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智退秦师,缘于他能言善辩、机敏睿智的才能,以及纵横捭阖的游说艺术,然而根本上起决定作用是事件背后的各国利益关系。烛之武的成功在于,巧妙利用三国利害关系,并站在秦国立场上,深入透彻分析其利益得失,将说之以“利”的艺术发挥到极致。那么文章从哪些方面体现说之以“利”呢?我认为有三处说服谈及了利害契合,我们在关注烛之武说服秦王时,有两处却被忽略了。
第一处,郑伯的说服,谈及烛之武本人,言语有玄机。郑伯请年老的烛之武出山,化解眼前的危机,但烛之武壮年不被重用,现在年华老去,心中有不满和抱怨。佚之狐慧眼识才,了解烛之武的才能、抱负,在国难当头之际,希望他力挽狂澜。烛之武是乐于接受任务的,只是发发牢骚,找个台阶,这就看郑伯怎么说了。郑伯很明智,大形势是大***压境,国运岌岌可危,烛之武才能突出,可以让他试一试,也没有迟疑的余地了。而烛之武愤愤不平,不满足国君的冷遇,怎样安抚他的心,让他释开芥蒂,真心实意为自己服务,这很考验郑伯的智慧。首先郑伯给烛之武真诚地道歉:今天急着要你担负重任,是我的过错啊!国君向臣下低下身段自责,这难得做到的诚意,能不情真意切吗?接着是关键,他明确指出,假如郑国灭亡,对于你个人是极其不利的。其实这话软中有硬,指出不遵从命令的严重后果,言外之意是国家灭亡,你只能做个亡国奴,这样一个结果你自己看着办吧。郑伯善做思想工作,他知道烛之武只是做做姿态,不是真不愿为国家效力,估计到烛之武会考]个人和国家利益的,所以后一句话分量重一些。因而郑伯除拿出一番诚意外,还用个人和国家利益的得失来说服、打动烛之武。
第二处,晋文公对子犯说的话,包含了对自身利益的考虑。秦晋是盟友,有姻亲关系,现在风云突变,秦国不和晋国知会一声,就与郑国讲和,拍拍屁股走人,可想晋文公心中憋着一股怒火。然而他毕竟经历过艰辛险阻、大风大浪,饱览世间冷暖,所以没有一时感情冲动,头脑发热来攻击撤退的秦***,是个隐忍不发、胸有胆识、随机应变的睿智君王。晋文公不攻击秦***,是考虑了自己的利益得失的,同时这些话是说给下属听,来安抚***心的。“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不是撤退的原因,这话冠冕堂皇,以怨报德是不仁不义的,用道德评判把自己的行为说得高大上。然而晋国所做的忘恩负义、过河拆桥的事情还少吗?答应给秦国焦瑕两城来回报收容礼遇之恩的承诺没有兑现,回国后立即在黄河边筑起城防来防备秦国,其贪婪本性比秦国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是撤退的好说辞,说给下属们听的。不远万里、劳师动众岂能空手而归,怎么对得起诸将士?但是我们秦国***队是正义之师,怎么可能干出这种恩将仇报、忘恩负义的事呢?这岂不是成了世人的笑柄?“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这两点是撤退的根本原因,失去同盟换来强大的敌手,必不能在诸强中独占鳌头。而这一仗打下去,秦晋旗鼓相当,就算偷袭也不一定能取得全胜或占到便宜,结果两败俱伤,不能全身而退。所以晋文公深入掂量,秦晋如果由此结怨,两强相攻,没有胜者,实力只会削减,国力只会损耗,对日后的发展极其不利,反而便宜了诸强。晋文公从自身利益考虑,不公然与秦国为敌,这些说辞权衡利弊,让远征之师有正当的退兵理由,而拢住了部队的人心。
第三处是主体:烛之武智退秦师。烛之武不计个人得失,临危受命,机智勇敢,善于辞令,凭三寸不烂之舌说退秦国虎狼之师。他的辞令得当,从容不迫,面对强秦不卑不亢,说话有利有理有节,既注意外交礼节,不刺激秦王,又不失本国尊严,让秦王意识到关乎自身的利益得失,迫使秦王退兵。
一、以利攻心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首先承认自己的弱势地位,给秦王有自知之明的好印象,承认郑国敢抗衡秦晋联***必败,让秦王放松警惕,为说服秦王打下基础。接着以利攻心,抓住秦王心理,处处为秦国考虑。他运筹帷幄,委婉道出放弃攻郑的好处。他以假设来说明舍郑的好处,以利益诱使秦国动心。“阙秦以利晋,唯君***之”,希望秦国考虑自己的利益放弃围郑,坚定秦王与晋国毁约之心。
二、以害析形势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矣”,即便得到了领土,但不利于统治,而晋国得到郑国的土地,邻之厚,君之薄也,亡郑只能有益于晋国。这是秦王十分忌惮的,能让秦王真正感觉到危机的存在。“若不阙秦,将焉取之”,这一问句,切中要害,语气凌厉,迫使秦王考虑事情的后果,从而果断采取行动,放弃攻郑的企***。烛之武善于换位思考,站在秦王的立场想问题,陈述利害关系,让秦国对晋国有所顾忌。
三、以史挑拨离间
挑拨秦晋关系在化解危机中发挥了极大作用。烛之武对秦晋关系了如指掌,虽然历史上有秦晋之好,但是两国也有嫌隙矛盾。他拿出历史史实提醒秦王,晋王贪得无厌、欲壑难填而且不讲仁义、背信弃义。晋惠公不知好歹、不感恩戴德反而忘恩负义、过河拆桥,回报没有兑现,还筑起城防,戒备秦国。这是裸地挑拨,让秦王感觉危机就在眼前,不得不慎重考虑。这一系列的历史事实,形成了严密的逻辑推理,晋国不可信赖,秦国利益会受损,这个推理听来是有理有据的。虽然烛之武把晋惠公做的事情当作晋文公做的事情说出来,移花接木,但是他条分缕析、句句在理,分析透彻,让秦王听了心悦诚服。
烛之武有高超的说服艺术,而他巧妙地利用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或敌人,而是以利相合,他站在秦国的立场上,分析利害得失,巧妙地化解了秦晋围郑的危机。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纵横捭阖说之以“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