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和情人节永远是个热闹的话题,2月14日,这个原本平常的日子,因为被赋予情人节的意义,伴随着巧克力、玫瑰花,就会让人产生无穷的浪漫遐思。闻着那淡雅的花香,感觉整个城市的空气都是暧昧而浪漫的,有着罗曼蒂克的味道。但浪漫的同时,我们似乎忘记了一个事实:我们是有自己的情人节的,也就是七夕节。
情人节,是个浪漫的节日,也是不同文化的碰撞。我们该不该过这个洋人的节日呢?
情人节(Valentine's Day),又名圣华伦泰节,在每年的2月14日,是西方的传统节日之一。情人在这一天互送巧克力、贺卡和花,用以表达爱意或友好。关于节日来源的故事有很多版本,但因为其浪漫唯美的表达方式,约定俗成的节日氛围,在改革开放后被我国年轻人所接受,慢慢流传开来,重视程度毫不亚于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而在流行的同时,又有着反对和质疑的声音――“中国文化被入侵”。
正方:精神欢宴,温暖身心
节日对于我们来说是件好事,是一种精神生活。人得先有物质,才会有精神。21世纪的中国人,如此热衷于节日,不仅是我们自己的节日,甚至西方的节日都登堂入室了。首先这是一种文化上的接轨,文化一直是和精神相伴的,我们的精神在物质的催化下,节节生长。在节日里,我们可以名正言顺地放纵自己,让身心得到一次盛宴般的狂欢。
吃好喝好已经不是大多数国人所关心的了,而关注更多的倒是精神层面的欢宴。节日便是精神欢宴的最好注释。
情人节,顾名思义,是和情感有关的节日,不论老少,不论男女,和西方人一样过一次情人节,一支玫瑰,一盒巧克力,也许会温暖一方世界。世界需要爱,更需要世界级的欢宴。人生多些欢笑,多份温暖,肯定是件美好的事情。真希望更多的节日走近我们,让我们在节日里找到一份温暖。
丰富多彩,气氛浓厚
过情人节者年轻人居多。情人节是找一个娱乐的名义和机会,从而释放压力和情绪,体验狂欢的快乐。同时由于洋节的构成元素如玫瑰花、巧克力等更丰富,容易吸引年轻人。
网友“天天天蓝”:过情人节没什么不好的。传统节日气氛比不上西方节日,过错也不在我们身上,社会风气如此,我是觉得过元宵节没气氛,看个花灯都没什么新意,但到了情人节和圣诞节,街上多热闹啊!洋节的气氛比较浓厚,能够感染人,引起众多的人参与其中,感受快乐,享受人生。
虚怀若谷,世界大同
对于这些中国同胞来说,过情人节就体现了世界大同,中国人过西方情人节就表示了中国人的虚心和大度,表示中国人善于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也善于容纳别人的先进思想,中国人过西方情人节,显示了我们中国人是“虚怀若谷”的。
已经流传了几千年的节日习俗不但是书面上的名词,更是在老百姓生活当中至今具有着活泼的生命力的源泉,这早已经是一种远远超越了纯消费、纯狂欢层次的渗入了生活之中的真正的历史文化积累与延续。洋节凶猛,但请不要好像一个受委屈的孩子一样高喊:“狼来啦!”那样吓不倒传统节日,但是会吓倒你,也会吓倒我。
反方:请别这样践踏爱情
真正的爱情是什么?泰坦尼克号上,杰克深情地注视着船栏杆外摇摇欲坠的露丝笃定地说:“你跳,我也跳!”爱情的火山在这一刻轰然爆发了。灾难发生之后,杰克为心上人付出了生命。两个冻僵了的人在奄奄一息时深情凝望,爱情像美丽的大船一样富丽堂皇。
情人节每年都会如期而至,送玫瑰,送巧克力就是表达爱情,假如爱总是这么廉价的表达,我宁愿祈祷它安静地死去。
中国也有自己的情人节。那是对封建婚姻制度的控诉,是对自由婚姻的执着追求。尽管牛郎织女的故事是悲剧,尽管没有玫瑰花,尽管这个凄美的故事带着几分拘谨……但就是这样的拘谨,才是我们中国人最善良淳朴的本质所在。
过洋节是数典忘祖
目前各种传统节日(除春节外),原来那种过节的隆重感和民间娱乐感、家庭参与感都越来越单薄,这是一种社会欠缺。
过洋节,是数典忘祖。目前虽然都在说“全球化”,但经济上“全球化”可以,我们的文化传统还是要保留的。经济富裕了,更应该重视传统的节日,将它们发扬光大,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提高民族亲和力。
是谁忽悠了中国人
一朵朵高价玫瑰后面,一盒盒精美包装的巧克力后面,一张张情人节优惠卷后面,笑得最灿烂、最明媚的都是商家的脸。鲜花店里,平时二三元一朵的普通玫瑰花在这一天身价翻了数倍,最低每朵也要卖到十元左右。九朵玫瑰外带满天星情人草点缀的一束“天长地久”要卖到一百多元,“天长地久”的美好愿望背后是送到花店老板手里的一张张的钞票。
情人节,玫瑰、巧克力乃至钻石会热销。但这如果和“钻石资助战争、可可豆收获靠童工苦力、玫瑰花深受农药污染”等问题联系在一起,情人们将作何感想?
有人称,美国市场上出现的玫瑰花多数是拉美地区种植的,而这些玫瑰花在生长过程中被施用了大量化学药物;
美国***的一份人权报告说,科特迪瓦种植着全球40%的可可豆,却长期存在着童工问题;
提起钻石,有人则会联想到宝矿开采的恶劣条件,甚至还会想到有人通过钻石交易资助了不少战争……
总结陈词:浪漫的节日,文化的碰撞
细细想来,情人节突然以迅猛的势头出现在人们的观念中完全是受西方洋节冲击的结果,这是一种文化大碰撞。
在国外,情人节是不分国籍、年龄的。在街头随处可见幸福的爷爷、奶奶辈的“老情人”,也有情窦初开的小弟、小妹们。而在中国,做妻子的一边抱怨丈夫不体贴、不浪漫,一边又会心疼丈夫在情人节花费贵几倍的价钱买来的玫瑰花;再看那些热衷于过情人节的青年人,多数对洋节的来历、习俗很无知,一味东施效颦,结果把洋节过走了样。
我们的民族早就有自己的“情人节”,那就是农历七月初七,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很有情趣和文化内涵,但是,它已变得美丽而遥远。西方情人节很现实,人们可以具体地去感受,可以和爱人相拥着走向街头和酒吧。
洋节并不是洪水猛兽,完全不必恐慌。热衷于过洋节的群体主要是一些年轻白领和大学、高中的一些学生。***府、商家、媒体、学校、家长、老师都有责任引导青少年学生形成正确的节日观、消费观。要根据中国各个传统节日的不同文化内涵,多组织一些生动活泼的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过好中国节,自觉传承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传统,意义重大。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情人节:浪漫的节日,文化的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