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过对林分改造技术措施的探讨,进一步明确了林分改造的适宜条件。叙述了林分改造的具体方式方法,通过科学合理的林分改造措施,而达到林木分布均匀,密度合理,林分由低产变高产, 由低价值林分变高价值林分的目的。
关键词:林分改造 技术 措施
林分改造的目的是通过林学措施改造低产劣质的林分,改善林分组成,提高林分质量,提高林地生产力。
对于低产低价值次生林,单靠抚育采伐措施往往难以达到向速生、优质、丰产林分转化的根本。改变此类林分状况,只有采用综合的改造技术措施。
林分改造是在密度小、经济价值低劣或有严重病虫害没有培育前途的林分中进行的经营措施。其目的在于调整林分结构、增大林分密度、提高林分经济价值和林地的利用率。
林分改造的对象:确定林分改造时,要综合考虑经济条件, 林分特征和演替趋势。同一树种组成的林分在不同的经济条件下,有可能在一个地区需要改造,而在另一个地区不需要改造;就是在一个地区由于林分所处的立地条件不同,虽然现阶段林分组成相同,但其演替趋向不一定相同。(1)没有特殊经营目的的灌丛;(2)林分郁闭度在0.2以下的疏林地;(3)林分生长衰退无培育前途的多代萌生林;(4)由经济价值低劣的树种组成的林分;(5)天然更新不良,低产的残破近熟林;(6)受严重火灾及病虫害的残破林分。改造的办法主要采取采伐和造林。具体改造方法有以下五种。
1.全面改造和块状改造
这两种方法都是在林地上保留少数小径级的珍贵树种,将其他林木全部伐掉的一项造林技术措施。此法适用于地势平坦或植被恢复快不能引起水土流失的地方。全面改造的最大面积为10hm2以下。块状改造的面积在5hm2以下,呈品字形排列,块间距离为树高的1~2 倍为宜。如栽植的树种较耐荫,块状地可小些;如栽植树种为阳性,块状地就可以大些。栽植密度为每公顷2500~4400 株。
2.林冠下造林
适用于改造郁闭度在0.3 以下的低价值林分。在林冠下用耐荫树种的苗木或种子进行栽植或直播造林。随着林冠下幼林的成长,待幼树不需要上层林冠庇护时,即伐去上层林木,形成由耐荫树种组成的纯林,密度一般为每公顷2000~2500株。
3.群团状改造
这种方式适用于小面积林中空地,或主要树种呈群团分布,平均郁闭度又在0.5以下的林分。主要技术措施是在林地上栽植针叶树,使形成团状针阔混交林。在选择树种时,应以林间空地的大小和立地条件而异。一般林间空地小于3~5倍树高时宜用中性或阴性树种,林间空地大于树高5 倍以上可选用阳性树种。
4.带状改造
这种改造方式是在被改造的林地上间隔一定距离呈带状的伐除带上的全部乔灌木,然后秋整地春造林。待幼苗在林墙保护带的庇护下成长起来后,根据幼树对环境的需要,分期将保留带上的林木全部伐除,最终形成针阔混交林或针叶纯林。带状改造与带宽、栽植树种、坡向和坡度有密切关系。采伐带宽,光照条件充足,萌条、灌木和杂草的生长就较繁茂,适宜栽植阳性树种;反之,采伐带窄(一般在5米以内)适宜栽植中性或阴性树种。在采伐带上最好选择适宜该立地条件的阔叶树和针叶树混交,以便形成带状针阔混交林。此外, 阳坡、坡度大和水土容易流失的地段,采伐带的宽度应小些;反之,宽度可以稍大。在山坡地,采伐带的排列方向有三种:一种叫顺山带,这种排列适用于水土流失不严重的15。以下的山坡地或平坦地;一种叫横山带,适用于坡度大,易于水土流失的山地和宽带改造方式,但这种排列方向不如第一种作业方便;一种叫斜山带,由于水平排列(横山带)作业不方便,而垂直排列(顺山带)又易造成水土流失,有些林区采用斜山带,这种排列方向的适用条件与横山带相同。
5.综合改造
这种方式适用于特别杂乱的残破林分,即林木的大小不一、好坏不等、高矮不齐、疏密不均、年龄相差悬殊的复层异龄林。具体改造措施是,伐除生长衰退的和无培育前途的林木,尽量保留目的树种的优良中、小径木,在林冠下或林中空地栽植珍贵树种。进行综合改造时,要做到“五看”:即看直径、看树种、看树干、看树冠、看疏密。首先,看直径,伐除生长衰退的和无培育前途的成过熟大径林木,尽量保留目的树种的优良中、小径木;二是看树种,保留好珍贵树种、目的树种和乡土树种及保留好这些树种的母树;三是看树干,保留好树干圆满通直长势良好的林木;四是看树冠,保留好树冠匀称、冠高比合理的林木;五是看疏密,因为林相残破,林木分布不均。因此,必须以“密间稀留”为原则,即林分内林木稀疏的地段综合上述方面尽可能多保留些林木,而在林木较密的地段相对少保留些林木,使林分内林木分布趋于均匀合理。最后通过在林间天窗空地上进行人工补植适宜树种,达到林木分布均匀,密度合理,林分由低产变高产,由低价值林分变高价值林分的目的。达到科学经营森林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