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的罗字错了吧?没错,罗振宇反复在他的节目里面强调:“姓罗的罗,没有走之哦。”“罗辑思维”是一档在网络上播放的知识类脱口秀节目,主持人是曾经在中央电视台做过节目制片人的罗振宇,也就是他自己口中的“罗胖”。罗胖经常在节目中自嘲说:“一个文科生,哪有什么逻辑咧?”所以,这个貌似有错别字的“罗辑思维”其实是一语多关。
虽然罗胖自嘲文科生没逻辑,可他的节目还是赢得了每期最多达千万次的观看数量,而且他的节目都是以逻辑见长。他每期都会在节目中读一本书,然后通过这本书纠正很多人的知识误区,到节目末尾,他再以逻辑推导的方式联系当下社会,说出自己的观点。和传统电视节目中主持人只靠例证或者凭空辩解自己的观点不同,罗胖所说的所有观点都建立在逻辑基础上。而且,他一直在节目中宣称自己是自由主义者,而真正的自由主义者依靠的就是强大的逻辑――在人类天然自由这个前提下,用逻辑来证明一切不自由的不合理性。
失控的儿童节和月饼
美国《连线》杂志前主编、著名的互联网预言者凯文・凯利有一本书叫《失控》,该本写于上世纪90年代。在书中,凯文・凯利对未来做了大胆而合理的想象。他不但预言了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现在已经实现了的场景,他更认为,未来人类会放弃对机器和其他人类的精确控制,会产生一种自学习、自适应的新系统,而这种自学习和自适应可能会产生惊人的效果。
罗振宇恰恰是凯文・凯利的粉丝,他对凯文・凯利的预言深信不疑,他甚至还在一期“罗辑思维”中邀请了凯文・凯利和金山猎豹CEO傅盛一起对话。正是基于这种热爱和信任,罗振宇于今年5月份在其微信公众号中发起了一个“失控的儿童节”行动。说到这里还需要补充一点:“罗辑思维”除了每周一期的视频节目外,罗振宇还会每天在微信公众号中发一段60秒的语音,风雨无阻。
“失控的儿童节”大意是这样的:在儿童节前夕,罗振宇号召所有“罗辑思维”的会员出钱、出力、出资源去做儿童节。在这个过程中,“罗辑思维”作为主办方不但不付出任何成本,甚至给予参与者以充分的自由,他们只是负责各方资源的连接以及对安全等问题的把控――甚至,负责安全的人也是志愿者。
微信刚发出不久,他们就接到了著名主持人、静佳护肤品牌创始人李静的电话。李静说了,静佳不但要出钱全包整场活动的30万费用,静佳团队还要出人承担起活动现场与舞台相关的所有工作,例如策划、导演、物料装台及现场协调等。紧接着,北京服装学院的老师王琪表示愿意把服装学院一号秀场低价提供给孩子们。最终,仅凭罗胖一句号召,“失控的儿童节”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玩法颠覆了传统的儿童节,孩子们高兴了,大人们也收获了不少。
“失控的儿童节”是罗胖搞的第一次“罗辑实验”。所谓“罗辑实验”就是他们不甘于只是耍嘴皮子,他们要把自己的观点用行动的方式去证明。事实证明,第一次“罗辑实验”成功了。于是罗胖他们再接再厉,又开始玩起了月饼。
在普通人的眼里,月饼这种东西已经成为鸡肋――没人愿意吃,送月饼的人不乐意,收月饼的人也不一定喜欢,月饼还有什么可玩的呢?可“罗辑思维”偏偏想去挑战这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只是因为罗胖相信,总有一种玩法可以颠覆传统思维,可以让看似一件没有价值的东西焕发新生。当然,能有这种想法也是因为罗胖信任“魅力人格体”的存在。
连接和魅力人格体
罗振宇对互联网的热爱之情绝非一般人能比,他相信互联网能改变整个社会的形态,他相信普遍的连接将颠覆原有的组织,产生极大的价值。正因为相信互联网的连接价值,他勇敢地离开了其他人做梦都希望进入的中央电视台,开始了“说书人”“个体户”的生涯。可以说,他自己的行动就是一次“罗辑实验”。他说:“如果我成功了,就会有更多的媒体人走出体制内――传统社会是金字塔,你得一步一步往上爬,互联网时代则是狼牙棒,只要在狼牙棒的空隙里,插上一根针,就能成功冒出来,成为一个被大众认知的角色,过小日子,吃喝不愁了。”
罗胖也一直在节目中强调,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大组织将轰然倒塌,个体将崛起。个体的崛起依赖于连接产生的价值,每个人特有的个性和价值在互联网的连接中都会被放大,而每个人都能以这种方式打造自己的“魅力人格体”,这种魅力人格体又可以产生经济价值。
罗胖说,“罗辑思维”之所以这么火,节目内容好甚至不是最主要的原因,观众认可他这个“歪嘴的胖子”才是最重要的。所以罗胖说,他在节目里面说什么不重要,观众可以听完就忘,甚至完全不听他说什么,但只要是他罗胖的节目就会看,只要是他罗胖号召的事情就会参与。确实,“罗辑思维”没有什么方向特别固定的内容,天文地理、***治历史、艺术科技……什么书都读,什么话都说。
为了证实他的这套“魅力人格体”观点,他发起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出书计划。他在一次微信语音里说,他打算联合一家出版社出一套书,一共5本,卖400多块钱,不告诉读者书名也不降价,而且限量8000套。就在这次号召发出不久,8000套书全部被预订了,他再一次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魅力人格体”。
也许你会说,所谓的“魅力人格体”不就是明星效应吗?从某种角度说确实是这样,不过“魅力人格体”在互联网时代可以在任何人身上应用,而不仅限于明星和罗振宇这样的公众人物。
互联网时代的“罗辑实验”
互联网思维讲究小而美,相信微小的边缘创新也可以形成大气候,甚至击败大组织、大家伙。诺基亚、摩托罗拉的失败正是互联网的功劳。罗振宇也相信,一个人只要形成自己的“魅力人格体”,总能找到一些愿意为自己付费的人,每个人都能过得很好。因此,他觉得肯为“罗辑思维”付费的会员只需要18万就够了。
和罗胖以前就职的中央电视台相比,他的“罗辑思维”栏目组可谓简陋,但正是这种低成本的快速试错、单一产品才能保证发展更健康、更快,而这一切都是互联网思维非常重要的部分。很多人不相信“罗辑思维”能继续健康发展下去,认为罗胖的魅力人格体是忽悠,可罗胖仍然倔犟地走下去。其实,罗胖和他的“罗辑思维”本身就是互联网思维的一次盛大“罗辑实验”。
链接
一个每天坚持60秒的男人
(节选自《GQ》杂志)
文-专栏作家 田朴B
每天早上,我是听着他的声音起床的。他是朋友中为数不多比我起得早的人。每天6点多,不多不少会通过微信公众号说60秒。我边听他天南海北的聊,边刷牙洗脸,然后被他逗得哈哈一笑,心想,这胖子又从哪找到这点子。
……
跟他认识久了,你就不会怪他傲娇。人家以前曾是央视《对话》栏目的制片人,当过《第一财经》主持人,两年前辞职做自媒体,离开主流,选择自由,不是谁都有勇气这么干的。结果大多数人连自媒体的门都还没摸着的时候,他给大家展示了自媒体的可能性。在他每天不多不少说60秒语音这件事上,我问过他,怎么就那么正好?他说最开始的时候,一条语音要录几十次,一点点调整。在今天的社会上往往我们拼得不是巧劲,而是耐力。一个人做一件小事能如此死磕,就不再是小事。一个有毅力的胖子更是难得。所以,当他风雨无阻做了一年之后,开放征募会员,一再声明啥会员权益都没有,结果呼啦啦来了一大群人入会,成就了中国自媒体的一个事件。由此也证明了,他不仅仅是互联网的传教士,也是先遣员。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一个文科生的“罗辑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