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东,这个曾经被西方媒体盛赞为“一个世纪只能出一个到两个的天才钢琴家”,一会儿在贺岁片里给瞿颖的狗弹琴,一会又跑去给人人不屑的超女伴奏。人们目睹着这个胖乎乎的光头在娱乐圈里如鱼得水,有点不务正业的惋惜。
这一次,他和曾三获奥斯卡、两获格莱美,有“体育歌王”之称的意大利作曲家乔治奥・莫洛德尔联手创作了奥运歌曲《Forever Friends》,向世人再一次证实,孔祥东绝不是浪得虚名。
出现在公共场合的孔祥东经常一身黑衣,一副墨镜,配上他开始发福的身材和标志性的光头,俨然一个江湖大佬。
不过,近距离观察孔祥东,你就会发现他长长的打着弯的睫毛,眸子里闪现出来的是与其年龄极不相符的孩子般的纯真。这可能就是他所谓的“音乐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气质”。
上海是一个盛产钢琴家的地方,傅聪是,殷承宗也是。上海土生土长的孔祥东从曾外祖母那里继承了意大利人的热情豪放,从父亲的血液里继承了山东人的善良好客,再加上上海人独有的精明务实,这样的组合搭配使得39岁的孔祥东思维敏捷,观念超前,朋友广泛。
在孔子文化节晚会演出后台,回到故乡的孔祥东像主人一样招呼着各路宾客。他跟自己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上海话,碰到老外立马一口流利的英语。看见刚刚表演完节目的焦晃,又用普通话热情地介绍起自己身边的朋友来。
孔祥东属于这样的人,他能让自己的朋友之间最终也都变成朋友,就像他新创作的奥运歌曲中唱的那样。
“一首好歌能成就一场奥运会”
差不多每年,孔祥东都会回山东老家一趟。除了参加祭孔,处理一些工作上的事情,这一次他最主要的任务是宣传他的奥运歌曲。
“我觉得一首好歌能使我们北京奥运会成为历史上最好的奥运会。”在孔祥东看来,虽然我们国家在奥运会中获得多少奖牌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获得多少奖牌只有中国人会记住,而让全球人知道北京奥运,一首好歌就能做到。
国际奥委会现场总监麦克尔曾经说过,奥运会其实最重要的是文化。所以,孔祥东这次在创作奥运歌曲时,首先给这首歌打上了一个明显的中国烙印。
《Forever Friends》音乐结构简单,中国民歌《浏阳河》的旋律恰到好处地出现在唱段之间,纯净的童声合唱叙述着“我们分享同一个梦想”的主题。
“现在不管是奥运会,还是其他国际场合,中国用了太多次的《茉莉花》,《茉莉花》只是中国民族艺术中千千万万朵花中的一朵,所以我选了《浏阳河》这首中国老百姓很熟悉的民歌,因为奥运会不单单是让全世界的人们都来唱,还要让国人喜欢。”
对于这种民族加国际化融合的音乐形式,之前有《阿姐鼓》这样成功的先例,但孔祥东认为《阿姐鼓》是偏小众的音乐,他的目标是让全世界的农民听三遍就会唱。
此外,《Forever Friends》还推出了交响乐版、电声版、民乐版等6个版本,以适合奥运会不同场合的需要。
2008年8月8日,《Forever Friends》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唱响,虽然没有成为奥运会的主题歌,但是这首歌被全国体育迷传唱已是不争的事实。
音乐是平的
《Forever Friends》的另一位创作者乔治奥・莫洛德尔可是来头不小的人物。莫洛德尔是意大利最著名的电子音乐先锋,20世纪70年代迪斯科音乐发展中的标志人物。这位1940年生于奥提西的意大利人,有着传奇式的经历,所涉及的领域几乎都带给他巨大的荣誉。
1988年,由莫洛德尔创作的汉城奥运会主题歌《手拉手》,因其成功诠释奥运会和谐精神,以及其优美的旋律,成为迄今为止最成功的奥运歌曲。
1990年的夏天,莫洛德尔将亚平宁半岛上的海风和足球王国对足球运动的理解糅合成迷人的《意大利之夏》,让全世界的球迷为之疯狂。
对中国的好感,让莫洛德尔在2000年为北京申奥创作了《好运北京》,又因为与孔祥东12年的“老交情”,两人不惜耗费三年心血,凝结成了这首《Forev-er Friends》。
一个是高贵典雅的钢琴王子,一个是迪斯科音乐教父,两个人的合作不禁让人感叹,世界是平的,经济如此,奥运如此,音乐更是如此。
《Forever Friends》是一次国际性的合作,目前英文歌词作者是德国人安德鲁・洛伊・韦伯,他是《歌剧魅影》、《猫》的德语音乐剧的词作者。
网络时代已经不可能让一个人永远呆在屋子里去酝酿。会议、电话、电子邮件、MP3……这些现代化的工具拉近了几位创作者的距离。
“我们遇到创作上的分歧,会从歌曲的本身出发,会想中国奥运首先要什么,中国奥运会的基本点就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这是我们的口号,也是北京奥运会的一个基础。
后来我们还想到了和谐共生,我们这个歌曲本身完整的标题就是《Forever Friends in Harmony》,译成中文有点长,叫永远的朋友和谐共生。所以到目前我们还没有一个真正的***中文名字。我们也看了十几个版本的中文翻译,我个人包括奥组委都不是很满意。我自己现在很努力看能不能写出孔祥东版的中文。”
只做钢琴家
孔祥东在美国上学时流行一句话,“毕业即失业”。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马友友,每天都被演出排得很满;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帕尔曼,自己常常有大把的时间在家做做菜。在孔祥东看来,音乐家是一份非常没有保障的职业。
“今天有活,明天就可能没活;今年不能保证明年,明年不能保证后年;今年红不能保证红一辈子。”孔祥东说这句话时是在1997年,正值事业高峰,每年有全世界七八十场音乐会邀请他。
“我不想做一个每天在全世界赶音乐会场子的音乐家。我要用音乐体现更多的人生价值。”或许是身为孔子后代的原因,孔祥东最终选择了办学搞教育。
1997年,在上海普陀区,有一个叫“音乐广场”的楼盘,开发商为了让这个“音乐广场”名副其实,特地建造了一幢小白楼,无偿让孔祥东音乐机构作为办公场地。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孔祥东和开发商以交换各自优势的方式,来推动各自事业的发展。
“当时也不知道自己要做成什么样,只是觉得孔祥东只做一个钢琴家有点浪费。”14岁经历父母离异的痛苦,虽然在恩师范大雷身上找到了父爱的补偿,但孔祥东的骨子里仍然潜藏着一种不安全感。
“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讲,如果聪明一点,应该有一个后备,它跟咱们常说的退路还不太一样,英文叫BACKUP。作为一个人来讲,要珍惜自己的生命,而珍惜生命首先要学会经营自己。”
10年前,孔祥东在浦东金桥租了两间非常小的房间,开始了他的教育事业。而现在,他作为音乐总监的办公室,已经有大企业老总的派头了。他的办公桌上整整齐齐摆放着无数张各个领域朋友的名片。与那些只沉浸在自己天地的艺术家相比,孔祥东的确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弹钢琴的艺术家了。
“我并不在乎别人说我是企业家,音乐家还是社会活动家,人不是为了抬头而活着的。我更在乎我的生活内容、人生目标和事业追求。”
现在的孔祥东音乐教育机构已经遍及上海、北京、深圳、西安、合肥、澳门等十几个城市。“我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十年的办学过程是任何一个古典音乐家无法体会到的。直到现在我们还是一个民办机构,完全是自生自灭的状态,所以我们时时刻刻不能放松。”
孔祥东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他的学生中,不仅有健康的、富有的,也有残疾的、贫穷的。他在国外演出时,无意间发现一种可以随身携带、价格便宜的手卷钢琴,回国后孔祥东立即与上海市团市委等部门联系,一项为一千名进城务工的农民子女进行钢琴培训的计划就这样定了下来。
但孔祥东却公开表示反对在自己的音乐机构里减免学费,他认为教育是有自己的含金量的,不应该是廉价的。“我不认为像去餐馆吃饭打折一样,能换来更好的教育资源。”
中国目前最触目惊心的是大量具有音乐天赋的人才被体制拼命要求走同一种通道,几大音乐学院用的都是一样的课程体系。这样的通道并不适合很多拥有其他音乐天赋的人去走。孔祥东一直想在音乐教育符合科学发展观的道路上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商业化不是洪水猛兽
经常有人评价孔祥东,商业头脑要远远超过艺术细胞。
“我觉得不要去避讳商业化这个问题,商业化不是洪水猛兽,没有商业化我们今天根本不会知道马友友、帕瓦罗蒂,更不会有李云迪和朗朗的今天。商业化是一种载体,它把文化用各种方式推到我们面前。”
众所周知,2002年,孔祥东成为首个签约内地演艺经纪公司的古典音乐家。此后,孔祥东一直没有停止对自己音乐品牌价值的经营。从1997年创立孔祥东音乐机构开始,他的身份就在演奏家、文化产业操盘手和教育工作者之间不停转换。
现在的他,同时兼任19所大学的客座教授,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最多的时候,一个月光电话费就有一万多块钱。这次来曲阜参加祭孔的路上,他还接受了洛杉矶华人电台的实况采访。喜欢设计的他以后还要做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服装或者男用香水。
“我的脑袋像一个大柜子,里面有许多的小抽屉,不断开开合合,我还好,可以同时处理五六件事情,到钢琴面前才排除一切杂念。”
“我不想做一个和社会孤立起来的艺术家,我需要一个庞大的社会机构把自己的理念推出去,作用于社会,而不是埋藏在自己的心里独享。我要做的是一个能掌握自己的艺术家。”
钢琴家是一个孤独的职业,所以孔祥东有很多各种各样的朋友。平时生活中他喜欢生活在人的周围,跟人有联系。“我是一个很正常的人,不是自恋狂,不***,也结婚生子,我觉得要真切地体会人生,真正地完整地活过一回,才能成为一个有生命力、通人性的音乐家。”
39岁的孔祥东仍然喜欢在音乐领域不断地尝试。在他2006年的新年音乐会上,民乐、流行乐、新世纪音乐甚至爵士、摇滚、电声等,都被加入古典乐中。他用钢琴演奏自己创作的佛曲;思考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音乐相结合,《孔子畅想曲》就是他用自己的音乐语言所创作的一种新的音乐类型;他尝试用新的方式与艺术家合作,为刘德华创作了《爱你一万年》;他还为沈阳世界园林博览会创作主题曲《和谐花园》(现为沈阳市市歌)。
孔祥东表示,自己会在这种多元的路上一直走下去。“就像我们走进一个花园,看到无数的草木,很多新开的花,我们就不会再回到家里去孤芳自赏看一棵树。”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孔祥东:不只做钢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