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1 育儿焦虑面面观
中国的爸爸妈妈普遍对宝宝过分关注,这种过分关注常常导致爸爸妈妈溺爱子女。尽管不少爸爸妈妈已经意识到自己对于宝宝的关注过度,知道根据“物极必反”的古训,太多的关爱既没有必要,对宝宝心理发展也是弊大于利。他们打心眼里要改变这种现象,但一到具体情境中依旧是“情不自禁,难以抑制”。专家认为,导致爸爸妈妈对宝宝过分关注(即溺爱)的根源是他们心中那种潜在的、难以言表的、深深的育儿焦虑。
现象1
小叶的宝宝刚过百天,不知从何时开始,她成天担心宝宝的体重、睡眠问题,这个月宝宝体重增加了多少,昨天中午宝宝没睡午觉等等,整天精神负担很重。没多久,她的奶水日渐稀少,人也消瘦憔悴,习惯了吃母***的宝宝得不到充足的喂养整日哭闹不休……
现象2
晓莉教女儿认识了数字1时,感到兴奋不已,随即迫不及待地训练宝宝从1数到10,根本不管她的要求是否超出了宝宝现有的发展水平。
现象3
打儿子出生以后,原本一觉睡到大天亮的晓钢就从来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脑子里的这根弦总是绷着,牵挂着宝宝。宝宝快半岁了,爸爸还是每晚下意识地醒来几次,检查宝宝的被子有没有盖好。而妈妈呢,则担心宝宝生病和吃奶。要是宝宝咳嗽几声,或是哪天不怎么吃奶,妈妈就会如临大敌,心里七上八下。
现象4
自从有了小樱,妈妈就把所有心思都放在了宝宝身上。早晨一睁开眼睛,就手脚不停地给小樱穿衣、洗脸、喂饭,然后送到幼儿园。碰到刮风下雨,她肯定第一时间赶去给女儿送衣服。如别的小朋友欺负小樱,她就会怒气冲冲地去找老师和家长。平时妈妈都让小樱呆在家里,不让她随便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
现象5
欣欣这两天有点便秘,焦急的妈妈便不停地四处打电话咨询,虽然大家都说没关系,给宝宝多喝水、吃点降火的食物就好了,但妈妈还是给她吃了很多润肠通便的药,还补充了些维生素,这才放心。
陈国鹏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获得荷兰哲学博士学位。擅长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涉猎心理测量工具编制,先后30余篇,著作十余部。
成因调查
追究育儿焦虑形成的原因,一部分可能是因为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你惟恐宝宝“输在起跑线上”,因此自宝宝诞生之日就对他今后的成长抱着忐忑不安的心态。另一部分原因可能与你较为敏感的个性心理特点有一定关联,即你自身的心理特性是产生育儿焦虑的成因之一。有了宝宝之后,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妈妈面临着工作与照料宝宝的双重压力,爸爸则体验到巨大的责任感。面对宝宝的出现所导致的对全新生活的接纳问题,你很可能暂时难以调适,没有做好心理和情感上的准备,感到了对宝宝教养、成长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不安,这时焦虑的产生就在所难免了。
此外,调查发现,中国的爸爸妈***其他国家的爸爸妈妈更普遍地存在着育儿焦虑,因此有专家认为,由于我国特殊的独生子女***策,每个家庭都只有一个宝宝,由此使得爸爸妈妈们普遍缺乏养育经验。社会上的各种信息充斥冗杂,令他们无所适从。既不敢相信传统经验,但照搬书本又不可能完全适用,于是经常处于两难之间,这恐怕是造成我国爸爸妈妈育儿焦虑比例高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
part2 专家解释育儿焦虑
育儿焦虑是爸爸妈妈意识中一个非常典型而具有普遍意义的心理因子,主要体现在对宝宝的饮食起居、生长发育、行为举止、衣着外貌、性格脾气、同伴关系、亲子关系等方面的一系列紧张不安和过分敏感,它与父母对宝宝的过分关注密切相关。其表现是:宝宝一有“风吹草动”,爸爸妈妈便会“草木皆兵”,对宝宝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都诚惶诚恐,担心宝宝发展不良落后于人。此外,为了求得养育上的安全感,爸爸妈妈还严格限制宝宝的探索行为。由于总在担心宝宝的成长和发展,情绪过于焦虑,久而久之,导致食欲减退、睡眠不良、神经过敏、心中不踏实、凡事容易紧张,形成了育儿焦虑的恶性循环。
焦虑表现
育儿焦虑的内容随着宝宝年龄的逐步增长不断变化。婴儿期,育儿焦虑更多表现为对宝宝饮食起居的过分关注;幼儿期,常常会转为过分关注宝宝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培养。
焦虑的表现方式千差万别,最常见的莫过于宝宝生病所引起的焦虑不安,有的妈妈还表现为对宝宝的过分保护、对宝宝身高体重的过分关注,或者专注于将宝宝与同龄宝宝的攀比之中。当然,随着养育经验的逐渐积累,大多数新手爸妈的育儿焦虑会随之减轻,但有些也会“变本加厉”,将焦虑不安扩展到宝宝生活的各个方面。
从总体上来看,适度的育儿焦虑能够加强亲子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培养宝宝的信心,鼓励他取得成就。但如果育儿焦虑过于强烈,则易招致你对宝宝的过度保护,产生过高的期望,宝宝长大以后导致主动性、探索性和创造力的匮乏,或是你自身会因为宝宝不能满足你过高的期望而对宝宝感到失望和否定。
part3 育儿焦虑双重伤害
育儿焦虑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源于你对宝宝过度担忧。它不仅伤害了你的身心健康,同时,这种不良情绪还会传染给宝宝,给他造成不良影响。
影响A
育儿过程中,如果你对宝宝的照料过于投入,事无巨细都要费尽心思,时间长了,便会感到自己情绪低落、失眠、注意力难以集中,严重的还会变得脾气暴躁,甚至出现神经衰弱等生理不适症状。随之而来的便是生活质量下降,仿佛育儿生活成了让人烦恼的责任,过去平静的小家庭似乎因为宝宝降临而被扰乱,丧失了生活最初的乐趣。这种长期的焦虑不安有可能导致你和宝宝的心理、行为失衡。
影响B
育儿焦虑会导致你对宝宝的期望值提高。不少研究已经发现,高育儿焦虑的爸爸妈妈对宝宝的大小便训练、表达一个完整的句子、***吃饭、与小伙伴一起玩耍等早期行为的期望值均很高,希望宝宝在行为与心理方面能尽早成熟。“望子成龙”的心情当然不为过,在鼓励中成长起来的宝宝能够培养起自信的品质,但是过高的期望带来的就并非都是益处。
宝宝作为生命的延伸,你往往会将自己大部分甚至是全部的精力倾注在宝宝身上,从诞生一刻起宝宝就背负着你的理想与期望。例如对1―3岁的宝宝进行大小便训练,宝宝可以用“排泄”或“不排泄”的方式来获得赞同或表示反抗,在此过程中,你对宝宝过于放纵或过于严厉的训练都可能对他今后的人格发展造成一定影n向,可能会导致不良的人格类型,如固执、吝啬、做事缺乏条理等。此外,你根据自己的期望给宝宝设计的发展之路,会给他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心理压力以及主动性与创造性的
匮乏。若对期望的处置失当,甚至会导致宝宝产生抑郁、焦虑以及与你要求相抵触的情绪或欺骗、撒谎等不良行为。
影响C
育儿焦虑影响你对宝宝的照料方式,而你的照料方式对宝宝个性的形成又有较大影响。
育儿焦虑感较高的爸爸妈妈往往倾向于花更多的时间照料宝宝,会对宝宝的行为和要求作出很快的反应,如宝宝一哭闹,就立即关注宝宝是渴了,还是想要抱了,从而使你与宝宝之间形成了不良的互动。你对宝宝过分关注会使你顾虑到宝宝的安全而限制其探索行为,“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心理作祟,索性将一切事情包办或是无条件满足宝宝的要求,继而使宝宝的依赖感逐渐增强,例如,宝宝见到身边没人便无休止哭闹,或者要求妈妈寸步不离地在他身旁。沉溺在爸爸妈妈无处不在的关爱中,对宝宝将来的个性发展很可能造成不良影响,他会表现得不成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在任务面前缺乏恒心和毅力,这种个性上软弱的特征将不利于宝宝未来适应社会。
影响D
育儿焦虑会导致儿童内控点的形成。所谓内控点,是倾向于认为行为结果是受自身控制的。具体说来,由于独生子女***策的普遍推行,宝宝从出生开始似乎就已成为整个家庭注视的焦点,甚至过分关注。在高育儿焦虑家庭中长大的宝宝,往往会逐渐形成一种内控的观念,也就是长大以后他在考虑问题时总爱把事情的原因与结果都与自己联系起来,例如,事情做好了,他会认为自己有本事;失败了,会认为是自己无能造成的。这样的宝宝更容易形成一种信念:是他的行为导致了爸爸妈妈的反应。从有利的一面看,这有助于宝宝增加对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及对自身的把握;不利方面则在于宝宝会认为自己能够左右家庭中的一切,从而逐渐滋长了他的自我中心思想。
part5 驱逐焦虑 放飞心情
策略A 将育儿焦虑转化为育儿信心
在抚养宝宝之初,有一些育儿焦虑是正常的,但需要以积极的心态进行调适,避免过度焦虑,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方法很多,如向长辈、心理学家、儿科大夫等专家请教育儿经验,阅读有关儿童身心发展的书籍,以增强信心,减轻焦虑,不要闷在心中独自烦恼。当然,不能以书籍和经验为绝对的参照标准,因为每个宝宝不尽相同。更重要的是你要在育儿的实际过程中积累经验,逐步化解育儿焦虑。
策略B 把握尺度关注宝宝,确立一定“亲子距离”
多给宝宝***活动与探索的机会,不必事事过问,宝宝的能力与才干是在实践中丰富与发展起来的。对妈妈来说,养育宝宝并不意味着丧失自我,不能因为关注宝宝的成长就完全忽视自身的发展或是剥夺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情感体验。视宝宝为自己生活的目标与中心,具有和宝宝不可分割的一体化感觉会导致较高的焦虑和内心的空虚感。因此,只有保持良好的自我,关注宝宝的同时也关注自己,才能拥有更为乐观和积极的心态,轻松面对育儿生活。对爸爸来说,面对宝宝的出现给生活带来的全新改变,要学着接纳并承担起家庭的责任,坦然面对在宝宝教养、成长中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不安,沉着理智地应对育儿生活。
策略C 多关注宝宝的心理需要
生活中爸爸妈妈常对宝宝嘘寒问暖,及时满足其物质要求,却忽视了宝宝幼小的心灵同样需要爱的滋养。心理学家发现,不少青少年乃至成人的心理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追溯到婴儿期宝宝的心理需要没有得到合理满足。根据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在婴儿期,你需要对宝宝良好的生活习惯、语言、动作等方面给予较多的关注,并和宝宝保持充分的肌肤接触以满足他的皮肤饥渴;在幼儿期,你应该对宝宝的***意识、探索活动、社会交往等有更为敏感的反应。此外,还需要站在宝宝的角度去感悟他真正需要什么,准确、迅速、适当的反应才能体现出对宝宝的关注已经“到位”。
策略D 给宝宝自己作主的权力,适时培养其自主能力
在宝宝能够自己做、应该自己做的事上让他有锻炼的机会,宝宝通过运用自己的能力来完成事情,能够增强信心。与此同时,对宝宝的不安全、不当的行为必须给予限制,让宝宝建立起是非观念。比如,宝宝学会走路后,身体肌肉逐渐成熟,***能力增加,他可以移动身体,到他想去的地方,此时应该允许宝宝作尝试,以满足他的想法和需求;对于如何安排玩具的摆放位置等生活小事,你也可以支持宝宝自己作决定;还可以给宝宝系上围兜,鼓励他尝试自己进食;对于衣帽的选择搭配,可以让宝宝自己作主,使他通过辨别自己喜爱的东西,培养***的个性。
策略E 你要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
如果在育儿过程中总想着要把宝宝养育成最优秀的宝宝,甚至做梦都会想,这无形中会让你的精神压上重荷,久而久之将导致神经衰弱、失眠、脾气暴躁或神情抑郁。其实,任何一个妈妈都不可能养育一个满分的宝宝,育儿书籍上的知识也未必是绝对标准,不要过分担忧自己的宝宝不如邻居家的宝宝识字多,也无需因为宝宝个头矮了2厘米就茶饭不香,夜不成寐。要知道每个小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带着自己独特的气质和个性降临人世,要为自己与众不同的宝宝喝彩,告诉自己“虽然我的宝宝比育儿书上写的要差一点,但他身体健康,很有精神,很不错”,要相信自己完全有能力照顾好宝宝。
策略F 与同龄妈妈畅谈交流,排解焦虑
养育宝宝虽然很辛苦,却幸福无边。有机会可以多与同龄妈妈们交流、畅谈,分享育儿经验,不失为一种开脱自己、疏泄情绪的方式。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破解育儿焦虑 专家建言轻松育儿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