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阮籍(210--263)字嗣宗,陈留尉氏(河南开封)人。曾任步兵校尉,故称阮不兵。阮籍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建安文学之后正始文学时代的诗人。他的父亲阮是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 与嵇康、刘伶等七人为友,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称竹林七贤。
阮籍在***治上本有济世之志,曾登广武城,观楚、汉古战场,慨叹“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阮籍本来在***治上倾向于曹魏皇室,对司马氏集团怀有不满,但同时又感到世事已不可为,于是他采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态度,
“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或闭户视书,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经日忘归。”《晋书・阮籍传》
“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晋书・阮籍传》
不过在有些情况下,阮籍迫于司马氏的,也不得不应酬敷衍。他接受司马氏授予的官职,先后做过司马氏父子三人的从事中郎,当过散骑常侍、步兵校尉等,因此后人称之为“阮步兵”。他还被迫为司马昭自封晋公、备九锡写过“劝进文”。因此,司马氏对他采取容忍态度,对他放浪佯狂、违背礼法的各种行为不加追究,最后得以终其天年。
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他的《咏怀》82首是十分有名的抒情组诗。其中有些诗反映了诗人在险恶的***治环境中,在种种醉态、狂态掩盖下的内心的无限孤独寂寞、痛苦忧愤。有些诗表现了诗人害怕***治风险,希冀避世远祸的思想面貌;有些诗借古讽今,寄托了对时***的抨击或感慨,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关切;还有些诗嘲讽了矫揉造作的虚伪的礼法之士。总的来说,阮籍的《咏怀》诗以“忧思独伤心”为主要基调,具有强烈的抒彩。在艺术上多采用比兴、寄托、象征等手法,因而形成了一种“悲愤哀怨,隐晦曲折”的诗风。八十二首,抒写一生的志向、感触,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这里选的是第一首,写夜中不寐,独自弹琴的情境。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这两句诗字面上的意思是,说诗人夜半不能成寐,只能坐起来弹琴。而阮籍的诗是“言在耳目之内,请寄八荒之表”。他的诗在他所写的表面形式之外,有更深的一份感慨和触发在其中。一般诗人写山就只写山,写水就只写水,写花就是写花,写鸟就是写鸟,阮籍谢的山水花鸟,不在只是山水花鸟了,而是一份触发和感动。其实这两句所包含的的是他内心的忧思烦乱,他想要求抒发,想要求解脱、寄托的努力和挣扎都在表现在其中了。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衿”,“帷”是一种帐幔、帘幕,“鉴”是照的意思,字面的解释是天上的明月照在这薄薄的窗幔之上,然而诗人写得仅仅是明月照在这薄薄的窗幔之上吗?不是的,他面对窗帷之上的明月,此时此刻内心的一份触发、一份感动、哀伤。比如李白的
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
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所以我们能体会想见,当阮籍看见那”薄帷鉴明月”时,他内心的一份寂寞、一份感触、一份哀伤,油然而生。“清风吹我衿”这时又有如此凄清、寒冷的夜风直吹诗人的襟怀之内。“清”是凄清的夜风,吹到哪里?吹到“我衿”。“衿”是衣服的前衿,前衿正是我们的胸怀的所在。“我衿”这两个字用的非常贴切,那种寒冷,不仅仅是身体感受到得,也是我内心一份寒冷的感觉。
“波摇梅蕊当心白,风入罗衣帖体寒”――冯延巳《抛球乐》
“波摇梅蕊当心白”是说水波的中心摇动着一片白色的梅花的光影。冯延巳所写仅仅是这水波之中的情景吗 ?不是的,那一片白色的迷蒙的动荡不仅是动荡在水的波心,而是动荡在作者内心的怅惘、哀怨之情。所以下句是“风入罗衣帖体寒”,“贴体”两字非常形象,说明风不仅在作者身边吹过,也不只是吹动了诗人的衣服,而是一直吹到诗人的身体之上,是诗人贴切感受到那份寒意。
阮籍在诗开头“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衿”这几句谢他夜半不能成眠的忧思烦乱,他对自己的感情无法排解、无法寄托。窗前的明月、衿上的清风,那一份寒冷、孤独、寂寞分感发。除了明月、清风作者还能听见些什么呢?
“孤鸿号外野,朔鸟鸣北林”,由室中之景而移到户外,可看到听到野外北林之间孤鸿、朔鸟的飞翔鸣叫。“鸿”是雁中最大的一种,这种鸟飞得很高很远,并且常常成群结伴地飞翔,或排成“一”字,或排成“人”字。但“孤鸿”说明孤雁不在行列中,不在那伴侣中,在夜晚的明月,清风、辽阔的旷野中呼唤同伴,可去失去了同伴,我们能体会到那只孤雁的悲哀。“朔鸟鸣北林”,“朔鸟”是指北方的鸟,“朔”还有寒冷的意思,“北林”是寒冷的树林。寒鸟哀鸣在那北方的寒冷的夜晚的林梢之上。在危亡的、衰乱的魏晋之时,阮籍那一份孤独、寂寞,那一份恐惧、哀伤,就像孤雁、朔鸟一样。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这人与鸟的中夜徘徊,最后只是拥有满怀忧思而已,意望中的事物既不可得见,而只是让忧思淹没自己,触痛心弦而已。这忧思是什么?作者没有具体明言,但整个明月清宵,中夜鸣琴的情境,都由此而似沉浸在一种忧愁里面,那种生命中的忧思,就在明月之中,在清风之中,随月照临,随风吹至。
作者所处的时代是作者的悲哀也是时代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