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托尼·克拉格是英国后现代雕塑大师,对人造材料的不断探索是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文章根据他的创作历程,总结了他创作前期与后期的雕塑趋向,进而分析其雕塑形式如何与材料紧密结合,以表现物质、自然、人类生存状态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托尼·克拉格 材料 雕塑
托尼·克拉格,是英国后现代雕塑大师,挖掘材料潜在的各种可能性是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他的雕塑生涯中,材料始终被视为创作的起点,在很大程度上,所选择的材料已经决定了这个雕塑的形式。在他看来,不同的材料有着不同的情感体验,且这种体验应该被抽象化,因而他的作品既拥有丰富的故事内涵,也时常让观者感到迷茫。克拉格说,“我是个唯物主义者,我不信神,我相信材料,认为材料就是一切。雕塑的目的也是要研究材料世界,但不是科学家那种根本性的研究,而是要赋予材料价值和意义。如果没有艺术,材料就没有意义。”“我感兴趣的不是发现新的材料,而是为材料寻找新的意义。”克拉格对材料的认知比大部分艺术家深刻,如果说一般性的艺术家是利用材料来表达自己的观念,克拉格则是用观念来展示材料的潜力。
一、对材料的“高度兴趣”
托尼·克拉格 1949年出生于英国一名工程师家庭,后进入生化实验室工作,并萌发了对艺术的强烈兴趣,于是他开始作画,学习雕塑。正是由于他的家庭背景和工作经历,克拉格具有严密的理性思维,使得他对材料的运用比纯粹的艺术家更具思辨精神。他利用背景知识深入到材料内部去,从本质上将材料的潜能发挥到极致。他惯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和材料,包括塑料、陶瓷、石膏、木材、钢铁、青铜、橡胶、聚氨酯、聚苯乙烯、合成碳、玻璃纤维及新出现的材质等,当然,运用这些常见材料制作雕塑已并不稀奇,克拉格显然有着更高的智慧,才能从万千的雕塑中脱颖而出,那就是科技与雕塑的结合,即重视介质、比例、生成、技术、计算机等手段的应用,并最终找出适合某一种材质和工艺的切合点,使作品浑然天成。例如,《操控》这一雕塑的表面覆满了凸起的二进制数字1和0,如同印上花纹的橡胶轮胎表皮,观者甚至都不会察觉到这件作品其实是铜铸的。这是克拉格利用计算机技术以极复杂的程序完成的,在表达观念的同时,又为雕塑增了几分神秘。雕塑作品《哈姆雷特》则是由成千上万的薄胶合板堆叠成的岩层状物体,其制作涉及三维电脑设计和精密建模。看似光滑精炼的雕塑,实际上需要成熟的技术才得以完成,而克拉格能将天马行空的想法亲自制作,而非工厂代劳,这归功于他富于挑战的精神。
二、对材料美感的探索
托尼·克拉格的早期作品主要是由已发现的材料、废弃的建筑材料和家庭废物利用处理出的材料制成的,此时的他主要是对材料本身的形态、颜色、质感的美感的发现,以及对这些材料在特殊的空间中所体现的与人的生命状态之间的关系。《马铃薯脑袋》是克拉格第一件使用塑料作为材料的作品,艺术家把每一个脑袋用黑白摄影拍摄下来,手工给它们上色。塑料的鼻子、眼睛、耳朵、嘴巴被按照某种数列规律添加在马铃薯上,制成一个个很特别的“脑袋”,使作品具有浓厚的形式主义意味。
1977年,克拉格移居德国,从德国发达的机械材料中获得了启发,并拓宽了材料应用领域。《教堂尖塔》就是他应用重力原理的一件作品,他将工业化的金属材料组成4件圆锥状的物品堆,形如教堂的塔尖,层层堆积的金属体没有任何内部固定,只靠地心引力保持垂直。这些似乎年久的金属件搭配在一起所形成的色彩对比,别有一种原始意味。凭借这件作品,托尼·克拉格获得了英国最高艺术奖“特纳奖”。
在前期的试验中,克拉格主要还是利用现成品所蕴含的意义,通过组合、堆放、排列构成初级形态的艺术作品。如果说我们从他早期的作品里看到了其他艺术家些许的影子,那克拉格成熟期的创作则是充分找到了自己的语言。
三、以不同材料表现人体抽象之美
2000年之后,克拉格把兴趣点集中在利用不同材料的质感表现“人体的抽象之美”。这是一个十分大的跨度,没有了现成品的影子,替代的是陌生的人造形态,但又似乎是在大自然中看到过的形态。他的作品中常出现多个人的头部在延展变形后被自由组合的形式,远观如同连绵起伏的山脉,近看人的脸部依稀可辨……他将人与自然、无机与有机融入作品,使作品具有浓厚的历史感和宏大的景观意象。《思维***景》就是一件典型的青铜作品,观赏者可从某个角度发现多张人脸。这些头部(人脸)被错落地挤压在一起,如崇山峻岭般,形成一种内在的张力,模棱两可的形象在人眼前呈现了一个富于艺术情趣的新景观。《是耶非耶》等作品亦是延续了利用青铜将人脸与层岩结合的手法,五官更被虚化成波浪形的纹理,与岩层本身的形态难舍难分,营造出更加幻化的场景。
作品《伙伴》利用玻璃纤维表现人的肠子:大小不一的球茎状物体代表了正在分解消化中的肠道纤维,它们向周遭空间中膨胀出去,表现出一种相互捆绑、难解难分的生命状态。与其相近的作品《远房表亲》更让人难以理解,通过聚氨酯将玻璃纤维制成的各种容器连接起来,克拉格解释这个物象是人类的“远房表亲”——狗,或者是狗的肠子……在受众看来,这一造型跟狗没有丝毫的关联,可是克拉格并不在意这究竟是什么形,他意在创造一个新的物种,使其看起来如同生长变化的有机体,向着空间的各个方向伸展。在这些“怪异”的作品中,克拉格没有同某些极端艺术家一样把对象表现到令人作呕,品读其作品时,没有压抑的感觉,反而可以理解为中性或者美好的。事实上,克拉格也意在如此,他不是发泄对生活的抵抗情绪,而是引导人们探寻人与自然交融的深层关系。
结语
处在后现代主义时期,托尼·克拉格的艺术追求总体上与时代艺术风尚协调一致。材料在他的艺术中真正起到话语的作用,在形式上,非写实的抽象语言表达占据着创作的绝对主导地位,形成了他独有的艺术特质。他对科技的融入,挑战了常规雕塑,宣告着那些靠堆放、排列等原始手段就可表达观念的做法已处低端。从早期对材料自身原理之美的探索到后来利用材料质感表现人体的抽象之美,托尼·克拉格创作的不断成熟表明了他意在发掘物质、自然、人类生存状态的互动和反应,因而从艺术观念、技术、材料上均拓宽了艺术的范畴。
参考文献:
[1]王梦佳.托尼·克拉格:材料与形式的有机生长[J].雕塑,2012(2).
[2]托尼·克拉格.雕塑与我[J].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
作者王筱淇系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系2012级研究生
李昌菊系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系教授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材料即一切——托尼·克拉格的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