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指出了公民科学即普通民众与科学家一起收集和分析与自然界相关数据的科学研究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科学研究与环境教育方式,正在对科学研究与环境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但是,现有的公民科学项目,普通大众的参与度还很低,参与者的参与动机可能会影响参与意愿。为此,以中国自然标本馆项目为例,基于123位参与者的调查问卷,利用模型选择探讨了动机因素对参与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乐趣动机、归属感、实用价值动机、名誉动机对参与意愿都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乐趣动机的作用最大。在今后的公民科学项目中,除了考虑科学性外还要注重项目趣味性,旨在提高参与者的乐趣动机,进而促进公众参与意愿的增加。
关键词:公民科学;动机;中国自然标本馆;参与意愿
中***分类号:D6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0029204
1 引言
有研究表明当代人类活动导致物种灭绝的速率是自然灭绝的1000倍[1],抢救物种以免遭灭绝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然而,物种保护的问题不是科学家们能***解决的。首先,物种保护需要了解物种数量、分布和动态更新信息,而这些信息的获取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通常超出科学家共同体的能力;其次,物种的保护行动也需要广大民众的参与和支持。因此,如何调动广大民众参与物种的保护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过发展公民科学(Citizen science)项目,可能是解决上述难题的一种可选的途径[2]。公民科学指一种公民(包括非职业科学家、科学爱好者、志愿者等)与和科学家合作一起收集和分析与自然界相关数据的科学研究模式[3]。公民科学带动公众参与科学研究所带来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公众能为科研团体或是***府机构提供免费的劳动力、公众自带的技能(如计算机能力)甚至是经济上的帮助等免费的资源[4],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尤其是在一些时间和空间跨度比较大的实验中[5],公民科学能够实现普通科研团队在短时间内无法完成的数据采集任务。其次,公民在参加科学实验的过程中,也进一步理解了科学,包括一些与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的项目,也可能增加公民的保护和参与意愿[6~8]。
过去的10年间,互联网技术为公民科学的发展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技术支持和发展平台[9],为参与者提交数据和科学家更快更广地收集数据提供方便。但公民科学的发展最主要还是得益于大量愿意贡献自己时间、技能、甚至金钱的参与者。虽然,公民科学家通常不会获得直接的金钱或是物质报酬,但他们却依然热衷于参与各种公民科学活动,分享自己记录的数据。如2010年康奈尔鸟类实验年度报告中显示eBird网站上注册的公民科学志愿者数量超过200000人,录的鸟类观察数据大于8亿条。中国的公民科学虽然起步晚,但随着国内的互联技术发展和科学素养需求,也有越来越多的民众加入到公民科学家的行列中。但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公民科学项目,尤其是那些基于互联网技术开展的公民科学项目,都面临着这么一个严峻的问题:如何维持志愿者的参与行为?
Zoonivers平台的公民科学活动中,10%的贡献者提供了90%的数据输入,而国内较为成熟的鸟类监测类的公民科学项目-中国观鸟记录中心,根据从该网站收集的数据(采集时间为2015年10月),8400多位用户共提交了38181篇观鸟记录,其中超过90%仅由600多位用户提交,其余用户大部分没有提交过数据,或者只提交少数的记录。公民科学参与者参与行为的维持,最重要的还是需要了解参与者的动机,理解参与者的需求,才能更好的根据参与者的需求对项目做出调整,以便吸引参与者更多地参与活动。
2 研究方法
2.1 项目介绍
中国自然标本馆(Chinese Field Herbarium,CFH)是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开发建设的信息平台,2008正式上线,定位是“建立生物多样性信息平台,为个人生物多样性信息的管理提供解决方案,以公民科学的形式鼓励植物研究专家和志愿者通力合作,共同推动全国植物多样性的调查与监测”。目前实现了生物多样性名称与分类系统管理、物种鉴定、野外调查数据的自动化整理整合与编目、分站定制等功能体系。截至2017年3月,该系统已拥有14290个注册用户,810万张***片,鉴定植物照片540万张。用户可以利用网站平台提供功能进行物种鉴定、搜索和管理自己的数据,科学家则利用用户上传提交的***片和数据进行物种调查和监测。例如,2013年一位中国自然标本馆的用户与分类学家共同发现了一个植物新种-深裂长蒴苣苔(Didymocarpus dissectus)[10]。
2.2 调查内容
研究以CFH用户为目标样本,通过定性访谈与定量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前期在CFH交流群随机选取参与用户进行访谈,采用归纳法提取关键变量,制定调查问卷。
鉴于研究中探讨是新近出现的公民科学研究,而且由于公民科学研究案例以国外居多,中国研究案例较少,因而不宜直接照搬国外的动机变量,需要对中国的公民科学参与者参与动机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开展研究。为了收集第一手资料,首先对中国自然标本馆的用户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的结果和先前的理论,确定动机变量。
作者借鉴galaxy zoo的调查研究[11]形成了访谈提纲,然后通过中国自然标本馆的QQ(一种网上即时交流工具)交流群随机选取***用户,共有23位参与者参与调查。根据采访回答,他们的参与原因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通过对中国自然标本馆参与者的访谈调查,总结了表2的动机因素,得出其主要的动机,包括:乐趣动机、名誉动机、互惠利他动机、自我发展动机、实用动机。为了研究的开展和深入,借助有关理论,首先对它们进行归类,其定义及测量进行界定和说明参考Bo XU[12]和Roberts等[13]文献。
(1)乐趣动机:纯粹的由参与公民科学项目带来的乐趣被定为参与者的乐趣动机(如“对我而言,参加项目可以获得很多乐趣”)。
自我发展动机:参与项目是为了学习知识或是技能以更好的发展自己被定义为自我发展动机 (如“参加项目给了我一个学习知识或技能的机会”)。
实用价值动机:参与公民科学项目为了解决目前自身所遇到的问题被定义为实用价值(如“项目能帮我解决生活或是工作中的一些问题”)。
互惠利他动机:期待得到别人的帮助或是出于回馈心理而做出相应行为的动机被定义为互惠利他动机(“每当我学到有用的信息后,就觉得自己也应该贡献自己的成果与大家分享”)。
名誉动机:追求参与公民科学项目所带来的名声和地位,借此获得别人的认可(如“参与项目能提高我在圈内的名声或地位”)。
归属感:指个体与所属群体间的一种内在联系,个体自觉被团体认可或接受的感受。(如“我觉得自己与项目的其他成员建立了很好的友谊”)。
参与意愿是指未来三个月内参与者继续使用CFH的行为意愿(如“未来三个月,我将会继续浏览中国观鸟记录中心。”)。
除了测量动机外,还测量了一些社会学变量,测量题目主要基于国内外相关领域学者的研究结论根据实际情况而设定。为保证调查质量,问卷采用了正向-负向题设计,且先由专家进行讨论,修改后又进行了一次预实验(N1 = 54),最终问卷共包含29个问题。所有动机变量及参与意愿都使用了李克特五点量表进行测量(非常同意-同意-保持中立-不同意-非常不同意)。社会学变量多采用填空题及选择题形式,其中性别、年龄、学历、工作/专业性质(是否与植物相关)、植物学学***历被用于之后的分析。
2.3 信度检验
信度检验是测定所设计的量表是否具有可靠性和稳定性的有效分析方法,根据Cronbach alpha(α)值评价量表的可靠性,一般认为大于0.7被认为可信度较高。利用SPSS 22.0统计分析软件对最终问卷中所测的动机变量及参与意愿进行信度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乐趣动机、名誉动机、互惠动机、实用价值、自我发展动机、归属感及CFH的参与意愿的α值均大于0.75。由此说明该次调查的问卷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所有变量所得分值将用于进一步的数据分析。
2.4 数据分析
为探究参与者参与动机对参与意愿的重要影响因素,我们用RStuido(0.99版本)进行数据分析,利用MuMIn软件包,把六类动机变量及重要的人口学变量(性别,年龄,收入,学历,工作或是专业是否与植物相关,是否学过植物学)经过广义线性模型筛选出显著变量作为模型选择的解释变量,生成一系列的候选模型(表5),模型根据AIC排列,AIC即赤池信息量准则,是评估统计模型的复杂度和衡量统计模型拟合优良性的一种标准,越小模型越好。所有候选模型中不能选出单独的一个模型很好的解释因量,因此我们使用所有模型计算变量系数的平均值来评估影响因素是否显著。具体方法参看Burnham和Anderson[14]。
3 研究结果
3.1 调查参与情况
研究调查通过网上问卷的形式发放,在网上平台宣传,总共回收了125份问卷。依据问卷正向题和负向题的一致性,以及对问卷题目的完成度,共有122份有效问卷。样本的人口社会学信息情况详见表4。
3.2 哪些动机因素能影响参与CFH的意愿
最高的10个模型结果作为展示(自我发展动机对参与意愿没有显著地影响,所以被排除在模型选择外)。***1展示了变量在所有模型中的平均标准化系数及其对应的置信区间。从***中,可以看出,乐趣动机、归属感、实用价值动机、名誉动机对参与意愿都有显著地正影响(置信区间不过零点,且估计系数大于0),其中以乐趣动机对参与意愿的影响最大。人口学特征中,与植物相关的职业或是专业更是愿意参与CFH。学历中,硕士及以上参与者相对于本科学历的参与意愿更弱。而收入和互惠动机因为置信区间经过过0点,所以对参与意愿影响不显著。
截距=1.28(±1.04)。中间的圆点表示每个预测因素参数的平均标准化估计系数,穿过圆点的线条表示该参数95%的置信区间。乐趣动机是参与意愿最有力的正向预测因子。归属感、实用价值、名誉动机、与植物相关的职业/专业性质对参与意愿都有一定的积极地正相关影响,硕士及以上学历相对于本科学历的参与者参与意愿更弱。收入和互惠动机对于参与意愿没有影响。
4 结论与讨论
近20年来,公民科学日益受欢迎,越来越多的公众认识并参与公民科学活动,通过与科学家一起收集与自然相关的数据(其中包括声音、***片等各种资料)或分析数据来解决科学问题。但公民科学的开展过程中,如何增加公众的参与度却是一大难题,该研究从动机的角度出发探讨对参与公民科学项目意愿的影响。在乐趣动机、名誉动机、实用价值动机、互惠动机、自我发展动机这六类参与动机因素中,其中乐趣动机、归属感、实用价值动机、名誉动机对参与意愿都有显著地正相关,尤其以乐趣动机对参与意愿的影响最大。
享受参与过程的乐趣动机是属于内在动机[15],由活动本身产生的快乐和满足引起的,不需要外在的条件参与,在很多前人的研究中也表明,***上参与活动中如众包和开源社区等参与行为,内在动机被视为是重要的影响参与的因素[16,17]。在某个社区群体内,感到自己属于该个群体,与其它的成员关系融洽,能感受到归属感,在Bo xu等[12]的研究中也同样表明对参与意愿和参与行为有重要的的积极影响。而实用价值动机是非常现实的一个因素,用户投入时间和精力,希望解决自己的问题,在采访中,部分用户提到参与是因为自己遇到困难,而该项目正好能帮忙解决问题,常静等[18]研究也是表明实用价值动机积极地影响参与意愿。同时,追求排名希望被人认可的名誉动机,通过不断地参与,增加存在感,或是不断完成任务,刷新排名也是维持参与行为关键因素之一[12,13]。有时自身的经历因素也是参与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13],在公民科学活动这种具备科学性质的新型活动,刚开始往往吸引的都是与主题相关(如植物或是观鸟等)的兴趣爱好者或是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这类人群具备的特征是高学历且职业或是专业与项目主题一致。
可见,动机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个体的动机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动机的复合体。许多关于用户参与公民科学及其相似的活动,如开源社区的动机问题的研究文献,研究者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对之进行了探讨,很多也进行了实证研究,参与动机的研究结果有重叠,也有差异。但目前而言,公民科学还是比较新的一种科研和教育手段,需要更多的实证研究论证动机与参与行为的关系。本研究基于中国较为成熟的公民科学项目-中国自然标本馆为例,结果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对未来开展公民科学项目开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未来开展公民科学活动的实施者或是利益相关者,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①除了保证项目的科学性外,还应该提高项目的趣味性,增加互动环境,从而吸引用户参与;②适当地增加一些带有竞技性质的环节,如排名榜等,激发用户的荣誉感和名誉感;③创造一个有爱的社区文化,及时的反馈能用户感到被重视而产生归属感;④除了科学任务外,一些与主题相关的科普等知识性的信息或相关工具的提供,满足用户的需求也是关键点之一;⑤具有相关工作或是专业的性质的人群更倾向参与相关主题的公民科学活动,在进行参与者招募时,应该偏重地选择人群,制定更适合的活动宣传。
参考文献:
[1]
Pimm S L, Jenkins C N, Abell R, et al. The Biodiversity of Species and Their Rates of Extinction, Distribution, and Protection[J]. Science, 2014, 344 (13):1246752.
[2]Mace G. Global Change: Ecology Must Evolve[J]. Nature, 2013, 503(4):191~192.
[3]Bonney R, Ballard H, Jordan R, et al.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Scientific Research: Defining the Field and Assessing Its Potential for Informal Science Education[R]. A Caise Inquiry Group Report. Online Submission. 2009.
[4]Cohn J P. Citizen Science: Can Volunteers Do Real Research?[J]. BioScience, 2008,58(3):192~197.
[5]Tinker R F. Student―Scientist Partnerships[J]. Internet Links for Science Education: Springer, 1997(13):5~16.
[6]Cooper C B, Dickinson J, Phillips T, et al. Citizen Science as a Tool for Conservation in Residential Ecosystems[J]. Ecology and Society, 2007,12(2):11.
[7]Bonney R, Cooper C B, Dickinson J, et al. Citizen Science: A Developing Tool for Expanding Science Knowledge and Scientific Literacy[J]. BioScience,2009,59(11):977~984.
[8]Jordan R C, Gray S A, Howe D V, et al. Knowledge Gain and Behavioral Change in Citizen-Science Programs[J]. Conservation Biology, 2011,25(6):1148~1154.
[9]Silvertown J. A New Dawn for Citizen Science[J]. Trends in ecology & evolution, 2009,24(9):467~471.
[10]Wen F, Qiu Y L, Huang J, et al. Didymocarpus Dissectus Sp. Nov.(Gesneriaceae) from Fujian, Eastern China[J]. Nordic Journal of Botany,2013, 31(3):316~320.
[11]Raddick M J, Bracey G, Gay P L, et al. Galaxy Zoo: Exploring the Motivations of Citizen Science Volunteers[R]. arXiv preprint arXiv:0909.2925.2009.
[12]Xu B, Li D. 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Motivations for Content Contribution and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Wikipedia[J]. Information & management, 2015,52(3):275~286.
[13]Roberts J A, Hann I -H, Slaughter S A. Understanding the Motivations, Participation, and Performance of Open Source Software Developers: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the Apache Projects[J]. Management science, 2006,52(7):984~999.
[14]Burnham K P, Anderson D R. Information and Likelihood Theory: A Basis for Model Selection and Inference[R]. Model selection and multimodel inference: a practical information-theoretic approach, 2002:49~97.
[15]Ryan R M, Deci E L.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and the Facilitation of Intrinsic Motivation, Social Development, and Well-Being[J]. American psychologist, 2000, 55(1):68.
[16]Hars A, Ou S. Working for Free? Motivations of Participating in Open Source Projects[C]∥In: System Sciences. Proceedings of the 34th Annual 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EEE, 2001: 9.
[17]Brabham D C. Moving the Crowd at Threadless: Motivations for Participation in a Crowdsourcing Application[J].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 Society, 2010,13(8):1122~1145.
[18]常 o, 杨建梅. 百度百科用户参与行为与参与动机关系的实证研究[J]. 科学学研究, 2009, 27(8):1213~1219.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不同参与动机对公民科学参与者参与意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