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月派的小说呈现出明显的诗化倾向,本文拟从意境与诗化这对范畴入手,探讨新月派诗化小说得以形成的内在文体特征。新月派小说成功地借鉴了意境营造的手法。促成了小说的诗化。新月派小说是诗化小说史上的一块重要的里程碑,为小说创作开辟了新的写作空间。
关键词:新月派 意境 诗化
新月派是一个成分极其复杂的文学流派,对新月派的研究评论,80年代以前多从***治的角度看问题,故否定多于肯定。影响最大者当推鲁迅、茅盾,鲁迅《语丝》中对***的小资产阶级文艺的批评,就是针对新月派的,茅盾则在《徐志摩论》中说,“志摩是布尔乔亚‘开山’的同时又是‘末代’的诗人。”80年以后研究开始深入,多从诗歌的角度进行探讨,小说领域鲜有人涉足(沈从文的小说微观研究除外)。90年代朱寿桐著有《新月派的绅士风情》,以“绅士文化取向”来观照新月派的诗歌、散文及小说,标志着对新月派的研究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所谓诗化小说,“是立意小说。它拆除了传统小说的情节的堤坝,把它引进诗意的清池,它不是在感情无法约束的时候写的,而是感情得到凝固,把它容纳在精心熔裁的结构修辞中,使之神韵圆全,试趣盎然。”诗化小说善于借助于意象及象征手法,进行客观抒情,营造出一种含蓄隽永的意境,这也是诗化小说普遍的诗学特征。
一、意象与意境
新月派是以诗歌成就著称于世的,格律诗为中国新诗树立了一块重要的里程碑。新月派作家自觉地将诗歌的某些因素引入到小说创作中,意识流作家沃尔夫曾以预言的方式,赞同小说形式应该容纳诗歌因素。诗化小说击破叙事焦点,拉开叙事框架结构,在淡化情节的基础之上追求诗的意境、节奏及音韵。
新月派的诗化小说则注重从中国古典诗歌传统中汲取养分。意境是一个美学的范畴,也是一个诗学的范畴,是我国传统诗学审美理论的核心概念。从刘勰的《文心雕龙》、王昌龄的《诗格》,到皎然的《诗式》、司空***的《二十四诗品》,再到严羽的《沧浪诗话》、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可以看作是中国古典意境理论的线索和总结。司空***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和严羽的“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实际上是推崇不见斧凿痕迹的“浑然”的诗学境界。新月派诗歌及小说都善于从古典诗学理论中寻觅源头,梁实秋倡导的所谓新人文主义,实则是一种古典主义。
“渐老渐熟,乃造平淡”,“作品的传与不传,大抵在淡与不淡耳”,平淡是传统意境理论的最高境界。《庄子,天道》里说,“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即所谓的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少年为赋老作文。凌叔华下笔非常老道,风格冲淡平和,显示了文笔的成熟。沈从文在小说创作中力求创造淡雅之美,在文学批评上也欣赏这种淡雅之美。他这样赞许过叶绍钧,“能以平静的风格,写出所能写到的人物和事情”(《论中国创作小说》)。
意境的建构离不开意象的选择。新月派小说文本中的意象都经过了作家自觉的有意识的选择。在他们的小说作品里,刚劲有力的带硬度的暴力意象是读不到的,小小篷船,绅士客厅、绣枕花草等进入了新月派作家的创作和审美视野。这些意象本身就是温柔传情的,传达出一种温馨的抒情气息,正是以这种方式,新月派小说文本在审美结构的深层接通了传统诗学最敏感的神经中枢,在艺术结构上颇具东方神韵地凸现出一种“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境界,从而确立起现代诗化小说的文体规范和审美秩序。
二、含蓄与意境
中国古典诗学追求含蓄,实际上就是寻求一种能艺术传达作家情感的媒介。从审美的角度看,艺术中介总是具有多向发展的可能性,蕴涵着较大的艺术容量,呈现出一种朦胧的审美特征。凌叔华《有福气的人》里的青苔被赋予一种象征意义,暗示章老太在这个表面上母慈子孝而实质上貌合神离的大家庭中的可悲处境。这种象征,在周作人看来“是外国的新潮流,同时也是中国的旧方法”,即传统诗学理论的“兴”。《绣枕》里的绣枕已经超越本体层面,更指向文本深层的精神内涵,构成了一个大的文本隐喻,喻指被男性主宰,被男权践踏的旧式女性的共同生存境况。新月派作家在客观描摹外部世界的同时,还将笔触伸向广袤的内心领域。这种隶属于下意识层面的东西是不可描述的,新月派小说的意象特质与题材对象的遇合更加强了这种诗性的朦胧美,常使人读后获得一种情绪的感染,而这种情绪感染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诗之妙正在于似与不似,可解与不可解的张力之间,“我们体味到诗是一种吞吞吐吐的东西,术语地说,它的动机在于表现自己与隐藏自己之间”。
在挖掘人物的心理结构的层面上,林徽因的小说达到了一定的深度。《窘》描写了一段尴尬的恋情,人物内在的潜意识是模糊不清的,它已不可能被线性的封闭的传统叙事模式所容纳,作家有意识地运用带弹跳性的语言,借助于飘缈的、不可言说而又切实存在的情绪去表现一种矛盾的性心理。文中有许多省略、空白之处,收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即沈从文所说的“无言之美,无言之教”(《短篇小说》)。
具有最大限度含义的语言就是诗。诗化小说注重设置空白点,“小说里所欠缺的主观成分,读者会自己加进去”,以简约含蓄的诗意传达出悠长深邃的韵味。扩大作品的内涵容量是诗化小说的内在要求。海明威强调文本表层只可飘浮1/8的冰山,若冰基全部浮现,诗学意蕴就无处生发,从这一点来说。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可以作为检测诗化小说内涵容量的一个重要尺度。
如同格律诗的出现是对初期浅显的白话新诗的反拨一样,新月派追求含蓄的意境,也是对初期抒情小说缺少回味的纠正。新月派作家以其独特的小说创作对五・四时期抒情小说的创作经验作了总结,完成了对抒情传统的继承和转化,尽可能在小说与诗歌之间寻找结合部,以情景交融的抒情。流畅而舒缓的文字,给现代小说带来了具有综合性审美因素的小说形式。
三、结语
艺术上的得。也往往要以一定的失为代价。诗化小说要求将情节化淡,人物化虚。但绝不是化无。既然诗化小说是隶属于小说的一种样式,就不可能将叙事完全排除在外,如果小说完全抛弃了故事情节。实际上也就取消了小说的文体规定性和***性。新月派诗化小说中有的过分抒情,像徐志摩的《浓得化不开》及其二。许多人都是当作散文来读的,只因作家自己将它们编进小说集子,这两篇小说的身份才得以确立。
总之,新月派的小说是以流派的规模对社会时代及其现实人生作了诗意诠释,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国现代小说某些方面存在的不足。艺术上的缺憾并不能抹杀掉它的历史功绩,其得其失。都为中国现代小说诗化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徐海英:鲁东大学国际交流学院。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论新月派小说的意境与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