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曰:“修己以安人。”中国教育的鼻祖以简约的文字阐明教育的最高境界:只有“修己”才能“安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附属中学(以下简称“工美附中”)的教育之道便是如此。
滋养是一种文化
文化育人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只有创设优秀的学校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学校教育。2000年工美附中就开始了文化研究之旅,2007年承担了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的子课题“SIS学校识别系统的研究与实践”。十几年间,全校师生既是文化的传承者、缔造者,也是受益者,大家共同构建了独具工美特色的学校文化体系:以老子的“惟道是从”为核心,形成了“道法自然”的理念文化、“且思且行”的行为文化和“见素抱朴”的视听文化,遵循“平等尊重、适合发展、自主选择、以情育情、家校联动、激励奖励、思维引领、自主合作、尊重差异、面向全体”十大教育原则。每一个工美人都用心做管理,用情做教育,努力为孩子们营造适合的文化、创设适合的环境、制定适合的目标、设计适合的课程、探究适合的课堂、策划适合的活动、培养适合的师资、营造适合的机制、建立适合的评价、寻找适合的出路,把“培养具有民族情怀和国际视野的美术特色创新人才”作为育人的整体目标。
工美附中的文化可谓“工于形,美于神,形神兼备;工以术,美以道,术道兼修”,学生们从这里走进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等国内一流美术学府,从这里跨出国门,走进纽约视觉艺术学院、美国肯德艺术与设计学院等国际知名高校,追逐更高的艺术梦想。
情感是一种财富
“以情育情”“以生命呵护生命”是工美附中教育的座右铭。教育应给予学生健康的体魄、阳光的心理、善良的心灵以及强烈的责任意识。工美附中的学生不仅仅学习知识,增长技能,也会收获人生中最重要的财富―情感。
三月的校园里,学生们手里攥着省吃俭用的零花钱静待将其投进红色的“爱心箱”。坚强的刘赫同学在得知自己被查出白血病的一刻他怕父母承受不了,硬是一滴眼泪也没掉,可是当老师和同学们来看望他的时候,他却再也控制不住自己。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同是工美人的情义蕴蓄其中。
为了让学生既吃饱又吃得健康,学校食堂每天早上五点钟开始准备早餐,家长委员会成员主动报名为孩子们盛粥端饭。学校提供的虽是一顿早餐,孩子们感受到的却是来自学校和家长们真情实意的关爱。
工美附中的每一项活动都不会简单生硬,而是时刻让学生们体会到教育的深度、广度和温度。如“奶奶工作室”是工美附中德育工作的一大亮点,邀请教育家沈奶奶和有几十年教龄的退休女教师,每周对心理、行为或学科学习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专门辅导。
修己是一种境界
厚德才能载物,做聪明之师、智慧之师、仁爱之师是工美教师的共同追求,“修己”是工美教师的必修课程。
学校为教师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班主任工作室、名师工作室、美术专业研究室、骨干教师群、学科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国学讲坛、英语沙龙……一系列的学习型小组让工美附中的教师既有归属感,又有无限的学习提升空间。老师们采用不同的方式不断提升,修己育英才。
沐浴着新课程改革的和煦春风,工美附中从学校层面开展了五年为一周期的校本培训,提升教师的文化底蕴和专业素养。从“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到“聪明之师,智慧之师”“破冰之旅”“理解学科理解教学、理解学生”再到“打造高效课堂”。教师再不是课改的“旁观者”,而是积极的“践行者”,从“不言学生差”到“让每一个学生成功”,老师们在思想上有了质的变革。
在这所美术特色学校,美术老师们不仅每周开展专业教研活动,苦练基本功,还认真研究美术发展规律与美术教育理念;他们编写的美术系列教材荣获东城区教育成果一等奖、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府奖二等奖,并被列为十二五重点教材。在这些老师的影响和指导下,工美附中的学生创造了无数奇迹,多届学生从每年近两万名艺考考生中脱颖而出,摘取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加试全国第一名桂冠。
育人是一种幸福
修己达到一定境界,育人定是一种幸福。
守望成长,静待花开,犹如品一杯茗茶,那是无以言表的甘甜与美好。当孩子们教师节送上一张小小的卡片,毕业后电话里传来一声亲切的问候,我们便会觉得最富有;当学生的佳作在国际获奖,文章在知名刊物上发表,我们便会倍感欣慰;当他们拿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第一时间告诉你,我们便会无比自豪。那个时候,我们忘了有多少个紧张的日夜,忘了有多少个月圆月缺,忘了有多少个春夏轮回,付出与汗水全都化作花团锦簇,幸福得只记得那句在心底生根了话:不求成名成家,但求桃李天下。
在文化底蕴熏陶下,工美人既崇尚东方艺术,又热爱西方文化;既研究古老东方文明的智慧,又汲取现代西方科学的精华。我们既有仰望星空的梦想,也有脚踏实地的行动;我们悉心、倾心、用心,培育的是艺术的芳华。有人说:“下辈子我还当老师,还在这儿!”
【王泽旭,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附属中学校长;刘丽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附属中学副校长;郭萱,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附属中学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