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在国际化、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对人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具有健康人格的新时代人才就显得十分重要。
人格,是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
幼儿健康人格是指幼儿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的良好的品德行为。如关心、同情、合作、帮助、友爱、分享、谦让、诚实、自信、好问、勇敢等行为表现。
我国目前,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独生子女性格、能力等方面出现了许多缺陷,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心理学的研究结果无不表明,幼儿期人格教育的重要性和长远性。幼儿期是一个人健全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人的一生中的许多行为习惯与心理素质都是在这个时期所确立的。因此,幼儿教育是关系到个人的适应能力和成就以及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必然加以重视。
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培养幼儿健康人格:
(一)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幼儿健康人格的形成至关重要
对于3~6岁的幼儿,成人的言行往往成为孩子学习模仿的对象。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会对他们的一生有很重要的影响。
1、成人要为幼儿树立一个正确的榜样,引导幼儿健康成长。
成人首先必须要紧跟时代的要求,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完善人格,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加强自身修养和素质,时时注意自身形象,才能体现榜样的力量,从而成为孩子的楷模。
2、创设民主宽松的家庭氛围,给孩子提供一个和谐、合乎理性的成长环境,使他们从小学会尊重人、关心人、团结人、体谅人并学会为他人着想,为日后成长打下一个扎实的人格基础。
(二)加强幼儿社会性发展教育
1、培养孩子的***性。
幼儿要健康成长,成为一个符合社会要求的成员,不仅需要在身体上受到照顾,还需要与社会成员进行交往,发生情感联系。让孩子经常依靠自己的判断和能力来做身边的各种事情,有利于培养其***性、自觉性。但是由于目前独生子女占大多数,受所处的环境的束缚,如父母过多的呵护、替代,往往会剥夺孩子自立、***的活动机会,也扼制了其创造力的发展,结果导致独生子女在性格上缺乏自立意识、***能力,丧失自信心和自强精神。
2、多为孩子提供同伴间的交往。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在3~6岁十分希望有自己的儿童伙伴,如果这一时间得不到这方面的满足,就容易变得孤僻、不合群。同伴间的交往不仅有利于幼儿摆脱独生子女“自我中心”的家庭角色,而且也有利于幼儿进入“社会角色”的训练,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避免或减少他们进入社会以后的各种角色错位现象,从而减少对社会的不适应。
(三)挫折教育是一项值得倡导的教育策略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对他们生活照顾也越来越细致周到,对他们的爱也更加集中。但是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即过分的爱反而使他们不懂得爱,过分的照顾反而使他们缺乏起码的生存能力,过分地依从反而使他们缺乏自立的奋斗精神,而过高的期望值又使这整个过程越演越烈。因此,以爱孩子和为孩子的长远着想,必须对孩子进行适度的挫折教育,并把它作为一项必不可少的教育对策。
所谓挫折教育,是指在正确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根据孩子自身发展及教育的需要,利用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提出某种要求,或者创设某种情景,让他们主动地动手动脑来解决问题,从而对他们进行居安思危、忧患意识,勇于实践、经受挫折、克服困难、摆脱依赖和培养自主精神的教育,使他们逐步形成对困难的承受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四)注重心理健康教育
人的心理特征会影响,乃至决定人格的形成。对幼儿来说,其心理的健康发展是健全其人格发展的重要基础,因而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则是其人格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调查,我国学龄前儿童心理问题的比率呈直线上升的趋势,直接影响幼儿日后的发展,乃至一生的人格发展。为了确保幼儿人格的健全发展,我们必须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给予充分的关注与重视。对有心理疾患的幼儿,在进行科学的理论研究基础上,实施科学的矫治工作,从而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为幼儿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通过移情训练和幼儿游戏,提高幼儿人格的健康发展
1、幼儿移情能力的培养
所谓移情亦称情感转移,是指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夫曼通过对移情研究后提出,移情是幼儿健康人格产生、形成、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幼儿的助人、分享、谦让等良好品德都有了显著的增加。
2、通过各种游戏活动来培养幼儿的健康人格
游戏是幼儿活动的主要形式。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社会交往的机会。在游戏中,可培养他们更好地考虑别人,克服自我中心的能力,教师必须要有效地利用游戏这一教育手段,把分享、谦让、合作、帮助等良好品质融于游戏之中,寓教于乐、反复练习、实践,从而使他们逐步形成自觉稳固的健康人格。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浅谈儿童健康人格及其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