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引言
氢是一种理想的清洁能源。当前主要用作运载火箭的推进剂,在不久的将来,氢将成为飞机、汽车甚至家
用燃料。氢还是一种能量转换和能量贮存的重要载体。氢作为燃料或作为能量载体,较好的使用和贮存方式之一是液氢。因此液氢的生产是氢能开发应用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着重讨论液氢的生产问题。
氢气的转化温度很低,最高为20.4K,所以只有将氢气预冷却到该温度以下,再节流膨胀才能产生冷效
应。这一特性对氢气的液化过程会产生一定的困难。
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组成,由于两个原子核自旋方向不同,存在着正、仲两种状态。正氢(O-H2)的两个原子核自旋方向相同,仲氢(p-H2)的两个原子核自旋方向相反。正、仲态的平衡组成随温度而变,在不同温度下处于正、仲平衡组成状态的氢称为平衡氢(e一H2)。表1列出了不同温度时平衡氢中仲氢的浓度。
常温时,含75%正氢和25%仲氢的平衡氢,称为正常氢或标准氢(n-H2)。高温时,正仲态的平衡组成不 变;低于常温时,正一仲态的平衡组成将随温度而变。温度降低,仲氢浓度增加。在液氢的标准沸点时,仲氢浓 度为99.8%。 在氢的液化过程中,如不进行正一仲催化转化,则生产出的液氢为正常氢,液态正常氢会自发地发生IE 仲态转化,最终达到相应温度下的平衡氢,氢的正。仲转化是一放热反应,正常氢转化成相同温度下的平衡氢 所释放的热量见表2。由表2可见,液态正常氢转化时放出的热量超过气化潜热(447kl/kg)。由于这一原因, 即使将液态正常氢贮存在一个理想绝热的容器中,液氢同样会发生气化;在开始的24小时内,液氢大约要蒸 发损失18%,100小时后损失将超过40%。 不过这种自发转化的速率是很缓慢的,为了获得标准沸点下的平衡氢,即仲氢浓度为99.8%的液氢,在 氢的液化过程中,必需进行数级正。仲催化转化。
1 氢液化循环
由于氢的临界温度和转化温度低,汽化潜热小,其理论最小液化功在所有气体当中是最高的,所以液化 比较困难。在液化过程中进行正。仲氢催化转化是一个放热反应,反应温度不同,所放热量不同;使用不同的 催化剂,转化效率也不相同。因此,在液化工艺流程当中使用何种催化剂,如何安排催化剂温度级,对液氢生 产和贮存都是十分重要的。在液氢温度下,除氦气之外,所有其他气体杂质均已固化,有可能堵塞液化系统管 路,尤其固氧阻塞节流部位,极易引起爆炸。所以,对原料氢必须进行严格纯化。生产液氢一般可采用三种液化循环,即节流氢液化循环、带膨胀机的氢液化循环和氦制冷氢液化循环。在这三种基本液化循环中,又派生出多种不同的液化循环,这里仅从每种当中选择一个加以简要说明。
1 节流氢液化循环
节流循环是1895年由德国的林德和英国的汉普逊分别***提出的,所以也叫林德(或汉普逊)循环。节 流循环是工业上最早采用的气体液化循环,因为这种循环的装置简单,运转可靠,在小型气体液化循环装置 中被广泛采用。由于氢的转化温度低,在低于80K时进行节流才有较明显的制冷效应。因此,采用节流循环液化氢时,必须借助外部冷源(如液氮)进行预冷。实际上,只有压力高达10-15MPa,温度降至50-70K时进行节流,才能以较理想的液化率(24-25%)获得液氢。节流氢液化循环流程:气氢经压机压缩后,经高温换热器1、液氮槽:、主换热器亚换热降温,节流后进入液氢槽N,部分被液化的氢积存在液氢槽内,未液化的低压氢气返流复热后回压机。航天工业总公司101所于1966年建成投产的100L/h氢液化装置的流程与上述流程的不同之处有两点:一是为了降低液氮槽内的液氮蒸发温度,在氮蒸汽管道上设置了真空泵乙二是在液氮槽内和液氢槽内 设置了两个装有四氧化三铁催化剂的正一仲氢转化器。在氢气压力为13-15MPa,液氮蒸发温度为66K左右 时,生产正常氢的液化率可达25%(100L/h),生产液态仲氢(仲氢浓度大于95%)时,液化率将下降30%,即 每小时生产70L液态仲氢。该装置自1966年建成投产到80年代未退役之前,所生产的液氢基本上满足了我国第一代氢一氧发动机 研制试验的需要。 1.2 带膨胀机的氢液化循环
1902年法国的克劳特首先实现了带有活塞式膨胀机的空气液化循环,所以带膨胀机的液化循环也叫克 劳特液化循环。理论证明:在绝热条件下,压缩气体经膨胀机膨胀并对外作功,可获得更大的温降和冷量。因此,目前在气体液化和分离设备中,带膨胀机的液化循环的应用最为广泛。膨胀机分两种:活塞式膨胀机和透平膨胀机。中高压系统采用活塞式膨胀机,低压液化系统则采用透平膨胀机。美国日产30吨液氢装置采用带透平膨胀机的大型氢液化循环。该流程由压力为4MPa和带透平膨胀机的双压氢制冷循环组成,并采用常压(0.1MPa)液氮(80K)和负压(0.013MPa)液氮(65K)两级预冷。在这一循环中,大部分冷量由液氮和冷氮气提供,65K以下的冷量由中压(0.7MPa)循环氢系统中的透平膨胀机和高压(4.5MPa)循环氢系统中的两级节流提供。 原料氢在整个液化过程中,在6个温度级进行正。仲催化转化,最后可获得仲氢浓度大于95%的液氢。
1.3 氦制冷氢液化循环
这种循环用氦作为制冷工质,由氦制冷循环提供氢冷凝液化所需的冷量。航天工业总公司101所1995 年从《瑞士林德公司》引进的300L/h氢液化装置采用氦制冷氢液化循环。
(1)氦制冷循环 氦制冷循环是一个封闭循环,气体氦经单级螺杆式压缩机2,增压到约1.3MPa;通过粗油分离器3,将大部分油分离出去;氦气在水冷热交换器4中被冷却;氦中的微量残油由残油清除器6和活性炭除油器8彻底清除。干净的压缩氦气进入冷箱内的第一热交换器10,在此被降温至97K。通过液氮冷却的第二热交换器 11、低温吸附器13和第三热交换器15,氦气进一步降温到52K。利用两台串联工作的透平膨胀机14和21获 得低温冷量。从透平膨胀机21出来的温度为25K(20K)、压力为0.13MPa的氦气,通过处于氢浴23内、包围着最后一级正。仲氢转化器的冷凝盘管。从冷凝盘管出来的回流氦,以次流过热交换器22、19、16、15、和11的低压 通道,冷却高压氦和原料氢。复温后的氦气被压机吸人再压缩,进行下一循环。
(2)氢循环来自纯化装置、压力大于1.1MPa的氢气,通过热交换器10和11被冷却到79K。以此温度,通过两个低 温纯化器9中的一个(一个工作的同时另一个再生),氢中的微量杂质将被吸附。离开纯化器以后,氢气进入 沉浸在液氮槽中的第一正一仲氢转化器12。离开该转化器时,温度约为79K,仲氢浓度为48%左右。 在其后的热交换器和转化器中,氢进一步降温并逐级进行正。仲氢转化,最后获得仲氢浓度)95%的液 态氢产品。
1.4各种氢液化循环的比较
从氢液化单位能耗来看,以液氮预冷带膨胀机的液化循环最低,节流循环最高,氦制冷氢液化循环居中。 如以有液氮预冷带膨胀机的循环作为比较基础,节流循环单位能耗要高50%,氦制冷氢液化循环高25%。所以,从热力学观点来说,带膨胀机的循环效率最高,因而在大型氢液化装置上被广泛采用。节流循环,虽然效 率不高,但流程简单,没有在低温下运转的部件,运行可靠,所以在小型氢液化装置中应用较多。氦制冷氢液 化循环消除了处理高压氢的危险,运转安全可靠,但氦制冷系统设备复杂,故在氢液化当中应用不很多。 根据以上比较,氦制冷氢液化循环并不是最理想的,但航天工业总公司101所新近引进的300L/h氢液 化装置却采用这种循环,这主要是由我国的具体条件决定的。每小时300L的液氢产量,就工业生产来说,属于中小型装置。我国在中小型氢液化所需的膨胀机,尤其是透平膨胀机的研制方面,成果甚少而《瑞士林德公司》在中小型氦透
平膨胀机研制方面,具有很强技术优势,其产品质量可靠、效率高。用它构成的氦制冷系统,运行平稳、可靠,运行控制实现全自动。所以利用这种氦制冷系统组成的氢液化系统,对我国目前的技术 发展状况是完全适宜的。通过一年多的调试、试生产证明,液化系统性能可靠、运行稳定、效率高。如能把与其配套的氢气生产、纯化和液氮供应等系统更加完善一些,这套装置不失为一套较理想的中小型氢液化装置。
2 国内外液氢生产状况
不论是美国,欧洲,还是日本,对液氢的需求都是随宇航事业的发展而增加的。美国从50年代后期开始 以工业规模生产液氢,所生产的液氢除供应大型火箭发动机试研场和火箭发射基地以外,还供应大学、研究 所、液氢泡室、食品工业、化学工业、半导体工业、玻璃工业等部门。美国的工业规模氢液化设备,都是1957年 以后建成投产的,07l/d-17l/d的工厂6座,30l/d的4座,60l/d的:座。随着美国宇航工业的需要,1965一 1970年液氢生产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日产液氢约220t。其后,由于美国宇航工业紧缩,液氢产量也随之有 所下降。目前,老的中小型设备已经停产,仅有几座大型设备在运行。 欧洲、日本,虽然都有工业规模生产装置,但其生产规模、液氢产量,尤其是产品价格,根本无法与美国相比。我国的情况还要差一些,目前仅有陕西兴平化肥厂的液氢生产装置和101所新建液氢生产装置可生产。兴平装置名义产量可达1200L/h,但开工生产率不足10%,因为产品仅供航天发射和氢。氧发动机研制试验用。而且工艺流程落后、生产设备陈;日,液氢价格异常昂贵,用户一次购量超过100m3售价为20000元/m3 不足20m3时,价格竟高达50000元/m3。而且,每辆液氢铁路槽车要外加10万元的预冷费。 101所新建氢液化装置目前尚处试运行阶段,许多方面还不能下结论。但有两点似乎可以肯定:其一是氢液化工艺的技术水平提高了一大步;其二是液氢生产成本会有所降低,但不会降低很多。这主要是因为生 产规模小,原料氢生产工艺落后(电解水制氢)、生产成本高。 美国由于实现氢液化设备大型化的同时,***府还对设备提供全部贷款援助,而且规定设备偿还费与产品、产量无关。许多液氢生产厂又采用从废气中提取原料氢,所以液氢价格非常低廉,到70年代后期随着生 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液氢价格已降到10-20美分/磅(15.6-31.2美元/m3)。
3 结束语
目前,由于我国的工业尚欠发达,许多本该用氢的部门对氢,特别是液氢没有需求,这就限制了液氢的生 产规模。从另一方面说,由于液氢生产规模小,生产工艺落后,产品价格太贵,许多部门想用而不敢用,也用不起。要改变这种尴尬局面,决非一朝一夕之功。虽然液氢的生产及应用尚有许多困难,但氢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它是最洁净、最理想的能量载体。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氢在许多部门,如航天、航空、运输、电子、冶金、化工、食品、玻璃,甚至民用燃料部门必将得到广泛采用。由于市场的扩大,液氢生产规模必将随之扩大,工艺水平不断提高,因而液氢生产成本会大大降低,从而使我国的液氢生产及应用走向良性循环。要做到这一点,除了从事液氢研究、生产的工程技术人员不懈努力,改进生产工艺、研制先进设备之外,更重要的是***府要制定适当的***策,大力扶持液氢工业,有效地宣传、组织、促进各部门对液氢的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