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V)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收治的60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的MRI、MRV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60例患者上矢状窦受累26例,下矢状窦受累12例,直窦7例,横窦4例,乙状窦受累10例,窦汇1例;常规MRI征象依患者发病时间长短及静脉窦累及程度而略有不同,31例增强扫描显示例静脉窦内出现充盈缺损及静脉窦壁强化表现。MRV成像见受累静脉窦部分或广泛高血流信号缺失、狭窄,21例可见阻塞周边的引流静脉。MRI联合MRV检查静脉窦血栓的阳性结果与DSA符合率为100%。结论 MRl结合MRV有助于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及排除诊断,应作为首选的无创检查方法。
【关键词】脑静脉窦血栓;磁共振成像;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类型,临床并不常见,但其病死率极高,高达20-70%【1】。由于本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再加上影像医生对此病认识不足,常发生漏诊、误诊现象,并由此导致延误***。MRI和MRV都属于是无创且能较快得到血管影像的新技术,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提供了理想的影像检查手段。本文总结了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60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MRI、MRV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6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经MRI、MRV确诊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男32例,女28例;年龄19-60岁,平均(35.6±10.2)岁;病程8h-4个月;临床症状:48例伴头痛,10例伴恶心、呕吐,9例伴意识障碍,8例伴偏侧肢体无力,4例伴抽搐。诱发因素:10例为产褥期,10例为妊娠期,15例在感冒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8例,肾病综合征5例,原因不明12例。
1.2 方法
使用PHILPS NT-5型0.5T磁共振扫描仪,正交头线圈。采用横轴位和矢状位SE序列Tl加权相,横轴位TSE序列T2加权像.横轴位FLAIR序列。其中31例行颅脑增强扫描,造影剂为钆喷酸葡胺,剂量为0.2 mmol/kg。MRV采用2D PC法.venc=20cm/s,TR86 ms,TE6ms,翻转角20,矩阵192×256,FOV200mm×200 mm。DSA设备为GE公司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均从股动脉插管。
2结果
2.1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受累的静脉窦
60例患者常规MRI检测出上矢状窦受累22例,下矢状窦受累11例,直窦7例,横窦3例,乙状窦受累9例。MRV检测出上矢状窦受累26例,下矢状窦受累12例,直窦7例,横窦4例,乙状窦受累10例,窦汇1例。MRV检查均能显示静脉窦血栓,常规MRI检查只有52例显示,其余8例均未能显示或可疑显示。
2.2检测病变成像情况
常规MRI征象依患者发病时间长短及静脉窦累及程度而略有不同,发病1周内检查6例,T1加权像为等信号,T2加权像为低信号;发病l周-2周检查30例,T1加权像、T2加权像均为高信号;发病2周至3个月检查24例,其中T1加权像为等信号,T2加权像为高信号11例,T1加权像、T2加权像均为等信号13例;31例增强扫描显示例静脉窦内出现充盈缺损及静脉窦壁强化表现。MRV成像见受累静脉窦部分或广泛高血流信号缺失、狭窄,21例可见阻塞周边的引流静脉。
2.3与DSA检测符合率
60例患者中,MRI联合MRV检查静脉窦血栓的阳性结果与DSA一致,符合率为100%。
3 讨论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临床并不多见,据报道该病的年发病率是3-4例/100万人,且具有位置较隐蔽,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的特点,这是因为脑静脉窦缺乏瓣膜结构,但侧枝循环丰富, 这使得脑静脉系统较动脉系统具有较强的代偿能力,病变也容易蔓延。一旦发生则进展较快,病死率高,所以早期诊断对该病的预后有意义重大。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发生率以上矢状窦和横窦最高,其次是直窦和皮质静脉,本文的研究中,60例患者上矢状窦受累26例,下矢状窦受累12例,直窦7例,横窦4例,乙状窦受累10例,窦汇1例,与文献报道较为一致。
MRI能较好地反映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病理生理演变过程,其高敏感性在于MRI具有高分辨力和精确的定位性能,既能直接显示静脉窦血流和血栓,也能显示血栓后继发性病变【2】。本组60例患者MRI信号变化较为多样,发病1周内T1加权像为等信号,T2加权像为低信号;发病l周-2周检查T1、T2加权像均为高信号;发病2周至3个月T1加权像为等信号,T2加权像为高信号以及T1、T2加权像均为等信号都有;考虑是不同时期的病理演化和不同程度再通的结果。增强扫描是MRI诊断静脉窦血栓的重要补充手段,本组31例增强扫描均显示例静脉窦内出现充盈缺损及静脉窦壁强化表现,但MRI对大脑大静脉和大脑内静脉血栓形成不敏感,有部分患者未见明显异常信号。MRV是一种无创的脑静脉成像技术,是利用流动的血液和其周围非流动性组织在纵向磁化程度上的差异来成像,对脑静脉和静脉窦都清晰显示,目前有3D PC法和2D PC法两种,尽管3D PC法的空间分辨率较高,但2D PC法成像时间短,对慢血流较敏感,非常适合用于脑静脉窦病变尤其是不能耐受长时间检查患者的诊断中【3】,因此本文选择2D PC法。MRV主要表象为受累静脉窦部分或广泛高血流信号缺失、狭窄,其显著改善了静脉系的显示,也提高了对海绵窦和岩上、下窦的显示,而且不受血栓形成时间、血流状况的影响,弥补了MRI某些不足【4】。DSA对于血管栓塞的范围等细节显示优于MRV,一直是静脉窦血栓形成诊断的“金标准”,但由于其属于有创性检查,且患者要承受X光辐射和含碘对比剂过敏的风险,还有费用高、检查时间长的弊端,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临床使用,故仅在必要时选用【5】。本文的资料显示,MRI联合MRV检查静脉窦血栓的阳性结果与DSA一致,符合率为100%,提示MRI联合MRV可达到DSA的诊断水平。
总之,MRI联合MRV可互相补充,且具有无创、简便易操作等优势,完全可以替代有创的DSA,成为静脉窦血栓形成早期诊断、疗效观察的最佳方法。
参考文献
[1] 亓进友,解春丽,杨金永,等.常规MRI与MRV对脑静脉窦血栓诊断价值的探讨[J].中国医师杂志,2012,14,(5):669-670.
[2] 李新瑜,杨静,孙聚葆,等. TOF MRV和CE MRV对脑静脉窦血栓诊断价值的比较[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20):244.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MRI及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