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知从何时开始,世界教育史上形成了:“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两大流派。“传统教育”指西方近代以来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育思想,“现代教育”指以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尤其是进步主义教育流派。在现今社会上对于两大流派的的讨论依然持续着。
【关键词】传统教育;现代教育
【中***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5-0101-01
“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既是一个时代的概念,又是两个不同的教育流派的概念。这里我们所指的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思想体系和两种不同的教育流派。
从夸美纽斯以来到赫尔巴特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教育思想体系,这就是我们后来所称之为的“传统教育”。杜威对“传统教育”进行发难,他对教育作了“进步”与“保守”、“传统教育”与“进步教育”或“现代教育”的划分,把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育思想和模式称之为“传统教育”,把以自己为代表的教育思想和模式称之为“进步教育”或“现代教育”,从此便开始了“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论争。下面我们分别来谈下“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
1从思想上来区分“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
1.1“传统教育”指西方近代以来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育思想。赫尔巴特认为德育是全部教育的核心,必须贯彻于教育过程的始终。他指出:“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教育就是以五种道德观念(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公平)作为主要内容,努力形成学生“完美”“善良”的道德品质,培养“真正善良”、安分守已、惟命是听、既不怀疑现存社会秩序又能遵守并服从既定法制的人,实际上也就是完全符合五种道德观念要求的人。但要进行道德教育,必须借助于教学。教学的最高、最后目的包含在这一概念之中――德行。”他把整个教育过程分作三个组成部分:管理、教学和教育。三者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教学居于教育之前,而管理又摆在教学、教育之前。他认为儿童生来就有“盲目冲动的种子”、“不可驯服的烈性”,它驱使儿童不守纪律,扰乱成年人的计划,若不从小加以“管理”,可能会形成“的倾向”,干扰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不利于其道德性格与知识体系的形成。他提出了一系列的管理方法,如强迫作业、威吓、监督、惩罚等,同时提出要以父亲的威严和母亲的爱作为管理儿童的辅助方法。教学问题是赫尔巴特全部教育理论的中心问题。他明确提出了“教育性的教学”的原则,也就是说,任何教学过程都必须具有教育的作用,甚至认为没有教学也就没有教育。教学的最根本目的是培养儿童的善行,培养有道德的人。这和他的总的教育目的完全一致。
1.2“现代教育”指的是一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尤其是进步主义教育流派。在杜威看来,“传统教育”就是一种“静听”的教育,学校里的“一切都是为了‘静听’准备的”,“消极地对待儿童,机械地使儿童在一起,课程和教学方法的划一,概括地说,重心是在儿童以外。重心在教师、在教科书以及你所喜欢的任何地方和一切地方,唯独不在儿童自己的直接的本能和活动。”杜威提出教育应该“以儿童为中心”。它要求教师应考虑儿童的个性特征,使每个学生都能发展他们的特长,尊重儿童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从做中学”是杜威教学理论的基本指导思想,在理论上是以他的经验论哲学观和本能论心理学思想为基础的,是对传统教育的教学进行全面否定的一个中心论据。
2“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注重点是完全相反的对立面
2.1“传统教育”的注重点包括: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让学生注意积累知识、考试答案标准唯一?、训练学生收敛性思维、教师提供结论性结果、培养知识生产者、培养学生全面平行发展、对学生讲传统规范等等。“传统教育”只强调学生作为教育的客体,忽略了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在教育过程中,是教育活动主动的参加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对于教育影响,他们可能积极地接受,也可能消极地抵制。同时,在师生关系中,它过分扩大了教师的作用。其实,如果教师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把学生当做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自身的“舵手”作用也无法真正实现。
2.2“现代教育”的重点包括:让学生主动接受知识、让学生注意提炼知识、考试设想众多答案、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教师提供过程性教学、培养知识产生者、培养学生单项突破能力、对学生讲授未来社会发展趋势等等。“现代教育”只强调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忽略了学生也是教育的对象。由于学生自身具有可塑性、依附性和向师性的心理特征,他们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促进和引导。同时,在师生关系中,它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其实,没有教师的教育、组织和领导,学生的潜能是得不到充分发展的,这个“太阳”也不能正常发光。
传统教育派把学生比做“船”,把教师比做“舵手”,学生必须无条件地服从教师的指挥;而现代教育派把学生比做“太阳”,把教师比做围绕太阳转的“地球”。这两种观点是对立的,同时也都是片面的。
总之,两种教育派别在历史上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又都存在着一定的弊端,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发展,我们应充分认识到这两种教育思想的精髓,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审视它们,将二者统一起来。在教育过程中,既不能忽略学生的客体地位,也不能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认识到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自我发展和教育的主体,使学生的双重地位统一起来,处理好继承与革新的关系,科学地运用教育规律,使教育更加人性化,推动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焕庭.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260
[3]涂艳国.走向自由[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02-103.
[4]杜威.赵祥麟,王承绪,译.杜威教育论著选[M].武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79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论“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