’,纺织行业必须走上转型升级的道路。”
汤彰明认为,广大纺织工人是推动和实现这场深刻变革的主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杨普:正在发光的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