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母亲认为,任何事情,如果做不好,就没有乐趣可言。要做好,就必须努力,而孩子从不会自愿地付出努力,所以不理会他们的喜好是很重要的。
许多人奇怪中国父母怎么总能培养出数学奇才和音乐神童,这样的家庭是什么样的?是否可以效仿?我可以回答他们,因为我做到了。下面是我两个女儿,苏菲亚和路易莎,从不允许做的事情:
■ 夜不归宿
■ 参加玩伴聚会
■ 参演学校的戏剧
■ 抱怨不能参演学校的戏剧
■ 看电视或者打电子游戏
■ 自己选择课外活动内容
■ 获得A以下的成绩
■ 除了体育和戏剧外其他学科没有得第一名
■ 学习钢琴或小提琴以外的乐器
■ 不学习钢琴或小提琴
我这里的“中国母亲”是泛指一种类型的家长。我认识一些韩国、印度、牙买加、爱尔兰、和加纳的家长,也属于这种类型。而我认识的一些出生在西方的华裔母亲,反而没有成为“中国母亲”。我说的“西方家长”也同样是一种泛指。
尽管我们对文化模式化的腔调有反感,但是众多的研究表明,中国人和西方人之间在育儿方面有着明显并可以量化的差异。在一项调查中,70%的西方母亲认为“强调学业有成无益于孩子”或“家长需要培养学习是有趣的观点”。持同样观点的中国妈妈几乎是0。相反,绝大部分中国母亲表示相信他们的孩子能成为“最好的”,“学习成绩显示了父母教育的成功”,并且认为孩子在学校表现不佳说明哪里“有问题”,“家长没能尽力”。
中国母亲认为,任何事情,如果做不好,就没有乐趣可言。要做好,就必须努力,而孩子从不会自愿地付出努力,所以不理会他们的喜好是很重要的。这要求家长们坚持,因为孩子们会反抗;万事开头难。而西方式的父母倾向于在开始时便放弃。然而如果方法得当,中国式的教育能建立一个良性循环。孩子一旦在某方面出类拔萃,他/她就会得到表扬、赞赏和满足感。于是信心建立,曾经无趣的活动变得有趣起来,然后父母又可以比较轻松地让孩子加倍努力。
中国家长能做些西方家长所不能的事情。中国母亲能对她们的女儿说,“胖子,减肥”。而西方父母不得不小心翼翼地绕开问题,谈论“健康”而绝口不提“肥胖”。而他们的孩子终于还是要接受节食***,并留下了对外貌的自卑。
为什么中国父母能这么做,我也思考了很久。我认为中国父母和西方父母的思维方式有三大差别:
首先,西方父母非常担心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不论如何都会不断向孩子们保证他们多么优秀。而中国父母则不然,他们假定人是坚强的,而不是脆弱的。
中国父母要求完美的成绩,因为他们相信孩子有这样的能力。所以成绩不好的解决方法总是斥责、惩罚和羞辱孩子,以此激励他们努力。他们相信孩子能够坚强地接受耻辱,然后提高成绩。
其次,中国父母相信孩子欠他们一切。原因可能有二:儒家孝道和这些父母为了孩子做出的诸多牺牲和努力。无论如何,中国孩子必须永远听命于父母,并成为父母的骄傲,以此作为偿还。
再次,中国父母相信他们知道什么是对孩子最好的,而且因此一切孩子自己的愿望和喜好。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女孩不能在高中交男朋友,不能参加在外过夜的露营活动。这也是为什么没有中国孩子敢对他们的妈妈讲,“我在学校的戏剧中有个角色!我演路人丙。每天从3点到7点得留在学校排练,周末也是。”
有些书将亚裔母亲描绘成富于心计、冷漠、颐指气使的人。许多中国人则认为自己更关心孩子,而且为了孩子愿意比西方人放弃更多。其实所有称职的父母都想给孩子最好的,仅是方式有所不同。
西方父母试***尊重孩子的个性,鼓励他们追求自己的真实想法,支持他们的选择,提供优良的环境。相比之下,中国人相信保护他们孩子的最好方式是让他们为未来做好准备,让他们看到自己能力的高度,用技能、工作习惯和无人能拿走的内在自信来武装他们。
来源:《华尔街日报》 2011年1月8日
作者:Amy Chua
编译:段醒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