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巴赫金曾定义,“文学中已经艺术地把握了的时间和空间相互间的重要关系,我们称之为时空体”,这给长篇小说的研究带来了全新的视野。之前,学者研究巴金的《家》,大多从人物性格等方面入手研究,避开前人的研究路径,笔者将从时空体的角度入手,重新对巴金的《家》做一番解读。
关键词:巴金;《家》;巴赫金;时空体形式
《家》描述了五四时期成都高家这个大家庭,在高家公馆这个空间里的四世同堂。高老太爷代表封建权威的压迫,觉慧、觉民代表五四青年的反抗,觉新代表矛盾体,最后引发的一系列悲剧等,全都在高公馆这个空间上演。
巴赫金提出:“在文学中的艺术时空体里,空间和时间标志融合在一个被认识了的具体的整体中。时间在这里浓缩、凝聚,变成艺术上可见的东西;空间则趋向紧张,被卷入时间、情节、历史的运动之中。时间的标志要展现在空间里,而空间则要通过时间来理解和衡量。”[1]高公馆就是一个空间系列和时间系列交叉的典型。在这里,时间失去了向前的历史进程。
婢女鸣凤在高公馆生活了7年,但她却在这个生活空间里平平淡淡地过去了,连她自己都觉得奇怪。因为在这里的生活单调而重复,白天伺候小姐、少爷,终于等太太、小姐都睡好了,拖着疲惫的身子入睡,第二天醒来,又重复前一天的生活。鸣凤、张嫂,包括之后代鸣凤出嫁的婉儿都是这类在日常生活圆圈里生活着的人,其他人物又何尝不是?只要在高公馆这个空间生活着的人都避免不了这圆圈式的生活。高老太爷每天躺在藤椅上,老态龙钟,却代表高家一切权威的所在。时间在高老太爷这里过得非常缓慢,一天和一年没有区别,他只记得他年轻时也是做官的,治家要遵循孔孟之道,祖先传承下来的一定也要传承下去。所以,高家永远跟夜最亲近,黑暗统治着这所大公馆。
在《家》中,巴金花了大量笔墨描写高家花园,花园虽是“家”中的一部分,但却是一个具有颠覆性的场域,是一个在父权制度下,人可以自由呼吸、个性得以舒展的地方。
战争爆发,大家躲进花园,花园的幽静安谧与外面的战火纷飞、杂乱恐怖形成鲜明的对照。在高公馆,甚或外面,觉慧始终以对抗者的形象出现,他对抗着高老太爷,对抗着当局,但回到高家花园,他便开始面对自己的内心,成为一个感时抒怀、畅诉爱情、深情允诺的柔情者。另外,还有觉新,早年的软弱,使他和钱梅芬错失良缘,在高家馆内,他始终认为沉默是金,但一旦来到高家花园看到皎洁的月光,闻着隐隐的梅香,尤其当看到守寡回到这里的梅芬,所有的记忆倾泻而出,觉新成了一个痛苦的忏悔者。
高家花园里的时间属于过去,鸣凤在水边回想起自己悲怜的身世,回想过去与觉慧互诉情意、互表忠贞的诺言,对自己被许配给人做小妾发出强烈的抗议,纵身跳进花园的湖水中。觉新在这里回想起与梅芬过去的甜蜜时光,回想起自己软弱、不抵抗导致的一出出悲剧,痛苦不已。但也正是因为花园代表着过去,当鸣凤死后,觉慧走进花园时,园中的景象唤起了他的记忆,他觉得自己是杀害这位少女的凶手,但是他说:“我是杀害她的凶手,不单是我,我们这个家庭,我们这个社会都是凶手。”因此,他被一种激情支配着,更加坚定了他出走的决心,更加深化了他的***意识,他的***姿态已经被确立。
在觉新身上,始终体现了理想空间与现实空间的矛盾冲突,所以他以一个矛盾体出现,但这个矛盾体最终向现实空间妥协,因而引发了一系列悲剧。然而,觉慧则不断向现实空间发起挑战,不断为空间的移动做尝试与准备,最后成功完成了空间的转移,也实现了人物个人的成长。
觉新是一个矛盾体,年轻时有兴趣、有爱好、有热情、有理想。“他对于化学很感兴趣,打算毕业以后再到上海或北京有名的大学里去继续研究,他还想到德国去留学。他的脑子里充满了美丽的幻想。”[2]认知语言学家Fauconnier的心理空间理论认为,语言的形成和理解涉及一系列心理空间连续的层级结构。为了与Fauconnier提出的心理空间相区分,笔者在这里提出“理想空间”,特指人物内心向往之,理想的处所空间,也可以说是幻象空间。觉新理想的生活空间原本是像北京、上海,甚或是德国那样的摩登之地,并为这个梦想深深沉醉过,但最终幻灭,这足以证明觉新年轻时是思想进步、充满活力的青年。但是,作为高家长孙,父亲死后,他必须挑起全家的担子,对整个大家族负责。只要他生活在高公馆这个现实空间内,传统的孔儒之道,父为子纲,尊老爱幼等等思想就像梦魇一般攀附在他身上,他不可能摆脱。觉新想过逃离高公馆这个现实空间,奔向自己的理想空间,但是现实不允许,最后他成为一个矛盾体,在保守与先进两种空间不停扭打,最后他慢慢滑入现实空间一端,不再反抗,这就是觉新这个人物的悲剧。
在觉慧身上,可以看到五四青年的蓬勃朝气,可以看到作者本人的***情怀,可以看到闪光的人道主义。在小说里,除去在爱情中犹豫徘徊,其他大多数情况,他都保持一种反抗的叛逆形象。对于高公馆这个现实空间,觉慧的态度是:始终想逃离。参加运动,请愿游行,刊印《黎明周报》,发表激进文章,觉慧在小说里简直是个新新人类。面对高公馆这个“狭的笼”,他采取与觉新完全不同的态度:坚决反抗。他向往的理想空间是上海,可以说,他离开之前,所有的经历都为觉慧最后由现实空间转移至理想空间奠定了基础。小说最后,他去了上海,完成了空间的转移,也实现了个人的提升。
《家》中表现的时间性不是很明显,因为时间在其中表现得很缓慢,但如此缓慢的时间正有利于高公馆这个空间的表现。高家是一个封建大家庭,上演了各种琐碎日常。在这里,时间让位于空间,对空间的细致、详尽地描写,更能表现封建大家庭的广阔***景。当这样广阔的空间最终土崩瓦解之时,对于曾经的辉煌奢华也更能深入人心,对于腐朽没落的封建体制的批判也更具说服力。
《家》隐隐中有一条时间线索,从觉慧还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到之后爆发,觉慧积极投入到社会运动,再到最后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觉慧去上海当前线记者,实现个人的解脱与升华。这条时间线索以主人公觉慧的成长史表现出来。
再来分析高家所在地,成都这个大的时空体。《家》中表现的成都正处于五四时期,这个时期应该是思想***,主张人权,学生运动高涨的时期。但是成都处于中国的西南区域,这个四川盆地里的大平原四周就像围了一堵墙,相对比较闭塞,沿海城市的先进思潮就像台风,由东往西吹,吹到内陆成都时几乎就失去了势头。所以,在成都这个空间里,思想仍然较为保守,封建的大家庭仍然守着祖宗牌位过自己的日子,他们只在乎个人时间和心理时间。这其实是觉慧这一类新青年出走的大的背景,因为他们在这里格格不入,迫切要去更为开通的地方。
巴赫金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全新的艺术时空观,在他看来,时间和空间是密不可分的,具有统一性和统一性。运用巴赫金的时空体理论,重新解读文学作品,相当于独辟蹊径,重新找到一条登上文学这座山峰的路径,这也避免了一而再,再而三拾人牙慧,研究前人已反复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巴赫金.小说的时间形式和时空体形式――历史诗学概述[M].
[2] 巴金.巴金选集(第一卷:家)[M].四川人民出版社.
[3] 韩石.家庭小说之家庭:幻象・性格集合・时空体[J].南京师大学报,2005(5).
[4] 刘书成.论中国古代小说的时空模糊叙事构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1995(5).
[5] 赵坤.文化错动中的人生悲凉――《小城三月》的时空体形式[J].纪念萧红诞辰百年特别奉献专辑,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