诠释爱情篇1
爱情的第一种诠释是两情相悦。什么是两情相悦?两情相悦就是喜欢,就是准备迎接缺点,就是莫名地傻,就是傻得可爱,就是把对方的短处当长处,并且互相吹捧,至死不渝,就是:“……两目相视,突然觉得,他身上有一种她小时候就害怕的气息,那气息里充满了恃强凌弱的霸道,她害怕这种气息,又渴望这种气息……”
爱情的第二种诠释是男欢女爱,这是上升到肉体的一种情状:“……他还在上楼时,她的心就嘭嘭嘭地跳;他一转动钥匙,这心就不跳了,豁出去了,爱咋就咋地了……她把灯关了,脱掉了衣服。只听他进房间了,只听他说:‘哇,温度调得太高了……’可是,没等他把话说完,她就哭了,哭得很伤心,哭得根本就停不住……他把她抱住,发现她整个上身都在抖动。‘喂喂喂!柳某某女士,……我们可是夫妻,不是偷情噢!’她笑了,可以说是破涕为笑:‘去!人家都吓死了,你还开玩笑!’”
像偷情一样地约会,像结婚以前那样地***,像生病发热那样地做一个正常人,像幸灾乐祸那样地面对不幸―――男欢女爱的真谛,犹如太阳升起,旭日东升;犹如雨打梨花,水漫浅滩;也犹如蚂蚁搬家,蜜蜂采蜜―――真切而慌神。
爱情的第三种诠释是传宗接代,这是人类进化的需要,它的前奏是男婚女嫁。可是,历来有人认为,爱是爱,传宗接代是传宗接代,它们毫不相干。而且,传宗接代是对爱的劫持,明明是人类需要,却标着家庭家族国家民族世界的商标;当然,也有人认为,传宗接代才是万物之源,爱情才是对传宗接代的中途劫持。
爱情的第四种诠释认为:“一位少年长到十六七岁,他的下丘脑会生成一种自以为的异性的***像,这种‘自以为的异性的***像’,最早来源于他的婶婶、姐姐、小姨和邻居家的某一位女子,然后又可能与书本中的、电影中的、现实中没有的某位理想女子综合,确认后存放在某个感知区域。某月某日某一天,当少年遇上一位类似心仪的女子时,下丘脑会拿早已存入的异性***像对其进行扫描比对,然后双影重合,然后合二为一,然后下丘脑分泌一种叫多巴胺的东西,于是心跳加快、脸色潮红、渴望交流、渴望摩擦,爱情产生。”
也就是说,被人类尊为至高无上的爱情只是激素的一个傀儡,多巴胺才是幕后扯线的那个主宰,才是后台操盘手,没有多巴胺,一切均为零,一切均为无。再往深处说,一个人爱另一个人异常艰难,异常复杂,异常地撼人心旌,异常地具有超惊人的细节。我们是否足够意识到它,我们是否足够珍惜到它?
一幅心上人的化学***像和足够充沛的多巴胺,主宰了这个纷扰世界―――爱情的第四种诠释完全颠覆了以往的爱情机制,在我们生存的区域,有怎样的异性出现,来提供给我们作为存放在下丘脑的爱的基础***像,成了爱的导向的关键―――也就是说,检讨爱,首先检讨我们的生存区域。
诠释爱情篇2
爱情是等白了的头发
《半生缘》
世钧和曼桢的爱平淡无奇。18个春秋就这样在没有大悲和大喜的灰***绪中度过。小人物的琐碎生活磨蚀了对爱的渴望,使主人公变得麻木,不再反抗。浓烈的怀旧气息更让这段无望的爱情恍若隔世。
爱情是我会永远等着你回来
《魂断蓝桥》
一首催人泪下的爱情绝唱。洛依和玛拉在蓝桥相识相爱,可经历战争的生离死别和人间的世俗与偏见后,有情人终难成眷属。我的心,不由得也要和洛依一般碎掉。
爱情是唯有你,让我觉得安全
《保镖》
一个拿生命来保护你的保镖,有哪个女人能抗拒爱上他?何况是像弗兰克这样英俊帅气有勇有谋的男人。梅伦最后放下一切在飞机起飞前跳了下来,是我们所有人期待中的结局。哪怕她是在起飞后跳下来都可以理解,因为这样的爱只有一次,这样的爱人只有一个。
爱情是我一直爱着你,可是我不知道
《乱世佳人》
最好的电影也就是《乱世佳人》这样子了――60年来让人百看不厌。南北战争的环境下,顽强的郝思嘉一直追求想要的生活,她放不下初恋情人,却不知道真爱一直就在身边。幡然悔悟时,伊人已去,不可知的明天是否像塔拉的土地一样可以掌握?郝思嘉与白瑞德深情对望的经典画面早已成为爱情精神的象征,这个爱情传奇永远打动着我们的心灵。
爱情是两个寂寞的人吃了一顿糊涂的晚饭
《甜蜜蜜》
李翘与黎小***去香港并不是寻找爱情。然而爱情偏偏突如其来,两个人的寒冷靠在一起就是微温。不知道该怎么说心里的那种寂寞,漂泊的时候遇见了一个同样的漂泊者,彼此是对方唯一的朋友,受打击的时候还能在一起吃一顿自己做的饭,一个轻微的触碰就让渴望变成了冲动。
爱情是为了我你要活下去
《泰坦尼克号》
最惨痛,最悲壮的海难成了一段惊世骇俗的爱情悲歌的宏大背景。当杰克说出那句“为了我你要活下去”,放开手沉入海底,影院里成了一片泪海。在这样的的灾难和凄美面前,谁能不为之所动?而且还有那么棒的音乐和那么棒的场景。
诠释爱情篇3
[摘要]如果说《泰坦尼克号》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绝唱,不如说它是人性与爱情的完美结合,在当今社会中,人性与爱情似乎因为某些现实因素而相互背离,而在《泰坦尼克号》中,通过追忆过去而体现了唯美的爱情,更道出了人性与爱情之间的共鸣。《泰坦尼克号》中运用了大量的特效来烘托唯美的爱情,并以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来烘托人性的善良,在震撼的音乐和感人的情境中提升了爱情的境界。本文从剧情和场景以及所运用的特效等多方面来诠释《泰坦尼克号》中爱情与人性。
[关键词]《泰坦尼克号》;爱情;人性;诠释
影片《泰坦尼克号》是以故事为基础而进行拍摄的电影,以追忆为基础,是围绕着女主人公罗丝的记忆而展开的,影片的首尾呈现了一种相互对称的模式。当一个满脸皱纹的老人在讲述一个关于自己的爱情故事或者说是自己的爱情经历的时候,不禁引起人们的共鸣,更令人们为之感叹。在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中,展现出来的不仅仅是爱情的伟大,更展现出为了爱情而不顾生死的悍然,杰克的举动感染着每一个人,杰克与罗丝之间的爱情体现了人性中属于爱情的那个环节。
一、以悲喜交加的故事情节透视爱情与人性
电影《泰坦尼克号》在开始部分充满了欢乐的色彩,人们满怀着激动的心情登上了泰坦尼克号,开始了一段充满激情的旅行。与人们的激动相对应的是罗丝的冷淡,她非但没有激动,反而却显得无奈,她似乎对泰坦尼克号之旅毫无兴趣。而与人们形成更大反差的杰克,他的心情可谓是异常激动,甚至是以一种喜悦到发疯的地步登上了泰坦尼克号。杰克的泰坦尼克号之旅似乎是一种偶然,没有任何铺垫,却因一场小赌而荣获了登船的机会,偶然与必然之间形成了真正的爱情。电影《泰坦尼克号》中的泰坦尼克号可谓是倾城打造的一个巨大游轮,它成为世界工业史上的一个奇葩,泰坦尼克号之旅中,一共有2 223名乘客,而这些人的生命大多数因为这次旅行而完结。
影片的开始为人们烘托了一种兴奋且喜气的场景,接下来杰克与罗丝的相遇更突出了一种偶然。杰克教罗丝吐痰,让罗丝感受到了杰克的朴实,在杰克与罗丝的交往中,罗丝慢慢找到了真正的自我,甚至是找到了一种新的希望。杰克的质朴与对事物的执著深深吸引了罗丝,罗丝的美丽与天真也深深打动了杰克,至此,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拉开了帷幕。美丽的爱情和质朴的人性体现得十分完美。在整个《泰坦尼克号》中,海洋之星为杰克与罗丝之间的爱情增添了许多色彩,《泰坦尼克号》中杰克为罗丝画像的那一幕,所展现出的美无法言语。影片《泰坦尼克号》从开始直至泰坦尼克号即将沉入海底,整体呈现了一种喜悦之情,在愉悦的气氛下,杰克与罗丝享受着爱情。
伴随着泰坦尼克号的下沉,一切都发生了改变,悲情出现了,由于援救力量的不足,妇女和儿童得到了更多生的机会,在整个泰坦尼克号上,有大约70%的妇女和儿童活了下来,男性仅仅有1%。分离的场面无不令人痛心,丈夫深吻妻子和孩子,将她们送上了救援船,亲人间的不舍着实诠释人性的本质,和其他家庭的分别一样,杰克与罗丝更是饱尝了生离死别的痛苦。罗丝本来已经获得了生还的机会,却因对杰克的担心与不舍而在船上四处寻找,这个场景不仅仅体现了罗丝的担心,更体现了罗丝此时的无助。无论怎样挣扎,无论怎样反抗,泰坦尼克号终归是沉入了海底,杰克为救罗丝而冻死在冰冷的海水中。
电影《泰坦尼克号》的这种悲喜交加的情景使杰克与罗丝的爱情经受了诸多磨炼,既有欢乐,又有痛苦,在悲喜交加的情节中,凸显了人们内心深处对生的向往,对生命的敬畏。而杰克与罗丝的爱却体现为对对方生命的敬意和爱,他们珍视对方的生命,珍视对方的感受,将小爱延续,获得了大爱。
二、悲惨的结局彰显爱情与人性的光辉
影片《泰坦尼克号》的结局使人们陷入了深思,杰克用双手为罗丝撑起一块木板,直至救援队伍赶到,罗丝被救,而杰克却彻底消失在了冰冷的海水中。在整个泰坦尼克号上的2 223名旅客中,仅仅有700多人生还,其他的人都被冰冷的海水所吞噬,《泰坦尼克号》的落幕使人们陷入了无限的悲痛之中。
首先,悲惨的结局印证了伟大的爱情。从电影《泰坦尼克号》的前部分来看,整个故事情节都充满了喜悦,人们沉醉在旅游的欣喜中,更为大海的浩瀚和泰坦尼克号的雄伟所征服,对于杰克和罗丝来说,他们的爱情故事开始于一个祥和且喜悦的气氛中。随着故事的延续,影片以一个悲惨的结局告终,杰克死去,罗丝生还,在他们对彼此的生命的纠结与挣扎中,体现了他们伟大的爱情。爱情是自私的,影片《泰坦尼克号》诠释了这一点,杰克与罗丝的爱情自私到不准他们其中的任意一个离开,他们为了能够完完整整在一起而努力着。而事实终归是事实,在一系列因素的限制下,杰克和罗丝明白了对方是自己生命延续的道理,杰克用双手和身体在大海上为罗丝撑起了一片天,他以自己的生命换来罗丝的生命。同时,罗丝也深刻理解了爱,理解了自己活着的意义,她将自己的生命与杰克的生命结合在一起,以这样一份力量支撑自己活了下来。正因为如此,才会有罗丝对整个故事的回忆。结局的悲惨恰恰见证了杰克与罗丝之间的爱情,使《泰坦尼克号》为人们展现了一种大爱,完美的爱情就是杰克和罗丝,就是他们用生命的延续来维持爱,使爱情获得延续。
同时,悲惨的结局更体现了人性的本质。海洋之星是美丽的,在影片的结尾海洋之星似乎更显凄美。在泰坦尼克号即将沉入海底之时,许多人放弃了生还的机会,将这样的机会给予了小孩和妇女,在整个泰坦尼克号中,仅有1%的男士获得了生还的机会,这种人性的魅力无可置疑。在亲人离别之际,他们眼中的泪水代表了不舍,深情的拥吻代表了无奈,但是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无人能够抵挡住灾难的来临。将生还的机会给了儿童和妇女,这种人性精神为《泰坦尼克号》增加了另一层色彩,在《泰坦尼克号》的悲惨结局中,渗透了人性的美好,体现出了人们对生命的敬畏。《泰坦尼克号》的悲惨结局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着一个个生命的消逝,随着叫喊声和呼唤声的响起,泰坦尼克号逐渐下沉,一切即将结束。此外,从男女主人公身上也体现出了人性的光辉,男主人公杰克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罗丝的生命,女主人公用自己的生命延续了男主人公杰克的生命。这种对爱情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体现出了人性的本质,呼唤人们要珍视生命,对爱情要充满勇气和信心。
三、抛弃物质生活下的爱情更显人性
在人们看来,物质生活似乎是人们生活的一个保证,尤其是在当今社会,没有物质生活就没有一切的观念深入人心,甚至很多人为了物质生活而抛弃了人性,忘记了爱情。《泰坦尼克号》中两个主人公罗丝和杰克恰恰为人们呈现了另一种理念,爱情是人性中的一部分,爱情的唯美与人性的辉煌与物质无关。
影片《泰坦尼克号》中罗丝在走上泰坦尼克号之前是一个即将拥有富裕物质生活的女人,她未来的丈夫能给他更好的生活。但是,从罗丝走上泰坦尼克号时的表情和行为不难发现,罗丝似乎并没有因为生活的富裕而快乐,而她的母亲却乐在其中,甚至是对未来的生活十分向往。与罗丝相对应的,杰克却为了得到一张船票而欣然自喜,杰克以一个流浪画家的身份出现在了泰坦尼克号上,杰克的洒脱与热情似乎为杰克与罗丝的爱情奠定了基调。随着影片《泰坦尼克号》情节的不断深入,杰克与罗丝的情感也在升华,杰克与罗丝的爱情再一次打破了物质常规,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爱情之路。影片的最后最令人深思,泰坦尼克号即将沉船,罗丝已经获得了新生的希望,她完全可以离开泰坦尼克号,但她出于对杰克的挂念与不忍,毅然放弃了生还机会,回到船上寻找杰克。在泰坦尼克号即将沉入海底之时,杰克与罗丝一同落入了冰冷的海水中,杰克倾尽全力将罗丝支撑于海水之上,直至救援人员赶到,罗丝生还,杰克慢慢沉入冰冷的海水之中,此时的影片并没有结束,反而回到了一个年迈的老人,她就是经历了岁月磨炼的罗丝。影片《泰坦尼克号》似乎完整讲述了杰克与罗丝的爱情,整部影片的悲喜交加显得尤为突出,从杰克教罗丝吐痰,到杰克与罗丝深情相拥,再到杰克为罗丝画像,等等,直至泰坦尼克号沉入海底。在整部影片中,故事情节围绕着泰坦尼克号从辉煌到沉入海底的全过程,在泰坦尼克号上,杰克与罗丝的爱情得到升华。
随着影片《泰坦尼克号》的结束,人们在感叹海洋之星的美丽,感叹杰克与罗丝的爱情,感叹泰坦尼克号的坠毁的同时,似乎也对人性产生了微妙的想法,真实的人性在杰克与罗丝的爱情中获得了诠释,更在杰克与罗丝的爱情中得到升华。罗丝放弃丰厚的物质而选择了一无所有的杰克,杰克以一颗积极乐观并十分大爱的心接纳了罗丝,杰克与罗丝之间那唯美的爱情成为整部影片的主线。物质生活固然重要,它是人性的基础,与爱情相比,物质似乎占据了上峰,而《泰坦尼克号》逆转了这种人类普遍的看法,将人性的朴实与善良体现得淋漓尽致,更突出了人性中对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四、巧妙拍摄技巧衬托爱情的唯美与人性的光辉
在《泰坦尼克号》中,有很多个令人匪夷所思的景象,例如在影片中的泰坦尼克号本身,这一艘历史可鉴的游轮在一系列拍摄技巧和特效的烘托下显得格外壮观,《泰坦尼克号》可谓是一个耗巨资打造的影视大作。无论是影片中唯美的情节,抑或是惊心动魄的场面,都离不开拍摄的投入与拍摄的技巧。在影片中我们所看到的泰坦尼克号是真实存在的,他是导演以真实泰坦尼克号为背景打造的一个有263米长的复制品,虽然影片中的泰坦尼克号没有真实的泰坦尼克号雄伟和壮观,但是,配合着完美的拍摄技巧使影片中的泰坦尼克号毫无逊色,甚至将游轮本身的魅力凸显得更为惟妙惟肖,无论从影片的拍摄元素抑或是影片的拍摄技巧来说,《泰坦尼克号》都在充分还原历史的基础上进行创造。在泰坦尼克号断裂的情境拍摄中,导演充分利用了电脑特效,将电脑特效与影片整体结合起来,呈现了泰坦尼克号断裂的全过程。在本片的拍摄过程中,采用远景和近景结合,突出运动镜头,采用多角度、多方位拍摄的技巧,诠释了泰坦尼克号的全景。《泰坦尼克号》中的拍摄技巧与电脑特效的运用为人性与爱情的诠释增添了色彩,奠定了基础。
爱情或美好,或凄惨,爱的结局更令人深思。《泰坦尼克号》中杰克与罗丝的爱情故事仅仅用凄惨来形容似乎显得微不足道,是凄惨中不失甜美,更是在凄惨中延续着甜蜜。罗丝以一个讲述者的身份出现在《泰坦尼克号》中,似乎她将自己置身于故事之外,在诉说一个故事,然而,罗丝在影片中却从未消失过,她以一个过来人的角度去追忆一段属于自己的爱情。影片《泰坦尼克号》中的伟大爱情恰恰彰显了人的本性,在人性与爱情的完美结合中,为人们呈现了这一部鸿篇巨制。
[参考文献]
[1] 刘嘉.论《泰坦尼克号》中美的体现[J].文学教育(上),2007(03).
[2] 於娟.传奇的爱情――评电影《泰坦尼克号》[J].大众文艺,2012(05).
[作者简介] 陈波(1981― ),女,江西萍乡人,硕士,萍乡高等专科学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