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的城市雕塑,彰显着这座城市的人文特色,体现出这座城市“崇文、融合、致远、创新”的城市精神。
苏州古城区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往日的情韵渐渐失落,历史的记忆链发生了断裂。留存古城区的记忆,留存这座城市的历史表情,已成为决策者和雕塑设计者的集体行动。
干将路是横贯古城东西的主干道,两路夹一河的风格,复原了古城旧时的韵味。在干将路东西两端矗立着两座巨大的雕塑,设计者融合了浓郁的吴文化韵味。东面一个叫“苏州之窗”,形似一扇开启的窗户,寓意苏州是开放的城市。西面一个叫“园林之窗”,运用了苏州园林中借景的艺术形式,寓意苏州是美丽的园林城市。这两座雕塑使苏州雕塑文化的艺术特征发挥到了极限,不管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路过此地多要时时回头凝望。
为了突出吴地文化的人文特色,重现旧时苏州的民俗风情,苏州观前街上建有两组青铜雕塑,反映了旧时苏州人特有的闲适风格,洋溢着浓浓的姑苏风情,体现出苏州这座城市的人文品位。“吆喝的摊贩”,取材于深受市民喜爱的糖粥摊。在上世纪在三十年代,白相玄妙观成了苏州人闲暇时的好去处,这里是玩乐、购物、烧香、祈福的热闹场所,到玄妙观吃糖粥,是一种风俗和享受,直到现在逢过年过节时,糖粥摊的身影还会出现在玄妙观,给节日的苏州烘托出浓浓的暖意。一个骆驼担就像一个流动的小吃店,画面以一个正在吆喝的老汉和一个被糖粥香甜所吸引的儿童,反映苏州小吃特有的魅力。
“荡观前的村姑”,苏州人将逛观前街称为“荡观前”,说是在通过一个“荡”字反映苏州人特有的无忧无虑、有说有乐、不紧不慢、宽松舒畅的逛街心态。作品以少女两人带一儿童,相携漫步观前的场景,通过两人正在行进的步态,独具苏州传统特色的拼接服饰、头巾及有说有笑、欢悦愉快的神态形象,反映了村姑进城的愉悦心情。旧时苏州人以“荡观前”作为消闲游乐的口头禅,一个“荡”字,重在那种人挤人、人看人的热闹氛围。直到现在,家里来了亲朋好友,除了去园林转一圈外,到观前街走一走,看一看留存在观前街的老苏州传统,是必不可少的。
一面是传统文化,一面是现代经济,苏州工业园区将这两者有机地合为一体,成为今日园区最生动和真实的写照。设计者用现代意识激活古老文化元素,把握住古韵与今风的和谐统一。耸立在园区中央公园的“合作”,将中国与新加坡两国合作的丰富理念用简洁的方式直觉地表现出来,令每一位来到园区的人为之眼睛一亮。“祖孙乐”雕塑,被安置在中新路南边的绿化带边上一张长椅的一端,长椅的另一端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地方空在那里,是给游人休息用的,使游人和雕塑融合在一起。雕塑“手拉手慢慢走”,表现的是一位女老师和五个孩子。几个人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来湖滨大道游玩的小朋友,都很喜欢这个雕塑,觉得非常好玩。现代大道是园区贯穿东西的一条交通大动脉,三十多个各类雕塑,组合成一个塑像群体,车行路上,移步换景。
新区的雕塑体现了“科技、山水、人文”的特点。“花之问候”坐落在新区的狮山花苑,大理石座上,既有现代表现手法的艺术力度,又符合江南传统的审美趣味。“安居乐业,年年有余”营造出一派水乡情韵,使人联想起水波、风帆、游鱼,会体会到一种丰衣足食的喜悦。不锈钢雕塑“旋”,则是以它那富有力度的造型向我们传达出一种充满了时代感的信念,把我们对美好前程的向往和自豪表达得淋漓尽致。狮山路、滨河路交叉口的“异彩”雕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成为新区快速发展的象征。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苏州城市雕塑的古韵今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