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仲子(1885-1962年),原名杨祖锡,亦名扬子,号石冥山人、一粟翁、梦春楼主。江苏南京人。早年就读于江南格致书院,后留学法国攻读化学工程,后又去瑞士学习钢琴、音乐理论、作曲及西洋文学。归国后任北平女子文理学院音乐系主任、北平艺术学院院长,并兼任北京大学、中法大学等校的法文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任南京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是著名的音乐家和音乐教育家,一生致力于音乐和音乐教育,建立了中国音乐教育体制,是将西方音乐教育引入中国的第一人。
杨仲子除精通音律外,还娴于钟鼎文及甲骨文字,尤醉心于篆刻,四十年间,不离不弃,乐此不疲。常以钟鼎文和甲骨文入印,别开生面,自成一家,是将甲骨文入印的第一人。除此之外,杨仲子还工书法,其书法古茂苍雄,书学李瑞清,颇得其真谛。常临写钟鼎文词句、殷墟甲骨文字,书为条幅、楹联,分赠好友。他的书法作品,用笔秀润,具有殷人刀笔意趣,浑朴含蓄,敦厚秀美。现江苏省淮安市博物馆收藏的杨仲子书法,即是这样的作品。
淮安市博物馆收藏的杨仲子书法作品,共四幅,皆是杨仲子赠送给徐伯璞的作品。徐伯璞(1901-2003年),山东肥城人,早年赴日留学,归国后从事教育,曾任山东省正谊中学校长、山东省督学,重庆国民***府***官员,国立南京戏剧专科学校校长等职务。徐杨二人在多年的教育工作中既是朋友又是同事,又同是书画中人,故感情真挚,交情深厚,时常结伴参加文人聚会,谈诗论画,即兴创作,切磋技艺。这种在患难生活中所结下的友谊,不是寻常人所能比拟的,故时常将得意作品赠送对方。在这些作品中,既有抗战时期杨仲子在重庆所作,也有抗战胜利后及全国***后在南京时的作品。从中可看出杨氏书法历程,反映了作者所酷爱的书法艺术特点。特别是这些作品上的印章,雕刻精美,印色鲜红,都是出自名家之手,代表了当时治印的最高水平,反映了杨氏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非常珍贵。1985年,徐氏将这些作品和其他名家作品一起,捐赠给国家,由淮安市博物馆收藏。
《临散氏盘铭句》立轴,纵57厘米,横26厘米,纸本。上书散氏盘铭句,其文曰:“自涉于南,至于大沽(湖)。一封,以涉。二封,至于边柳。”此轴书法浑朴雄厚,用笔豪放质朴,圆润敦厚。结体仪态万方,自然生动。线条赋予一波三折的韵律,古雅豪放。因取横势而重心偏低,故愈显朴厚,表现了浓厚的金石气息。落款为:“伯璞先生教,辛巳五月,杨仲子。”上钤“淼南渡之焉如”引首印,下钤“杨”字姓氏章。此“辛巳”为1941年,正值抗日战争最艰难的年代。日寇侵华,北平沦陷,为了摆脱日本人的威逼利诱,杨氏乔装打扮,绕道香港、越南,经云南、贵州,辗转数千里,来到大后方重庆。旅途中百感交集,感触甚深,故治此“淼南渡之焉如”长方印,钤于作品之上。此句出自屈原《哀郢》,全句为:“当陵阳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是作者对时局担忧的具体写照,也表现了杨氏忧国忧民的情怀。
《长公·内史》甲骨文对联,纵100厘米,横8厘米,纸本。上书甲骨文集字对联,其文云:“长公举客方舟,时唯壬戍七月既望;内史以文会友,岁在癸巳暮春之初。”此联朴实敦厚,骨力内涵。在笔法和结体上,可以看出是吸收了金文书法的特点,书写朴实敦厚,布局匀称大方。在甲骨文的书写上,表现出运笔如刀的个性,斩钉截铁,如刻如铸,具有较强的对称美。落款为:“伯璞先生大疋之命,即希方家鉴教,壬午九月杨仲子将去乐家村。”此“壬午”即1942年,“乐家村”是指国立音乐学院,时在重庆青木关。上联钤“淼南渡之焉如”、“哀江南”朱文印。“哀江南”语出《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哀江南”句,亦是传奇《桃花扇》结尾的一套北曲。此曲话兴亡之感,抒亡国之痛,表达了强烈的故国哀思。是时因国事蜩螗,栖止难定,夫人又大归,迟迟不返,杨氏心境悲苦,故诉诸金石,治“哀故都之日远”、“哀郢”、“哀江南”、“哀公”诸印,编《哀哀集印存》,此“哀江南”即其中之一。下联钤“海燕楼”朱文印、“杨仲子印”白文印、“哀公”朱文印。此“海燕楼”是作者北平之寓所,在长街红楼一角,胡小石篆额。此印出自篆刻名家齐白石之手,雕工精美,郁勃苍劲。作者在抗战期间钤此印章,睹物思情,也说明了作者对北平和老友的怀念。
《千山·万象》甲骨文对联,纵95厘米,横10厘米,洒银蜡笺。为甲骨文集字联,其文云:“千山作鼎彝,天教美酒待名士;万象狩宏客,我有名花献美人。”此联写得特别精致,字形结构狭长优美,笔画犀利而又富于干湿变化,有抑扬顿挫的节奏感。正如徐悲鸿赞曰:“仲子的篆刻,有他独到的音乐美。”款识曰:“己丑二月集殷墟文字奉伯璞先生、铭竹夫人共鉴,江南杨仲子时年六十有五。”此“己丑”为1949年,“铭竹”为徐伯璞夫人蔡铭竹女士,是时在南京,从事幼稚教育。上联钤“不***为乐之至于斯也”白文印,印文出自《论语》,说出了孔子对优秀音乐作品的理解和赞美。其文云:“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为乐之至于斯也!’”作者于此治此印章,表现了他对优秀音乐作品的向往,期望能创作出更多的优秀音乐作品。下联钤“杨仲子”、“大司乐玺”白文印。此“大司乐”为乐官之长,兼掌学***,亦称大乐正,是《周礼·春官》中的官职之一。杨氏曾任国立礼乐馆作乐部主任和中国音乐学会理事长,相当于古代的大司乐官职,故治此印钤于作品之上。
《万宝·八方》甲骨文对联,纵141厘米,横19厘米,洒银蜡笺。为甲骨文集字联,其文云:“万宝告成,田野客来有鸡黍;八方无史,西畴晨出命巾车。”此联写得清润朗健,字体整肃峻峭,形态变化一任自然,潇洒飘逸而又婀娜多姿。因此,此联较前联写得更为纯熟,方圆内敛,真力弥漫,有老而弥坚之境地。落款为:“伯璞学长疋命,庚寅寒食江南杨仲子同设煦园,时年六十有六。”此“庚寅”为1950年,是时南京已***,作者任职于南京市文管会。上联钤“大司乐玺”、“江南杨仲子集商卜文”朱文印,下联钤“杨仲子”、“壬申长艺院壬午长乐院癸未主乐教”白文印。此印为作者之闲章,印文记述了作者的经历。据考,杨氏于壬申(1932年)任北平艺术学院院长,壬午(1942年)任国立音乐学院院长,癸未(1943年)任国立礼乐馆作乐部主任和***音乐教育委员会主任,故治此印钤于作品之上。(责编:李禹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