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性格是指一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与其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的个性心理特征。性格的初步形成始于幼儿时期,这时候幼儿的性格未定型,富于可塑性,周围环境对他的影响至关重要。著名心理学家赫尔曼曾用50年对1528个人进行超长研究,结果表明:一个人成材与智力因素关系不大,而是与其非智力因素关系大,如:性格和情商等,可见性格影响人的成才。
关键词:幼儿;性格;培养;活泼开朗;家园共育
根据幼儿年龄发展特点,幼儿处于性格萌芽阶段,是最初的起点教育,这种起点教育对幼儿的今后有着深刻的影响,在工作中,我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对幼儿保持教育要一致性
现代家庭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庭教育过程中,首先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要统一认识,克服树大自然直,孩子大了自然会懂事等错误观点。尤其是祖辈们对孙子孙女的过度溺爱,经常为了一些小事情,与孩子父母发生分歧,产生矛盾,造成孩子无所适从,使之缺乏正确的是非观念,因此家庭教育一定要保持一致性,那么保持一致性的具体做法应有以下几点:
1.情感投射要一致
情感投射应一致是指家庭中的每位成员对子女应具有同种程度的爱,怀有相似的感情,持趋于一致的教育态度。这种爱、情感、态度通过成人对子女的言行表现出来,如果对孩子情感投入的幅度、强度不一致,会导致孩子对家庭成员亲近、疏远,甚至会产生敌对心里。
2.教育思想要一致
举一个例子:一个邻居家孩子将妈妈刚买的新玩具借给了邻家小朋友分享,回到家里,爸爸表扬了他的大度、无私的行为,而妈妈却说孩子傻,把自己的新玩家借人玩,将孩子数落一番。这种教育思想的不一致就会使孩子无法判断是非的正确标准,从而使孩子失去言行的方向性。
3.教育过程要一致
由于每个家长存在着的个人经历、性格不同,文化水平的差异,因而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如果在教育孩子方面一旦出现分歧,家长一定注意,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争吵,把分歧暴露在孩子面前。应该心平气和的弄清情况,找出原因,协调解决,取得共识,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二、培养幼儿关心他人,从而分享欢乐
独生子女处在家庭中让人围着转的地位,因而也决定了他们的特异性,如自私、孤独、不合群、不关心别人等不良性格。为了防止幼儿在家庭中“以我为中心”,杜绝幼儿不良性格和行为的滋长,我们做家长必须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着手,让幼儿在行为上得到陶冶。具体做法如下:
1.要给孩子从小为别人服务的机会。
父母往往看见孩子高兴就满意,看见他们伤心就不安。一些老年人对第三代的胜过于对待子女。其实,百依百顺反而造成小辈对长辈不尊重,不爱护。在3―6岁幼儿身上,不难看出溺爱造成孩子自私的不良后果。如,分苹果时,奶奶都婉言拒绝,并:“奶奶牙齿不好,宝贝自己吃。”几次下来,孩子每次分到奶奶那就转身走开了,还不忘说上一句“奶奶的牙齿坏了。”因此,家长不要只是关心子女,应当从小让孩子知道父母养大自己不容易,要懂得感恩。
2.身教重于言教。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也是最有效的教育。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有的家长宠爱孩子,而不让孩子去帮助别人,只知道教孩子享受快乐,而不知道教孩子使别人快乐。”要教育孩子关心人,父母自己首先要做到关心别人。这样,在父母言传身教的感染下,孩子很自然地处处想到关心人。
3.当孩子的自私行为萌芽时,应及时引导、教育。
有个例子很值得我们深思,我们幼儿园在“六一”儿童节那天,发动小朋友为农村幼儿园捐献玩具,主要是培养孩子从小、关心他人、爱集体的观念。然而愿意把自己最喜爱的玩具献出来的幼儿为数不多,大部分孩子带来的是破旧的玩具,还有极少数不愿意而哭鼻子的。类似这种事情生活中经常发生,有的父母发现孩子的自私行为认为是小事,没有及时制止,日积月累,坏思想一旦形成就难以纠正。
三、爱孩子应该爱得适度
鲁迅说过这样一句话“无情未必真豪杰”。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时代,爱孩子不能不顾客观实际。生活上对孩子有求必应,处处溺爱孩子,使他们养成目无尊长、好吃懒做、胸无大志、缺乏活力和创新精神,这样的孩子是成不了大器的,爱孩子要爱得深沉,爱得高远。
1.树立家庭教育的权威性
子女在伦理道德和物质生活中对父母的依赖及家庭中所有成员根本利益的一致,决定了父母对子女具有亲缘的权威性,有助于培养子女的优良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还有助于纠正子女的不良行为习惯和思想意识。如果养成子女礼貌待人的行为习惯,就要求子女首先说声“爸爸或妈妈、爷爷或奶奶我上学去了”;放学回家必须向家长问好;出去玩或办事,必须先说明情况,征得家长同意等等。
2.采取听任法
当孩子某种不正当的要求得不到满足而哭闹时,大人可以先不予理睬,孩子毕竟年龄小,他的意志薄弱,一旦自己的计谋不能打动家长时,他会改变方式或默然消退。如家长没给孩子买喜欢的玩具,为此孩子开始哭闹,家长可以随他去。这样的教育方法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他之所以哭就是想引起家长的关心和注意,一旦家长不管不问时,他会自讨没趣、擦干眼泪,甚至可能悄然走到父母跟前,看父母是否生气,并给父母道歉。
四、要尊重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人的精神支柱,即使是能力差的幼儿,只要能发现他的长处,并提供取得成功的机会,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就能把他内在的潜力挖掘出来,用正确方法培养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1.帮助幼儿获得并尊重他们的能力。
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我们看到能力强的幼儿往往很有自尊心和自信心,说明了他们的能力在其自我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就利用各种机会帮助幼儿获得他们应当并且能掌握的知识、技能,其中包括运动能力、认知能力、语言能力、动手操作及社交能力等。
2.为幼儿提供更多的自选活动和创造性活动的机会。
自选活动和创造性活动在幼儿非智力因素培养方面有很好的优越性。因为自选活动不仅能幼儿证实自己的能力,还可以发展、提高自己的能力;创造性活动又是幼儿在自由自在的游戏过程中玩出智慧,发挥创造的潜力,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的开放的教养方式。能力感及成功感是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法宝。因此我们尽可能多地为幼儿创造自选活动和创造性活动的机会,并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指导。
参考文献:
[1]张琴琴.培养孩子学会关心他人[C].2012.11.
[2]张富洪.幼儿教育[J]家园沟通模式的创建.2011,(66)
[3]庞建萍.幼儿教育[J]3―6岁幼儿家庭心里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