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不会阅读,也不会写作了。
所谓的阅读,只停留于蜻蜓点水的快速阅览、刺激感官的趣闻搜集,面对长篇大段的论述,总恨不得一口气拉到屏幕底端或翻到最后一页,脱离过程直达结果。所谓的写作,更倾向于苦心孤诣的只言片语——聊天、短信、说说、微博,生命浓缩在短短的数十字内。至于稍长的文字,诸如工作报告,则离不开百度的协助。诚然,生活中点滴的感动与灵感总在半夜撕裂脑海,但想要将它们写出来时,却发现笔下总是空空荡荡,若万马奔腾,却找不到出口。
世界基本上已是一个由信息碎片构成的大型显示屏,每一次点击都是漫不经心的兴之所至,甚至于怀疑大脑已有的知识,连最简单的常识也要经搜索确认一下。大凡在网络上沉浸几年的人,都会有这种碎片化生存的感觉。网络使得我们的思维愈加快速却无法凝练,愈发宽广却无法纵深,我们接受信息的速度越来越快,我们忘掉知识的能力也越来越强。
当种种弊端开始呈现时,惊慌失措的人们便很容易以一种“惰***”来抗拒网络的侵袭。尤其之于少年,师长很容易就得出皆大欢喜的结论:封锁与禁止仿佛是天经地义的应对手段。然而,现实生活永远不是非对即错的算术题,尤其当我们身为时代的局中人——碎片化生存已成为现实而非趋势时,我们更难全然脱身。作为时代的潮流,网络在可预见的未来只会更加深入每个人的生活,而我们脱离现代技术的“热忱”,也未必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正如我们会报以极大的热情去讴歌田园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箪一瓢足矣”都被冠以神圣的光环,而当我们真正体验到这种生活时,却甚少能发出源自内心的赞叹——知青一代,大抵是很少会对过去讴歌的。技术***带来的种种便利,使我们对先贤往圣的向往只能永远停留在精神世界,而作为现代社会的精华,网络提供给人们的信息享受,更让人难以戒掉,何况它对我们更有不容否定的帮助作用。人们可以用剪掉网线等极端办法来抵制碎片化生存,但所有互联网产品万花筒式的吸引力仍会一直存在。任何简单切断的举动都是暂时的,你越是拒绝,说明你越重视,乃至畏惧它。
摆脱这种信息困境的最好方法,是在网络碎片中找到更有吸引力的东西,能让其他诱惑在它面前都黯然失色。比如,能让你生命实现最大价值和意义的目标,通过确立这样一个核心目标,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鼠标,让每次点击都转化为自己核心知识体系的一环,由点成线、及面,甚至是体,从而完成数据、信息、知识、哲学的层次转变。这些能让网络碎片失色的追求,通常具有两个特质:纯粹和永恒。这也是值得我们一生追逐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