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集体无意识”作为一种典型的群体心理现象无处不在,并一直在默默而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思想和行为。韩流的入侵,盗版软件的泛滥,聚众哄抢事件的频发,对河南人的“妖魔化”,对股市的痴迷,都是中国人的集体无意识的典型表现。本文通过对中国人集体无意识的具体体现进行分析,提出我们应该对生活中集体无意识的社会行为进行理性地思考,有意识地避免集体无意识的影响,积极地提高自我的价值判断能力和形成正确的行为倾向系统。
关键词:意识;集体无意识;群体心理
中***分类号:C912.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3-0266-01
一、对集体无意识的理解
荣格将集体无意识解释为“是被人接受了的或虚无缥渺的观念,是一些老生常谈,礼仪和道德规范,要遵循的惯例或禁条,公认的必须采用的或不准使用的行为和幻想的表现方式。”简单地说就是一种代代相传的无数同类经验的在某一种族全体成员心理上的沉淀物,通过遗传而塑造成形的普遍性的心灵气质,但不为人所轻易觉察,也称“集体潜意识”。 集体无意识是在个体无意识地基础上形成的,它的形成也同社会共同的规范和价值观念的形成一样,离不开社会互动。因为“个体本身就是处于同他人共同构成的主体间性的生活世界的一种社会存在”,所以我们在作出日常社会行动的决定时,潜意识之中往往以他人的举止为取向,也就是说我们把所看到的、所听到的他人的行动都储存在个体的“知识库”之中,当自己行动时会不自觉地参考或模仿他人的行动,或许有些行动本身就是为了与他人达成一致性,获得社会人的认可与承认,所以个体有着针对他人的主观动机。这样,个体就在无意识之中与集体的共同价值与规范相一致。当这种个体无意识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意识时,集体无意识也就形成了。集体无意识存在个体无意识之中,不易被查察到,但是对我们日常生活产生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二、中国人集体无意识的体现
“集体无意识”作为一种典型的群体心理现象无处不在。鲁迅看到中国国民在面对自己的同胞被杀害居然冷笑时,深深地感受到国民的愚昧无知,在他的小说中,人们对阿Q的嘲弄、对祥玲嫂的漠视,正是集体无意识的深刻体现。中国人集体无意识在不同历史阶段都有着典型的时代特征。中国人喜欢看热闹、瞎起哄,喜欢跟随风,喜欢随大流,这些都是集体无意识在中国人身上的特有表现。我们听过很多关于在突发事件中因挤推造成的伤亡,在聚众哄抢事件中发生的惨剧。有人说中国人现在越来越怕也不愿管闲事,越来越冷漠自私,极端利己主义和功利主义。在当前中国,盗版的速度越来越快,一些软件甚至还没有上市,就有盗版涌上市场。面对如此严重的社会现象又有多少人能够意识到它对国家、对社会的危害性,坦白地说大部分人包括我自己在内都是盗版产品的消费者。一般人都会想既然大家都用,我为什么不能用?这就是典型的集体无意识。同样,全民炒股、房价疯涨中不可避免地有着集体无意识的迹象。
下面我们从对河南人的妖魔化这一例子来具体分析。“妖魔化河南”是也是典型的集体无意识行为。对于河南人的歧视和偏见已经成为中国大众的一种普遍心态。一提到河南人,大家都会用那种不屑的语气说河南话难听、河南人粗俗野蛮。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方言,为何大家都偏偏听不惯河南话?每个地方都有善人也有恶人,为何大家对所有的河南人的印象都这么差?其实断裂的社会结构和复杂的社会原因,有史以来形成的不公平的国民待遇,才使河南人在全国人民心中的地位如此低下,然而这种歧视已经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的心态。对于河南人的偏见会使人们对于他们产生“溢出效应”,也就是负面信息扩大化。人们把对一部分河南人的不好的印象扩大到对整个河南人民的不满,这种相当时期内的“妖魔化河南”,使河南忍受着各地的歧视,已对河南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或许这个世界上总得有人被敬仰,也总得有人被歧视,一些地区、一些群体、一些无恶意的闲人或有恶意的闲人,需要歧视别人来彰显自己身份的优越,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但是这种优越感的获得途径,如果成为对某个地区、某个群体的排斥与敌视,那是绝对不公平,也是不容许的。遗憾的是,对河南人的这种歧视已经成为一种全中国人的集体无意识行为。
三、结语
我们作为具为主观能动性的个体,对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事物与普遍社会现象应当有一种质疑的态度和思考的意识,应当有意识地避免“集体无意识”对个人的潜在影响,通过对自我的理性调控而减少在集体无意识中盲目跟从与随大流。中国人应当重视国民素质中的劣根性,对于文化、知识、道德等方面存的集体无意识社会行为进行理性地思考,有意识地避免集体无意识的影响,积极地提高自我的价值判断能力和形成正确的行为倾向系统。
参考文献:
[1]弗洛伊德.弗洛伊德心理哲学[M] .北京:九洲出版社,2003.
[2]荣格.心理类型[M].上海:三联书店,1924.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谈中国人的集体无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