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罗丹的雕塑作品《沉思》以其独特的外在形式给人带来深刻的哲学感受。文章分为形式与内容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从解析雕塑的形式入手,点明此作品为非完整造型的艺术作品;第二部分,由外在形式深入到精神内容,从艺术哲学的角度剖析了作品彰显出来的思想内涵,个体在大众面前心灵的独特,精神在现实背后脆弱的虚美,生命对价值意义无解的追问等。
[关键词] 罗丹;雕塑;非完整;思;独特;精神;意义
1886年~1889年间,罗丹按照女弟子卡蜜伊的原型创造了雕塑《沉思》,作品表现了卡蜜伊头戴布列塔尼新娘的尖顶高帽,目光忧郁,陷入深深的思索中。皮埃尔・戴在《罗丹传》中写到:“如果我对这个形象解释得不错,这表明她婚姻的理想确已形成,不过,也许只是不可企及、无法实现的理想而已。”这件雕塑作品表现了罗丹对卡蜜伊的认识以及卡蜜伊对婚姻的憧憬。罗丹不能满足卡蜜伊想要的美好婚姻,因此,卡蜜伊的需要只是梦里的空中花园,无法实现的痛苦折磨着她,婚姻的理想如海市蜃楼一般遥不可及又虚无缥缈。
这篇文章不是通过雕塑《沉思》来讨论罗丹与卡蜜伊的感情纠葛和谁是谁非。在这里,我想借助《沉思》独特的外在形式表达出我个人对造型艺术的些许认识以及艺术形式本身带给我对人生的点滴思考。
造型艺术中的“完整”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客观事物在人的视觉中的完整,即人对自然的摹仿;另一种是表现,即艺术作品表达出创作者主观意象的完整。前者指的是作品忠实地再现客观世界,如贡布里希指出的“希腊人大画他们看见(saw)的东西。”以及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艺术作品等;后者指通过作品在视觉上形成的不完整造型,从而得到某种情感上的充分表达与释放,如贡布里希所说的在中世纪,艺术家还懂得在画中表现他感觉(felt)到的东西,“正是由于摆脱了模仿自然界这一束缚,获得了自由,他们才能传达出那种超自然的观念。”因此,“非完整”的造型艺术不是完全地模仿客观世界,而是在客观造型的基础上添加或是减少些什么,以此把一个隐匿着的人的精神情感世界外化出来。
罗丹的雕塑作品《沉思》就是这样一件“非完整”的艺术作品。
一、独特的形体
作品整体造型巧妙别致,粗糙的石块上面“伸出”一个精致的少女(卡蜜伊)的头,五官端正,肌肤光洁,眉目清秀,双眉似有微蹙,眼帘低垂,神情茫然,“好似凝视一个人生痛苦的深渊,流露出难名的悲感与不安的沉思”,鼻线挺直,似有平静的呼吸从鼻内传出,唇部饱满,一旦开口,语言似乎也会很迷人,小巧的下巴紧贴底部冰冷的基座上,好似被粘固住一般,动弹不得。但是,她好像没有意识到自己已被粘固住了,仍在一味地思考着头脑中的问题,久久都得不到解答。头上戴的布列塔尼新娘的尖顶高帽被塑造得轻盈飘逸,配上脸部的造型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了少女的纯美与青春,雕塑家用双手解救着被大理石捆住的生命,可是,这个生命只被他释放了一部分。整个雕塑只有头,只有头部被罗丹精心地雕造了出来,头部以下没有身子,没有与头部相配的修长健美的身姿,头下的石材未被加工过,长方形的石块理直气壮地包裹着少女的身体,突兀之感惊人眼目,疑问之思随之而来。为什么这件作品会是这样?人工的精雕与天然的粗糙在这件雕塑作品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未完成”感十分强烈。
“罗丹不重视外形的完成,他喜欢把一些东西留给观看者去想象。”同时,罗丹信奉真实自然的法则,对他来说,艺术的美存在于内在的真实表达。他曾表示过:别人的塑造只是表现外表,我却在外表之外,兼表内心,这当然也是自然的一部分;我看到的是全部的“真”,不只是外表的“真”。真实的自然并不只是罗丹眼中的自然,更多的是罗丹心中的自然和罗丹感受到的生命本质。罗丹作品的艺术魅力不仅仅是外在形式的新奇与逼真,而更多的是作品哲学意义的表露和揭示,是人物内心的情感与思想的自然表达。事实证明,雕塑《沉思》的这种“未完成”感强烈地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激发了我们的想象力,作品的思想内涵似乎也已呼之欲出、完美无缺了。
二、疑问的沉思
1 个体与大众――个体的独特
作品《沉思》无论是放在古典雕塑作品中,还是放在人群中,她都是一个特例。对于完整的雕塑作品来讲,她属于正在完成的过程中;对于正常的人来讲,她只拥有一个人部分的完整。
她是一个美丽与简陋的混合体,美丽是因为她和别人一样拥有完整的头颅;简陋是因为她没有拥有和别人一样的躯体,但也是因为她头部的过于完整,使她处于完整和不完整的边缘范围,她找不到属于自己的归属地带。她想获得一个完整的躯体,这样才不会导致她的精神的变异。或者干脆让头部恢复到粗糙石块的原样,这样也就不会招来异样的眼光。她想无视世俗的偏见,昂头自在,但偏偏又低视到自己的与众不同。她看到的是自己的粗陋与简单,她被看到的样子却是个有着完美面容的异类。她想做个洒脱快乐的异类,但又不停地去思索自己为何和别人不一样。她不明白是因为她的与众不同才让她陷入了思考,还是因为她会思考了才使她远离了正常。
她脱胎于这块石头,却又不同于这块石头,她渴望脱离这块石头,但却又无所适从。由于她们之间(上下的石块)内在天然的联系和外在显著的不同,让她困惑不已。她在想,如果她的头部也是一个方形小石块,那么放在简单的大石块上就不会产生如此大的反差了,同时也不会让她沉思于自己的与众不同以及努力寻求改变的渴望。其实,改变可以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她自身形体的变化,一是世俗观念的变化。而她所能做的,不是去左右世俗的偏见,而只能改变自己,头部再恢复成石块状已经没有可能,因此她的身体似乎在头下的石块里面努力地挪动着,以期待从中脱离的一瞬间,期待所有的碎石块都飞溅起来,期待完整的躯体显露在大众的面前。但是,现实的形体让我们看到这样的一种脱离是多么的不可能。
2 精神与肉体(思想与现实)――精神的虚美
雕塑《沉思》通过独特的造型表达了思想的绝对自由与不能***,罗丹所要表现的是“思想成了主宰一切的最高存在”,他表达了卡蜜伊想要和罗丹结婚的完美理想,但是,美好的理想没有现实存在的可能作为依托。理想与现实的不和谐,反映在这件雕塑上,就是头部与头下部分在形式上的极大冲突。
在罗丹看来,虚无的精神世界、想象的生活对于卡蜜伊来说才是完美无缺的,才是可以让她全心去信赖和投入的。精神(思想)在某种意义上,是个虚无的存在,它不以客观可视的方式显现。罗丹也能理解卡蜜伊的理想婚姻的完美程度,罗丹用他特有的雕塑艺术方式,为她的“精神和思想”赋了形,一个完整且完美的少女头部的形象。但是,对于罗丹而言结婚只是一种想法,现实的他不可能帮助她实现爱情的专一。完美的理想存在于想象的虚无中,完美的理想源自与不能把握的现实的冲突对比中,完美的理想脱胎于现实中不 可能的存在中。
相比较而言,可视的客观现实处处充满了缺憾与不如意,卡蜜伊要求罗丹完全属于她或者完全属于别人,要他对爱情专一。可以说,卡蜜伊在现实生活中索要完美,这就意味着,她要么放弃理想,要么承受压力。罗丹把她对现实的无奈和迷惑的情感用雕而不琢的方式处理,由此产生了雕塑《沉思》强烈的冲突美,借此,雕塑家表达出虚无的完美性,但是这种虚无又受制于现实的控制,虽然完美,却不能够***,不能够获得完整的存在形式。确实,人的思想脱胎于肉体(现实),但同时思想又要受到肉体(现实)的限制。作品《沉思》通过看似不完整的形态,强烈地表达了思想渴望自由、思想渴望控制现实,然而又无可奈何的低视。
雕塑中的她或许也在疑问:肉体是精神的居所,我不想放弃它,可是,为什么我的居所是如此之丑陋、简单,如此之与众不同而让我难以接受呢?她被捆住了,捆得很牢固。为了这个美丽的头颅,她要承受极大的心理压力,她要顶住世俗的异样眼光,她不愿放弃这个完美的头部,但是这个头颅却没有与之匹配的身躯。理想在高高飘扬,却迟迟找不到现实中可行的落脚点。她渴望把头下的石块提起后摔碎,但是她好像又知道那诗人的名句:“他的灵魂摔坏了她的肉体!”摔碎了肉体,获得了自由,但又失去了寄存的空间,自由就意味着消失。这样的自由要不要,她陷入了思考。为了理想的自由,明知会有摔坏的危险,她宁愿带着笨重的身体飞行,去追赴美的信仰。
3 生命与意义――价值的追寻
美是人类生命追求的精神核心。卡蜜伊是个性格热情、倔强执著的少女,在青春的年华里,她单纯而不顾一切地追寻着生命中的美。罗丹就是美的源头,对卡蜜伊而言,罗丹像永远不会落下的太阳,而她就甘心情愿地成为不知疲惫的追日夸父,不停的奔跑、不停地追赶、不断地接近心中的美。只要还能感受到天上温暖的阳光,心中的追求的希望就会一直热烈地涌动。
雕塑《沉思》似乎也预示出,虽然思想在变化或趋于完美,却依然无力改变自身的生存境况以及世俗的偏见观念。作品中的她不仅是在低视自身,同时也是在审视她的生命,对于她完整而美丽的头部来说,雕塑没有带给她完整和健全的身躯,或者说,生活中罗丹没有协助卡蜜伊去实现她心中的那个梦。这造成了她的不和谐,外在形式上和内在心灵上的不和谐。这种不和谐让她苦恼,让她沉思,让她不得不做出选择。她还要继续偏执的坚持吗?放弃后,她还能继续健康的存在吗?经过长年无望的恋爱,他们分手了,卡蜜伊21岁至34岁的青春年华也随之烟消云散了,遥远地封存在了她鲜活的记忆中。她奋不顾身地投入地爱了、索要了,也孤注一掷地被打败了、放弃了,最后不可救药地伤心了、疯掉了。
她很失败,也很可怜,但是她很真实。她很真实地展示了自己的与众不同,她很真实地去选择,很真实地面对不被选择的结果。她很真实地活过。也许,这就是她的追求,这就是她内心最真实且最冲动的选择,她宁愿昙花一现般地绽放,也不愿平庸地宁静。她宁愿像烟花一般在夜空中拥有短暂的绚烂,也不愿做黑暗中的一盏默默无闻的路灯。这是她的意义,她真诚的去爱了,也裸的痛了。
尼采说过,酒神的精神是肯定生命,连同它带来的痛苦。
夸父没有追到太阳,但他经历了追逐的过程,他勇敢地面对了自己内心的执着。
西西佛始终没有停下推滚巨石上山的轮回脚步,他依然在上山与下山的路上执着而真诚地跑着,在每一次的巨石滚动中抒写着自己对生命意义的答案。
人生中的重要是曾经真诚地面对过自己的心灵,真诚地表达过内心对爱与被爱的渴望,同时真实地体验着痛苦的感受。
生命的意义是不能去追问的,这样追问就是无意义的。也许,根本就思索不出来生命的意义,而思索本身就算是意义吧。我思,故我在。没有结果,没有最终的意义与价值。
这一部分的文字或许就像雕塑《沉思》的基座部分一样,是粗糙的,是不需要雕造出来的,或者说,是不知道应该如何去塑造的,是没有办法去表现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对罗丹雕塑作品的艺术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