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通宝”钱为明太祖朱元璋洪武(1368-1398年)年间铸币。据《明史・食货志》载称:“太祖即位,颁‘洪武通宝’钱,其制凡五等:当十、当五、当三、当二、当一。当十钱重一两,余递降至重一钱止。”“各行省皆设宝泉局与宝源局并铸。”洪武四年(1371年)改铸小钱,二十二年诏更定钱式;生铜一,铸小钱百六十,折二钱半之,当三至当十钱准是为差。”“洪武二十年令各布***司停铸钱,二十二年复铸。”各省局所铸的“洪武通宝”钱,背文有纪地、纪值、纪重等,版别繁多。
1.“洪武通宝”背“京”字小平钱
是钱青铜质,生坑,整钱蓝绿、褐、铁红色锈层满身相杂其间,与币身肉面紧咬在一起交辉相映。钱径23.5毫米,内穿径5毫米,厚1毫米,重3.5克。币面钱文直读“洪武通宝”四字,钱文飘逸秀丽,遒劲洒脱。钱背穿上阳文铸一“京”字,面背轮廓及穿口规整划一,铸工精湛(见正背面***及原大拓片)。
洪武背“京”字钱,据《明史・食货志》载称:“初宝源局钱铸‘京’字于背,后多不铸。”各钱谱所载已发现的“洪武通宝”背“京”字小平钱实物中,计有小字版、中字版、大字版之分。其主要区别在于小字版和大字版之“通”字均为单点“通”,中字版之“通”字则为双点“通”,区别明显,一目了然。再就是大字版之“武”字第二横划显得较长,中字版相反则较短,笔者介绍的这枚小平背“京”钱为大字版。
流传至今的“洪武通宝”各等背“京”字钱,除洪武背“京十”钱稍多见外,其余四等背“京”字钱则极为罕见,均为洪武钱中的珍罕品种,向来为藏泉家追逐的对象。“洪武通宝”小平钱中的“京”、“济”、“鄂”三种小平钱,均为洪武小平钱中的珍罕品,素有小平“三珍”之称。昔日丁福保在其编著的《古钱大辞典》一书中,将“洪武通宝”小平背“京”字钱标价为200银元,“济”字标价100银元,“鄂”字标价80银元,其珍罕的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2.“洪武通宝”折十光背大钱
此折十光背大钱为传世老生坑,黄铜质,铜色金黄精细,材质的细密度极佳(见币面“通”字外廓内侧,币背左上角边廓外侧,笔者用硬器刮掉的锈层露铜处)。面背通体蓝绿、铁红锈层相杂其间,与币身肉面紧咬在一起入骨生根,包浆纯熟。是钱直径46.8毫米,内穿径13.5毫米,厚3.5毫米,重28.7克。钱文直读“洪武通宝”四字,字口峻深高挺,笔划间无一粘连。边廓内侧,笔划间均有一定的拔模斜度,呈坡状,穿口内侧似人为精心修饰过,非常规整。
钱背素面无文,地章肉面的锈结层极为丰富,红、蓝、绿三色锈渍相杂其间。经笔者用高倍放大镜反复细审推敲,完全可以排除人为剔除钱背文字作伪,以冒充光背钱之嫌的可能性。该钱铸工精湛,轮廓精整划一,堪称精工之作(见正背面***及原大拓片)。
有关此折十大钱所施用的铜材,其色质金黄,这在明初的“洪武通宝”各等钱中极为罕见。各类“洪武通宝”钱所施用的铜材,从实物查看均为青铜质,色质呈青白或微泛红。笔者曾于《收藏界》2010年1期发表《明代的权衡器鉴赏》一文,经与文中所介绍的洪武六年、永乐六年等权衡器所施用的铜材相互比较查看,折十大钱与洪武铜权所施用的铜材均为同一种材质所铸,即我们今天所称谓的精炼黄铜(见洪武六年铜权背底座及“陆年”左侧的露铜处,为笔者查验铜色所刮)。
我国上古时期对黄铜的称谓并不被称作黄铜,而是被称作石(tōu)或镫石。上古时期冶炼黄铜,最初是用一种被称作炉甘石的矿物与铜共熔。用这种方法冶炼黄铜,早在宋代的史书中就有可靠的记载:“用铜一斤,炉甘石一斤,炼之即成石一斤半。”元代的著作《外丹本草》中也曾提及:“赤铜入炉甘石炼为黄铜,其色如金。”特别是反复多次冶炼出来的黄铜,其色金光闪烁,色如黄金,曾被上古先民们戏称为“傻子金”。
有关黄铜的冶炼,明代著名的科学家宋应星在其所著的《天工开物》一书中,就详细地描述了当时的炼锌过程。其冶炼的基本作法:是将炉甘石与作为还原剂的煤炭,与之共同在密封的泥罐中高温锻烧,从而得到还原出来的金属锌。用这种方法冶炼提取金属锌,在当时是非常科学的,锌的还原温度约为一千度左右,而锌的沸点只有907度之间。如果不是密封锻烧的话,冶炼出的金属锌就会被立即挥发掉,也正如宋应星所指出的那样:“即化成烟飞去。”而得不到任何产物。这种冶炼金属锌的技术为我国最早发明,它对当时的世界冶金工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我国真正使用黄铜大量用于铸造钱币,始于明代中叶的嘉靖年间。这一时期的黄铜冶炼技术较前已大有进步,进入黄铜冶炼的成熟阶段。《明会典》中记载:“嘉靖中则例;通宝钱六百万文,合用二次黄铜四万七千二百七十二斤,水锡四千七百二十八斤……”“万历中则例;金背钱一万文(这里指的是用作母钱或样钱所施用的铜材),合用四火黄铜八十五斤八两六钱一分三厘一毫。”自“嘉靖通宝”始,以黄铜作为铸币的主要铜材,一直延续到清代至后世。石的称谓自明代嘉靖起,逐渐被称作黄铜,不再称作石。沿至近代,石已成为黄铜的专称。
通过以上史料的记载,可以确定“洪武通宝”折十大钱所施用的铜材为精炼黄铜所铸,即上古时期称谓的石。据实物的铸工、文字、边廓、穿口等特征综合分析,此折十大钱的铜质有别于行用中的洪武钱铜材。再据此钱的精整度,以笔者个人之窥见,此折十大钱应是宝源局试铸的样钱或母钱之类。
洪武折十光背大钱,上世纪三十年代,即民国时期的藏泉大家张叔驯藏有一品,近代钱谱转录,将此折十光背大钱列为仅见品,但均无实物钱文的传拓及原钱相关的文字说明和相关的实物数据。(责编:丁丑)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洪武通宝”珍钱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