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概述
诗人之所以成为诗人,是因为他们能够拒绝庸俗无聊的生活,把清澈的目光投向为现实而忙碌的生活空间之外。他们的内心是孤傲的,他们以清高的品性冷眼打量着世界,他们用自己的标准严格地要求着社会。然而,天妒英才,很多优秀诗人的生命却只能如昙花一现,就像顾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个在黑夜里探索多年的才子,给中国诗坛注入了一股朦胧的色彩,最终也让自己消失在这片朦胧中。天才的诗人,却未能把握住自己的理智,在精神的迷失中走上了绝路。理想不能实现,生活总是充满无奈,而自己却又不能扭转这种局面时,孤傲清高的诗人很可能会选择一条不该选择的道路――自杀。自杀,仿佛是他们唯一能够从无奈的人世中解脱的方式,也是他们借以向世人表明自己心声、希望唤醒世人知觉的一种手段。
生命留痕
长不大的孩子
顾城在《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中宣布自己是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这一句描述了他自己的一生:任由自己的想法,固执地编织自己的梦,这是顾城的执着,也是他的魅力。
顾城是一个早熟的孩子,当别的孩子还是拖着鼻涕、懵然无知的年龄,他已经开始用诗构筑自己的童话王国。他只相信自己编织的童话,也相信自己的心灵与天地万物的同一:“我们相信习惯的眼睛,我们视而不见,我们常常忘记要用心去观看,去注视那些只有心灵才能看到的本体。日日、月月、年年,不管你看到没有,那个你,那个人类的你都在运行,都在和那些伟大的星宿一起烧灼着宇宙的暗夜。”他甚至坚信,诗人应该像上帝一样,“具有造物的力量”。
人物剖析
诗人,往往是与众不同的,他们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理想世界,这是他们梦中的伊甸园,是他们超越世俗、用诗的语言拼砌成的彼岸圣地。顾城是诗人中的佼佼者,当然对世界有着更美好的憧憬。然而,诗人也不能仅靠精神活着,他们也需要生活在物质的基础上,以一个凡夫俗子的身份去面对生活。顾城幻想着被宠坏,不愿意长大,不愿意去承受生活中那些凡俗之事的困扰。可是,这于他来说只是一种幻想,根本就不可能实现。他对童年的迷恋,正是他生活理想的鲜明流露;他对现实的逃避,表现出他精神世界的无奈。因而,在两个世界之间,他艰难地挣扎着,最终,在灵与肉、价值与功利、审美与理性的微妙平衡被打破后,他只能放逐自己,与世俗隔离。
生命留痕
活在自己一个人的城堡里的诗人
1956年,顾城出生在一个诗人家庭。小时候,顾城最大特点就是“不爱凑热闹”。他不到一岁时就会走路,“他那时干的最多的事,是走到离地不高的大穿衣镜前,对着镜子看自己”。上幼儿园时,每次姐姐顾乡去接他时,“也就不在玩闹一起的孩子群中找他,他热衷躲在一边看树或者看蚂蚁。”
在渴望与外界交流和退回内心的“心理拉锯”中,顾城只好寻求姐姐当他“一个人的听众”,姐姐没空听时,“无奈之下他就进了别的屋子,隔着床一个人对着墙讲起来”。
及至“”的风浪裹挟一切,顾城还是“独自在烈日下、在落叶中、在寒风里走,在古城墙上拾一枚旧币,在荒草中间找蚂蚱、蜣螂”,“高音喇叭、滚滚人流、漫天传单,对他如无一般”。
这个活在自己“一个人的城堡”里的顾城,给人印象最深的、最常见的装束,是戴一顶高高的帽子。1992年6月在荷兰演讲时是这样,1992年12月在德国演讲时也是这样。一顶高高的帽子,在诗人的国度里,又何尝不是一顶想象中的王冠呢?他又何尝不是他自己的“王”呢?顾城后来和妻子谢烨在新西兰激流岛上养鸡种菜的生活也颇有***王国的意味。
人物剖析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座城堡,但是,一般人往往不能在城堡中寂寞地生存,而需要不断走出城堡,去欣赏外面的风景。诗人就不一样了,尤其像顾城这样杰出的诗人,他们最在乎的是自己内心的这一片伊甸园,而对外界,则往往会表现出排斥的姿态。顾城从小就“不爱热闹”,因为他有自己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他可以尽情地与生活交流,他可以沉浸在一种无比的充实与快乐之中。对着镜子看自己,在幼儿园里看树或者看蚂蚁,“”立独行,在国外个性鲜明。每一种表现,都会让我们看到一种对自己的尊重。这种对自我的强调,其实也是对现实的一种反抗,而只有这样,他才获得一种生命里的安宁。
生命留痕
理想破灭,生命终结
妻子谢烨和顾城在火车上曾有浪漫的邂逅,他们有着童话般柏拉***式的恋情,整整延续了四年。四年中谢烨一直在“柔和地拒绝他的求婚”,在顾城纯情派诗人的光环下,她最终选择嫁给了顾城。
1988年3月,谢烨在奥克兰医院生下儿子小木耳。
移居新西兰后,在与奥克兰隔海的一座小岛上,顾城突然见到了20年梦中寻找的地方,立即买下了这岛上的一栋小屋。谢烨温顺地带着小木耳随顾城住进了激流岛。顾城在生活上依赖谢烨,谢烨更像个母亲,照顾着顾城并顺应顾城许多怪念头。顾城要接英儿上岛,谢烨为英儿买机票。为了英儿的绿卡,谢烨甚至想与顾城离婚,让顾城与英儿结婚。
在美丽的海岛,顾城拥有了两个爱着他的女人,他那美丽的童话就要实现了。这时,遥远的德国给顾城寄来了讲学的邀请。想到讲学一年,就有钱在岛上造起大大的漂亮的白房子,顾城才不情愿地与谢烨一起离开了海岛,离开了英儿。可是,顾城去德国不久,英儿席卷了在岛上生活的痕迹,不辞而别,找了一个教气功的外国老头。从此,顾城发疯似的满世界找英儿。
在这个时候,贤淑的谢烨也选择了离开。在顾城的眼里,没有了所爱的人,死亡就是唯一的出路。1993年10月8日,一个曾经无比幸福、深爱着丈夫的妻子死在了也曾经深爱过她的丈夫的手中。
人物剖析
真正的诗人总是对现实生活充满希望的,虽然有时也很苦闷,但始终也不肯放弃理想。他们不断地鼓励着自己,尽最大努力去憧憬,去设想,希望那个理想中的社会在某一天会突然降临在自己的周围。然而,当他们用这种力量支撑着自己一路艰难地前行,却发现生活会欺骗自己时,他们内心的绝望也便油然而生。在那个海岛上,顾城拥有两个爱着自己的女人,享受着他认为理想的生活,那一刻,他的生命充满了力量。可是,赴德国讲学时,英儿的离开,却让他的心灵遭受了重创。这时,他的精神彻底崩溃,他的灵魂不再安宁,于是,他殴打妻子致死,并将自己挂在了树上。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生命的欲望,更看到了一种爱恨难解的困惑。
生命留痕
封闭的心灵
顾城定居新西兰激流岛后,因为收入微薄,要贴补家用,便在自家房子旁边圈了一块地,养了几百只鸡。有一次,有一条狗咬死了顾城的两只鸡。为了报复,顾城在鸡舍周围布下了钉子,但他还是觉得不过瘾,最终布下了老鼠药。当妻子谢烨说他此举太过分的时候,顾城说他妻子是假善良。他的老鼠药毒死了周围居民家的猫,他却没有承认是自己干的。
顾城养的鸡最终引起社区内其他居民的不满,一是因为生活社区被顾城变成养鸡场,太吵闹,二是因为观瞻、气味、污染等环境问题。社区官员几次上门,代表全体居民,要求顾城将鸡处理掉,顾城当然不愿意,他认为在一个自由的世界有养鸡的自由。最后,社区居民不得不动用法律手段,法院下达了判决书,要求顾城在限期内自行处理,否则将强行处理。结果,顾城拿着刀进入鸡舍,几百只鸡尸横遍地。然后,顾城把鸡脑袋装在一个塑料袋里,交给社区官员,证明自己已经把所有的鸡都彻底处理了。社区官员吓得当场逃跑。
这件事情后,顾城对他的妻子说:全世界都在欺负我。而且,为了发泄,顾城还到山坡上随意挥砍大树,整整砍了一个星期。
在他居住的社区,居民们都认为顾城是一个怪人,甚至可能是疯子,幸亏有他的妻子谢烨极力在邻居之间化解、调和着各种矛盾,否则,他真的不能在社区里生活下去。
人物剖析
顾城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心中充满着大爱。可是,当他面对真实的生活时,这种爱却变成了愤怒和绝望。在他童话诗人的外表下,掩盖的是激烈冲突的内心。而正是这种心态,让他最终走不出自己的圈子,也融不进社会的环境。为了两只鸡,便施以残酷的报复;毒死了邻居的猫,却不敢承认;居民迫使其杀了鸡,他便感觉全世界都在欺负自己。其实,他大可不必这样,如果能够以一种宽容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如果能够自省,他是不会受到邻居们的反感的。然而,他没有这样做,而是选择了一种对抗的方式。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走不出城堡的童话诗人――顾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