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3・16”特大爆炸案的烟尘渐渐消散,可它无疑值得每一个人认真地反思。靳如超罪孽深重,被判处死刑,罪有余辜。但他为什么要制造如此重大的爆炸案呢?事件发生后,人们发现了两本靳如超写于1988年至1997年的日记,从中我们似乎可以读出一点他的“心迹”。
点评:靳如超9岁感冒发烧时,得了中耳炎,导致两耳听力受损、语言出现某种程度的障碍。生理上的缺陷使他无法与人正常交流,而由于他的听力和语言还有一定的功能,又不属于聋哑人的群体,因此他既不常与身体完全正常的人交往,也不和聋哑人交往,这种情况下他与社会的接触越来越少,从小就形成了孤僻的性格。此时,如果家长和老师能多给他一些关怀和帮助,并鼓励他和同学积极交往,也许他就会慢慢改掉古怪的脾气。但靳如超没有得到这些,他依然被周围的人称为“靳聋子”,过着一种脱离群体的生活。同时,这也提醒我们,对于那些有生理缺陷的儿童,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不应让他们从小就感到自卑、不合群。另外,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批评会挫伤儿童的积极性,损害他们的自尊心,不利于儿童健康的成长。而靳如超父母更是当着外人的面说他的不好,这无疑对他的“打击”更大。所以,提醒家长和老师注意,教育孩子时,要多些鼓励,即使是批评,也要讲究方式方法。
日记摘录:
①她使用各种恶毒手段,让所有的人对我反感、疏远我……
②我走到哪,她跟到哪出坏……
点评:日记中的“她”指靳如超的前妻。由于他的生活道路并不平坦,靳如超平添了许多怨气。而且,面对生活中的困苦和不如意,他并没有从自身寻找原因,却简单地把责任推卸给别人。与此同时,他的性格也由孤僻转变为猜疑。于是,他常猜疑前妻背着他做一些不利于他的事情。一些具有妄想症状的患者常会怀疑他人“害”自己,但靳如超精神完全正常,显然不是这种情况。靳如超的经历无疑提醒了我们,在生活不顺利的情况下,应该如何正确看待挫折,而且,每个人都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以应付各种各样的“逆境”。
从猜疑走向偏执
日记摘录:
她害我妈的事,有可能我妈当时对她做的事不顺心,她反感了,与我妈吵嘴。恨我妈了,才害我妈……
点评:随着时间的推移,靳如超对前妻的猜疑越来越厉害。1988 年他因犯罪被判刑,竟也怀疑是前妻策划的。靳如超父母离异、家庭不和,但他没能理智地看待这些问题,而是将不满情绪全部发泄在了别人身上。他对邻居、继母、前妻及前妻的亲属等人怀恨在心,并决心采取报复行动。另外,靳如超一直觉得没有自己可信赖的人,所以他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尔虞我诈、争权夺利、相互欺骗的关系。由于缺乏和别人(包括前妻)的沟通,他不良的心理状态长期得不到调整,这促使他的性格走向极端。他认为他母亲的死也与前妻有关。这一次又一次的猜测与怨恨,使靳如超对前妻产生了强烈的憎恨,甚至达到了偏执的程度。而偏执者本人有一种歪曲的信念,虽然没有事实根据,但当事人却对此坚信不移。其实,以当时靳如超的心理状况,他肯定会有一些不正常的行为,比如仇视别人,不能和人正常交往等。但遗憾的是,没有人对此加以注意。
从偏执走向报复杀人
日记摘录:
杀杀杀,一定杀死她全家和亲属,一个也不能剩下,杀杀杀,一定杀杀杀……
点评:靳如超曾与邻居闹矛盾,并扬言要炸楼。其实,对于他的这种言行,应该给予充分的注意,除了做思想上的沟通之外,如果可能的话,最好让他找心理医生咨询一下。但显然没人这么做过。而靳如超的偏执注定会让他做出极端的事来。他先是用刀砍死了与自己同居几月的女子,接着,在“杀一个是杀,杀两个也是杀”疯狂念头的支配下,他制造了骇人听闻的“3・16”爆炸案。无疑,靳如超已不仅仅是偏执了,他的心理已经发生了扭曲。还是那句话:如果能及时发现并矫正其扭曲的心理状态,也许就不会有这样一个杀人魔王的出现……所以,心理健康有时不仅是个人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