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笑问袭人道:“今儿那个穿红的是你什么人?”袭人道:“那是我两姨妹子。”宝玉听了,赞叹了两声。袭人道:“叹什么?我知道你心里的缘故,想是说他那里配红的。”宝玉笑道:“不是,不是。那样的不配穿红的,谁还敢穿。我因为见他实在好的很,怎么也得他在咱们家就好了。
应当承认,贾宝玉的想法很符合人性的自然欲望,但是,对一个倚仗父祖余荫作践女孩子的男人的自然欲望,我们是否应当同样抱以关怀?他的行为,究竟是产生超越婚姻的还是让女性沦落为其泄欲的奴婢?袭人就已经看得很清楚:
袭人冷笑道:“我一个人是奴才命罢了,难道连我的亲戚都是奴才命不成?定还要拣实在好的丫头才往你家来。”
贾宝玉本身就是寄身于贾府话语权力体系中的一个节点,他不具备足以消解权力、***自身和别人的力,所以他对女性的追求最终只能是使之沦落为奴婢妾妇。贾宝玉在大观园拥有绝对的权力,然而这种权力本非根源于他自身的力,不是来源于他激情的冲动,也就毫无伟大可言。尼采认为,贵族具有“征服欲与伟大的爱的贪心”(见《权力意志》)。因此,贵族的爱情必然是持久但不能专一的。然而我们不能从一个人具有“爱的贪心”就反过来推论他是一个贵族。贾宝玉不同于其他纨绔子弟的地方,只是因为他建立了理论体系,他能够为伪贵族玩弄女性提供诗意的解释。正像一个现代知识分子与一个俗艳的女子都会关注个人甚于关注社会,关注人性甚于关注历史,而他们的生命之间的距离却无比遥远——《红楼梦》只是一个俗艳的女子。
必须指出,《红楼梦》中自恋的并非贾宝玉一人,整个《红楼梦》的精神就是幽闭并且自恋的。作者特地设立了一个逃避世俗世界的桃花源“大观园”,满足于自欺欺人的幽贞情怀当中。即使是《红楼梦》中还算独特的林黛玉,我们试看她为《牡丹亭》的感动: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书中人物这种极度的自恋,其实倒多半缘于作者极度的自卑。因为他所倚仗以自觉为贵族的,不过是家中的势位和金钱,而他又没有足以支撑自己的的强劲生命力,只好对自己抱以影恋般的自怜。
应当承认,《红楼梦》在抗拒封建道德这个庞然大物的问题上还是有一些进步的。迄今为止,没有什么势力比封建道德更加损害人的精神。因为道德的本质就是否定生命,否定人的自然欲望。对于一切价值的重估,首先应当从道德开始。《红楼梦》之值得肯定的地方就在于此。《红楼梦》对于道德的反抗不仅表现在对于“世事通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样的世俗道德的排斥,对于“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这种功利的道德的逃避,更主要的是,它通过标榜“***”来抗拒整个的道德体系。这不能不归功于晚明文化气脉对于《红楼梦》的影响。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我的作业(转载)作文1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