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共生”关系是母女关系中最微妙的一种关系,尤其对女性成长初期影响深远。过长的共生关系造成女性成长过程中情感、心理的压抑;而享受不到充分的共生关系即母爱的匮乏则导致成长中的女性在“恋母”、“审母”的迷途中艰难的成长。
【关键词】共生关系;匮乏;“恋母”;“审母”;女性成长
由于母亲与女儿的同性别特征,相比于母子关系,母女关系要复杂戏剧化的多,且母亲对女儿的影响是终生的。在女儿成长过程中母亲是她最亲密的见证人,母亲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女儿产生莫大的影响。正如南希.弗莱迪所说:“母女关系是女人生活中最重要的关系,诚实地审视这层关系只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好处。”①通过对近年影视作品中母女形象的审视,发现不少作品从女性主义的视角来勾勒母女形象,以自觉的女性意识关照现实中母女关系的复杂性,塑造出立体的、现实色彩浓郁的母女形象;重点揭示了母女间亲密的共生关系、母爱的匮乏对女性成长的影响及带来的伤害。
一、共生关系与女性成长
共同的性别使得母亲与女儿之间建立起亲密的“共生”关系。而“在共生关系中,一方并不把另一方看做一个***的人。把双方连接在一起的是一种强烈的和对方融为一体的欲望。”②这种持久的共生现象,对母女双方都会造成伤害,常常导致女性在成长过程中情感上的压抑,不具有***的精神意识,遏制了女性主体和精神的成长。
改编自奥地利著名女作家耶利内克同名小说的电影《钢琴教师》,是母女共生关系的一个典型个案。影片中的母亲对女儿爱丽卡严格管制,密切监视着女儿的一举一动,将她至于自己的监管范围内,视女儿为一个未成年不具***行动的“小女孩”。“许多事实证明,不健全的母女关系会使女儿长期生活在恐惧和焦虑之中,会妨碍她获得思想和感情的自由,妨碍她大胆地追求自己的目标并从中得到她所渴望的快乐。”③ 当爱丽卡遇到喜欢的男孩时,却不会通过正常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爱。她故意装出一副冷漠的样子表现自己的冷静,高傲的拒绝男孩的亲吻,自作聪明的将男孩要做的事情都写到信上,通过信以白纸黑字的形式企***将男孩控制在自己的欲望范围内。其潜意识里是为了保护自己,掩饰内心的恐惧,避免自己在受到伤害前先让别人受伤,挫败别人的意志。当然,爱丽卡这种追求爱情的方法显而易见是行不通的,不但没有达到控制别人的目的,反而由主动变为被动。在男孩面前将自己丑陋的灵魂,受虐狂的心理表露无疑,结果得到的是男孩羞辱和毅然决然的拒绝。
新西兰导演简.坎平恩的《钢琴课》也描述了一对特殊的母女共生关系。当弗洛达与母亲艾达保持着完美的共生关系时,她活泼快活的像只百灵鸟,时时展示她对母亲的爱及处理问题的才能,不遗余力的帮助母亲解决任何难题,坚定的站在母亲的立场上看问题。然而,当她与母亲亲密的共生关系遭到破坏时,从未和母亲有过片刻分离的她没有了往日的镇定,变的异常暴躁、愤怒,将所有的不满发泄到狗的身上。终有一天她发现了母亲同那个男人的秘密,为了能重新获得和母亲完美的共生关系,被妒火、自私蒙蔽双眼的她选择了背叛了母亲,母亲血淋淋的断指让她彻底见证了背叛的后果。
彭小莲的《美丽上海》中的女儿们虽然各自在经济上都处于***的状态,但面对强势的***亲却没有了***的精神意识。大女儿静文离异后带着女儿诘妮寄住在***亲家,当发现女儿衣袋里的后,慌乱、不知所措的她只是无助的哭泣,痛诉自己生活的不易,最后还要靠***亲来解除她的后顾之忧。而小女儿小妹虽然受的是西方教育,生活在国外,但在精神上却被母亲掌控着。当母亲将她小时候的物品交给她作为留念,一张告发父亲的纸条瞬间将她的精神击溃,直至母亲已经死去,小妹还念念不忘,唯恐母亲没有原谅自己年幼无知犯下的错误。女儿们成熟的身体虽已与母亲分离,母亲的精神却影响、牵制着女儿,因而她们不具有***的精神意识,在精神上与母亲处于永久的共生状态中。
无论是爱丽卡、弗洛达同母亲间过长的身体方面的共生关系,还是《美丽上海》中女儿们同母亲永久的精神上的共生关系,这种共生关系在女性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母亲对女儿过于紧张、焦虑的情感,实则是她内心恐惧感的外在投射,不能正确对待与女儿的关系,将女儿看做自己的“第二个自我”,是自我生命的延续。母女间这种亲密的共生关系这个脐带延长了女性脱离子宫的时间,意味着女性分离的艰难。成长不只是身体的发育成长成熟的自然生理现象,更大程度上指“一个具有完整***自我”的人。适当的母女共生关系能够给予女性成长的勇气。然而,过长的或畸形的共生关系阻碍了女性健康的成长,在经济上、精神上无法改变对母亲根深蒂固的依附性,也不会成长为一个具有***意识的女性主体。
二、恋母、审母与女性成长
母爱匮乏是女性成长中没有充分享受母女共生关系的一种具体体现,导致成长中的女性对母亲既爱又恨的复杂情感,这种复杂情感决定了女性在“恋母”与“审母”的迷惘中确立女性艰难的成长之路。
在《情迷高跟鞋》中,母亲在女儿成长的岁月中大多呈缺席状态,只是一个象征性的符号,女儿眼中“熟悉的陌生人”。女儿对母亲怀有深深的思念之情,渴望母亲的爱,希望母亲能看到她的存在,实质体现的是女性成长中因母爱的匮乏而产生的强烈的“恋母情结”。女儿雷贝嘉面对母亲的背叛、不忠,心中仍对母爱充满了幻想。她保留着儿时母亲买给自己的耳环,看女的表演来缓解思母之情。当她得知继父阻碍母亲出去工作时,为了帮助母亲摆脱继父,她将提神药和安眠药调换,神不知鬼不觉的导演了一场车祸,间接杀死了继父。虽然母亲最终还是抛弃了她,独自去国外发展,但母亲的又一次背叛并没有妨碍她对母亲深深的爱恋之情。
《秋天奏鸣曲》中的女儿伊娃在成长过程中母爱极度匮乏,为了能感受到一点点母爱,留住母亲那熟悉而陌生的味道,她成长为一个完全没有自我的女性。母亲在琴房练习钢琴时,她准备好咖啡静静的等在琴房外,就为了证实母亲是否真的存在,渴望母亲的“心“能看到她。为了让母亲高兴,她装扮成“好女孩”的样子,母亲想做体操了,她顺从的和母亲一起做体操;母亲觉得女儿的头发长了、牙齿长歪了就自作主张的给她剪短头发、为其佩戴牙套。伊娃的这些自我表现成了取悦母亲的手段,彻底失去了“真实的自我”,一味的屈从(下转第273页)(上接第272页)迎合母亲的结果是成年后的女儿不敢做回自己,不知道自己是谁。
七年后,在母女二人互相演绎肖邦序曲这个段落里,女儿弹奏肖邦序曲时很不自信,不时的看乐谱,弹奏完毕后如学生般小心翼翼的等待母亲的评判,结果却是母亲敷衍的赞扬,而母亲的演绎则是胸有成竹自信满满。长焦距特写双人镜头中,前景是母亲夏洛特的侧面特写镜头,后景里伊娃正面特写的脸上一双惊恐而又受伤的眼睛凝视着母亲,片刻她羞愧绝望的低下头,又不时满腹委屈矛盾的抬起头注视着母亲,痛苦而自卑的坚持着。母亲弹奏的肖邦序曲彻底将女儿伊娃仅有的一点自信瞬间击溃,形象地传达了伊娃处于母亲耀眼的光环下成长的艰难,自我在成长的过程中又一次被打击的体无完肤。
《喜福会》中女儿丽娜也同样是在母爱匮乏中成长起来的女性。母亲那段不幸婚姻使得母亲变成一个没有“魂”的人,这里所谓的魂是指一个有肉体躯壳而在精神、思想和感情上没有生命迹象的人。在母亲的忽视中成长起来的丽娜,面对丈夫时没有自己的主见,只是一味的忍让,更不会发出自己的声音。由于成长过程中母爱的极度匮乏导致了成年后的她人格的***――潜意识里的她意识到这种婚姻并不适合自己,而现实中的她却没有勇气放弃,全然失去了主体性。
由于成长中没有享受到充分的共生关系,成长中的女性始终伴随着因母爱匮乏而导致的“心理创伤”,这种创伤决定了女性在“审母”的心理阴影中艰难的成长。
影片《秋天奏鸣曲》中的女儿伊娃对母亲的审视犀利且无情。七年后,母女再次相聚,表面的亲密想念无法缝合女儿的心理创伤,她甚至怀疑母亲此次前来相聚的目的。在母女独处的夜晚,伊娃对母亲的控诉达到高潮,女儿将心中对母亲的恨和爱的复杂情感轰炸机般的抛向母亲。面对女儿歇斯底里的控诉,母亲的辩解显的如此苍白无力,母爱是如此不真实以至于让人产生怀疑。同样《情迷高跟鞋》中的女儿雷贝嘉对母亲的审判也是不遗余力的。在法官的安排下她同母亲有了独处的机会时。面对母亲的质问,雷贝嘉再也无法掩饰心中对母亲的怨恨,她控诉母亲在自己成长中的种种失职,母亲被女儿爱之深、恨之切的情感撞击的目瞪口呆,只能无力的瘫在椅子上。相比于《秋天奏鸣曲》、《情迷高跟鞋》这两部影片,电影《喜福会》对母亲的审视就温和的多,甚至没有对母亲丝毫的控诉行为,洋溢的是母亲拳拳的爱,将女儿从危险的婚姻中拯救出来的信心。
母亲在女性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母亲不应当把共生关系与爱混为一体,母亲在女性成长中适当的放手,会给予女性更多的成长空间,对女性的成长利大于弊。总之,诚实审视母女间微妙的共生关系,重视母亲特别是母爱对女性成长的影响,将有利于为女性营造一个更好的成长氛围。
作者简介:秦雪影(1980-),女,江苏徐州人,山东艺术学院2008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电影批评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论母女关系与女性个体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