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作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作文教学;兴趣;赏评;乐于写作
初中生对写作常生畏难情绪,如果延续下去,势必淡化写作兴趣,从而影响他们写作能力的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加引导,调动其写作的积极性,使他们热爱写作。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让他们乐于写作,这就成了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结合长期的初中语文一线教学,我做点浅探。
1 提高认识,激发兴趣
有关研究表明,浓厚的学习兴趣不但能迅速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精神和注意力集中,使其聚精会神地听课学习,而且还能消除和抑制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疲劳,保证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只有真正尝到写作的乐趣,才能认真去写,才能勤奋去写。事实证明,写作能力强的学生,他们对于写作往往有着浓厚的兴趣,决不会把写作看成一件苦差事。相反,写作功底差的学生,对写作总是毫无兴趣,一听要作文,马上就变得愁眉苦脸,好像“灾难”即临。可一旦对写作有了兴趣,他们对于写作的畏惧与厌学情绪也就消失了,成绩随之也就提高了。由此可见,兴趣对于学生学习写作实在太重要了。
1.1上好导言,启动兴趣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不少七年级新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对语文尤其是作文重要性认识不足,加上缺乏训练力度,使作文教学难度很大,教师没少费力,成绩不容乐观。我认为,要转变学生的思想,引发他们学习作文的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上好导言课,至关重要。我是这样做的,在导言课上,首先,向学生介绍语文的重要性。告诉学生汉语是我们的母语,作为中国人不能不懂汉语。同时汉语又是当今世界上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之一;世界上平均每五个人就有三个人在一定程度上懂汉语。其次,向学生介绍语文的基础性、工具性特征。它是基础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钥匙,。再次,向学生介绍语文的实用性。然后我将收集到的初中语文期末试卷(注:满分100分,作文40分)、某些药品说明书、求职信、招聘广告、方案设计和项目策划等,上课时展示给学生看,并让学生举出自己还知道的用到语文知识的地方,如产品的推广、宣传,旅游景点介绍等。让学生认识到语文无处不在,而且与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密切相关,进而明确学习语文特别是作文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启动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
1.2树立信心,培植兴趣
俗话说:人各有所长。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人善于唱歌,有人善于画画,有人善于运动等等。每个人只要能把自己的特长发挥出来,那么他就是一个成功的人。每一个学生都有智能强项,都有身上的闪光点,学生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必定成才。一名合格的教师一定要学会把学生的特长挖掘出来,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记得班上有位学生,语文成绩差,作文更是一塌糊涂,每次作文没能超过100字。他知道自己成绩不理想,令他很难受。他认为自己就比别人笨,因此变得很孤僻,不和别的同学交往。他觉得同学看不起他,老师不喜欢他。但有一次,语文老师无意间发现他一个人在角落唱着流行歌曲,还蛮好听的。老师当时就给他鼓掌。他有点难为情,但看得出来很开心。那掌声让他得到满足。后来,语文老师又提议让他在国庆晚会上为同学们献上一首歌。他积极去准备。那天他的歌声让同学们刮目相看,同学们重新认识了这位沉默寡言、成绩暂时落后的男生,纷纷给予热烈掌声。那位学生很激动,从此以后他慢慢活泼起来了,变得很自信,不再认为自己天生笨。在学习上他主动问同学,问老师,一学期下来成绩前进了十多名,作文居然能基本符合要求,达到及格分了。至此,不难看出,教学中教师多为学生树立信心,培植他们的兴趣,那么,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
1.3加强阅读,保持兴趣
为了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见闻,除了正常的上课,每周还可安排一节课组织学生课外阅读。在这节课里,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课外书,老师先提出要求,再由学生说说所读文章中自己最喜欢的句子,理由,读懂什么,知道什么。教师组织这样的课外阅读,能激发并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语言储备。
1.4“竞争”激情,提高兴趣
对作文的浓厚兴趣是学生学好语文特别是写好作文的前提,而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主要是依靠教师通过作文知识本身来激发。因此,作文教学力求教法灵活,形式多样,让每一堂作文课都在竞赛中进行。这样不但能使作文教学情趣盎然,活跃学生思维,而且能提高学生兴趣。如在学生完成一篇文章的构思,试写之后,让学生比比:最美的文题,最佳的开头,最感人的材料,最好的结尾等。学生强烈的好胜心被教师创设的“竞争”情景激发,促使学生在试比高低的兴趣中作文,注意力更集中,从而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完成学习任务。
2 改进教学,培养兴趣
作文教学中,最让人头疼的是作文的选材问题。大部分学生一提到写作,头疼的难题常常是“炊而无米”。难道生活中真的没有可写的人和事吗?不,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我们身边每天都会有新鲜的事发生,但往往有些同学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正是学生缺少了对生活的观察、体验。那么,教师怎样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解决好这个难题呢?
2.1创设情景,言之有物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学生作文同样不能离开生活。因此,要提高学生作文兴趣,必须从丰富源泉着手。所以,在学生面对写作而无话可说,不知选择什么来写时,教师要帮助他们选好内容或确定好写作对象,这是首要问题。教师可在写作前布置学生参加他们感兴趣的活动,诸如踢足球、郊游或让学生观察自己熟悉的人或身边特定的景物等,然后把活动过程和观察到的写下来。这样,学生就有话可说,有“物”可写了。学生较容易地完成了任务,慢慢地就可淡化他们对作文的恐惧感,寓文于生活,寓文于体验,培养其写作兴趣。
2.2注意观察,说写同步
初中生平时观察事物往往浮光掠影,若马上要他说清楚所看到的事物是什么特点,他就会感到牛吃南瓜――无处开口,若行之于文,当然也就无从下笔。因而,我们在教学中应着力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善于抓住事物特点的能力。如教师展示学生所喜爱的画面,教给他们观察方法,看清画面上的具体内容,启迪思维,展开想象,大胆练说。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说是写的基础,写是说的归宿,说写兼容也是作文能力的综合训练。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可采用“先看(做)――再说――后写”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从而为作文教学的深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2.3读写并举,以读促写
老一辈教育家丁有宽先生创立的读写结合法,在今天仍有积极作用。因为以读导写可以有效地降低学生学习写作的难度,激发写作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把阅读与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具体做法是:
2.3.1品词析句,积累语汇
学生作文中一个突出的毛病是词语贫乏,叙事犹如“流水账”。要解决它,必须从品词析句入手。教材中的课文多出自名家之手,语言规范,内容具体,风格各异。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品析词句,对文中运用准确的词语,描写生动的句子应分类进行积累,累寸可以成匹。语汇丰富了,写作时自然得心应手。
2.3.2练习仿写,享受喜悦
教师在教学范文时,除了要引导学生欣赏文中的佳词妙句外,还要引导学生领略布局谋篇的方法,揣摩写作要点,然后依照范文的写作方法练习写作。如学完《一面》后,学生懂得了这篇课文是写人的记叙文,作者按时间顺序行文布局。可以让他们以“我的老师(母亲)”为题作文。由于大家学习范文时,对文中的写作要点已清楚,知道了写人的一般方法,所以大体能把所选的老师或母亲的外貌、语言、性格以及自身的感受写出来,做到中心较明确,内容较具体,重点较突出。
2.4重视评赏,激趣
学生经过构思、修改终于写出一篇作文,都希望得到评价。如果教师一味要求学生多写多练,而不愿花时间去看看他们的劳动成果,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写作兴趣。所以,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及时修改,让学生及时知道老师对自己作文的评价。同时,在指导学生评赏作文中,应找出作文中的优点,不断激发写作兴趣。其实,指导评赏过程,就是指导学生提高评赏能力的过程,也是激励学生写作的过程。老师通过范文评赏,教给学生评赏方法。每次改完学生的作文后,都应选出佳作以为范例。评讲中,捕捉成功之点,如用词恰当,中心明确,结构合理或有真情实感等。其他习作仍然可以进行互评互赏,让学生畅谈收获,蕴积写作成功的正能情绪,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5开辟园地,提供机会
教师要创造写作的氛围,开辟发表作品的园地,建立适当的奖励机制,激励学生热爱写作,养成良习,持之以恒。同时,开辟园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发表习作,如举办手抄报比赛、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各种比赛的稿子均应强调学生***完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先导,兴趣是学会的前提。我们作教师的如果不断地关注并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正确引导,大胆探索,学生必将乐于写作,热爱写作,那么初中作文之树,定会硕果盈枝!
参考文献:
[1]徐校彬.体验与作文教学【M】.《河南教育科学探索》.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0.12.28.(130)
初中生作文范文第2篇
一、当前初中生作文写作难的表现
初中生感觉到作文写作难度较大,要么下笔干涩,要么构思一团乱麻,写作难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语言表述枯燥干涩。有些初中生在写作中可用词语不多,翻来覆去就是那么几种句式、一批词语,不能根据语境的需要、描写的需要灵活运用丰富的词汇,写出来的文章给人一种枯燥感。
(二)描写内容生拼硬凑。作文的生命力在于真实的情感,而有些学生因为缺乏生活感知,在作文学习中难以达到真情实感的效果。作文中所描写的人物、描述的事例带有明显的拼凑现象,不是学生亲身感知而获得的素材,在作文中自然无法实现融合。
(三)缺乏深刻思想主题。导致初中生作文写作能力低下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他们的作文思想深度不够,描写的人和事浮于表面,没有往深度去发掘,所表现的思想、蕴含的情感不足。一篇文章缺少了有深度的思想就失去了灵魂,成为了一篇文字的堆砌,而不是文字的创作。
(四)写作技巧较为匮乏。如何构思一篇文章,如何安排文章的详略,如何将各种修辞手法运用于作文写作之中,对作文创作的质量至关重要。而有些学生在作文创作中很少有这一方面的研究,满足于平铺直叙,写出来的文章没有什么特色,很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采取有力有效措施破解作文教学难题
在初中作文难现象的破解中,广大教师要注重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缓解学生作文学习畏难情绪,增加平时的积累,重视技巧指导,有效破解作文教学的难题,笔者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增加字词语句积淀。
在作文教学中,学生要想有效的表达,必须要具有丰厚的文学底蕴,特别是一些好的词汇、语句,脑海中有了丰富的积淀,在学习活动中才能有感而发、喷薄而出。笔者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面和增加阅读量,尽可能的多阅读一些书目,从而在脑海中增加词汇语句的积累,尤其是一些经典的句子、优美的语段,经常阅读并在脑海中形成印象积累下来,在具体创作过程中就会灵活运用、有感而发。笔者要求学生将阅读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学习内容,和其他学习任务一同落实,这也是增强学生阅读计划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手段。笔者鼓励学生制定个性化的阅读方案,凡是优秀的刊物、中外名著都应当列入自己的阅读视野,将一些不良刊物、情趣低下的读物排除在外,保证了阅读高质量。笔者还要求学生将阅读计划编排到每个月和每个周,使阅读活动正常性的伴随着学生语文学习,在阅读中还要做好摘记,将自己认为好的词汇语段记录下来,长期积累下去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能够让学生积累大量的丰富的词汇语句,从而为作文写作奠定良好基础。
(二)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充分感知积累素材。
在学生作文难现象破解中,教师要抓住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就是引导学生深入生活,从生活中感知发掘素材,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例如现在许多学生抱怨路难走了,不仅在春节等假期,就是平时的双休日,路上车辆也经常会堵车。针对这一现象,笔者组织学生进行生活调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了解近些年城区在道路建设方面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况,另一方面从汽车保有量方面进行分析,对堵车现象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学生组成了调查小组,对城区道路建设进行了了解,从建设局了解到近年来城区道路在不断向外拓展,已经开通了三环高架这条大路,但是仍然感觉无法满足汽车通行的需要。另一方面,学生从交通管理部门了解到,近三年来全县每年新增的汽车上牌量就保持在1-1.2万辆。再对汽车上牌结构进行分析,可以看出80%以上的新上牌汽车均为小轿车,主要用于家庭交通需要,非生产经营需要。结合学生搜集到的两方面的信息,P者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从汽车保有量快速增加这一方面,感悟群众生活条件在提高,从道路建设不能满足通行需要,得出城市建设中的基础设施还要继续完善等等。以此为主题,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感悟,搜集到了写作的丰富素材,必定会为学生作文创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三)指导学生善于透过现象发掘本质内涵。
初中生作文创作中深度不足,主要是因为他们的视野不够广阔,看待问题的深度也不够到位。笔者在教学中通过一系列的引导,特别是指导学生分析一些热点现象,指导他们深度思维,进行有效的发掘,从而增强选题立意的新颖程度和深刻性。例如在校园内不知从何时开始,一种浪费现象悄然而生,明明吃不了这么多饭,偏要打得多一些然后浪费了,倒在了泔水桶中,泔水桶里随处可见白花花的米饭。这样的现象在有些学生看来已经司空见惯、不足为奇,但是就是这一不起眼的现象,却反映了一个深刻的问题,就是学生勤俭节约的意识在退化。对此,笔者在班级组织了一次探讨活动,要求学生针对校园内的浪费现象进行一番调查研究,在班级进行汇报。学生寻找到了许多浪费的现象,如班级白天还亮着电灯,食堂外水龙头没有拧紧,吃饭的时候倒掉了很多饭菜等等,这些方面都是需要引起重视的。笔者组织学生对这些乱象进行分析,究竟是哪些原因导致了浪费现象的出现。学生结合自己平时的一些想法做法,梳理总结出是因为勤俭节约意识退化,没有尊重劳动成果,认为这是小事,思想上不够重视等方面原因。笔者和学生发掘出这样的深度主题之后,进一步探讨在今后的生活中应当怎么办。学生讨论非常热烈,表明了自己的看法,对勤俭节约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因此可以看出,指导学生透过事物的表象,深度发掘背后的原因,揭示出深刻的主题思想,这是提高作文创作质量的一个重要抓手。
(四)要求学生学以致用掌握、丰富写作技巧。
在作文指导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形象直观指导,其中率先示范对学生而言可以起到更加直接的效果。例如在刻画人物形象的作文创作中,笔者专门创作了一篇下水文,描写的是一位农村创业青年,是怎样辛勤创业,怎样创新思维走绿色农产品生产这一道路的,怎样发挥互联网+农业辐射示范作用的。对人物的描写中,既有形象的肖像描写,也有生动的心理描写,还有动作描写等等,每一处描写对学生都具有一定的示范借鉴意义,所要向学生进行传授的内容,在下水文的创作中都给予了重视与关注。学生分组讨论这一篇下水文后,对这一类型文章的创作要点有了更加清楚直观的认识,接下来在写作中就能够有所借鉴,甚至有些手法可以直接进行模仿,较好的体现了对学生的直观指导作用。由此可以看出,让学生接受到直观的形象的指导,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作文写作的技巧程度。笔者在学生研究下水作文之后,要求他们选取生活中所熟悉的人物,特别是在新时期涌现出来的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综合运用多种写作手法对人物进行刻画,将更加生动丰满的形象展示在读者面前。
三、几点思考
初中生作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初中生 写作能力 经典阅读 生活素材 技能训练
1.引言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培养目标经历由能力到素养的变迁,教师不仅要在习作活动中训练学生基本写作技能,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以往的写作活动,常常背离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得学生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即便勉强写上几百字,也多是无病之物,缺乏真情实感。这些现象实则表明当前写作教学活动在培养目标上的偏离,所以在对初中年级的学生进行写作教学时广大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这个问题,将课程目标偏重到素养的培养上。
2.初中生写作素养的三条培养途径
2.1经典阅读,奠定基础。
王耀平在《经典的意义》一文中曾这样说:“让他们在精神贫乏之前学会阅读,让他们在变得粗俗之前学会优雅,让他们在沉迷于血腥和暴力之前学会关怀,让他们在迷失自我之前学会质疑,让他们在对这个世界失望之前先学会憧憬。告诉每一个人,每一个学生:去爱一本书,爱一本伟大的书就是爱一颗伟大的心灵。你所面对的是一个更大的世界和更丰富的心智,与它的遭遇也是发现你自己,营养你自己、打磨你自己。”
经典作品对于写作素养的培养有重要意义,作为历史筛选而沉淀下来的文学名著,无一不蕴含着丰厚的人文素养和广泛的写作典范。阅读经典作品,可以让学生积累大量语言材料,获得写作章法,积累写作经验。例如读《红楼梦》,学生可以从每个人物的出场方式描写中积累写作经验,如王熙凤“未闻其声,先闻其人”式的写作手法,不读的话,怎能深刻感受到?
当前初中生作文写得没有味道,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文学底蕴的缺乏,没有文采,写出来的东西干巴巴的。教师要多为学生推荐优秀文学作品,《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海底两万里》、《红岩》、《朝花夕拾》等经典作品必须读,只有读,学生才能在这些经典中体会真善美,感受人类对终极价值的追问。教师在推荐阅读书目时,要根据初中生的阅读需要及写作实际情况有策略地推荐,书籍种类应广泛涉猎,中外古典名著均要有所涉及,务必全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写作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
2.2走进生活,积累素材。
很多学生反映:写作文不知道写些什么,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困惑,实则是由于写作素材的缺乏,导致写出来的内容空无一物,没有真情实感。回顾近几年各省市的作文题不难发现,中考作文越来越偏向对学生关注社会生活能力的考查。2016年北京市作文题《读书,实践,收获》、2016年安徽中考作文题《你是我最……的人》、2016年重庆中考作文题《感谢那个为我提灯的人》、2016年济南中考作文题《共度好时光》等,这些话题或是写人,或是写事,无一不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
何其芳曾说:“生活是多么广阔,生活又是多么芬芳,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生活是广阔的海洋,培养学生的写作素养,就是要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自己的情真意切,写作素材的积累必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教师可以组织春游、秋游、集体活动、运动会等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在广阔的生活海洋中寻找写作素材,升华写作情感,写出真实的文章,写出有温度的文字。
2.3技能训练,有的放矢。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研究写作素养的培养,并不意味着完全抛弃技能训练。扎实的基本功是发展习作素养的前提和保证,学生只有接受系统的写作训练,才有可能写出合格的文章,才有机会写出优秀的文章。教师要在不断的写作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写作技能,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搭建平台。
梁启超在《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中曾说:“如何才能做成一篇文章,这是规矩范围内事,规矩是可以教可以学的。”学生学会相应规矩,形成一定的写作技能,“妥帖”的作文才指日可待。
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结合课文中的某一典型片段,向学生讲授写作技法,如朱自清的《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一段中拟人、排比、夸张修辞手法的运用,《白杨礼赞》象征手法的使用,《敬业与乐业》论证方法及论证技巧等,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可为学生仔细介绍,促进学生写作技能的学习。介绍后还要组织学生开展动笔训练活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动手写,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巩固所学习的技能,获得习作信息,提升技能训练质量,为写作素养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结语
初中生作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生 作文 常见错误
【中***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7-0107-01
一 初中生作文的常见错误
在中考中,作文约占语文学科总分的40%,在考场上写出精彩文章、获得高分是每个学生的愿望。功夫在于积累,怎样克服作文中的常见错误,获得较高的分数,减少不必要的丢分,使作文立意新颖、设计巧妙,是值得中学语文学科教师深入探讨的问题。
1.标题拟定不合理
对半命题作文,标题范围已经规定,一般情况下学生比较容易选题,确定标题。难度往往出现在材料作文中,要么是学生拟定的标题文字表述过于简单,比如“一件事”“我的老师”之类的题目,要么拟定的标题脱离文意,立意与文章内容缺乏一致性,不能恰当地表达文意。标题的拟定是作文的重中之重,“题好一半文”,简洁明快的标题是文章之睛。老师应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精巧构思,拟定别致新颖的题目,成为全文的亮点。这需要学生有开阔的思路、深厚的语言素养。教师在平时教学中,除了知识的传授外,也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求新、求异思维和建构文章的能力。
2.字数不符合命题要求
中考要求学生作文字数不得少于600字,对已有一定作文能力的初中生来说,达到最低字数600字不成问题,反倒是不少学生写的字数过多,卷面上的方格不够用,写到最后限于卷面篇幅而草草收尾,或干脆写出格,这都会影响文章的整体质量,是最终导致卷面丢分的因素。究其原因,还是学生控制书面语言的能力不够,不能在有限的字数中简练地准确表达。一些学生的语言比较唆,过于口语化,叙述一件很平淡的小事时写了半篇文字,占了不必要的篇幅,结果留给议论的空间就很少了,使这个文章的结构失调、详略不当、没有突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要解决这样的问题,还是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入手,除了要求学生认真研读课本,分析、吸纳文章中的精彩文字,学会构思布局、用词酌句等方法,还要引导学生平时多阅读,博览群书,了解信息资讯,留意电视、网络视频等新闻媒体中语言运用的规则和技巧,可谓“教育无小节,处处皆语文”。功夫在课外,学生如果能注重日常文字积累,就会大大弥补课堂语文教学时间不足的缺憾,丰富作文素材,潜移默化,自然会提高写作技巧。
3.词语和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
在互联网时代,中学生的电子阅读量增加了,极大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拓展了他们的视野,但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效应。文本阅读的大量减少,手机“刷屏”的习惯会使学生提笔忘字,不利于巩固语法知识和标点符号的运用,造成学生的作文基本功越来越差,作文中错别字连篇,特别是一些广告用语对谐音双关语的滥用,误导了学生的文字表达,比如学生经常会把“已经”写成“以经”,把“不再说话”写成“不在说话”等字样,这不仅反映了学生学习心态的浮躁,也与平时缺少老师的批改、及时纠正有关。教师应提醒学生规范用字,准确表达。错别字过多、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也与学生学习英语有关。笔者发现在作文中很多学生写的逗号、句号都是英文状态下的,有的语法用倒装句,这些都会影响作文的质量。
4.遣词造句语病多
现在的初中语文教材淡化语法,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就不将其作为讲授重点,时间久了,导致不少学生对句子结构理解不深刻,作文时出现很多病句。如“通过这次扫除,使我们班的面貌焕然一新”,这类缺少主语的错误在学生作文中屡见不鲜。
二 如何写好初中作文
针对学生在作文中的常见错误,笔者就如何写好作文,做到“我手写我心”,学会写作文,写好作文谈谈教学心得。
1.文章感情要真挚
文章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交流,所以文章要倾注作者的真实情感,特别是中学生的文章要体现出青少年的锐气、朝气,说真心话,文风质朴,天然去雕饰,使阅卷老师或其他读者都能感受到文章中的真、善、美,即使在很短的时间内阅读,也能感受到亮点。作为社会未来的建设力量,要学会灵活运用书面语言表达思想和主张,根据不同的事件和人谈自己的感想,这是培养学生走向社会的开始。
2.恰当使用名言警句
反对滥用名人名言,文章不是好词好句的堆砌,更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无病,教师要倡导学生广泛进行经典阅读积累,加强对社会事件的深度思考,写文章首先要做到字从文顺,有一定的思想内涵,这才是写好文章的第一要务。作文过程中,可以根据行文的需要,适当引用名言警句,巧用修辞,会为文章添色,还容易获得阅卷老师的印象分。
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累一些常用主题的名言警句,以便让学生在作文时顺手拈来,灵活运用。例如,在表达爱国情怀时,可以借用林则徐在虎门销烟时的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励志名句可引用“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想要表达知错就改的想法时,可借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名言警句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更能帮助学生使文章画龙点睛,如虎添翼,提高阅卷老师的印象分。
3.形成自己独到的风格
初中生作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作文能力 练字 观察
作文是语文成绩的灵魂,中考中作文所占的分值很大,所以平时的作文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现在的学生作文水平低,写作能力差,特别是一些基础较差的初中生,更让教师头痛,那么如何提高初中生的作文能力呢?凭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了一些观点和做法供大家参考。
一、经常练字,书写规范
古人云:"字如其人",说明了写一手好字会让人终身受益,虽然现在印刷字用得太多,但学生卷面还是手写。试想:一篇好的作文如果字迹潦草,看都看不清,这样写得好又有什么用呢?得不了高分。所以首先得抓学生的书写。从进入初中第一节课,我就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练字本和字帖,要求每天写一页,不许间断,周末老师检查,写出评语,及时改正不好的写法。每学期进行一次全班性的写字比赛,写得好的,要给予奖励,尤其是写得不好的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这样激起了学生练字的兴趣。当然练字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教师要随时关注并给予督促。一年下来,学生进步太快了,字迹清晰,卷面美观,在考试作文中也就不会因为字迹潦草而导致不必要的失分了。
二、多读勤写,积累素材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没有一位文学家的成功不是得益于大量的课外阅读。所以,我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大量的阅读,每学期读一本名著,每周读一篇中考范文,并做好读书笔记,摘抄名言警句、好词佳句、好开头好结尾等,并写出阅读后的心理感悟,必要时对原文进行缩写、扩写、续写等。古人云:"读十篇不如做一篇。"勤写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激发写作欲望,到用时才能发挥得心应手。我采取让学生每周一篇作文,一篇周记的办法,周一布置作文,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想、去写,然后大家集中修改(错别字、病句、好词佳句、篇章结构以及所要表达的主题等)。然后进行整体分析,评出几篇优秀作文在班上念,找部分学生给予评价,教师进行指导,让大家共同提高。
三、观察生活,感悟人生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叶圣陶先生也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生活中的素材是无穷无尽的,只要指导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就能写出富含真情实感的作文来,所以我让学生多留意身边的人和事,记录新人新事,从课内到课外,从班内到校外,从学校到社会,从所见、所闻到所感,让学生从生活中吸取创作之源。如在写话题作文"感受"时,我先让学生走出校园,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的足迹,脚踏草坪,沐浴春光,花草飘香,景色迷人,给学生以无尽的遐想,自然就写成《感受春天》、《感受大自然》等写景散文;又组织一次野营活动(父母、朋友可参加),让学生感到团结互助的同学友情,关系挚爱的父母朋友真情,从而写成《感受友情》、《感受母爱》等感人的记叙文。这样不断的锻炼自己,丰富经历,体味生活,不但可写好作文,而且对人生感悟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指导写法,灵活多变
写作文"贵在得法",很多学生写不好作文,就是因为方法不当,没有技巧。所以平时我特别注意学生写法的指导。首先,发挥课文的范文作用。如朱自清的《春》,文中"春花***"的描写,可以说是色味结合、虚实相生,我就让学生模仿写一段"秋实***"。其次,发挥优秀学生作文和中考高分作文,学习这些作文的开头结尾、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等技巧,从而,提高写作水平。最后,还要指导学生各种作文形式(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的综合训练;各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的运用;各个作文环节(审题、立意、构思、成文、修改)的训练;各类文体(记叙文、议论文、散文、童话等)的训练。
初中生作文范文第6篇
一、用阅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必须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要培养写作兴趣,必须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古人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多了,方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在语文教材中,编者给学生安排了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和片段,这是阅读的好材料,也是写作教学的高级养料。这些千古传诵的名家名篇,语言生动形象,易感易学,读起来朗朗上口,很适合学生阅读。对于书上的这些精挑细选的作品,教师应该让学生多读、多记、多背,不断地积累,到作文时,学生的语言就会如涓涓细流,流淌于笔端。正像朱熹所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当然,书上的东西还是有限的,要让学生保持浓厚的读书、作文兴趣,还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倡议学生博览群书,引导他们阅读大量的报刊杂志,阅读课外名家名篇,汲取其中精华,以丰富自己的写作,为今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
叶圣陶曾经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多彩的生活是创作的无尽源泉。学生作文就是把他们身边的生活描绘出来,把平时耳闻目睹、所思所想的东西,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艺术地表达出来。生活处处皆学问,这就要求教师做有心人,就像莫泊桑观察马车学写作那样,多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如经常组织学生郊游、参观访问、参加学校组织的大小活动,广泛积累写作素材。在学生的这些生活、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特别留意,跟踪观察,启发引导学生偶有心得,及时记录。这样持之以恒,学生在写作文时必然驾轻就熟,左右逢源,慢慢习惯于记实事、写真人、抒真情、发实感。
三、好作文是改出来的
美国作家柯德威尔说过:“作品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中国文人自古讲究炼字推敲,“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被传为佳话。修改文章古今中外皆通此理。在作文批改中,教师要打破习惯做法,抱着作文本,没日没夜地圈圈点点,出力无效果。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评改,小试身手。可采取互批互改、反复修改、集体批改等形式。互批互改时,要求学生批改作文必须做到:先通读全篇,看作文是否符合这次的写作要求;再逐句研读,把不通顺、不完整、不简练的句子,不当的词语、错别字、用错的、漏掉的标点符号等,用修改符号标出,再与作者交流,最后写上对这篇作文的评语。在这种活动中,基础不同的学生互相批改作文,写得不好的学生改到好的作文时,可以从中学到方法,受到启发,从而提高了写作水平;写得好的同学改到写得差的作文,也能从中得到教训,吃一堑,长一智。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评改作文,学生会逐步养成爱动笔、勤修改的好习惯,十分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写作激情。
四、在鲜花和掌声中尝试写作的乐趣
作文被认为是对作者写作的最大激励,学生作文批改后,我们要及时从他们的作文中,筛选出那些既有真情实感又别具一格的作品,或者是那些即使不太好但有明显进步的作文,进行课堂讲评,并登载在学校的小报中进行展览,要经常挑出一些优秀作文和进步大的作文,张贴在教室里,让学生相互阅读。每当看到散发着油墨香的自己的作品时,每当听到同学们发自肺腑的赞叹“写得真好”时,他们会掩饰不住内心的那份狂热和欣喜,涨红的脸庞激发的全是创作的冲动。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的实践中,时刻注意应用激励机制,千万不要忽视鼓励的力量。对于那些写作水平不高、害怕写作的学生,应努力捕捉其作文中的闪光点,及时表扬激励;对于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让他们“跳起来摘桃子”,教师应尽可能地提出一些更高的要求,做到既充分肯定,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过人之处,又愉快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样,不论优生差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都能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
初中生作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读 记 积累 作文 素材
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其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作文是学生语言能力、知识水平、思想素质、思维习惯等的综合反映,是语文教学关注的焦点。
然而,在作文教学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很多初中生的写作内容虚假、空洞、乏味,作文中常常出现“假”、“大”、“空”、“抄”的现象。当务之急就是引导学生不断积累作文素材,让学生写出有血有肉、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来。
一.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作文素材来源于实际,来源于生活。而初中生的经历少,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简单的生活方式让他们没有太多的生活体验与感悟。观察是写作的门径,一切外部信息要通过观察才能进入大脑。只有热爱生活并且善于观察的人,才能从生活中发现许多可写的素材,并产生强烈的写作愿望。我们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1.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做什么事情就有了内驱力。观察兴趣是慢慢培养的。在日常生活中,我注意观察,写观察日记,把一些观察日记拿出来与我的学生分享,让他们在分享到一些趣闻趣事时激发起观察的兴趣,希望自己也能把看到的一些新奇事物记下来与老师和同学分享。
学生邀请我和同学们分享他们的观察日记时,我总是很高兴地听,及时表扬他们无私奉献——愿意把自己仔细观察得到的原始写作素材拿来与大家共享。如果有可能,我希望他们带我和大家一起去共观察同分享,然后我针对学生观察得到的记录提出一些观察及记录的修改建议。
2.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景和物,及时捕捉新鲜的有意义的目标。引导学生观察某一具体事物时,首先明确观察的目的,使学生观察能有的放矢。要求学生注意观察的方法和顺序,进行有条理地观察。同时注意有重点地观察,观察要细致。观察过后要写下观察记录。
没有联想就没有创造,没有联想就没有创新。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时,应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进行积极的思维,展开丰富的联想,从而在脑海中生成种种画面。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学生对观察产生一定的兴趣,掌握一些观察的方法之后,我们要经常督促学生细心观察,写观察记录,并且在书写观察记录时最好结合自己的思考,努力在观察事物的表面现象时,能看透事物的本质。长此以往,学生就能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了。
二.广泛阅读各种书籍、报刊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大量读书可以为写作积累素材。教学中,要让学生大量读书,增加阅读面,提高阅读水平。精心选择好的文章向学生推荐,可以是新闻、科普、故事,可以是小说、散文、杂文,只要有益于学生成长都可以读。
读书时,要求学生进行摘录和写读书笔记。摘录下书中的精华,写下自己的读书心得以及对书上内容的思考。只有动了笔,做了摘录,写下读书笔记,才能把学生的思维融入进去,也只有真正地思考,读书才能消化。
摘录片段,书写读书笔记是积累作文素材的一个极好的方法。
三.加强背诵,培养语感
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曾这样写道:“古今中外,善于写作的人,没有一个不是肚子里装着几百篇好文章的。并不是背熟了好去模仿抄袭,而是背熟了才能吸收消化,把别人文章里的好处变成自己的……”由此可见写作文需要积累的大量素材,除了观察与阅读,还需要背诵。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纵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教学中,鼓励学生多读、多背。
四.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写日记是积累写作素材的极为有效的方法之一。日记可以记下我们看到的东西,天长日久可以培养我们对周围生活的敏锐观察力;日记可以记下我们读书读到的东西,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日记可以记下我们读书想到的东西,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写日记本身,就锻炼了我们写作的能力。
日记使作文素材更鲜活多彩。日记为作文积累了丰富多彩而又活生生的素材,给作文提供了更多的可供筛选和充实的材料,才使得学生作文视野日趋开阔、生活底蕴日趋厚实。日记使作文方法更灵活妥当。养成写日记习惯的人,他们的写作技巧会日臻娴熟,遣词造句会更加妥帖,表达更加丰富。日记使作文情意更真切独到。日记是记给自己看的,说的是真话,记的是真事,耳闻目睹、真真切切。这为写作文表达真情实感奠定了基础。
初中生作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作文 兴趣 方法
兴趣是驶向知识海洋的“快艇”,是探索知识宝库的“门票”。新课标指出,初中作文教学的基点是:“留心观察事物,养成勤于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下来。”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对于作文指导要从兴趣入手。让学生形成一种强烈的乐于动笔的愿望,在这种愿望驱使下,他们乐意主动地、自由地写出自己的见闻和想象,不把作文当成一种苦差事,而看成是一种快乐的享受,美好的倾诉。有了兴趣做基石,学生平时的观察生活、发现问题、积累素材、认真作文,都会成为一种兴味盎然的自觉行动,明显地表现出作文兴趣的定向作用。
一.明确培养目标
一般说来,初中阶段学生的作文水平还处于入门状态,而我们却偏重于给学生讲方法、说套路、传技巧,这种起点过高、要求过严、目标过大的做法是脱离学生实际的,其结果只能导致学生害怕作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要把“培养学生相应年龄层次所具备的作文能力和素养”作为作文教学的目标定位。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遵循“从实践中来”的教学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践。在教学中,作文要紧扣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对他们的要求恰到好处。鼓励学生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使学生把写作看作是一种愉快的“自我放纵”、“自我乐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作文的兴趣自然也就被激发出来了。
二.树立学生信心
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萧伯纳说:“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这就强调了凡事要有信心的重要性。作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倾注身心,帮助学生发现优点,体验成功,树立信心。我们要让学生明白,作文,其实是生命的本能。每一个孩子天生会作文!说话,本身就是有声无形的作文;而作文,则是有形无声的说话,这之间仅仅是变换了一下形式罢了。人人都有写好作文的基础,作文并不难,不过把你做的、看的、听的、想的东西写出来。作此分析,就是为了让学生消除畏惧感,打破作文的神秘感,这样信心也就随之而来。我们鼓励学生大胆地写身边事,说心里话,并给学生的作文记较高的分数,用评语多加赞美和鼓励,让他们对写作产生信心。有了信心,自然也就有了写作的热情和欲望。
三.重视基础训练
每一篇优秀作文的诞生,都要求小作者有较强的领悟能力与思维能力,有充分的生活素材任其取舍,有丰富的词语句子为其运用,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多引导学生进行扎实的基本功训练。一是坚持记日记。日记既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又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能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所以,记日记是学生课外作文基本功训练的最有效的途径。二是坚持语文课的说话训练。每天语文课上课之前,抽三五分钟进行说话训练。目的是训练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体味生活,重点是训练口头表达能力。说话的形式要灵活多样,内容变化要活泼自由。通过说话,引导学生学会对材料进行取舍,详略进行安排,认识辨别真善美丑。三是坚持晨读午诵。有计划地选取优秀篇章朗读,让学生在积累自己生活素材的同时,学习别人的选材、立意和表达,博采众长。中学生作文须经过有计划、有目的地反复训练,方能体味其中的甘苦,掌握写作技能,以至感受到作文的乐趣,最终形成个人的兴趣。
四.引进电教手段
初中生毕竟不比小学生,可以常为写作文而设置一点游戏或进行一些表演活动。可喜的是,在信息技术的强大支持下,大量的信息资料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片、声音、动画等手段呈现,把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融汇于五彩斑斓的动态画面之中,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对某些事物有较详细的了解,从中唤起学生的记忆或再造想像。所以,在作文教学中,适时、恰当、合理、灵活的运用电教手段,能极大地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电教媒体鲜明的可感性和丰富的表现力能突破时空限制,把人、事、物、景等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运用电教手段变虚为实,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运用电教手段,还能给学生提供作文材料,解决学生无话可写的难题。实践证明,积极地采用电化教学手段,把它运用到作文教学中,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启发兴趣的途径。
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策略是多种多样的,教师的任务就在于不断地向学生揭示作文的基本规律,以形成永久性的作文兴趣,使之终生受益――这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初中生作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作文反思;评改;激趣;提高
中***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057-02
新课程提倡教师经常写一些教学后记,反思总结成败得失,因为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只有不断地反思、实践,教学效率才会提高,这样的体会从而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提出:要鼓励自主写作、自由写作、有创意的表述。由此笔者想到,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写作活动进行自主反思,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在反思修改等活动中掌握写作的技巧,从而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1.授人以"渔", 做好反思前的准备
1.1悉心引导,明确写作反思的意义。刚开始,有些同学不理解,认为没必要,只写了些套用语,什么"选材不新颖"、"立意不深刻"、"语言不鲜活"等等。于是,我给学生讲解了写作文反思的意义。我引用了唐太宗"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的名言;讲述了病危时还读《资治通鉴》的事例;解释了美国著名教育家奥苏伯尔的教学论断,"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活动是否有效,主要看新的学习内容是否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恰当的知识系统建立实质性的联系,是否对新的知识系统的建构产生影响。"从而归纳了写作反思的三点作用:(1)作文反思是师生认知的冲突与碰撞,它有助于学生积累写作经验,真正理解老师的评语,更好地掌握写作技巧;(2)可以让学生站在宏观的高度赏读自己的作文,从读者的角度品评自己的文章,对自己的作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更清楚地认识自己语言表达的准确度;(3)记录思想的火花,为以后的写作打下基础。这样,学生对写作反思就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有了想写的冲动。这时,教师就要进行下一步的工作了。
1.2教师范改,给学生指导引路。学生作文写完后,教师应把习作浏览一遍,抓住这次作文存在的主要问题,可找1-3篇有代表性的文章,快速印出来,分发给学生,让全班学生认真准备,找出其优缺点,对比讲评,当众修改。在修改过程中统一符号,教给批法,对病句加以眉批,批出错误所在或提出修改意见给作者去斟酌修改,对优美的语句、生动准确的词语,应尽可能的说明好在哪里,在指导学生写总批时,要求对照本次作文要求,努力去发现作文长处评改和肯定作者;再请本次写得比较成功的同学,谈体会;然后对全班提问,教师从中归纳出共同的问题,最后就典型的问题认真地作透彻与精细的评讲,让那些没有精批细改到的学生也从中受益。学生与教师一起边研究,边修改,边评论,这样的评讲,既是一次全班性的面批面改,又是一次全班性的评论,充分发挥了每个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全班学生都有受益。
1.3教给方法,培养自改能力
1.3.1分组批改,以优带差。教师在掌握全班学生的基本写作水平后,将学生按好、较好、一般、差四个档次,把全班人数统一搭配,分成若干个四人评改小组,这样每个人都可看到四种不同类型的作文,便于学生比较、借鉴。批时,要求一人读,三人听,在读的过程中将错别字、不通语句划出来,在听时,把自己对文章的看法随时记录下来,然后,针对某篇作文经过小组四人发言讨论后,由平时作文能力较高的学生执笔,将小组意见综合起来,写出"眉批"、"总批"、做到以优带差。
1.3.2互批自改,相互借鉴。分组评论进行一段时间后,大多数人的自改能力有所提高,这时就要让学生进行互评自改,让同桌结对,两人批阅,写出评改意见,然后各自修改自己的习作,这样每人评阅一篇,时间充足,精力集中,批得仔细,意见中肯。在批阅他人作文时,联系自己的作文内容,相互对比借鉴,通过互批自改,不仅为学生指出了问题,而且也从同学作文中学到长处,为修改评析自己的文章打好基础。
2.写好后记,反思提高
通过老师的评讲与学生小组的互动交流后,学生对作文评分标准有了一定的认识,评价作文优劣时就有依据了。这时我们就开展了作文后记写作活动。在作文后记的写作中,学生把自己的作文作为思考的对象,还原自己写作思路,审视写作的语言和分析最后的结果,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查看学生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作文后记,笔者发现学生在后记中反思的各种问题,其实就是学生写作中最突出的缺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2.1对审题思路或选材的反思。在一篇要求通过细节描写凸显人物个性的作文训练后的"作文后记"中,一位学生是这样来反思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的:经过缜密的思考,我决定写和我两小无猜的表弟。我选了几件印象最深的往事,编成一出表弟为"男一号"的话剧。写完之后,我看了又看,着实为自己的编剧天赋倾倒——这么几件事儿,舍吾表弟其谁啊!满心欢喜地交了作文。之后的事,却给我当头一棒,令我始料未及。——这么精彩的一出戏,竟勉强地挣扎在及格边缘?我强忍"悲愤",耐心地又看了几遍,却仍找不出问题所在,遂请老师点拨。原来,我虽选了好几个片段,但有的只是概述,缺少细节,有的甚至根本无法表现出表弟的个性来。看来,写作不但要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更要学会精筛细选,依题选材。——一个惨痛的数字,换来一个深刻的经验,值!
写完作文自以为得意,不知症结所在,这也是学生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从"作文后记"中可以看出,作者认真地反思了自己的作文,并找到了选材方面的问题,这样的感受才能印象深刻。相信这样的反思对她以后的作文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2.2对语言表达缺陷的反思。大部分学生在写完作文后不会检查自己的文章是否通顺,有无错别字和病句,直接就把本子交给了老师。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务令学生养成自己检查修改已成之篇,此习惯必须养成……检查者何?检查思考是否准确得当。思考于何验质?验之于语言是否准确得当。修改者何?将思考之未尽善处改好。"学生可以在"作文后记"中对自己文章中的段落、文句、用词等方面的差错加以改正,养成认真审核的好习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在一篇立意和构思很好的学生作文后记中,学生写到:"我发现自己作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三大问题:(1)词汇量严重缺乏,整篇文章用的词语处于初中生的水平阶段。(2)'白话文'严重,文中常出现广东话,原因是平时太少讲普通话。(3)错别字多,上网频繁,居然把火星文写到文章中,而且写时经常漏字。今后我要在写完作文后认真检查才行。"通过一个学期后观察这位同学的作文,发现该生原有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
2.3对细节描写的反思。有的学生会在后记中进行再创作。一位学生写友谊地久天长的片段没有细节,平铺直叙。学生根据笔者的评语进行了修改,改后如下:夕阳含羞地把脸藏在云朵里,那一片片红艳艳的晚霞却遮掩不住,像一朵朵绚丽的花在空中绽放。古老的小巷被一阵阵银铃般的笑声打破宁静,正是我跟朋友手拉手笑着走来。朋友说:"我们要一起努力,考上那所学校!"我也兴奋地拍着手大喊一起努力。纯真的友谊在我们心中萌芽成长。夕阳已经羞涩地深藏在云朵的怀抱中,连那残留的晚霞也一同被吝啬地带走了。天渐渐黑了,那两个背影早已伴着清脆的声音消失在巷子深处。友谊早已在童年时伴我们成长,蓦然回首,路上尽是友谊的足迹。
修改后的文字中加入了两处环境描写,在夕阳羞涩的氛围中烘托出了友谊的美好纯洁。文章更显细腻,有感情。
事实上,每一篇作文后记不仅有利于学生反思自己的作文,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构思过程、写作过程。学生在作文时是怎样思考的、意***是什么、思路是怎样的、在作文中实现了没有,这些在作文中有时是难以完全体现出来的,学生通过反思,通过"作文后记"都可以明确地反映出来。教师不仅可以在"作文后记"中更真实地了解到学生的思想情感,还可以在阅读"作文后记"后与学生进行更深入的交流。毕竟,教师和学生在年龄、经历、思维方式等方面都有差异,这种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布置作文后记不宜给学生规定出一个框子,一个统一的标准。只要学生是针对本次作文的要求来反思的,而且确实是自己有所感受的,对思想情感、文章构思、选材、语言等任何一方面进行反思都是可以的。或总结自己的得意之处,或借鉴别人的成功之处,或明确自己的不足之处,或修改文章……这些都是应该加以鼓励的。
3.网上点评,评出成效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教师作文评讲提供了便利,除课堂上的评讲外,我们可以利用电子邮件,BBS,网上论坛跟贴等各种方式与学生交谈,评讲,甚至可以直接利用多媒体系统进行。
让学生在每次写完作文后有一定的点评习惯后,我就让大家进行 "对话"。对话的过程是个体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它带来的是视野的敞亮,带来的是对原有知识更深入的理解。我采用的充分有效的办法就是现代教育技术优势,例如利用博客,把作文放在一个开阔的平台上实现对话。
一次以"我心中的阳光"为题目的作文评讲中,一位学生带着疑惑地眼神来问我,为什么她自认为很好的作文只有40分呢?当时笔者就对她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并征求她的意见想不想听听同学们对这篇作文的评价?征得她的允许后,笔者就把这篇问题作文挂到了笔者的博客下写作教程这一栏目中,并鼓励大家七嘴八舌一起跟帖。结果收到很多中肯的建议。有同学评:"本文词藻华丽,有点"意识流"的味道。与作者生活背景,经历不相关的读者很难捉摸作者的用意和感情。我细心看,才发现处处是心声。文中可适当加入事例令文章不再空洞。"还有同学说:"语言华美,内容难懂,中心不明确,很朦胧,思路不太清晰。但文章蕴含了作者的真实情感。"通过博客匿名跟帖的方式,笔者发现平时沉默的学生真正做到了畅所欲言地发表观点,这就是学生之间一种最好的多边对话的过程。
有时,我们还可以在网上进行对比评讲。选择一两篇写得好和写得差的作文挂上网或放上电子邮箱进行对比分析,引导学生从态度、选材、立意、语言等方面进行比较评析,领会作文该怎样写,不该怎样写,教师也适时在网上跟帖发表看法。一位同学在网上跟帖写道:"本次作文要通过一件事来写一个熟悉的人。我通过写我得了急病妈妈送我上医院的事写我的妈妈对我的关爱,虽然达到了基本要求,但是没有新意,没有写出真情。看了小威同学写自己一次头部受了伤在包扎,妈妈对我的安慰,妈妈的神态和我的心理的对比描写,把妈妈对儿子的爱表现的淋漓尽致。同是生病,他写得那么生动具体,特别是几个动作词和自己的心理(从害怕到妈妈鼓励下不怕,最后看到妈妈害怕的表情又担心妈妈……),多么细腻真实呀!我有一个那么好的妈妈却写不出来。我真的需要好好体会,好好学习。"看了这样的后记,这样的反思,你还能说作文评讲没有意义,没有价值吗?
当然,在指导学生写作文后记的同时,我们教师也要做好教学反思的工作。学生写完作文后记,再次交上来,教师既看原文,以了解学生写作;又看批语,以掌握互评情况;再阅后记,以发现学生收益,并简要评价——充分肯定,点出问题;恰当引导,提出希望。看完后要以最快的速度在课堂上进行点评或在下次作文训练前讲解,也可以在下次评改时进一步提出要求,在写后记之前来个简短的精美后记赏析。在网上指导也应该如此,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作文评改路上一路有老师的陪伴。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信心。
综上所述,我们经过一段时间的作文反思教学的实施,发现一般中等的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后记发现自己的不足,提高了对教师评语的认识,并真正运用写作理论从事写作,表现为写作带有了明显的能动性、规范性,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每次作文反思结束后,同学们又兴致勃勃地期待着下次作文讲评课的来临。可以说,作文反思是学生自由探究的延续和发展,是自由评议后由外控转变为内控的第二次作文,不但激发了学生自由探究兴趣,更促进了自我反思、提高了写作水平。这样的作文评改活动,既让学生对自己作品琢磨研究,又能改正自己写作中缺陷,久而久之,不断总结,不断提高,使学生"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叶圣陶语),也就达到作文教学"教是为了不教"(叶圣陶语)的境界,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巢宗祺、雷实、陆志平主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
[2]《教育心理学--议知观点》[M] 奥苏伯尔等著,余星南、朱钧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3]《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初中生作文范文第10篇
一、立意要是非分明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审题、立意的前提,否则,就不可能准确地把握材料的主要思想倾向,进行正确的立意,也就不可能有正确的中心主旨和健康的思想内容。立意,从本质上说,是作者对待所写事物的观点、态度问题。观点、态度错了,文章的中心就不可能正确,思想内容就不可能正确、健康。如《我的生命中不能没有你》的立意可以从多方面入手,亲情、自然、文学等,文题中的你可以是人、是物、是景、是一切积极地意象,所以如何沙海淘珠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了。
二、立意要独辟蹊径
如果文章主题一般化,不新颖,大家都雷同,就难以写出好文章,所以立意要新颖。如《我的生命中不能没有你》,我们就不应该刻意地将范围局限到人。由于中学生的生活阅历较浅,他们所能驾驭的立意不外乎亲人、朋友。如果大家都将范围有意无意地缩小到人,那撞车就不可避免。当然,亲情是永恒不变的主题,但好文章的立意应该是“从意中所有,从语中所无”。也就是说,大家都有这样的想法。但大家未能表达出来,让你写出来了,这就是新颖,这就是独创。同样是亲情,别人只能写出家人对自己的关爱,而我们却可以推陈出新,写出亲人对自己的严厉,家人对自己的影响。或者,同样是关爱,我们也可以为这深沉的爱加些曲折,为文章增彩。
立意的独创性并非凭空而来,也不可随意杜撰。它来自于生活。学生平时注意观察和体验周围的生活。“学而不思则罔”,善于从常见的事物中认识到新的东西,领略到新的涵义,写文章就能出新意。不能看到生活一点现象就拿起来涂涂抹抹,而是在观察和研究生活现象的基础上独辟蹊径,我们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发现。而立意做到新颖巧妙,才能在生活的激流中汲取新思想,获得新感受。如写故乡的小径,在繁华的都市里已难以找到这样安宁的小径,也只有在像姜堰这样临水的小城才能获得这样的闲情,很多时候,只有失去的东西才能学会珍惜。难以想象,当城市里再多几条东流的水,人流如织的马路,再多几点令人眼花缭乱的霓虹,我们到哪里寻找安闲,寻找晚风吹拂的无人小径,将这种感受付诸笔端,就成了较为独特的立意。
三、立意要入木三分
意不仅要新,还要力求深刻。这就要求我们能够透过事物的现象去挖掘其内在的本质,思考出人生,对社会有意义和价值的东西,能在一般认识上再进一步,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并能给人以启迪。写作文,在立意上难以深入,原因就在于浅尝辄止,没有深入挖掘。所谓挖掘就是深入思考,挖出事物最本质的东西来。这种题目立足点很多,我们可以融入自己对自然的享受,对文学的感悟,对思想的挖掘,以及对情感的回报。从而使自己的文章品味得到提升。如写故乡,则可以通过故乡小径的前后对比,以及大道的繁华与小径的孤寂对比,突出一个人类活动,人类经济大踏步迈进的同时,对自然环境造成的一种迫害,从而使生活在都市里的我们向往自然宁静的主题。这样的立意相比于单纯的对自然的喜爱就比较容易抢占先机了。
四、立意要言简意赅
简明、集中是对主题的要求。相反,主题分散想面面俱到,却面面不到,是立意之大忌。要做到“简明”,就需要高度的概括力。思维不进行概括,表象就无法升华为本质,认识就无法实现理性的飞跃,思想就不可能达到简明、集中了。同一篇文章,不能出现两个不同的你,不能用两个立意来冲淡主题,写文章就应该确定好你是什么,你与我的关系以及你对我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