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7月1日,全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将全线通车,自治区也将正式结束不通火车的历史。青藏铁路全线通车的背后,是5年的建设大会战,长达半个世纪的勘查和历经“两次下马、三次上马”的艰辛。
第一次“上马”与“下马”
青藏高原雄踞世界屋脊,冰山雪峰相连,荒原大漠阻隔,交通极为不便。千百年来,闭塞落后的交通阻碍着与内地的联系,更严重制约着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1951年5月25日,即和平***协议签署后第三天,以非凡的气魄,下令修筑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1954年12月,两条进藏公路抵达拉萨。然而,公路运输毕竟运量有限,运费不菲,建设大运力的铁路动脉势在必行。
1956年,铁道部正式承担修建进藏铁路的前期规划,开始进行青藏铁路勘测设计工作。青藏铁路(西宁至拉萨)正式出现在国家铁路建设议程之中。
1958年,青藏铁路迈出历史性的一步。全长814公里的青藏铁路西(宁)格(尔木)段分别在西宁和关角隧道开工建设,格(尔木)拉(萨)段的勘测工作也派出了五六百人的庞大兵力。至1960年,格拉段已完成全线初步设计和部分定测以及线路系统的部分施工设计;西格段中的西宁至海晏97公里铁路则于该年11月铺通。
然而,因三年自然灾害,国家经济实力难以承受,1961年3月,青藏铁路西格段和格拉段建设双双黯然“下马”。
第二次“上马”与“下马”
1973年7月,国家开始研究安排青藏铁路西格段恢复施工建设。同年12月9日,在***会见尼泊尔国王比兰德拉时表示:中国将修建青藏铁路。
一个多月后,国家决定青藏铁路再次“上马”。1974年3月,铁道兵第七师、第十师6.2万名指战员再上高原,展开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建设大会战。与此同时,勘测设计大***在1000多公里的格尔木至拉萨段,展开勘测设计大会战。
经过5年的艰苦奋战,1979年青藏铁路西格段铺通,1984年正式投入运营。而限于当时高原、冻土等筑路技术难题没有解决,以及当时对选择修建滇藏、川藏还是青藏线存在不同看法,1978年8月,青藏铁路格拉段第二次“下马”。
第三次“上马”与5年建设大会战
在青藏铁路西格段投入运营10年、格拉段第二次“下马”16年之后的1994年7月,第三次工作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会上提出了“抓紧做好进藏铁路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
此后,铁道部组织设计人员从青、甘、川、滇4个方向进行大规模踏勘,对进藏铁路进行了历时6年的大面积选线,最后将首先修建青藏铁路格拉段的建议报告送达中央。
2000年11月10日,中央领导在铁道部关于进藏铁路的报告上批示:“应该下决心尽快开工修建进藏铁路。这是我们进入新世纪应该做出的一个大决策。”
2001年,***第105次***办公会审议青藏铁路建设方案。***指出,修建青藏铁路,时机已经成熟,条件也已基本具备,可以批准青藏铁路建设立项。
至此,勘查近半个世纪、经历“两上两下”的青藏铁路建设,作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正式启动。
2001年6月29日,青藏铁路格拉段在格尔木南山口车站和拉萨柳吾隧道工地同时开工。此后,十余万建设大***展开了长达5年的大会战。(摘自2006年6月30日《中国改革报》)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青藏铁路“三上两下”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