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是一个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和800多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布局严谨、壮丽,是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梁思成先生曾经说过:“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由此产生。”在南中轴线上,有一处现存的能集中体现古都风貌和老北京历史文化的标志性区域,那就是前门。
前门既是一座城楼的俗称,又是一个地区的代表,是北京城的象征之一。前门大街北起正阳门箭楼,南至天坛路,与天桥南大街相连。北京的古老历史在前门大街留下了深刻的烙印。自明成祖永乐皇帝迁都北京,前门大街就是皇帝去天坛和先农坛祭祀的一条御道。据史料记载,明清两朝先后有22位皇帝600多次到天坛祭祀,均途径此路,可见其地理位置之重要与显赫,因此,前门大街与一门(永定门)、一轴(南中轴路)、一楼(前门箭楼)共同被称为“天街”。前门大街是北京著名商业街。明、清至民国时皆称正阳门大街。1965年正式定名为前门大街。
“前门楼子九丈九,四门三桥五牌楼”。前门是正阳门的俗称,前门的城楼、箭楼、瓮城、关帝庙、观音庙、正阳桥及五牌楼,是北京最雄伟壮观的一组建筑群。所谓“四门三桥五牌楼”就是这组建筑的形象描述,目前仍保留尚好的城楼和箭楼一北一南,巍峨屹立于北京中轴线上,古老而又神采奕奕。
城楼建于明正统二年(1437年),从地面到楼顶通高42米,面宽7米,进深24米。重檐三滴水的歇山顶,上铺灰筒瓦,绿瓦剪边。朱红阁楼,上下两层,上层前后檐都是菱花格的隔扇门窗,下层是涂朱的砖墙。南北两面明间和东西面各有一座供人出入的大门。
箭楼始建于明正统四年(1439年),高36米,箭楼为重檐歇山顶、灰筒瓦绿琉璃剪边,东、南、西三面墙上及两檐间开有射孔94个。箭楼位于前门大街的最北端。
前门地区还是老北京市井风貌、史迹文物保存最完整的地区之一。特别是明清以来,一直是北京民居文化、商贾文化、市井文化、会馆文化、民俗文化、梨园文化最为发达和繁华的特色街区,是一座鲜活的北京民俗博物馆。
前门大街改造前北起前门箭楼,南至天桥南大街北路口,全长1600余米,宽20米。直至1963年,大街两侧还店铺林立,有与皇室有关的乾隆、光绪皇帝曾经光顾过的“都一处烧麦馆”、“一条龙羊肉馆”;有慈禧太后钟爱其酱羊肉的月盛斋马家老铺;茶庄、药铺有闻名的庆林春、森泰茶庄和长春堂、南庆仁堂药店;酒肆饭铺有创于清咸丰五年的“便宜坊烤鸭店”、迁自上海的“老正兴饭店”,还有民国时期新兴的“大北照相馆”、“亿兆百货商店”、“盛锡福帽店”等。店铺经营项目涉及衣、食、住、行等多方面。
随着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前门地区的基础设施日渐陈旧,为了改善人居环境,保护古都风貌,2003年,北京市***府批准了《前门地区修缮整治规划方案》。2008年奥运会前夕,修葺一新的前门大街盛装亮相。整条大街路面按原规制铺装青白石,复建长816米、宽2.925米的御路,其他路面铺装青石条;留存在老北京人记忆中的五牌楼、有轨电车(铛铛车)重新呈现在世人的面前。前门大街景观和照明设施风格分为四个组合:五牌楼以北是宫廷庭院风格;五牌楼至鲜鱼口是民俗风格;鲜鱼口至大江胡同以鼓为风格;大江胡同以南为现代风格。大街照明灯为造型各异的景观灯,并根据大街景观主题的风格分为三种造型:宫廷庭院灯、鸟笼灯、拨浪鼓灯。两侧的树种选定为:玉兰、海棠、石榴、龙爪槐。原有的鲜鱼口、廊坊头条、广和戏楼、中和戏楼四个过街铁艺牌楼也已安装到位。这些充满浓郁民族风格的建筑设施和元素的组合,构成了一幅灿烂的民族传统城市建筑艺术的画卷,再现了老北京传统建筑文化中古朴幽雅的神韵。
2009年9月28日,北京前门大街全面开市,103家商户开张,年接待游客5000余万人次。古老的前门大街逐步进入更加繁盛的历史新时期,成为“人文北京”亮丽的风景线。
2010年前门地区建设取得重大成果,累计投入130多亿元,搬迁居民近1.7万户、企业534家。这是近600年来前门地区最全面、最彻底的修缮整治工程,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市最大的历史文化保护工程。前门大街被命名为“中国著名商业街”,是继王府井大街之后北京市第二条获此殊荣的商业街。2010年9月28日,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前门历史文化节重大文化活动,使古都文化得以有效传承,实现了新东城的精彩亮相。
《东城区总体发展战略规划(2011-2030年)》明确了东城区“首都文化中心区、世界城市窗口区”的总体定位。在整体空间格局上,将前门大街规划为历史文化展示区,主要承担历史文化展示、文化旅游、商贸服务等功能。
东城区***府将继续着力打造精品前门,对其未来的规划是:加强前门地区风貌保护,充分挖掘前门地区建筑文化、商贾文化、梨园文化、会馆文化、民俗文化等传统文化资源,建设四合院博物馆,集中展示老北京居住、饮食、娱乐等民俗文化,要大力保护、扶持、引入老字号企业,积极开展工艺品、非遗作品的设计、创作、展示、销售活动,全面展示前门历史文化,促进文化展示、创意设计、民俗旅游、特色商业、高端商务等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打造“前门历史文化节”、“天街年市”等节庆活动品牌,扩大与国内外名城名街的交流,提升前门地区的国际影响力,将其建设成为“古都特色鲜明、商贸文化繁荣、配套服务完善”享誉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文化展示区。
古老的前门大街如今游人如织,一片繁华,前门大街正在迈入繁荣发展的新时期。
作者单位:北京市东城区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