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三少爷的剑》获得票房总收入9674万,在近期上映的武侠片里已经是很不错的成绩了。虽然人们普遍关注影片背后的主创人员,但不容忽视的是,改编自武侠小说的武侠电影,近年来数量锐减。本文以该影片为例,分析国产武侠IP的改编之路。
【关键词】《三少爷的剑》;武侠电影;IP改编
中***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6-0143-01
曾几何时,华语电影当中最受欢迎的类型之一是根据武侠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随着近年功夫片、武侠片的式微,由武侠小说改编的电影虽然仍有电影人在坚守,但在电影界IP盛行的今天,已经难逃边缘之实。而近几年涌现出的武侠电影作品似乎也总难在票房、口碑上令人满意。
仅从视觉效果来看,《三少爷的剑》绝对称得上是武侠电影的复兴之作,这种复兴不仅是源于服装道具的制作精良,更在于电影在秉承昔日邵氏风格的同时,善用特效技术,兼具武学之美与电影之美,这种出色的观感体验在昔日因技术上的限制而无从得见,只有真正致力于匠心的善用,方能如此这般将一个隶属侠者的江湖散发出夺目的魅力。
一、20世纪90年代功夫武侠片的高峰
武侠小说改编成的电影,可以算是最早的电影类型之一。早在20世纪20年代,明星影片公司根据平江不肖生所著《江湖奇侠传》改编拍摄《火烧红莲寺》后,一时间群起效仿。
到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功夫片、武侠片迎来了新的时代。1965年,邵氏公司老板邵逸夫对泛滥老套的武打片开始厌倦,决心要拍摄新类型的武打片,在此期间,由张彻执导并联合倪匡编剧的《独臂刀》成为第一部票房超过百万的武侠片,从此奠定了张彻在影坛的地位。这部电影虽未直接改编自武侠小说,但有借鉴金庸的《神雕侠侣》。不过和金庸相比,另一位武侠小说家古龙的作品则被改编得更多。从1965年改编自《剑毒梅香》的《千手神拳》上映开始,到今天的《三少爷的剑》。由古龙作品改编成的电影达200部之多。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香港影坛迎来了胡金铨担任总导演的《笑傲江湖》系列,徐克随后推出的东方不败形象(林青霞饰演)也深入人心。导演王晶也将金庸的《鹿鼎记》搬上了电视荧幕,当然它的成功与演员周星驰的表演有很大关系。而后,由于录像带的出现,使得武侠电影和原著小说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金庸也日益成为内地读者最喜爱也最熟悉的当代武侠小说家之一。
这一时期是武侠片的高峰期,由武侠小说改编的电影则呈现出大开大合、大刀阔斧的气象,大部分作品都具有电影创作者自己的风格,原著反而被弱化,小说主要是提供故事情节和人物。
二、武侠电影向影迷电影的转变
2000年以后,长篇武侠小说改编的作品更多以电视剧的形式出现。在现在这个IP井喷的年代,武侠小说已然算不上是特别抢手的电影改编资源,改编自武侠小说的影视作品也在不断减少,这与近几年武侠片的低迷有很大关系。近几年,武侠片的票房很难突破3亿这个“瓶颈”,但作品前期的投资成本又很高,合适的演员也难找,再加上海外作品及好莱坞对华语动作片需求量的锐减,因此,武侠片本身就在走下坡路。
而作为武侠小说,本身也存在着逻辑混乱、难于改编的情况,用以往的经验来看,由小说成功改编的电影,比如徐克的《东方不败》,只是选取了原著中的一段。又比如《东邪西毒》,只借壳而换内核,表现更多的是电影创作者个人的风格特色。“就比如欧洲是很难把《战争与和平》拍成电影的,长篇武侠小说可能还是更适合以容量更大的电视剧的形式来表现。”武侠题材电影产量低,反映了时代审美的变迁,如果说过去高峰时期的武侠电影是主流电影,那么现在则是更加小众的影迷电影。
三、武侠IP改编的力不从心
出色的制作离不开剧情,如同《卧虎藏龙》,若剥离了剧情构思,其也就成了一场狗尾续貂的《卧虎藏龙:青冥宝剑》。《三少爷的剑》虽然有着出色的视觉效果和观感体验,但在剧情的编排上却显得力不从心,对原著改动过大,使电影不仅在叙事上显得凌乱,故事性也被削弱。@部电影最大的问题并非只是对故事情节的改动,而是台词的设计,这对于一部苛求于意境表达的作品来说,显得尤为失败。
徐克与尔冬升的联合,在视觉上确为观众呈现出了一个足够精彩的江湖,遗憾的是,没有锻造出能以此相媲美的内在,从根本上来说,这部电影只有原著的“形”,而难见原著的“神”。
参考文献:
[1]刘大先.一个武侠IP的前世今生――观电影《卧虎藏龙》[J].中国艺术报,2016(2).
[2]张宗伟.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游记》的电影改编[J].当代电影,2016(10).
作者简介:
崔 强(1994-),男,汉族,河北人,西南大学美术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艺术学理论。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从《三少爷的剑》看国产武侠片IP改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