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纺织工业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也是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支柱性产业。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中国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纺织工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十分显著,在全球纺织工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随着中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国际纺织贸易后配额时代的到来,中国纺织工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从原料价格波动、节能环保形势、产品同质化、品牌建设及国外对纺织品的设限五个方面阐述了我国纺织工业现阶段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并围绕纺织工业的转型发展提出了相应建议。
关键词:纺织工业 现状 转型发展
中***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码:A
纺织工业作为中国工业经济的支撑性力量,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国具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纺织服装体系[1],在全球9000多万吨的纺织生产总量中,我国的产量超过一半,达到5000万吨,也是目前我国在世界范围内规模最大的产业。我国纺织工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无论对国家经济还是全球经济都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
一、我国纺织工业现状
2011 ~ 2015年,我国纺织纤维加工量年均增长5.1%,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主营收入年均增长9.2%,实现利润总额年均增长11.5%,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年均增长6.6%,占世界的比重由2010年的34.3%增长到2014年的37.4%。近年来,我国纺织工业纤维加工总量、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出口总额和工业增加值等主要指标增速明显回落并趋于平稳。2016年1 ~ 5月,全国规模以上纺织行业(不包括纺机部分)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增速与去年同期持平;全国限额以上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额同比增长7%,较去年同期放缓4个百分点;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额为1010.16亿美元,同比下降1.97%。
总之,从生产看,中国纺织工业主要产品产量稳步增长,但增速有所放缓。从消费看,衣着消费保持增长态势,消费成为拉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从投资看,行业投资稳步增长,机器代人成为投资重要领域,***成为行业投资热点。就出口而言,受人民币升值、国际需求不旺、订单分散等因素影响,2015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出现下降。就品牌而言,中国纺织服装品牌与国际知名品牌在价值、结构等方面仍有较大差距。
二、转型发展面临的五大问题
目前,我国纺织工业面临的发展形势仍较为复杂,棉价走势不确定性增强、市场需求增长放缓、国际竞争加剧、综合成本持续上升等因素的影响突出,行业继续保持平稳运行面临较大的压力。我国纺织工业须从阵痛中找寻突破,促进产业升级改造,进行深度调整优化结构,但仍面临着五大突出问题。
(一)原料价格波动对产业链的影响
长期以来,我国实施棉花“***策收储”并辅以“进口配额”的制度。正常年份,棉花国际价格高于国内价格,***策收储可以保护国内棉农。但自2012年下半年开始,国内外价差开始倒挂。去年10月,“***策收储”改为直补***策,但配额制仍然存在,目前,国内外价差还保持在2000元/吨左右,给国内纺织业带来的是高成本和低利润。在这种大背景下,众多纺织企业被迫转型,寻求生存之道。与棉企面临的棉花价格过高不同的是,化纤企业面临的是由于传统化纤产品产能过剩而导致的供需失衡。PTA与PET产业链的产能压力问题在整个纺织工业中具有典型性。涤纶纤维产品的主要原材料为石化产品中的PTA、MEG和PET,约占产品成本的85%。我国PET产能在2011年就已经超过PET的表观消费量,产能开始出现过剩,未来PET产能过剩问题将进一步突出,涤纶纤维行业的议价能力将有所下降。
(二)节能环保形势更加严峻
被誉为我国迄今为止最严的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新《环保法》”)已于2015年1月1日正式实施,传统纺织业是一个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其废水排放量与污染力都很大。据2013年环境统计数据显示,在被调查统计的41个工业行业中,纺织业废水排放量21.5亿吨,居第三位;纺织业COD排放量为25.4万吨,居工业行业中的第四位。尽管行业和企业都非常重视环保工作,全力以赴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废水排放量及COD排放量与2012年同比分别下降9.3%和8.3%,但距离***府对排放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纺织行业整体面临的压力仍然不小。主要是由于国家在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等方面的要求和标准不断提高,纺织企业面临资金短缺、技术支撑不足及综合成本增加等多重压力,节能减排水平的提升受到制约。
(三)盲目扩大同质化产品导致产能严重过剩
在市场机制充分作用下,纺织产业集群中的企业高度聚集,产业与市场形成互动发展局面,纺织集群以其旺盛的经济活力发展成为我国纺织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开始显现,因为大多数纺织产业集群都是自发形成的,存在中小企业扎堆的特征。主要依靠低成本低价格产品获得市场生存空间,企业同质化竞争现象突出,不仅带来集群企业相互间的过度竞争,也制约着集群经济的科学发展和纺织工业的整体转型升级。以福建省长乐地区纺织业为例,长乐纺织业是长乐经济的主要支柱,拥有各类纺织企业1000多家,目前已形成化纤、纺纱 、织造 、染整、纺机纺器等行业产业链的结构体系,是当前国内纺织产业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2013年提前实现了“十二五”期间打造纺织业千亿集群的目标,跻身全国县级纺织产业三强。2013年,全市年产化纤240万吨、锦纶民用丝60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化纤混纺纱生产基地和锦纶切片生产基地。棉纺纱锭达600万锭,产能居亚洲之首,经编产品和花边产品约各占全国市场份额的3/5。前几年由于行情好,长乐地区纺织企业一拥而上,不考虑自身的实际生产能力、消能力,不能充分预见到原材料和人力成本飞速上涨的现状,盲目投资,纷纷扩大规模,大量引进国外先进设备,但却只注重纺织原材料的生产而忽视开发高端纺织品市场,导致高低端产品比例失调,常规产品、初加工产品比例高而精加工产品、功能性家用品比例低。今年以来,在国际市场需求持续下滑、国内成本优势逐步弱化的背景下,长乐地区不少纺织企业深陷订单不足、销量减少、效益萎缩的困境,有的企业甚至停掉了部分生产线,发展形势不容乐观。
(四)以品牌和技术为主的发展模式还未完全建立,资本和人力密集而技术尚不密集
虽然我国的纺织服装生产总量占世界首位,但技术含量偏低,产品结构以中低档为主,且自主品牌仅占10%左右。另外,在人口红利即将耗尽的情况下,人力成本逐年上升,同时,融资、土地、渠道、环保投入等费用持续增长,企业综合运行成本显著提升。目前国内60%以上的纺织企业都没有专门的设计研发机构,绝大多数企业还处于贴牌加工、模仿加工的生产模式,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低,研发设计专业人才不足,造成产品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低,缺乏核心竞争力和自主知识产权。
(五)国外对纺织服装的限制不断增加
在世界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中,随着传统贸易壁垒的逐渐弱化,绿色贸易壁垒正在迅速成为一种新的非关税壁垒[2]。欧盟了2016年第26号法规,对纺织品中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做出限制:含量不得高于0.01%。法规的过渡期为5年,过渡期满后,不符合限量要求的产品将不允许在欧盟市场上销售或进口。NPE是一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渗透、***化、分散性能,在纺织品生产过程中被广泛用于清洁、染色和水洗等工序,是纺织服装行业最常用的洗涤剂和染色助剂。欧盟还通过PFOS禁令,过渡期18个月。这个由欧盟议会通过的禁令称,欧盟市场上制成品中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PFOS)的含量不能超过质量的0.005%,虽然该禁令有18个月的过渡期,目前国际上也已经有较为理想的替代产品,但我国国内尚未研发出能完全符合欧盟对PFOS控制标准的纺织用助剂,而且要研发、生产替代产品,又涉及化工等多行业的合作攻关问题,这样势必会大量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美国纺织服装和鞋协会第17版限用物质清单,包含了12类超过250种服装、鞋类和成品家纺产品禁用或限制使用的物质,对芳香胺类物质的测试方法、金属类物质、阻燃剂、皮革中甲醛的测试方法等做了规定。第17版清单还对杂项进行了多项删除,同时将旧版本的附录I、附录II和附录III进行了修订和重组。自7月1日起,出口越南的纺织品中,甲醛和偶氮染料中的芳香胺含量须满足新的限量要求。新规规定,在越南市场上销售的纺织品,除未经完整处理的纱及毛线胚料外,供36个月以下儿童使用的纺织品,甲醛残留量应≤30mg/kg,与皮肤直接接触的纺织品,甲醛残留量应≤75mg/kg,非皮肤接触的纺织品,甲醛残留量应≤300mg/kg,纺织品中芳香胺的残留量不得超过30mg/kg。同时,国外对我国纺织品的通报也大幅增大。欧盟RAPEX(非食品快速预警系统)[3]公布2015年对华发出通报1128起,其中对华纺织品服装类产品的通报172起,占对全球纺织品服装类产品通报总数的53.75%,在全部对华通报产品中仅次于玩具,位列第二。这些技术行贸易壁垒都将给我国纺织服装产品的出口带来较大影响。
三、对我国纺织行业转型发展的建议
当前,我国纺织行业正承受着严峻的挑战,产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针对上述情况,笔者试提出以下建议:一是逐步取消我国对进口棉花实施的配额管理制度,调整棉花***策调控与市场供需的对立关系,减小行***干预。二是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科学整合原料、装备、产品和技术资源,加大技术改造和创新力度,淘汰严重产能过剩、规模小、设备落后等企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在全行业中大力推行高效节能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推动纺织行业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三是加强产业宏观指导,改变常规发展思路,防止盲目扩大同质化产能。***府部门以及协会等要发挥自身作用,在产业规划方面予以宏观指导,对于中小企业,特别是装备较为落后的企业,关键是找准定位,加快与优势企业整合,果断停掉不具备市场竞争实力的老设备,进行产品调整,走差别化路线,研发前沿产品,向专业化、精细化等方面发展。四是以品牌和技术为核心,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产品功能性的同时要在科研、营销、管理的创新上下功夫,与高校、科研单位结成联盟,组建各类产品和技术研发中心,推动行业创新发展。五是相关监管部门要主动了解世界各国的最新技术法规和要求,加强抽样检测和质量监督,发现问题及时预警,及时将相关国外技术壁垒、设限情况通报企业,加强对企业引导、帮扶、应对。生产、经营企业要及时开展相应的改进工作,制定严格的生产工艺,加强供应商管理,从产品源头追溯,控制有害物质添加量,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输入国要求,避免因设限物质超标导致产品出口受阻。
参考文献:
[1] 顾庆良,张形.中国纺织服装产业集聚动因及竞争力分析[J].产业经济评论,2004(1):57- 70.
[2] 张嘉琛.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的影响探究[J].商场现代化,2014(03):20.
[3] 孙瑞哲.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与展望[N].纺织导报,2016- 04- 23.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中国纺织工业现状及转型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