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下,我国农民工工资问题主要表现在工资偏低,不同行业、不同职业素质的农民工收入水平差距较大以及拖欠、克扣工资等方面,本文将从相关制度、劳动力市场和农民工自身的素质等几个方面来分析其原因以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民工;工资问题;解决对策
农民工,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现代化进程中形成的一个特殊阶层,是保留了农村户籍、离开承包土地在城镇从事二、三产业经济活动的雇佣劳动者。2011年,我国农民工总量已达到25278万人,比上年增加1055万人,增长4.4%[1]。农民工是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GDP的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工资偏低,不同行业、不同职业素质的农民工工资差距较大以及拖欠、克扣工资等问题依旧相当突出,因此,研讨如何帮助农民工得到公正的工资待遇,对推进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及和谐社会的实现有重要意义。
1.当前农民工工资存在的突出问题
1.1 持续增长但远远低于城镇职工工资
2006-2011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从1750.1元增加到3537.67元,增长了102.14%,年平均增长率为15.11%。同期,农民工月平均工资持续增长,且增速逐年加快,从953元增加到2049元,增长了115.01%,年平均增长率为16.54%。近年来,由于民工荒、通货膨胀等因素,农民工收入增长较为明显,2011年农民工平均月工资首次突破2000元大关。但从数据来看,2006-2011年全国城镇职工平均月工资从953元增加到2049元。两者之间平均月工资的绝对差距由2006年的797.1元扩大到2011年的1488.67元,城镇职工工资收入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二者之间的实际水平差距其实是越来越大的。
1.2 群体内收入差异明显
2009-2011年,外出农民工中受雇人员工资由1389元增长到2015元,增长率为45.07%,年均增长率达为20.44%;自营人员工资由1837元增长到2684元,增长率为46.11%,年均增长率达到20.88%。而据调查数据显示,对比本地务工与外出务工的收入情况,在本地受雇的农民工月均收入比外出受雇的低261元。显而易见,外出农民工收入高于本地农民工的收入,自营人员的收入高于受雇人员的收入。
1.3 不同行业收入水平差别大
1.4 接受过职业技术培训的农民工工资增长较快
2003-2006年间,接受过职业技术培训的农民工人均月工资由1007元增加到1297元,增长了28.8%,而没接受过职业技术培训的农民工工资由752元增长到903元,仅增长了20.08%。二者之间人均月工资的绝对差距由2003年的255元扩大到2006年的394元。显而易见,接受过职业技术培训的农民工工资收入增长较快,反映出在目前的市场条件下,技能素质提高,有利于提高农民工的就业竞争能力。
1.5 变相克扣和拖欠工资现象屡禁不止
尽管***已多次下达文件,规定各类企业都应依法按时足额支付农民工工资,不得拖欠或克扣,但这一现象却依旧屡禁不止,一些用工单位的不法分子,利用不规范的劳动力市场和农民工的求职心切心理,往往不按月支付工资,采取“一拖二赖三逃”的办法,恶意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牟取非法利益。目前,外出受雇农民工进城务工,多依托项目工程分包人即通常所说的包工头。包工头从某一项工程中取得部分施工权后,以自然人名义招收农民工,由其直接管理各项事务,包括工作岗位、工作量、劳动报酬、住宿等。部分不良包工头从施工单位领取工程款后携款而逃,施工单位以农民工不属其管理(施工单位与包工头之间有经济合同,而与民工之间无劳动关系)为由拒绝支付农民工工资。
2.农民工工资问题的主要原因
2.1 城乡分割的二元制度
户籍制度本身只是一种身份制度,是身份的一种证明,并未包含不公正的因素。可实际上,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城乡二元制度导致了农民工与用人单位或者雇主之间存在着诸多不公平的交易。在城乡二元制度下,国家提供给农民和城市居民的保障存在很大的差距,很多企业会认为他们不需要为农民身份的农民工提供保障和公平的待遇,也因此,农民工就业机会平等的权利被长期忽视,农民工和城镇居民的工资也始终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2.2 企业法律意识淡薄,***府监管不到位
企业作为一个盈利性的组织,其终极目标是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不断增加产值,降低成本。而劳动力成本是企业生产成本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众多企业纷纷利用欠薪手段暂时停止劳动力成本的支出,减少生产成本,大大增加了企业利润。另一方面,***府对拖欠或克扣薪资问题的监管不到位,***的力度不够,***的手段不足。***府介入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应是***府的职责所在,然而现阶段许多***府所出现的诸如“权力寻租”等消极行为,无疑是在为企业恶意拖欠工资、侵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供便利。
2.3 劳动力市场供求失衡
20世纪90年代,乡镇企业的发展碰到了一个阶段性转换问题。或因产业、技术升级导致的资本密度提高,或受到国家***策影响而被迫关停,乡镇企业和城镇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下降。产业结构重组伴随着劳动力重新配置,使一些老产业出现劳动力过剩的现象,城市就业压力很大,使得农民的非农就业的机会和空间减少。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民工劳动力供给总量大于需求总量,缺乏提高工资的内在市场动力,由供求形成的劳动力价格自然不会高。
2.4 农民工的素质普遍较低
近几年来,“招工难”的呼声越来越大的同时,大量的城市农民工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技能缺失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城市农民工就业、乃至***府调控市场的“瓶颈”。据调查显示,2011年我国农民工的文化水平以初中文化程度居多,占61.1%,农民工文化素质普遍低于城市同龄劳动力,且劳动技能差,缺乏竞争优势。这也决定了绝大多数农民工只能选择从事那些技术含量低,脏、重、累、险、苦的工作,相应的农民工工资自然也就不尽理想。
3.解决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对策
3.1 改革户籍制度
近年来,***府在不断的出台新的户籍***策,中央也在各种会议上都屡屡提出要加快户籍制度的改革,但是户籍制度改革在不少地方却一直推进缓慢。自由流动和迁徙是农民的基本权利,而且这样的迁徙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分享。***府应加大改革户籍制度的步伐,自上而下地推行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行居住地户口登记制度,真正实现对农民工的国民待遇。
3.2 加强***府监管力度,充分发挥工会的作用
我国在保护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权方面制定了诸多***策,但对其中很多***策的监管力度不够,所产生的效果也微乎其微,违规处罚的成本又小,而且很多时候并不能严格公正的***。近几年来,农民工为讨要工资,出现了很多停工、罢工、游行、自杀、跳楼、集体上访的现象。***府应加强其监管力度,增强其执***为民的责任意识,帮助农民工走出讨薪的困境和险境,提高***府在农民工心中的权威。同时,在劳动力市场中充分发挥工会的作用,建立制衡机制。要严厉查处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的行为,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切实解决拖欠工资问题;另外,工会还应设立农民工的法律援助机构,在农民工的工资出现被拖欠等问题时,能够切实的予以帮助。
3.3 统筹城乡劳动力市场,平衡农民工的供给与需求
建立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是提高农民工就业竞争力的一个关键措施。相关部门应通过制定城市化发展规划,使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发展进程相吻合,加强各项制度的管理,将进城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障的范围,为其提供与城市职工同等的社会保障与救济。同时,对进城务工的各个行业的流动人口进行分类指导,使之与城市的产业的结构和产业***策相吻合,使劳动力资源得到有效地配置。
3.4 提高农民工自身素质,增强农民工就业竞争力
低水平的受教育程度,会导致农民工低层次的就业,并形成农民工较难跳出的反复循环。因此,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的投入,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农村人力资本质量,增强劳务输出的竞争力,是提高农民工就业竞争力的关键。培训不仅是一般的学习培训,要根据农民工们的年龄、文化程度以及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包括电子、机械、家具、服装、玩具、餐饮及服务业等等)。而且不仅是从低到高的技能转型,还包括转变工种,转变行业的培训,同时还有激励机制。这样就真正给广大农民工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增强了就业竞争力,不仅为农民工的自主创业打下了基础,也为新农村的建设培训了力量。
参考文献
[1]2003-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陶怀颖.解决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思考与对策[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6(27):3.
[3]杨云善.农民工工资性收入变动趋势分析[J].河南社会科学,2011(19):1.
[4]柏娜.劳动力价值理论视角下的农民工工资问题探究[J].2011(27):2.
[5]刘宏鹏,扬玉华,殷丽娟.农民工讨薪有多难[J].瞭望,2007(7).
[6]2009-2011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EB/OL].
作者简介:亢璇(1992—),女,宁夏银川人,大学本科,现就读于安徽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2010级管理科学专业。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我国农民工工资问题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