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考试找到爱人
蒋大为回忆当年和爱人相遇的故事,“我是天津人,当时天津和平区宣传队招演员,我也去考试,遇到了我现在的爱人。她那时是宣传队的队长,就是她把我招进了宣传队,对我认真栽培,正是她把我带入艺术道路,她是我的伯乐。”
蒋大为的爱人名叫张佩君,为了蒋大为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就,张佩君付出了很多代价。蒋大为说:“我一生中感谢很多人,父母、老师、朋友……第一个感谢的就是我的爱人。”
蒋大为告诉记者,他的爱人当时是也是搞艺术的,为了让他安心从事艺术,张佩君毅然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她对我说过一句话,让我非常感动,用她的艺术生命延长我的艺术生命。她以前也是搞声乐的,为了我退了下来,专心在家搞家务。她说,这样你可以省下更多时间从事艺术。这么多年,我完全没有为这些事情操过心。”
蒋大为言语中充满对爱人的感激,他说:“爱人为我付出这么多,我在生活上全力以赴照顾她和孩子,这是对她最好的回报。”
在宣传队,蒋大为收获了爱情。
“我在宣传队认识了这个队长,后来从工作当中,我们就建立了***的友谊,***的感情。”蒋大为说,“那时我们这个年代的人,不会谈情说爱,不像现在的年轻人那样浪漫。我们不会,也是心里心照不宣,都互相感觉不错,但是也不去讲,但是行动中就去互相关照。”
在宣传队,大家都带着饭去排练、演出。张佩君带了好吃的,就偷偷地放到蒋大为的饭盒里。
“有时我,这个男人心很粗,自己觉得吃得挺好、挺美,还不知道人家挨饿呢。人家把好的给了我,结果人家没吃。我后来又不自觉,人给我我就吃。结果我后来才知道,她饿着肚子呢。”蒋大为至今对爱人带着歉意。
上山下乡运动开始了。一天,张佩君在宣传队担任舞蹈队员的同学告诉蒋大为,说学校批准张佩君到内蒙古插队了。
蒋大为和张佩君不是一个学校的,他得到这个消息着急了。
此时的蒋大为已经在天津唱得很有点儿小名气了,天津歌舞团想招收他。
“你怎么不跟我说呢?”当天晚上,蒋大为找到了张佩君家里。张佩君哭了。
“人家很有情理,那是怕影响我的前途,天津歌舞团留你,你干吗到农村当农民?”蒋大为至今很感动。
“我觉得我作为一个男孩子,尽管我没有多大力量,但我总该跟着我的女朋友走,应该保护她,不能让她一个人孤苦伶仃到农村去。”但是,耀华中学张贴出的上山下乡光荣榜上,并没有蒋大为的名字。
“我到了学校,我自己在后面写了我的名字。全校同学都在大礼堂里,当时学校正在宣布名单,进礼堂的时候没有我的名字,等宣布到最后的时候把我名字一念,全校就轰动了。”蒋大为回忆。
蒋大为回到家里,向妈妈要户口本。
“干吗?”妈妈问。
“上山下乡。”蒋大为说。
“跟谁走?”妈妈问。
“跟(张)佩君一起走,我不能让她自己走。”蒋大为很坚决。
一句话改变命运
在1968年上山下乡的洪流中,蒋大为跟随着张佩君,颠簸在开往内蒙古的知青专列上。
“在火车上的时候很热闹。火车开动之前,父母送的时候,大家都哭天抹地的。等开车了,大家都是同班同学,都是一些年轻人,就觉得还很开心。”蒋大为说。
天津―辽宁―吉林―内蒙古,白城―乌兰浩特―科右前旗,两天的奔波,蒋大为等人到了插队的地方,生产队派人赶着牛车马车来接他们。
9月的科尔沁大地上,已经是荒凉一片。开始感到新鲜的知青们沉默了,女知青用毛毯蒙住头,哭了。
“现在想起来,(那段生活)都不知道怎么过来的。”蒋大为说。
等待他们的是艰苦的生活。
知青住上了“三间房”,左边一间,右边一间,中间是炉灶做饭。
冬天很冷,知青不懂,夏天要把冬天烧的柴火准备好,有一些柴火被邻居的猪东拉西扯,最后没有了。
“夏天还好办,冬天没有柴火,全都要自己到大山里去搂,在雪地里搂柴火。”蒋大为说,很少的一点柴火,只能维持做饭。
知青们为了节约柴火,只能依靠做饭时烧热一个炕。晚上,男孩子挤在一个炕上,女孩子挤在一个炕上。
知青们学会了种玉米、谷子、高粱,学会了铲地、松土、除草……
“每天早晨起来就上庄稼地,回来以后已经累得什么都不想干了。吃饱了饭,没有电视,也没有收音机,大家最多坐一起聊聊天就睡觉了。第二天天一亮又干活了。”蒋大为感慨万千,“现在想起来是故事了,但当时真是……”
“很留恋很怀念那时候的生活。比如说,我们那些小伙伴之间的感情,相依为命,当时我和我爱人没有结婚,实际上也是相依为命,因为那个时候谁也离不开谁,只有团结起来才能生活下去。”蒋大为说,当时自己尽管年轻,但是好像没有志向,没有任何想法了,就想在这儿安家立业,开始当农民了。
“我一生当中,特别是现在,总有一种感激的情怀。我觉得人生当中,有好多人对我有过帮助,有名的,无名的,有你认识的,有你不认识的,还有你根本就不知道的人,在暗暗地帮助你。”蒋大为的感慨来源于他的命运转折。
一天,蒋大为和张佩君正在地里种黄豆,生产队来人找他:“大为,公社来电话了,让你俩去一趟。”蒋大为问什么事儿,来人说不知道。蒋大为和张佩君走到公社,发现找他们的是两名***人。
“你俩会唱歌?”***人问。
“还能唱。”蒋大为说。
“那你给我唱几句。”***人说。
蒋大为唱起语录歌,一首歌还没唱下来,***人认可叫停。
“会唱样板戏吗?”***人又问。
“会唱。”蒋大为和张佩君分别唱了样板戏选段。
“你俩回去吧,回去听信吧。”***人说。
蒋大为和张佩君这才知道了事情的原委:一位天津知青在火车上看到一些***人带着乐器,就问:“你们是不是宣传队的?”当得到肯定回答后,这位知青说,我们天津有个知青唱得特别好,叫蒋大为。被问的人正是吉林省森警宣传队队长,他问:“这个蒋大为干啥呢?”这位知青只是说蒋大为大概在那儿插队。结果,宣传队队长找来了。
“把我放到骑兵部队里,为什么我后来写《骏马奔驰保边疆》,我就是在那儿骑了3个月的马。”3天后,宣传队队长拿着***装来了。蒋大为和张佩君开始了***旅歌唱生活。
“其实就是这位知青,热心肠的知青,他很热情地介绍了我,那么我的命运就是转折。其实这个知青,我到现在可能都不知道他是谁,也许他是一个笑话,也许是一个热情,就改变了我的命运。”蒋大为心存感激。
歌声传遍全中国
在部队的6年生活,让蒋大为走向成熟。
“我们是拳打脚踢,像我,唱歌是主业,然后还要创作,我是创作组组长,然后还要参加集体舞,你得给人陪衬呀。”蒋大为每年和同事们有半年吃住在连队演出,其他时间在宣传队排练新节目,参加一些大的演出活动。
让蒋大为记忆最深的,他们常年到林区,为林业工人和森林警察演出。有时他们扛着行李到长白山上,给山上为数不多的几个林业工人去演样板戏。
“巍巍群山红旗扬,茫茫林海把赞歌唱……”1971年,蒋大为出名得益于他作曲并演唱的这首《采伐工人心向***》。在那个样板戏和语录歌遍布每一个角落的年代,一首新歌无疑让人振奋。
“感激批评我的人,感激那些笑话我的人,就因为他们批评我笑话我,看不起我,我产生了动力,我成功了!”在演唱道路上,蒋大为有很深的思悟。
1975年12月4日,蒋大为调到中央民族歌舞团,6日,他被安排参加演出。
“当时我什么都没有,挺难为我。”没有人给蒋大为伴奏,他被迫到团外找来一个手风琴手,渡过了难关。
“没想到我一上去就火了。”蒋大为的演出被放在上半场的最后,这个压轴给他很大的压力。在8日的演出中,蒋大为被放在了全场倒数第二的位置上,一直保留多年,他的实力日益凸显。
“蒋大为这种唱法,最多唱不过3年。”团里有人说他。
“我怎么才能唱3年,我要唱30年、40年、50年、60年。”蒋大为在不断问自己,在不断研究声乐,不断提高自己。
“这么多年来,我就因为这些人老想看我的笑话,我就不能让他们看我的笑话。”蒋大为笑谈。
《牡丹之歌》、《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等一批脍炙人口的歌曲,让蒋大为扬名全国,甚至国外。
前些年,蒋大为到日本访问,一下船,一位老太太在人群中寻找他。
老太太拿出3张画片送给蒋大为,一张是印有他照片的磁带封面,一张画着北国白雪,抄写了中文《北国之春》歌词,还有一张画着牡丹,上面抄写了《牡丹之歌》的歌词。
第二天,蒋大为发现老太太在餐厅等他,“她就坐在那边,对面就看着,也不说话。”
“结果我们发现,我们住哪个酒店,她就住哪个酒店。我们一共是半个月,她天天跟着,天天走到哪儿跟到哪儿。”蒋大为说。
回国时,老太太站在船下送行,虽然没有言语。
“其实是音乐的魅力,我们也没有语言的沟通,就是音乐打动了她。”蒋大为说。
重拾旧梦
1985年,38岁的蒋大为担任了中央民族歌舞团团长,是当时中国最年轻的部级艺术院团的团长。
“能够管好一个团,领着一个团前进,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儿。所以后来我总结以后,我说我不适合当团长,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我的性格我的兴趣都不在当官上,第二我的能力我感觉能力也不太够,也许现在再让我当团长,我就轻松了。”在领导岗位上,蒋大为显得力不从心,“只凭一种责任感,一种***员的责任心去做了,很多矛盾我处理不了。”
蒋大为辞去团长职务,专心做自己的歌唱家,虽然再次选举他的得票数达到80%以上。
随着改革开放,中国文艺界活跃起来,“走穴”成为比喻歌星赚钱的一个新名词。
而就在这股风潮中,蒋大为成为自由职业者,成为中国最早把艺术市场化的艺术家之一。他坦言,在当时,这好像有点儿负面影响。
蒋大为发现,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深圳,歌舞厅特别盛行,而且民歌歌舞厅是最火暴的。
蒋大为到深圳的歌舞厅演出,立即遭到非议:“你一个歌唱家怎么能到这里演唱?”
“这里是不是中国?是中国,是不是一个文化阵地?是文化阵地,这里坐的是不是中国人?我唱的是不是中国歌?我唱的是《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牡丹之歌》、《骏马奔驰保边疆》,我为什么不可以来?”蒋大为在反驳中为自己打气。
蒋大为认为,其实中国民歌是有魅力的,中国人接受的还是自己的文化。
此后,蒋大为似乎销声匿迹,人们很难看到他熟悉的身影,很难听到他的倾情歌唱。他移居加拿大,为的是女儿的学业。
如今,蒋大为回到北京,在各地的演出舞台上,他频频出现。
在北京的家,蒋大为把客厅当成了书房,当年破灭的画家梦重新拾起。他不仅书画艺术取得成就,还能把中国书法辨证的审美观和他的唱法有机地结合,形成他现在独特的演唱风格和民族声乐理论。
蒋大为还在写一本声乐方面的书惠及后来者:“原来想写一点儿心得,后来我想这本书出版以后,不管唱歌的不唱歌的都喜欢它。写得灵活一点儿,像《十万个为什么》一样,唱歌当中很多问题,你想了解哪个问题,就翻书找这个问题,它就告诉你,这是什么问题怎么解决。”他为此在不断努力,每一个观点都在舞台实践中论证。
“她这一代人和现在20多岁的人不一样,她觉着在家里分工不一样,男人嘛,是在外面闯事业,女人在家做后勤,坚持不懈努力支持你。”蒋大为评价妻子。
张佩君当年也调入中央民族歌舞团,担任民歌独唱演员。1985年,为了让蒋大为安心从事艺术,她放弃了事业,一心照顾家人。
“一生当中,一个家庭对你的支持能坚持多久,你就成功多久。就是说你的妻子,家庭支持你多久,你的事业就到多久。我能够到现在一直是她支持我,要不然,恐怕我也难唱到62岁。”蒋大为动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