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二十一世纪之后,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全面的发展,社会民生问题得到了明显的改善,逐渐开始从物质需求转变为精神层次需求,而社会体育的发展则成为了人们追求精神享受的一种载体,现阶段的我国,社会体育呈现出了多样性发展特点,但是随之而来也产生了诸多的问题,基于此种情况,本文笔者将结合自身所学及对我国社会体育的了解,谈谈个人己见,望能对我国的社会体育建设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
社会体育;公益性;准经营性;商业性
所谓的社会体育,在国外被称为“大众体育”,在我国,则更多的称呼为“群众体育”,是对全民运动的诠释,顾名思义,其是指以社会职工、民众等人员自愿参加的,以强身健体为目的的,内容丰富多样的全民性健身活动,它的产生,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是集健身、娱乐为一体的大型运动形式,同时,相较于“学校体育“、”竞技体育“而言,其具有参与人员广泛、耗用时间长的特点,然而,纵观世界社会体育的发展情况,可以概括为”一边摸索,一边前行“,民强则国强,提高全民身体素质,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且由于其社会影响力的广泛,因此,加强社会体育的建设是提高全民身体的必然途径,也是当务之急,更是当代体育从业人员所要思索的重要课题和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一、我国社会体育的背景
改革开放后,我国发展的战略方向逐渐开始从”阶级斗争“转变为”经济建设“,并以此为基础,全面实行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长征“路线,社会根本结构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逐渐由总体向分化性社会发展,这也直接导致了我国的社会体育发生着巨大的变革。首先,在文化方面,作为拥有着五千年华夏文明的新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经历了许多的坎坷,因此,新中国成立之后,***和国家一直坚持着”强国家、弱社会“的发展模式,在这一发展模式中,逐渐形成”总体性社会“,在此过程中,我国的竞技体育取得了举世堵目的成就,并极大的鼓舞了社会体育意识的发展,但对于一个超级人口大国来说,单单依靠国家的支持是不够的,也很难达到全面的满足人们的体育锻炼需求;其次,在***治方面,国社合一的***治体系,决定了我国体育的发展必须与***治任务及工作紧密结合,在建国初期,我国由于受前苏联的影响,开始推广”准备劳动和保卫祖国体育制度“,推动国民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健身强国“的社会体育活动中,而在当今时代,社会体育的发展逐渐成为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流方式,以健身为主旨的思想成为了核心,民众也由此开始走上相对自治、***的发展道路;最后,在经济方面,我国的社会体育事业,在建国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基础长发展的,这种形式对我国的社会体育发展虽然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好处是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激发全国民众的体育锻炼热情,弊端则是,使得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花***府的钱、为国家锻炼”的错误意识,且难以持久的、深入的保持锻炼热情,导致我国的体育事业发展严重失衡,而在新经济意识形态下,社会体育的发展逐渐走向市场化、产业化发展道路,经济水平的提升,群众健身意识的加强,使得以健身俱乐部为主体经营模式的社会体育,逐渐在第三产业中崭露头脚,地位日益提高。
二、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趋势
1、公益性社会体育发展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由于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家可支配的资源正逐渐增多,促使社会公益迅速发展,而作为社会公益服务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体育,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逐渐形成多元化趋势,但就目前而言,我国的社会公益性体育体制依然不够成熟,主要表现为由于经费不足而导致的社区体育场地及设施的不完善,因此,我国的公益性社会体育依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2、准经营性社会体育发展
国民经济的提高,刺激了人们对精神层次的追求,导致了社会体育的兴起,而在此过程中,人们对于体育的专业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便出现了准经营和经营性俱乐部。而社会体育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元素,增强国民体质是其核心的价值观,但现阶段由于国家及各级***府的能力有限,因此,国家提倡并引导团体及个人为全民健身自我投资,从而推动我国社会体育由福利型向经营型方向发展,作为公共的体育场馆及企事业单位有权向参与健身的民众适当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社会团体及高校也可自发组建职业体育项目,虽然现在依然以足球等少数的单调项目存在为主,但笔者认为,在今后的十几年到二十几年内,其必然得到大幅度发展。
3、商业性社会体育发展
在商业性经济时代的今天,人们对于专业性体育锻炼的需求不断增多,致使很多的投资者将目光锁定在了商业性社会体育上面,将体育与经济融合,虽然是纯粹的以商业盈利性目的为主,但是也很好的缓解了我国社会体育场所及设施的不足问题,同时对我国的社会体育事业发展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虽然在现阶段的我国,这种有偿服务方式不会作为主流,但随着社会经济的稳步增长,相信不久的将来,其在社会体育中所起到的作用必将变得很大。
三、结束语
社会体育的发展情况是对当代民众精神面貌的直观表达,同时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民族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的标尺,因此,以科学的价值观,全面加强社会体育建设,创新社会体育模式,是当代体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巩固国家长治久安发展方针的重要内容,笔者坚信,以科学角度建设的社会体育,在未来的国民综合实力发展中必将起到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作者:徐海钧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牛丽华,陈国帅.我国社会体育类型的发展趋势[N].邢台学院学报,2007(2)
[2]田雨普.21世纪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趋势[N].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1(1)
[3]袁吉.中国社会体育的发展趋势与存在的问题[N].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4]马亦兵.论我国社会体育的多触角发展趋势[J].社会科学家,2008(11)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国内社会体育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