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档案
英文名称:America’s Toughest Jobs
中文译名:极限任务
播出频道:美国NBC
首播:2008年8a月26日
播出时间:每周一21:00―22:00(前三集),
每周四21:00-22:00(后七集)
节目时长:42分钟
英文名称:America’s Toughest Jobs
中文译名:极限任务
播出频道:美国NBC
首播:2008年8a月26日
播出时间:每周一21:00―22:00(前三集),
每周四21:00-22:00(后七集)
节目时长:42分钟
以2008年8月26日播出的第一季第一集为例,主要分为六大板块
第1板块:全情提要和任务引子
第2板块:任务初级阶段
第3板块:任务深入
第4板块:最差选手的二度任务开始
第5板块:二度任务深入
第6板块:结果公布以及尾声
各集挑战项目以及赛况
第1周:海上钓蟹
这个行业的死亡率是一般工作人员的90倍。如果运气好,渔民的年收入可达到4万到5万美元。甲板人员可能有更高的收入。
第2周:货车运输
在薄冰上驾驶货车。最危险的是薄冰破裂,因此驾驶的时速不可以超过15公里。
第3周:深山掘金
阿拉斯加、俄勒冈州、加州、德州都是淘金者的乐园。私人淘金者会把泥土放进水里,在机器中摇动,由于金子比泥土重,金子最终会被遗留在盘底。
第4周:怪物卡车
怪物卡车是指装了大型轮胎的小货车,在1988年,鲍勃钱德勒和乔治卡彭特创建了怪物赛车联盟,比赛包括穿越车丛和创意赛道。
第5周:石油勘探
石油勘探的危险性在于由汽油引起的爆炸,一个普通的石油勘探人员需要每天工作12个小时并且只有少量的休息时间,年薪在3.5万-4.7万美金。
第6周:斗牛选手
参赛选手的任务是保护从牛背上摔下来的斗牛选手。
第7周:建桥人员
建桥人员时常面临工作事故或者从高处坠落的危险。参赛者首先要在水底摆放混凝土支架,然后借用机器放上钢柱。
第8周:森林伐木
作为美国最危险的职业,伐木工人的死亡率是最高的。美国最好的伐木地区是在俄勒冈州,伐木工人的平均年薪约为4.4万美金。
第9周:深山搜寻
这项工作的危险来自于温度、高度和纬度,爬山人员面临掉入山谷的危险,还有雪崩和龙卷风都是危险因素。
第10周:决胜
重复之前的一些工作,只是规则稍有改动。
NBC《极限任务》节目模式分析
极限任务》节目在全美甄选出13位男女选手,他们暂时离开原本安稳的职业,冒险进入到世界上最有挑战性、最危险、要求最高的职业中接受考验。每项工作都需要极大的勇气与耐力。
第一季的《极限任务》共分十集,在每集节目的最后,选手们的新老板和同事会决定选手的输赢,由他们选出最差的4个人,再次布置工作任务,最终决出被淘汰的选手,每项工作任务之后都会有一位选手被淘汰,其他人进入下一个挑战。随着节目的进行,奖金也会随之增加,每项工作获得的普遍年薪会积累。最后一个比赛胜利者将获得所有奖金,共计29800美元以及一辆道奇1500汽车。
参加节目的选手来自各行各业,有华尔街的执行官、有投资银行家、有私人教练、有医药销售代表、也有在读研究生。他们参加节目的原因各不相同,有的选手希望通过参加节目证明自己是个坚强的女性;有的选手希望换个职业,看看自己还可以尝试什么工作;有的选手纯粹是为了刺激……
主题:每集关注一类
“最基层的劳动者”
《极限任务》每集都有一个鲜明的定位,关注某一特定工种,各集差异性明显,工作流程各异,赛制规则也不尽相同。这有效增加了节目的可看性和趣味性。节目注重展现各个工种的各类危险,注重现场工作人员的时时指导,勾勒最真实的工作场景。
在第一季的节目中,《极限任务》选择了运输、建筑、石油勘探、掘金等工作为每期的主题,在展示选手能力的同时,真实揭开了从事这些工作的劳工阶层的工作和生存状态。
比如第一季第一集,选手们要挑战的工作是海上钓蟹。选手们穿上水手服开始在甲板上忙碌――准备蟹饵、将鳕鱼和鲱鱼鱼饵挂到铁网上端、将网扔进600英尺外的海床,选手还要克服晕船的问题,并且在短时间内学会使用切割机,在倒蟹的时候要避免被蟹夹伤……选手们不得不承认这的确是一项“极限任务”。
《极限任务》对于各种艰难工作的全景式展现,为难以忍受日复一日乏味工作的人们提供了认知新工作的可能,为他们重新选择、再次定位自己的职业生涯创造了很多体验机会。观众也通过每期节目了解了一些不为人知的职业背后的艰辛以及快乐。对于一些对自己工作已经开始厌倦或者更想证明自己实力的选手,体验过这些极限任务后,也会更加清楚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制作:层出不穷的小悬念
《极限任务》首季第一集便进入当周美国电视排行榜前十,对于各个阶层观众的吸引力不容小觑。
对美国南北各地风光的展示,使得节目更具可看性;节目对真实、艰苦的劳动场面的展现,凸显了选手们自我挑战的形象。
在制作方面,《极限任务》注重多角度透视同一事件,表现同一细节,并且多机位架设摄像机进行拍摄,在后期剪辑时节目加快镜头的切换速度,使得节目的节奏感更强。节目对于同一事件不仅采访当事人的现场感受、事后感受,还加入了旁观者的不同评价,形成立体式的呈现效果。
《极限任务》在制作方面还引入分屏特效、灰色调回忆画面等,避免了因场景单调给观众造成的疲惫感,大量运用烘托情绪的现场声和背景音乐都成为节目的亮点。与此同时,《极限任务》还关注所有选手在节目录制之后的发展动向,增添了节目的真实性和纵深感,让选手和观众对于节目的意义形成更高层面的认知。
节目时长42分钟,加入了18分钟的广告,广告插播先松后紧,每一个广告点前都会精心设计一个小悬念,如突发状况的产生、危险的暗示、赛果的公布等,有效确保了较小的观众流失率。
国内的真人秀节目中,东方卫视的《劳动最光荣》也曾尝试做同类型的节目,但节目选择的行业并不是危险性、挑战性极大的行业,选手也是以明星参与为主。
(内容来源:***G节目研发中心)
挑战脂肪和毅力
ABC真人秀《胖子的长征》模式分析
胖子的长征》改编自英国四频道的同类真人秀节目《胖得走不动( Too Big To Walk)》,分6个阶段以6集节目呈现。节目致力于开发肥胖者的团队行走项目来帮助其达到理想的瘦身效果,并将整个过程呈现在电视上。
节目选择了12位参与者和两位健身教练一起从波士顿出发,穿越美国9大州,最终达到华盛顿特区。最终完成“行走任务”者不仅可以减掉多余脂肪,还可以获得每人至少10万美元的奖励。
参加节目的12位选手来自美国各州,其中有歌手、作家、演员、家庭主妇、棒球教练、前大学职业垒球选手等,选手参加节目的主要目标是瘦身。节目第一集,就充分突出了各位选手的现实状况,突出表现了一些选手曾经非常苗条,并和其现在的身型着重对比。
节目非常注重挖掘现场性的突发事件,以表现人物内心的真实力量和情感。比如选手们在夜晚的时候自己搭建帐篷过夜、日常行进过程中还会遇到恶劣天气,在打雷下雨时选手们穿着雨衣参加比赛、选手体力不支不得不停下来接受医护人员救助……
节目就同一事件不仅会采访当事人,还会加入各种旁观者的评价,形成事件的立体式呈现效果。在节目间隙,教练员们的一些画外音提示也给观众提供了部分减肥和运动的参考性意见。
《胖子的长征》同时展示了肥胖者艰难生活的真实状态,观众可以看到肥胖问题给生活带来的各种影响,包括失业、失恋、不能正常生育等严重后果。在节目中,肥胖者能学习到很多既不伤害健康又能安全减肥的常识。在娱乐大众的同时,给予减肥者正确的指导,以求全社会关注肥胖问题,是该节目的积极意义。同时,节目通过让胖子走长征路,传达了一种“坚持就是胜利”的信念。
每一集中,节目都会设计一个比赛日,通过各种丰富多样的比赛形式、组队模式、优胜奖励来增添节目的可看性和趣味性,目的是为选手努力走向终点加油鼓劲。
以第一集为例,竞赛环节中,教练将所有选手分为两组竞争,两组人马需通过配合将湖中的红果子装在盒子里运走,先将果子装满6个盒子的队伍为胜利的一方。获胜的一队虽然没有什么物质奖励,但是他们欢呼拥抱的样子和失败者暗自神伤的对比,会让观众很好地投入到节目氛围中。
节目引入合作性竞争机制,在每一集的末尾,选手们可以提名“最不想和他继续共行”的人,当某个选手被最多票选出局,或者身体上出现不能继续行走的状况,又或者自动放弃行走,剩余选手每人的奖金就会减少1万美元,其中选手们有权选择弃权或者不提名任何选手。这项机制促使选手们在比赛中相互鼓励,共同进退,因为越多的人完成比赛,每个人获得的奖金就越多。同时,节目采取一票淘汰制,即使节目中的11个选手都弃权,仅有一人投票,得票者也会被淘汰,这使选手们在相互鼓励避免恶意投票的同时,又不得不考虑自己的处境,因为说不定出局者就是自己。
最终坚持到底的选手,往往都能达到减轻几十磅体重的效果,同时没有被淘汰出局的达到终点的选手可以均分120万美元的大奖,这直接使得选手们在整个长征途中相互鼓励、相互安慰、相互支持,也从根本上扭转了真人秀节目带给社会的负面影响和不良舆论评价。
在中国,肥胖症患者已超过7000万人,在国内移植此类节目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每年举行的吃苦夏令营、减肥夏令营都是可以直接获取的素材。移植的同时,也要考虑一些现实问题,比如美国选手有在外露营的习惯,自己搭建帐篷也习以为常,对于国内的选手来说,这些不一定适合。同时,《胖子的长征》随时捕捉突发事件的能力,对国内的制作团队来说也是一个重要考验。
(内容来源:***G节目研发中心)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